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一 名句名篇默写教学案

合集下载

名句名篇默写教案

名句名篇默写教案

14、一、考点阐释“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

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考查途径为默写。

能力层级为A。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

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二、命题趋向1、“名句名篇”考查必然回归课本。

这是今年考生一个值得注意的重点。

现在新编语文教材文言文分量与现代文平分秋色,高考命题如果还用以前的态度对待语文课本的“名句名篇”的话,谁还想去看语文课本。

高考是个指挥棒,它起着导向作用。

2、“名句名篇”考法可能有改变。

传统的单纯识记类的考查形式比较古板。

突击背诵,将有着几千年积淀的民族文化精华变相成一种带有强烈功利目的的“文化快餐”,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形式上可能有改变。

有两种检测走向值得关注。

一是规定情景类。

(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写规定的诗词名句就属于规定情境的名句检测。

)例如:⑴你不要把责任推到“环境”身上,不少学者是在更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伟大著作的。

陶潜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依我看你的心还是没有静下来。

⑵同样是写夕阳,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发了革命者的乐观情怀,而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映的却是消极颓唐的情绪。

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凰声”,或“芳1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两句诗现在用来形容人们对新事物的发现和喜爱。

当新事物刚刚萌发时,就能够敏感地觉察到,并大力扶植它茁壮成长。

九年级复习课教案:名句默写doc

九年级复习课教案:名句默写doc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默写课文中规定背诵的篇与段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 会运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富有哲理意味的名言名句、俗语、谚语、格言、警句等
教学方法 自主与练习相结合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讨论,反馈、巩固) 一、考纲要求: 考纲要求:默写课文中规定背诵的篇与段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 二、考查知识点: 名句默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标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的内容。 二是教科书中的规定背诵的篇与段。三是一些熟悉的课外古诗文名句名篇。除此以 外,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富有哲理意味的名言名句、俗语、谚语、格言、警 句等,也是近年中考试题常常涉及的范围。 三、考查的形式 考查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一、根据提供的上(或下)句,填写出下(或上) 句;二、根据题干的要求,在理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填写原句;三、结合具体语境, 进行实际运用式的默写;四、写出一些成语在古诗文中的源出句;五、根据要求, 写出描写同一类型事物的诗文句子;六、根据图画内近年来,又出现了以话题组合 名句默写的方式,以及整体性默写(即默写整篇诗文)的形式。总之,诗文积累在 中考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复习时不能掉以轻心。 四、古典诗文的积累有如下要求: (一)不能死记,但要记死。 二次备课应改进的地 方:
十五里园中学语文教案
编写时间:2013 年 5 月 14 日 上课时间:2013 年 5 月 15 日 课 题 年 级
三 维 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标
总序第 47 个教案名Fra bibliotek默写九 课 时
备 课 人 课 型
复习课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中名句默写及教案

初中名句默写及教案

教案:初中名句默写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名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2.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教学内容:1. 选取初中阶段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2. 分析名句的意义、背景和艺术特色。

3. 指导学生进行名句默写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名句讲解(15分钟)1. 教师选取10-15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句,进行讲解。

2. 讲解名句的意义、背景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理解名句的内涵。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三、名句默写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名句,学生进行默写练习。

2. 针对学生的默写情况进行点评,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增加名句的记忆量。

四、名句运用(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学生运用所学的名句进行创作。

2. 引导学生注意名句的语境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名句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巩固名句记忆,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名句默写的准确率。

2. 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在创作中运用名句的恰当性。

教学资源:1. 古诗文名句选编。

2. 相关古诗文的背景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定期进行名句默写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教案(修改后)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教案(修改后)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重点:1、拓宽思路,掌握方法。

2、巩固基础,提升成绩。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对话导入:师:在语文考试中,什么题目拿分最容易?丢分最痛心?生(预设):古诗文默写师:他们在试卷中占多少分呢?生(预设):16分师:那么,作为兵家必争之题,我们该如何全盘拿下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古诗文专项复习之古诗文默写满分攻略”!复习目标:1、准确把握中考古诗文默写题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2、掌握几种强化记忆的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3、加强对书写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规范书写的基本要求。

过渡语:考场如战场,战场之上,也当用兵法来应对。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古诗文默写题来说,我们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让我们一起了解满分攻略之一——备考“三知”。

满分攻略一:备考“三知”1、熟知考试内容考纲要求:准确默写新课标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总体默写内容:六、七、八、九年级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注意:2019年中考新加内容——红色文化诗歌:《黄河颂》《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我爱这土地》《沁园春·雪》2、熟知考试题型中考常见题型:(1)直接默写型。

(2)理解运用默写型。

直接默写型:第一种:上下句对接式默写,这类默写一般考古诗词和文言文中的经典名句。

第二种:默写两个空,这类默写主要考查《弟子规》《朱子家训》。

理解运用型默写:试题为考生提供一种交际性的情境,要求考生根据情境的要求默写出正确的文句。

回答这种试题,关键性的要领在于对情境的把握,切忌所答非所问。

△真题再现:2018/2017/2016年的中考真题古诗文默写题。

3、熟知古诗文默写题分值分配及评分细则(1)补写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占12分。

