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导学案 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酒》教案 新人教版

《春酒》教材分析: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被乡愁所紧紧缠绕。
琦君作为一名台湾作家,故土难离而离了又难以再回的愁绪深深困扰着她。
《春酒》介绍了故乡过年的风俗,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用富于童趣的语言写出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的体会,讲给同学听。
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其它作品。
教师:准备贺新年和思乡的音乐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你所知道的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一天吗?请和你的同桌探讨一下。
(多媒体出示问题并播放音乐《过新年》)(生激情讨论,并回答知道的传统节日,说出相应的日期。
)我们已度过了多次这些充满温馨的节日,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深情。
而其中最让我们喜欢的无疑是春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脚步,走进她的家乡,去感受那独特而美好的新春习俗,去品尝一杯香甜可口的“春酒”(师板书课题《春酒》)二、新课学习:环节一:文章整体脉络正所谓“一曲新词酒一杯”,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要学习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必得以“用心”去体会文章中的“人”、“事”、“情”。
有了面前这一杯甜美的“春酒”,我们不妨来点音乐,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记叙了哪些事,描写了哪些人物?(多媒体播放萨克斯轻音乐,生自由朗读课文)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事儿、哪些人物呢?(师指明学生分别概括文中的事和人,并把相应的句子读出来,大家一起朗读,师板书)生回答,师总结:作者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表达了对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9《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9 春酒【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品的意蕴。
(教学重点)2.研读,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能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乡音总是萦绕在我们心中最美的语言。
是啊,故乡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她对远离了几十年的故乡的思念,不是一首诗,也不是一曲歌,而是一杯故乡的“春酒”,今天就让我们去细细品尝这杯故乡的“春酒”。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
出版了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代表作有《橘子红了》《七月的哀伤》《桂花雨》《琦君寄小读者》等。
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
2.字音字形家醅.(pēi)过瘾.(yǐn)挑剔.(tī)脸颊.(jiá) 酬.谢(chóu) 薏.仁米(yì)煨炖.制(páo)..(gǎn lǎn) 炮..(wēi dùn) 橄榄3.词语解释过瘾:满足某种爱好。
大约摸:方言,大概的意思。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或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文中泛指酒。
4.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1)琦君的散文大都形散神凝,一线贯穿。
作者记叙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事?贯穿其中的线索是什么?(2)本文处处洋溢着民风之美和人情之美。
请结合文意各举一例,简要说明。
明确:(1)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线索是春酒。
(2)民风之美:新年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的兴奋、快乐,家长的紧张、繁忙,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
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邻里之间的亲密随和、融洽温馨,令人难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春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掌握“枸杞,门槛,过瘾,凑齐,酬谢,煨炖,两颊,家醅”等词的音、形、义;运用“一马当先,顾名思义,如法炮制,兴高采烈”等成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春酒》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
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三.教学重点把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五.教学准备:1.布置同学搜集琦君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台湾传统民俗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新课导入:(课件2)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
同学们在家都用哪些方式来庆祝新年呢?放鞭炮、贴春联、吃东西……在吃的东西中你最爱什么?年糕、桂花糖、肯德基……有没有喝过酒?大家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喝酒。
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戒”,去喝一种你们都能喝的酒,那就是琦君故乡——温州的春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字词注音(课件3,4)枸杞(gǒu qǐ) 门槛(kǎn) 过瘾(yǐn) 凑(cóu)齐酬(chòu)谢煨炖(wēi dùn)两颊(jiá) 家醅(pēi)2、词语解释(课件5,6)家醅:自家酿的酒。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酒》教案设计 新人

《春酒》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二: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三:品读文段,感悟思乡情结。
教学重点: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品读最后两段,感悟思乡情结。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鉴赏法。
4、延伸拓展法。
一:导入: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有一种情,一缕缕,就能牵动你的心,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她的个性,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究竟是哪种酒,哪种情,哪些人,哪些事呢,让我们品读琦君的《春酒》,去寻找答案。
二: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齐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完成目标一: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用心动情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注意语速、语调、重音,读出韵味。
生读课文后1、检测字音2、感知文意: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这种酒叫——春酒有一种情,一缕缕,就能牵动你的心,这种情叫——乡情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她的个性,这个人是——母亲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
这些事是——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泡八宝酒3、由此看来,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看来呀,琦君之意不在酒,在乎酒中之情也。
完成目标二: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师:(过渡语)“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会文中的感情。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描写“我”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母亲、阿标叔等乡亲的句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
自学检测练“我”的细节:1、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最能体现儿时“我”的童心童趣?(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纯真的快乐。
八年级语文下册 19酒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9 春酒【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意蕴。
3、感受文中的风格美、人情美,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自学】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注音。
gǒu qǐ()家醅.()煨炖..()两颊.()如法炮.制()yì()仁米甘chún()斟酌..()s ā开地吃了()挑tī() 2、指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兴高彩烈拘束如法泡制挑剔B.故弄悬虚家醅莫明其妙招徕C.囊荧映雪荸荠引精据典淳朴D.即物起兴熹微龙吟凤哕譬喻3、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_____,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峰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领头,带头)(2)八宝酒,_____,是八样东西的酒,那就是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3)今年,我也_____,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
