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案例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瑶族舞曲》音乐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瑶族舞曲》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篇1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舞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2、用不同的乐器和肢体动作感受乐曲A段中的轻柔和B段的欢快的节奏。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1、音乐录音带2、纱巾、打击乐器活动过程: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二、第一次倾听音乐《瑶族舞曲》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三、第二次倾听音乐,并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1、出示纱巾让幼儿用甩纱巾来感受音乐中A段的柔美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甩动纱巾四、第三次倾听音乐用乐器演奏音乐。
1、出示乐器让幼儿自己敲一敲乐器,感受乐器中哪种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是柔美,哪些乐器听起来是欢快的。
2、幼儿讨论哪种乐器用在A段,哪种乐器用在B段。
3、幼儿边听乐曲边用乐器表现乐曲中的柔美和欢快五、第四次倾听音乐,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1、请幼儿说说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表现乐曲,引出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柔美和欢快。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六、活动结束幼儿出室。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瑶族舞曲》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瑶族舞曲》一、教学目标•了解瑶族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学习合作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学习瑶族舞蹈动作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二、教学准备•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播放器•瑶族舞蹈音乐《瑶族舞曲》录音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介绍瑶族舞蹈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瑶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欣赏音乐(10分钟)播放《瑶族舞曲》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节奏和情感。
第三步:学习舞蹈动作(30分钟)•向学生展示《瑶族舞曲》的舞蹈动作,带领学生逐步学习并熟悉。
•分组演练舞蹈动作,培养学生合作和协作能力。
第四步:合作编排(2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自行编排舞蹈动作,鼓励发挥创造力,展示团队合作风采。
第五步:展示表演(10分钟)各小组轮流展示表演成果,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六步:反思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进行教学反思,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以《瑶族舞曲》为主题的大班音乐教案,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让学生了解瑶族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中,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且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分组合作的环节,学生需要互相协作,相互配合,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同时,在合作编排和展示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通过展示表演,学生可以相互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在教学反思的环节中,学生可以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调整和改进。
总而言之,本次教学以《瑶族舞曲》为主题,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大班教案音乐《瑶族舞曲》范例

大班教案音乐《瑶族舞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音乐《瑶族舞曲》。
该内容选自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欣赏》第二节《瑶族音乐特点》。
详细内容包括瑶族音乐的基本节奏、旋律特点,以及《瑶族舞曲》的歌词、旋律和舞蹈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音乐的基本特点,感受瑶族舞曲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瑶族舞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舞蹈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瑶族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掌握,舞蹈动作的熟练。
教学重点:瑶族音乐特点的了解,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舞蹈道具。
学具:笔记本、笔、舞蹈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瑶族音乐,让学生感受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瑶族音乐的初步印象。
2. 例题讲解(1)介绍瑶族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特点。
(2)分析《瑶族舞曲》的歌词、旋律和舞蹈动作。
3. 随堂练习(1)学生跟随音乐,学习《瑶族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
(2)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动作,提高舞蹈表现力。
4. 小组展示5. 知识拓展介绍瑶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瑶族文化。
六、板书设计1. 瑶族音乐特点:节奏:X旋律:X2. 《瑶族舞曲》:歌词:X旋律:X舞蹈动作:X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欣赏并学唱《瑶族舞曲》。
2. 答案:《瑶族舞曲》歌词、旋律及舞蹈动作正确。
瑶族音乐特点描述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瑶族音乐的兴趣是否浓厚?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瑶族音乐舞蹈比赛。
邀请瑶族民间艺人来校进行交流演出。
探索其他民族的音乐舞蹈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瑶族音乐特点的讲解。
2. 《瑶族舞曲》的舞蹈动作教学。
一、瑶族音乐特点的讲解1. 以音响设备播放瑶族音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节奏特点。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docx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瑶族舞曲的特点和节奏,感受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跟上瑶族舞曲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瑶族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瑶族舞曲的特点,学会简单的舞蹈动作。
难点:让幼儿能够跟上瑶族舞曲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教学课件、音响设备、瑶族舞曲乐谱、舞蹈道具。
2. 精神准备: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瑶族舞曲,让幼儿初步感受瑶族舞曲的特点。
2. 教学讲解:教师讲解瑶族舞曲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舞蹈动作。
3. 实践操作: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瑶族舞曲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进行实地操作。
4. 小组合作:幼儿分组,进行瑶族舞曲的舞蹈表演,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瑶族舞曲的特点和舞蹈动作。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动作细节,引导幼儿正确地完成舞蹈动作。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
4. 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瑶族舞曲。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欣赏瑶族舞曲,感受瑶族文化的魅力。
2. 社区活动:组织家长和幼儿参加瑶族舞曲表演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扩展幼儿的社会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对瑶族舞曲的了解、舞蹈动作的掌握、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案反思《瑶族舞曲》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案反思《瑶族舞曲》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瑶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能够听辨、演唱《瑶族舞曲》;•能够用简单乐器伴奏节奏。
2. 适用对象:中班学生3. 教学时间:一课时(约30分钟)4. 教学准备:•音乐播放器、音乐《瑶族舞曲》录音;•木鱼、手拍、画纸、彩色笔等。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1.师生问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瑶族的舞曲《瑶族舞曲》。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步骤二:欣赏音乐(5分钟)1.请学生坐在座位上,集中注意力。
2.播放《瑶族舞曲》音乐,师生一起欣赏。
3.教师可以适时提问:这首音乐的节奏怎么样?你们觉得有什么特点?步骤三:学唱歌词(10分钟)1.教师分段教唱歌词,让学生跟读。
2.分别教唱歌词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让学生模仿跟唱。
3.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练习,确保学生掌握歌词。
步骤四:附上节奏伴奏(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使用木鱼和手拍,模仿音乐中的节奏。
2.请几个学生带领全班一起演示。
3.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使用木鱼和手拍伴奏。
步骤五:舞蹈编排(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歌词和伴奏进行编排。
2.让学生自由发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舞蹈动作和歌词配合起来。
步骤六:展示与反思(5分钟)1.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舞蹈展示。
