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瑶族舞曲》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瑶族舞曲》教案 (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瑶族舞曲》教案 (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瑶族舞曲》教案 (3)一. 教材分析《瑶族舞曲》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作品之一,它以优美的旋律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受到人们的喜爱。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通过学习《瑶族舞曲》,可以使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但是,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来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背景和特点,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瑶族舞曲》,并理解其音乐内涵。

3.通过学习《瑶族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瑶族舞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难点:理解《瑶族舞曲》的音乐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合作,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瑶族舞曲》,并能够准确地演唱。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和相关资料,提前熟悉《瑶族舞曲》的曲目和背景。

2.学生准备音乐课本和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瑶族舞曲》的片段,引导学生听辨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介绍《瑶族舞曲》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曲目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瑶族舞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唱法和节奏,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和演唱要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瑶族舞曲》的演唱,并尝试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增进对瑶族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学会欣赏和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瑶族舞曲的起源和发展2. 《瑶族舞曲》的曲调特点3. 《瑶族舞曲》的演奏形式和技巧4. 欣赏《瑶族舞曲》的名家演奏5. 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对《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符号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示范法:播放《瑶族舞曲》的名家演奏,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美妙。

3. 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尝试演奏《瑶族舞曲》简易片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瑶族舞曲的图片、音乐片段等。

2. 教学视频:瑶族舞曲的名家演奏。

3. 乐器:瑶族乐器(如笛子、琵琶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4. 乐谱:《瑶族舞曲》的简易版谱,供学生练习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瑶族舞曲的图片和播放简易版瑶族舞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瑶族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对瑶族舞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欣赏:播放《瑶族舞曲》的名家演奏,让学生直观感受瑶族舞曲的美妙。

4. 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瑶族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 实践:让学生动手尝试演奏《瑶族舞曲》简易片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瑶族舞曲练习。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优秀9篇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优秀9篇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优秀9篇瑶族舞曲篇一【活动准备】录音机、所需磁带、节奏谱、瑶族服装一套。

【活动过程】一、听音乐入活动室进行律曲表演二、复习节奏型1.用体态律曲复习语言节奏《小毛驴》。

2.复习照谱视奏。

(出示节奏谱)小猫:| 0 ||小鸭:| ||小鸡:| ||公鸡:| ||青蛙:| ||3.启发幼儿按以上节奏型创编语言节奏:例:| || ①我爱幼儿园| || ②夏天到来了荷花香。

三、复习节奏乐《金蛇狂舞》四、请幼儿听音乐《瑶族舞曲》,谈感受1.请幼儿说说音乐的节奏是几拍子的?整个音乐分几段?两段有什么区别?2.教师讲解《瑶族舞曲》的音乐性质及特点。

3.请一名教师扮演瑶族客人表演舞蹈,帮助幼儿认识瑶族服装特征理解音乐,激发幼儿演奏兴趣。

五、教师、幼儿为乐曲创编节奏第一乐段1.请幼儿听音乐,加深熟悉程度。

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性质和自己乐器的音色创编节奏型。

2.用乐器合奏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1.听音乐加深印象。

2.请幼儿拍腿、拍手、跺脚照谱视奏。

3.用乐器照谱合奏。

六、老师指挥幼儿用节奏乐器完整地演奏1.配班老师用大鼓合奏。

2.幼儿伴奏请瑶族客人跳舞。

七、在欢乐的乐曲声中结束活动【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创编节奏型的能力,提高使用节奏乐器演奏乐曲的技能。

2.激发幼儿欣赏、感受、表现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3.初步认识瑶族的服饰特征,节奏谱,瑶族服装一套。

瑶族舞曲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欣赏课《瑶族舞曲》。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初中第三册第四单元。

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我将本首乐曲分为五个部分: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成的民乐合奏曲。

乐曲生动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2、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①在聆听中感受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了解各个主题音乐的特点。

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完整版】

欣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完整版】

《瑶族舞曲》备课教师:张晓翠教学内容:了解瑶族风俗,欣赏《瑶族舞曲》,分析音乐结构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

2、通过欣赏《瑶族舞曲》,感受音乐情绪。

3、通过欣赏乐曲,能分析音乐结构。

教学重点:1、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等常识。

2、通过欣赏《瑶族舞曲》,能分析音乐结构。

教学难点:分析音乐结构,理解音乐内涵教具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我们已经在前面认识了羌族和佤族,今天老师还要带同学们一起认识另一个很有特色的民族——瑶族。