(照着现成的样子做)(4)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_____。
(兴高,情绪热烈)3、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作者用简约的文笔记叙了儿时的几件事?这几件事用什么线索串起来的?(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那么,真正让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什么?4、小组合作探究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的读者。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这一切勾起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说说作者这一思乡之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提示:从语言品析、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等方面)(1)语言品析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峰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细节描写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19《酒》导学案 新人教版

《春酒》第一步课前预习◎学法导引初读课文之后,可以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为何怀念家乡的春酒?熟读课文之后可以从细节方面人手来学习,找出课文中表现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感情的语句,加以体会。
进而体会作者那种思乡之情。
这样也就把握住了全文的主旨——思乡。
当然作者的语言特点朴实流畅也值得我们去认真揣摩欣赏。
◎背景知识1、文题解说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
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的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
《春酒》的主旨就是思乡。
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
文章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2、作家作品琦君(1918-2006),台湾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识记字音枸杞(gǒu qǐ)薏仁米(yì)橄榄(gǎn lǎn)挑剔(tī)家醅(pēi)炮制(páo)斟酒(zhēn) 煨炖(wēi) 酬谢(chóu) 过瘾(yǐn) 门槛(kǎn) 酒酿(niàng)◎词语积累【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这里泛指酒。
【巴结】方言,指人做事努力;勤备。
【大约摸】方言,大概的意思。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酒》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春酒》最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与评价,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是本堂课的核心重点。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个在国外工作的朋友,每次打电话来都说想吃龙游小辣椒,特别特别地想!你觉得他要的仅仅是辣椒的味道吗?那么想一想,琦君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是春酒里的家乡味。
(课文里哪一句集中体现这一种情感?)二.研读:整体把握(一)抓住结尾段,以此为突破口研读,体会作者情感。
尾段: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提示:身处他乡,固然很难找到真正的家醅,但是更难找到的不是家醅,而是那种与春酒密切关联的家乡味,请研读出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哪几种家乡味?明确:家家邀饮春酒的无穷情趣,会酒的热闹与喜庆,人情的淳厚与温馨,童年的天真和快乐,母亲的贤惠和慈爱,阿标叔的善良和淳朴……(板书)这些便是浓浓的家乡味!三.演习:感知体验(一)选择表演点并表演:1. 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
2.找出四件事的重要细节描写。
(三)模仿表演。
四.评品:细节品味“总是得意地”——相当自信。
“滴酒不沾唇”的母亲何以显得这样自信?找找看基于哪些因素:一是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人家赞美了她;二是这八宝酒可确是真材实料,八样东西泡的,补药居多(课后可以去查证),自然具有三大功效了;三是“冬至就泡的”,酿制时间长,当然酒香扑鼻啊!“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强调八宝酒的功效“太补了”,对我谆谆告诫,温柔慈爱溢于言表,也注定“恨不得喝三大杯”的“酒仙”只能“舔一舔”过把瘾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19《酒》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9.《春酒》【课文助读厅】◆走进作者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读书与生活》、《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相关背景这是一曲童年的恋歌,也是一曲故乡的恋歌。
作者围绕“思乡”这一主题,精心撷取了儿时在故乡的三件事: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以及多年以后“如法炮制”“八宝酒”的事,这些事紧扣“春酒”,弥漫着醉人的芳香,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作者迷濛的思乡之梦中。
作者写儿时生活,非常注重营造美的氛围。
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民风之美、人情之美,“我”的天真活泼、狡黠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慈祥大度,乡人的淳朴厚道,无不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文语言不事雕琢,宛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
同时作者十分注重通过细节的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点染气氛,阅读时要用心体会。
◆链接一角琦君散文的特点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
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毕肖。
本文对母亲的描写尤其出色。
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源泉。
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性格坚强。
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写作的题材。
有时,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
【自主学习室】◆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故乡的新年习俗。
2.品味精彩语言,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人物描写。
3.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预习攻略1.初读了解常识疏通字词。
(1)阅读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风格。
(2)学习课文首先要解决生字词。
请给下面的汉字注音,注意是多音字的要写出其他读音,然后组一个词语。
门槛.( ) 挑剔.( ) 炮.制( ) 家醅.( )(3)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各用一个恰当的成语表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酒
教师寄语: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
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精彩开篇词
中国自古酒文化历史悠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诗仙李白在借酒派遣孤独的心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在借酒感叹世事的变迁和对亲人的思念,可见品味的是一杯甜甜的酒,表达的是一种浓浓的情。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亲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领会作者在娓娓道来的叙事过程中,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和舒放自然、典雅隽永的语言美。
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过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通过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
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板书文题、作者)
二、温故互查(预习与交流)——自主学习,二人互查: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枸杞
..(wēi dùn)
..(gǒu qǐ) 薏仁
..(yì rén) 煨炖
衣襟.(jīn) 酬.(chóu)谢两颊.(jiá)
挑剔.(tī) 家醅.(pēi) 如法炮.(páo)制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2.作者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
台湾散文大家。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等。
她的作品《橘子红了》曾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三、设问导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风俗美
2.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交流点拨】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交流点拨】不,是借春酒抒情,借春酒怀人,表达对母亲、亲人的思念,对浓浓乡情、难忘的童年生活的追思。
(二)文本探究
1.春节好吃的东西很多,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吃春酒”体现了邻里间怎样的关系?【交流点拨】喝母亲自酿的八宝酒;
补气、健脾、明目,药香加酒香,味甜;
亲密融洽、温馨和谐。
2.什么情况下“喝会酒”?(用文本语言回答)从课文中你了解到故乡人哪些品质?
