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归纳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力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力的性质、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弹簧力和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等。

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可以更好的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掌握并应用相关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力的性质1. 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的原因,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 特点: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符合叠加原理,单位是牛顿(N)。

3. 测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万能测力计等。

二、平衡条件1. 力的平衡条件: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零,合力矢量为零。

2. 静力平衡:物体在静止时处于静力平衡,即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3. 动力平衡: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动力平衡,即合力为零。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若两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 力的分解:一个合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合力和分解角度决定。

四、摩擦力1. 定义: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 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分别对应物体静止时和运动时的摩擦。

五、弹簧力1. 定义:弹簧受力变形时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2. 弹簧常数:刻画弹簧硬度的参数,单位为牛顿/米。

六、能量与功1. 功:为力沿着位移方向的作用力大小与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F = ma,W = Fd cosθ,W = △E = E2 - E1。

3. 能量: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的属性。

4. 势能:由位置和状态决定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簧势能等。

5. 动能:由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能量,等于1/2mv²。

七、动能定理和功率1. 动能定理: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沿着位移方向的功。

2.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

3. 动能定理和功率的应用:可以用来计算外力做功的大小和做功的时间。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不等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不等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zǒngjié) 第六章不等式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zǒngjié) 第六章不等式高中数学第六章-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根本(gēnběn)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考试(kǎoshì)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xìngzhì)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拟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06.不等式知识要点1.不等式的根本概念〔1〕不等〔等〕号的定义:ab0ab;ab0ab;ab0ab.〔2〕不等式的分类:绝对不等式;条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3〕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4〕同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2.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abba〔对称性〕〔2〕ab,bcac〔传递性〕〔3〕abacbc〔加法单调性〕〔4〕ab,cdacbd〔同向不等式相加〕〔5〕ab,cdacbd〔异向不等式相减〕〔6〕a.b,c0acbc〔7〕ab,c0acbc〔乘法单调性〕〔8〕ab0,cd0acbd〔同向不等式相乘〕(9)ab0,0cdabcd〔异向不等式相除〕(10)ab,ab011〔倒数关系〕ab〔11〕ab0anbn(nZ,且n1)〔平方法那么〕〔12〕ab0nanb(nZ,且n1)〔开方法那么〕3.几个重要不等式〔1〕假设aR,那么|a|0,a20〔2〕假设a、bR,那么a2b22ab(或a2b22|ab|2ab)〔当仅当a=b时取等号〕〔3〕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abab.〔当仅当a=b时取等号〕2极值定理:假设某,yR,某yS,某yP,那么:1如果P是定值,那么当某=y 时,S的值最小;○2如果S是定值,那么当某=y时,P的值最大.○利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必要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4)假设a、b、cR,那么abc3abc〔当仅当a=b=c时取等号〕ba(5)假设ab0,那么2〔当仅当a=b时取等号〕ab(6)a0时,|某|a某2a2某a或某a;|某|a某2a2a某a〔7〕假设a、bR,那么||a||b|||ab||a||b|4.