好吧!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瑶族山寨,感受瑶族风土人情吧!2、课件展示瑶族风情: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师: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个省。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逐山而行,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

瑶族因居住、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有“过山瑶”、“红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

瑶族长鼓,因鼓身细长而得名,又称花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长鼓有关,很有代表性的一首乐曲《瑶族长鼓舞曲》。

二、新作赏析,感知体会(一)初听音乐,谈听后感请同学们完整听音乐,听后请说出:音乐给你的感受音乐的表现了什么全曲分为几部分(合作交流)(二)、介绍作品背景管弦乐《瑶族长鼓舞曲》,又称《瑶族舞曲》。

作者:刘铁山,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

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

该曲先由刘铁山有感于瑶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场面,最终完成了这首中国管弦乐作品中的奇葩——《瑶族舞曲》。

(三)分段赏析,分析音乐结构1、第一部分,学生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1)音乐的速度、情绪每次出现时在力度方面有什么变化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力度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2)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共出现了几次几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情绪上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快速、粗犷豪放)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2、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和速度、力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像人们在亲切地交谈,深情委婉,互诉爱慕之情。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

五年级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3. 通过学习《瑶族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瑶族的音乐特点2. 《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3. 《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掌握《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瑶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乐曲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各个乐章的特点。

3. 学习《瑶族舞曲》的演奏技巧:讲解乐曲的演奏技巧,如弓法、指法等。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奏《瑶族舞曲》。

2. 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能欣赏和评价民族音乐。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瑶族舞曲》乐谱、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教学工具:钢琴、民族乐器(如笛子、琵琶等)。

3. 提前准备:事先让学生熟悉《瑶族舞曲》的旋律,了解乐曲的基本情况。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瑶族音乐特点、乐曲结构及演奏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奏民族乐器,展示演奏技巧。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学生动手实践。

4. 欣赏法:播放不同版本的《瑶族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复习瑶族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讲解《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分析各个乐章的特点。

3. 讲解乐曲的演奏技巧,示范演奏,让学生模仿练习。

4.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中的错误。

九、课后作业1. 熟记《瑶族舞曲》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奏。

2. 深入了解瑶族音乐文化,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3. 练习乐曲中的演奏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瑶族舞曲》四篇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瑶族舞曲》四篇

瑶族舞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管弦乐曲与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认识什么是复三部曲式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二、教学重点: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编制的基本音乐常识,能听辨其音乐主题及主奏乐器。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葫芦丝、相关音乐和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视频导入,简介瑶族的民俗民风)导入课题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三)简介创作背景: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瑶族地区访问采风。

便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

同时成为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基础。

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据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改编为管弦乐曲《瑶族舞曲》,1956年,正式演出。

管弦乐《瑶族舞曲》也成为我国早期器乐作品中的佼佼者。

(四)提问:管弦乐队由哪几个乐器组组成,每个乐器组包括哪些主要乐器?课件展示。

(五)欣赏并分析乐曲:1.欣赏全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回答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音乐主题各用哪些乐器演奏及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教师引导。

2.乐曲分析:分段欣赏、分析乐曲。

(师生互动)引子:由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模仿瑶族长鼓敲击的舞蹈节奏。

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使人联想到节日晚会即将开始。

第一部分(A)第一主题共演奏三遍,用两个不同速度、不同情绪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组成。

第一遍由小提琴主奏,第二遍由木管乐器主奏,第三编由弦乐器主奏,表现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姑娘们都纷纷加入舞列。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初步了解瑶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通过音乐活动,提升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音乐活动主要围绕《瑶族舞曲》进行,内容包括介绍瑶族音乐背景、播放《瑶族舞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模仿等。

教学准备:1. 准备《瑶族舞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2. 准备一些瑶族服饰或者道具,用于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3. 准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教程,以便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模仿。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故事形式介绍瑶族和瑶族音乐,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播放《瑶族舞曲》:让幼儿静静地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分析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听到的音乐感觉,教师可以适当解释瑶族音乐的特点。

4. 舞蹈模仿: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瑶族舞蹈动作,然后引导幼儿模仿学习。

5. 集体表演:组织幼儿集体表演《瑶族舞曲》的舞蹈,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作自己的“瑶族舞曲”,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可以开展一次“瑶族文化日”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和体验瑶族文化。

教学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表现,强调瑶族音乐的特点和欣赏音乐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优秀表现。