【交流点拨】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
表现了故乡人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优良品质。
3.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理由是什么?
【交流点拨】母亲是一个善良朴实、热情能干的贤妻良母。
因为:
(1)母亲得意(兴奋、自豪的外露)地说了一遍又一遍,(语言的重复,说明母亲热情、无私、朴实、富有耐心)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得到表扬后的害羞、兴奋、自豪)。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2)不仅是酒,……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两个“总是”与“还”极言母亲善始善终,心地无私。
“笑眯眯”说明母亲善良淳朴、诚心热情。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母亲的品质犹如春酒那样芳醇。
)
4.朗读文章最后一段话,说说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交流点拨】“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春酒激起了一种思念,作者思念的是春酒浓的化不开的人情的温馨与芳香;思念的是春酒中家乡的风土人情,与其说作者是对春酒的着迷,不如说是对春酒中那份难以演绎的人情味的依依不舍。
也许家乡的春酒永远能酿造,但春酒中那份温情却永远难以追忆。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这句震撼人心的自问,道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道出了对浓浓乡情的追忆,也道出了现代文明生活的一种失落。
(三)语言赏析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着一个怎样的童年?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细节描写并品析,重温作者美好甜蜜的童年。
1.“我是母亲的代表”
【交流点拨】写出女儿在母亲心中的地位,极富爱心,母女情深
2. “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交流点拨】母亲的代表,当然名正言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彻底抛开了初一至初五的那些“拘束”,说明民风淳朴
3. “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交流点拨】吃得跟“小猪似的”不好吗?为什么要说“蜜蜂似的”呢?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吃,蜜蜂似的快活地飞来飞去。
写出“我”的憨态可掬
4. “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交流点拨】吃得填满了肚子,伸长了脖子,这还不算,还得尽量多带一些回去,典型的“多吃多占”。
真有那么馋吗?看看下文“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已经不稀罕了”。
看来“多吃多占”的主要原因是“气氛之热闹”,小孩子不就是爱凑热闹吗?一句话活现出当年的童心童真。
5.“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机灵顽皮)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
【交流点拨】对我的动作描写,突出八宝酒的魅力之大。
四、自我检测(精读精练)——阅读语段,突破重点:
1.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思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这段话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显示其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忆,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思乡是本文的一大主旨。
思乡,也是散文的“文眼”。
)
2.文章围绕“家乡的味道”写了哪些片断?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略)
3.细节描写是让文章生动的一把“钥匙”,先体会文章中的细节,然后试着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此处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我”鼓鼓的肚子),喻体是(蜜蜂的肚子)。
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这里写“我”贪喝春酒,喝完后的样子。
写出了“我”(贪心、自在与得意_)的神情。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这里的“偷偷”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
“舔”写出了作者对酒的(珍惜)。
(3)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此处细节描写,把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
4、课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写得好?请你把它抄在下面,并略作分析。
(怎样分析呢?先看看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用了以后有怎样的好处?如果没有,看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效果怎样?现在,试试看吧,你能行!)1.。
.五、板书设计
春酒
过新年
风俗美喝春酒
喝会酒→家乡的味道-----思乡怀旧
人情美乡邻乡亲
热情好客
六、课堂小结: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写着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
七、巩固练习 -----名校课堂
八、拓展延伸
仿句:春酒有一种民俗的味道。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交流点拨】春酒有一种故乡的味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春酒有一种母亲的味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小小的白船儿,……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