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庄子思想》PPT课件
合集下载
《庄子二则》PPT-完美版课件

完全,肯定(是这样)。
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
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知疑问吾代知词,之哪而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已。经”。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 以引出下文。
我非子,固不知矣;鱼也之乐全惠子曰:“
33
整体感知
译: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 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 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 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北冥有鱼,名鲲。之大不知/
9
整体感知
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
北冥有鱼
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同“溟
”,海。
大鱼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
传说中的大鸟名。
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
天动之翅膀云。。
悬挂在天空的云。
合作探究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为什么?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鸟
10
整体感知
译: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 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 长到几千里;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译: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身躯庞大不知道
11
整体感知
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
庄子运用大鹏凭借风的力量飞向南 巧借寓言,富有哲理。❼
27
写作特色
❷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庄子描绘了大鹏展翅而飞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天空, 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想象力, 极富浪漫主义气息。
第26课 《庄子》二则(共31张PPT)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 省一等奖课件

小结
• 《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 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 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 愿望相悖。
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渻 shěng 鸡已乎 yǐ
ng 无敢应 yì
恃 shì
2、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的词语 鸡已乎 停止,这里解释为训练完毕 恃气 凭着、依靠 犹应响影 仍然 影子 疾视 怒目而视 德全 精神 无变 没有反应 反走 转身逃跑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 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 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 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 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 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 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 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 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 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 “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 而行哩。”
庄子 名周
(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
庄子思想
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 想 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故事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 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 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 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 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 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 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 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 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 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 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 ‘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研讨本文寓意
《庄子》二则ppt 课件

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
理
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由
不敬佩
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 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 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
的贡献
庄
第
二
子
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文意疏通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重点字词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 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抟扶摇 盘旋飞翔
息 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 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其(1) 表示选择
其(2) 代大鹏
是 这样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二人辩论了很久,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占据了上风?
从故事本身看
惠子胜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 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 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 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内容探究
从文中,可以感受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 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气 息 逍
遥 游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 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 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 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及《庄子》资料

庄子及《庄子》
1 庄子其人 2 《庄子》其书 3 庄子的思想
•庄子,名周,字子休(但史记中司马迁
并未提起庄子的字),战国时期宋国蒙 (今安徽蒙城)人。他与梁惠王、齐宣王、 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道家学说的主 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 文学家,辩论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 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 惠子结识。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 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 威王之聘。
性格
壹 从容洒脱 贰 理性 叁 孤傲清高 肆 幽默
(1)从容洒脱
• 庄子年轻的时候就名声在外,宋及周诸国没有不 知道庄周是道文化之大家的。太清宫行事的老子 崇徒商议决定留庄周在此讲学布道。应当说,能 在太清宫讲学,这殊荣非等闲之辈所能得,老子 门徒当然也以为庄周会高兴或感激。可是令太清 宫行事门徒惊异的是庄周不仅推辞了此职,甚至 连一点的谢意也没有。他说,庄周就是庄周。我 为何要固定在这讲学布道呢?我的理想不是固定 在某处做什么事,而是要到南方走走看看,我要 了解和感受楚越我所未知的风土人情。
那他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呢? 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探究!
思想
•庄子思想的实质: 个体存在的身心问题
•庄子哲学的核心: 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
一、“物物者非物”的天道观
1、 2、 3、 4、
二、以道观物的认识论
1、 2、
一、“物物者非物”的天道观
1、 “道”的自本自根性:自本 自根的道才能先于物而存在并成 为万物的根本。即庄子对于物质 世界的客观存在抱绝对怀疑的态 言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
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 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 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 然 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目 前所传三十三篇,为郭象整理,篇目 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一般认为,内 篇是庄子所做。所以内篇大体可代表 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杂篇发展 则纵横百余年,参杂了黄老、庄子后 学而形成复杂的体系。
1 庄子其人 2 《庄子》其书 3 庄子的思想
•庄子,名周,字子休(但史记中司马迁
并未提起庄子的字),战国时期宋国蒙 (今安徽蒙城)人。他与梁惠王、齐宣王、 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道家学说的主 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 文学家,辩论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 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 惠子结识。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 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 威王之聘。
性格
壹 从容洒脱 贰 理性 叁 孤傲清高 肆 幽默
(1)从容洒脱
• 庄子年轻的时候就名声在外,宋及周诸国没有不 知道庄周是道文化之大家的。太清宫行事的老子 崇徒商议决定留庄周在此讲学布道。应当说,能 在太清宫讲学,这殊荣非等闲之辈所能得,老子 门徒当然也以为庄周会高兴或感激。可是令太清 宫行事门徒惊异的是庄周不仅推辞了此职,甚至 连一点的谢意也没有。他说,庄周就是庄周。我 为何要固定在这讲学布道呢?我的理想不是固定 在某处做什么事,而是要到南方走走看看,我要 了解和感受楚越我所未知的风土人情。
那他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呢? 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探究!
思想
•庄子思想的实质: 个体存在的身心问题
•庄子哲学的核心: 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
一、“物物者非物”的天道观
1、 2、 3、 4、
二、以道观物的认识论
1、 2、
一、“物物者非物”的天道观
1、 “道”的自本自根性:自本 自根的道才能先于物而存在并成 为万物的根本。即庄子对于物质 世界的客观存在抱绝对怀疑的态 言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
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 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 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 然 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目 前所传三十三篇,为郭象整理,篇目 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一般认为,内 篇是庄子所做。所以内篇大体可代表 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杂篇发展 则纵横百余年,参杂了黄老、庄子后 学而形成复杂的体系。
庄子美学思想 ppt课件