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参与情况、反应和表现。

2. 互动反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收集幼儿对活动的感受和建议。

3. 表现评价: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理解力、表达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

《瑶族舞曲》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背景、特点和艺术价值。

2. 通过欣赏瑶族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瑶族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曲式等。

3. 瑶族舞曲的代表作品及艺术价值。

4. 欣赏瑶族舞曲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瑶族舞曲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欣赏瑶族舞曲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瑶族舞曲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2. 示范法:播放瑶族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欣赏瑶族舞曲的心得。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瑶族舞曲的表演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瑶族舞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瑶族舞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3. 欣赏:播放瑶族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欣赏瑶族舞曲的心得,分享自己的感受。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瑶族舞曲的表演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瑶族舞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描述瑶族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能识别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曲式等。

3. 学生能欣赏并分析瑶族舞曲的代表作品。

4. 学生能运用欣赏瑶族舞曲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瑶族舞曲相关书籍和资料。

2. 瑶族舞曲的音乐作品,如CD、视频等。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4. 瑶族舞曲的表演道具和服饰。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瑶族舞曲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2. 第二课时:欣赏瑶族舞曲,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

3.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瑶族舞曲的表演和创作。

4. 第四课时:总结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教学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案例《瑶族舞曲》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学生通过收集知识信息,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性。

“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 一直就是大多数音乐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能将抽象的艺术环境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

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且知识含量庞大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年级:五年级
我校从一年级开设音乐课,此时,学生接受过视唱、练耳、唱歌、律动、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的生活范围与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有一定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思维活跃,具有独特性。

三、教材背景分析
《瑶族舞曲》就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课。

本课所欣赏就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

乐曲优美,旋律流畅。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与无比欢乐的心情。

全曲分为三大部分,开始由轻柔的拨奏模仿瑶族特有的长鼓敲击声,在长鼓的敲击声中奏出幽静委婉的第一主题,第二部分为抒情的中板,音乐描绘抒情而温馨的意境,旋律富于歌唱性,第三大部分就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四、媒体设计思路:
本节信息技术整合课,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开放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多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互学,教师导学的学生“主体发展”模式,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

教学内容为一课时,根据高年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程度,以了解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为首要任务,通过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

根据高年级思维活跃、具独特性的年龄特点,我选择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电脑与网络,将可视的音乐影音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音乐情境,以动画或具体形象的图片呈现于学生面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电脑(如搜索民族知识,完成冲关游戏等),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
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想象力,挖掘其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方式下了解音乐,感受音乐, 从而创作音乐。

五、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音乐特色。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与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多种形式,探究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及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与培养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操。

六、教学重点:了解瑶族地区音乐风格及主要特征。

七、教学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八、教学方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谈论探究相结合。

九、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十、过程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结构流程

开始
播施€爱我中华3 创设惜境听音乐进教室
巡视扌旨辱
探究写交流
展示瑶族风貌
看谍件听音乐
感受与加验
敎师T■'

音乐冲关游戏
师主活动
內容冋顾
滦后拓展要求
第三关任务刚堵/浏贲刚页
实践与创新
1F
1 1, 1
匱件/歌词创编 / /舞蹈创编/ 德件伴奏创编/
1
1
F
勺瀚展示裘演
十二、教学反思:
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感受音乐,能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根据音乐情绪进行描述,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通过欣赏对乐曲进行各种形式的创编。

这就是我教学这堂课的主要目的。

一开始,我利用自制的网页课件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为随后的音乐欣赏,对乐曲的情境风格的了解打下了一个基础,学生对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了解自然就是不错,对乐曲表达的情绪方面的感受也较好。

只就是整个课堂气氛瞧来,还就是缺少一种“体现”。

在于我没有引导学生在聆听感受的同时,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哪怕就是简单的肢体语言,特别就是在欣赏乐曲第三段,乐曲的高潮部分时,如能配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将会起更大的帮助。

为此, 熟悉乐曲体会乐曲带来的不同情感,并指导学生作出相应反应,也就是欣赏课的一大主要教学目的。

“音乐大冲关”即分段欣赏环节的设计,我认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孩子们带着极大的兴趣来欣赏三个部分的内容。

问题设计符合每一部分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这样一来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便轻松的掌握了相关的音乐知识。

拓展环节为学生做一个极为简单的提示,学生们通过对提示的分析,进而充分发挥创编才能。

只就是由于时间关系,展示的不够充分,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还更加紧凑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