理解性默写,一般占4分。

(2)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中考古诗文默写专项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文默写专项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文默写专项复习
教学目标:
1、认识中考:熟悉古诗文默写中考类型。

2、认识问题:让学生发现在古诗文默写中存在的问题。

3、促进学习:激励学生在课下有计划有技巧地展开自我复习。

教学重、难点:
明确考查要求,了解此类题的出错点并加以警示,使复习得法、有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导语:我中华五千年历史,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传承,而古诗文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就让我们进行一次古诗文复习闯关赛,看看你究竟继承了多少?
二、师生互动检效果:举行古诗文复习闯关赛
(一)展示学习目标:1、我能了解古诗文出题方式。

2、我能默写课文,重点掌握其中的千古名句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二)为竞赛做准备:1、清点自家储备。

2、明晰竞赛策略。

(三)脑力加速度,比一比,赛一赛
1、直接性默写:必答题依次给出,依次作答,出错给所在组减分。

2、理解性默写:抢答题依次给出,自由抢答,答错给所在组减分,答对加分。

3、情境性默写:自选题号,对几个加几分。

4、开放性默写:开放题一组一个主题,每组抽一个话题,一人执笔,3分钟内完成。

(四)评价进行中:冠军花落谁家。

三、小结板书,布置作业
附:板书
答题方略---“三清”(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卷面整洁)
“三不”(不写连笔字;不写繁体字和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复习方略——请牢记:背诵是基础;
理解是核心;
书写是关键。

初中名句默写的教案

初中名句默写的教案

初中名句默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名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2. 提高学生对名句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名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文名句进行教学。

2. 分析名句的语境、出处及作者背景。

3. 讲解名句的含义及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介绍本次教学的名句,包括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语境等。

3. 讲解:详细讲解名句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名句背后的寓意。

4. 示例:给出几个名句的例子,让学生进行默写练习。

5. 练习:学生进行名句默写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名句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名句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语境等。

2. 示范法:给出名句的示例,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名句默写练习,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越高,说明教学效果越好。

2. 名句默写成绩:对学生的名句默写进行评价,成绩越好,说明学生掌握得越好。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名句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名句的内涵。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和欣赏古诗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名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注重名句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中考名句默写》教学设计

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中考名句默写》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中考名句默写》课时教学设计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整合运用型默写题。

1、《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

学会在忧伤失意时,去倾听“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言壮语;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去倾听“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的雄心气魄;在前途迷茫时,去倾听“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的执著坚毅;在消磨时光时,去倾听“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警醒。

(2分)3、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之间真挚友谊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理解与尊重。

因此,当遇到误解和误会时,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才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部编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诗文内容梳理复习教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诗文内容梳理复习教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诗文内容梳理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教案主要针对部编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诗文内容进行梳理复习。

教材涵盖了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古诗文的篇目、作者、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古诗文默写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于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默写能力较弱,对于一些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古诗文默写的准确性和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和默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如篇目、作者、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2.教学难点: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古诗文,分析其意境、修辞手法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4.实践法:学生进行古诗文默写练习,提高默写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

2.古诗文材料:准备一些适合学生默写的古诗文材料,包括文本和译文。

3.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讨论和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如篇目、作者、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文阅读和分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名句名篇默写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解读》在古诗文积累方面对初中生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背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优秀古诗文50篇,在考查中要求:①识记准确,理解正确;②书写正确、工整、规范。

【教学目标】:
能够背诵并正确书写考纲规定的古诗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16•安徽]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②,江春人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⑤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⑥,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⑧,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

,。

【答案】:
(1)①不求闻达于诸侯②海日生残夜③草色遥看近却无④夜来南风起⑤夜吟应觉月光寒⑥政通人和⑦千里共婵娟⑧夕阳西下
(共6分。

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共4分。

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

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诸侯、残、吟、婵娟、,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2015•安徽]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
①芳草鲜美,。

②,长河落日圆。

③,一览众山小。

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

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⑧,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分)
,。

,。

【答案】:1.(10分)
(1)①落英缤纷②大漠孤烟直③会当凌绝顶④沉舟侧畔千帆过⑤夜泊秦淮近酒家
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⑦将军白发征夫泪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共6分。

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共4分。

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2016•福州]古诗文默写。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深林人不知,。

(4)晨兴理荒秽,。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国恒亡。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2)谁家新燕啄春泥(3)明月来相照(4)带月荷锄归(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对于常见人生哲理的句子要多对比记忆。

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如“殆”“啄”“荷”“锄”“蜡”“炬”“隆”“倾”“倾颓”“拂”“患”“畔”。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应有意识的对所学过的字音字形加以整理和复习,并且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