物的相反相成,兵家。
淡化事物区别,审美超越。
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出世 不讲谋略,一种精神超越,艺术 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社会政 化人生境界,中国纯艺术精神 治术
表达 格言式,论述式,有逻辑分析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音,无端
方式 之迹可寻。
崖之辞”自快、自适而已。
影响 两汉(治世),黄老并称。 魏晋(乱世),庄老并称。
----《庄子·秋水》
• 庄子的艺术人生,抒情诗人,为中国文人奠定了 艺术的原质。如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 轼……与不仕、隐逸相联系的是文学艺术活动, 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的重要源地。
• 闻一多“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 秘的惆怅,圣睿的幢憬,无边际的企慕,无涯岸 的艳慕,便使他成为最真实的诗人。”
期中作业
• 第一步、选择并抄录:
– 《老子》、《庄子》、《列子》原文,约 500字;
• 第二步、略加评论:
– 抄录原文之后,就这一段文字,加以讲述、 分析或评论。
期末作业
1、写一则与西方哲学美学的比较。
(提示: 比如有的同学读了叔本华、克罗齐,现象学、西方现
普通人大抵处于第一、二境界;孔子、孟子、墨子等人,属第 三境界,而庄子是天地境界中人。这一境界中人凤毛麟角,一 个原因是,普通人连生存都是极大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无视生 存问题而去追求最高境界。
《庄子》
• 《庄子》是最有文 学价值的先秦说理 散文,传世的只有 郭象的三十三篇本, 其中内篇7篇,外 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还被称为 《南华真经》。
庄子的美学思想
二,庄子的艺术人生
• 庄子简介
战国时代思想家、 文学家。宋国蒙人, 曾任蒙漆园吏。大约 与孟子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 的思想,为道家学派 的重要代表人物,世 称“老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

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湛蓝。 真正的颜色。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
同“耶”,
疑问语气词。
若是则已矣。
尽头 代大鹏
这样
【译文】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 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 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精读课文
分析概括:大鹏的形象特点。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
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山中野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怒而飞( 古今义义::振愤奋怒,。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 (代词,它)
其正色邪? (连词,表选择)
走进庄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 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 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 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 而吓我邪?”
精读课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巧妙的论辩 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各自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话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 庄子观点:我知鱼之乐 • 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 论据二: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快乐, 如果非要我回答这个问题,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庄子》一则PPT

(5)庄子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鹏鸟和野雾、尘埃的 活动情况,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任何事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鹏鸟奋飞必须凭借“海 运”和风力,野雾、尘埃要靠气息的吹拂。正因为如此,任何事 物都会受到局限。人无法看清天真正的颜色,鹏鸟也看不到地 上的真正情景。
3.学习文言文,要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这样才能赋予经典以时代 意义。请以“鲲鹏是否达到真正的逍遥”为话题,谈谈你对自 由的认知。(注:“逍遥”意思是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夸张
冥:同“溟”,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 鲲:大鱼名。
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
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鼓动翅膀。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 垂天之云:
若垂天之云。 动作描写
悬挂在天空的云。
介绍鲲鹏形体
引用:表明这种情形真实可信。 海运:海水运动。
(2)鹏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鹏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迁徙到南 冥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鹏鸟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 月息者也”。 (4)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要靠气息相吹。(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息相吹也。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
腾如野马。
仰视鲲鹏飞南冥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苍苍:湛蓝。 正色:真正的颜色。 邪:同“耶”,疑问语
气词。
极: 尽。 下:向下。 是: 这样。
想象高空俯视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借助风力、一飞冲天的鲲鹏形象。 2、体会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6、《庄子》与庄子思想

第 五 讲 《 庄 子 》 与 庄 子 思 想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 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 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 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 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 乎!无适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 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 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 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麟《困学纪闻》卷十
第 五 讲 《 庄 子 》 与 庄 子 思 想
天下之至纷,莫如物论是非太
明,足以累心。故视天下之言, 如天籁之旋怒旋已,如鷇音之 自然而一。无与于我,然后忘 彼是,浑成毁,平尊隶,均物 我,外形骸,遗生死,求其真 宰,照以本明,游心于无穷, 皆庄生最微之思理。 王先谦《庄
子集解》引苏舆语
第 五 讲 《 庄 子 》 与 庄 子 思 想
第二,循环转化之不同。
【老】事物之间有差别;相反相 成、循环转化 →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不为(目的)。 【庄】《大宗师》:“反覆终始, 不知端倪。”《寓言》:“万物皆 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 莫得其伦。”〒任何事物之间都没 有区别。故主张“不为”。 老、庄虽都崇尚自然,但庄由 崇尚自然走向了彻底的虚无。
(一)“齐物论”解题 【两种解释】
1. 齐物、论 2. 齐、物论
第 五 讲 《 庄 子 》 与 庄 子 思 想
第一种解释是古解。如:
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 《 淮 南
子·齐俗训》
揽逍遥之宏维,总齐物之大纲。
同天地于一指,等太山于毫芒。 万虑一时顿渫,情累豁焉都忘。 物我泯然而同体,岂复寿夭于 彭殇?晋人湛方生《秋夜赋》,《艺
第 五 讲 《 庄 子 》 与 庄 子 思 想
第五讲 《庄子》与庄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