2.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感受。
三、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得还算比较成功。
通过这堂音乐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瑶族文化,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
通过欣赏音乐和学习歌词,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瑶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导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
通过分组练习和舞蹈编排,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瑶族舞曲》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瑶族舞曲》。
教材共分为五个章节,本节课将学习第二章《瑶族长鼓舞歌》。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瑶族长鼓舞的基本节奏和舞步,并通过歌曲《瑶族长鼓舞歌》让幼儿感受瑶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长鼓舞的基本节奏和舞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学习歌曲《瑶族长鼓舞歌》,让学生感受瑶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瑶族长鼓舞的基本节奏和舞步。
难点:歌曲《瑶族长鼓舞歌》的演唱和舞步的协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瑶族长鼓舞视频、舞蹈道具。
学具:舞蹈鞋、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瑶族长鼓舞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瑶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节奏教学:教师讲解瑶族长鼓舞的基本节奏,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敲击节奏。
3. 舞步教学:教师示范瑶族长鼓舞的舞步,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舞步。
4. 歌曲教学:教师教唱歌曲《瑶族长鼓舞歌》,学生跟唱。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舞蹈道具,根据所学节奏和舞步进行表演。
六、板书设计瑶族舞曲1. 节奏:讲解瑶族长鼓舞的基本节奏,并在黑板上板书。
2. 舞步:示范瑶族长鼓舞的舞步,并在黑板上画出舞步的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跟家长一起观看瑶族长鼓舞的视频,感受瑶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作业答案:学生能够描述出瑶族长鼓舞的基本节奏和舞步,家长签名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瑶族长鼓舞的基本节奏和舞步,让学生感受到了瑶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融洽。
但在歌曲演唱方面,部分学生存在音准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音准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瑶族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瑶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瑶族舞曲》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瑶族舞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瑶族舞曲》。
该曲是一首具有浓郁瑶族风情的舞蹈音乐,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孩子们了解瑶族的文化和舞蹈风格,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瑶族舞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 通过学习瑶族的舞蹈动作,培养孩子们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孩子们了解瑶族的风俗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瑶族舞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难点:学习瑶族的舞蹈动作,培养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舞蹈垫、瑶族服饰道具。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舞蹈动作图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身着瑶族服饰,带领孩子们跳一段瑶族舞蹈,激发他们对瑶族文化的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师播放《瑶族舞曲》,让孩子们聆听并跟唱。
反复播放,指导孩子们掌握旋律和歌词。
3. 舞蹈教学:教师示范瑶族舞蹈动作,讲解动作要领,让孩子们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舞蹈表现力。
4. 歌词解析:教师带领孩子们学习歌词,解释歌词中的瑶族文化元素,让孩子们了解瑶族的风俗习惯。
5. 综合练习: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舞蹈和歌曲的整合练习,确保他们能够将舞蹈动作与歌曲完美结合。
6. 成果展示:教师邀请孩子们上台展示他们的舞蹈和歌唱成果,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瑶族舞曲》歌词、舞蹈动作要领、瑶族文化简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瑶族舞曲》的歌词和舞蹈动作。
2. 作业答案:《瑶族舞曲》歌词、舞蹈动作要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瑶族文化主题的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和感受瑶族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歌曲学习环节的细节补充和说明1. 分段教学:将《瑶族舞曲》的旋律和歌词分成若干部分,逐一教授。
大班教案《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瑶族文化和瑶族舞蹈的特点。
2.学会《瑶族舞曲》的演唱和表演。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会《瑶族舞曲》的演唱和表演。
2.了解瑶族舞蹈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掌握瑶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势。
2.在集体表演中保持整齐和协调。
四、教学准备1.《瑶族舞曲》音频、视频。
2.瑶族舞蹈服装(可选)。
3.教学道具:瑶族道具(如长鼓、花环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瑶族舞曲》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瑶族音乐的特点。
(二)瑶族文化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瑶族的文化背景,包括瑶族的分布、语言、服饰等。
2.学生观看瑶族舞蹈视频,了解瑶族舞蹈的特点。
(三)学习《瑶族舞曲》1.教师播放《瑶族舞曲》音频,引导学生跟随音乐演唱。
2.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四)瑶族舞蹈学习1.教师示范瑶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势。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舞蹈动作。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学生集体表演,教师点评。
(五)瑶族舞蹈表演1.学生分组,每组自行设计瑶族舞蹈表演。
2.学生进行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集体表演,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成长。
六、教学延伸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瑶族文化和瑶族舞蹈。
2.家长参与,与学生一起学习瑶族舞蹈。
3.组织一次瑶族文化主题的亲子活动。
七、教学反思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瑶族舞曲》的演唱和表演,还了解了瑶族文化和舞蹈的特点。
在活动中,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难点补充:(二)瑶族文化介绍教师介绍:“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优美,富有特色。
你们知道瑶族舞蹈中常用的道具是什么吗?”学生思考后回答:“长鼓!”教师继续介绍:“对,长鼓是瑶族舞蹈中非常重要的道具,代表着瑶族的文化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瑶族舞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1. 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
2. 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 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
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
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1.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
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
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
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
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
回答老师的问题;
2. 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 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
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
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
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
了舞蹈的行列)?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 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
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
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
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
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 第二部分主题
1) 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
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
第二部
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
交谈。
2) 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五、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
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