几个著名不等式〔1〕平均不等式: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211abababa2b2〔当仅当.22a=b时取等号〕即: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b为正数〕:2222abababab22特别地,ab(〔当a=b时,())ab〕2222a2b2c2abc(a,b,cR,abc时取等)3322...an幂平均不等式:a12a221(a1a2...an)2n注:例如:(acbd)2(a2b2)(c2d2).常用不等式的放缩法:①2(n2)nn1n(n1)nn(n1)n1n②n1n1nn112n1nn1nn1(n1)〔2〕柯西不等式:假设a1,a2,a3,,anR,b1,b2,b3,bnR;那么〔a1b1a2b2a3b3anbn)aaaa当且仅当123n时取等号b1b2b3bn22(a12a22a32an)(b122b22b32bn)〔3〕琴生不等式〔特例〕与凸函数、凹函数假设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f(某),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某1,某2(某1某2),有f(某1某2f(某1)f(某2))或22f(某1某2f(某1)f(某2)).22那么称f(某)为凸〔或凹〕函数.5.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比拟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6.不等式的解法〔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步骤:正化,求根,标轴,穿线〔偶重根打结〕,定解.特例①一元一次不等式a某>b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某+b某+c>0(a≠0)解的讨论.〔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那么f(某)0f(某)g(某)0;g(某)f(某)g(某)0f(某)0g(某)g(某)0〔3〕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1f(某)g(某)g(某)0定义域f(某)g(某)f(某)0○2f(某)0f(某)0○3f(某)g(某)g(某)0或g(某)02f(某)[g(某)]f(某)0f(某)g(某)g(某)02f(某)[g(某)]〔4〕.指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af(某)ag(某)(a1)f(某)g(某);af(某)ag(某)(0a1)f(某)g(某)af(某)b(a0,b0)f(某)lgalgb〔5〕对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f(某)0logaf(某)logag(某)(a1)g(某)0;f(某)g(某)f(某)0logaf(某)logag(某)(0a1)g(某)0f(某)g(某)〔6〕含绝对值不等式1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去绝对值;○2应用数形思想;○3应用化归思想等价转化○g(某)0|f(某)|g(某)g(某)f(某)g(某)g(某)0|f(某)|g(某)g(某)0(f(某),g(某)不同时为0)或f(某)g(某)或f(某)g(某)注:常用不等式的解法举例〔某为正数〕:①某(1某)(1某)(1某)()2(1某2)(1某2)②y某(1某)y()y类似于ysin某cos某sin某(1sin某),③|某1||某||1|(某与1同号,故取等)2扩展阅读: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六章不等式[1]高中数学第六章-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根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考试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拟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06.不等式知识要点1.不等式的根本概念〔1〕不等〔等〕号的定义:ab0ab;ab0ab;ab0ab.〔2〕不等式的分类:绝对不等式;条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3〕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4〕同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2.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abba〔对称性〕〔2〕ab,bcac〔传递性〕〔3〕abacbc〔加法单调性〕〔4〕ab,cdacbd〔同向不等式相加〕〔5〕ab,cdacbd〔异向不等式相减〕〔6〕a.b,c0acbc〔7〕ab,c0acbc〔乘法单调性〕〔8〕ab0,cd0acbd〔同向不等式相乘〕(9)ab0,0cdabcd〔异向不等式相除〕(10)ab,ab011〔倒数关系〕ab〔11〕ab0anbn(nZ,且n1)〔平方法那么〕〔12〕ab0nanb(nZ,且n1)〔开方法那么〕3.几个重要不等式〔1〕假设aR,那么|a|0,a20〔2〕假设a、bR,那么a2b22ab(或a2b22|ab|2ab)〔当仅当a=b时取等号〕〔3〕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abab.〔当仅当a=b时取等号〕2极值定理:假设某,yR,某yS,某yP,那么:1如果P是定值,那么当某=y 时,S的值最小;○2如果S是定值,那么当某=y时,P的值最大.○利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必要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4)假设a、b、cR,那么abc3abc〔当仅当a=b=c时取等号〕ba(5)假设ab0,那么2〔当仅当a=b时取等号〕ab(6)a0时,|某|a某2a2某a或某a;|某|a某2a2a某a〔7〕假设a、bR,那么||a||b|||ab||a||b|4.几个著名不等式〔1〕平均不等式: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211abababa2b2〔当仅当.22a=b时取等号〕即: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b为正数〕:2222abababab22特别地,ab(〔当a=b时,())ab〕2222a2b2c2abc(a,b,cR,abc时取等)3322...an幂平均不等式:a12a221(a1a2...an)2n注:例如:(acbd)2(a2b2)(c2d2).常用不等式的放缩法:①2(n2)nn1n(n1)nn(n1)n1n②n1n1nn112n1nn1nn1(n1)〔2〕柯西不等式:假设a1,a2,a3,,anR,b1,b2,b3,bnR;那么〔a1b1a2b2a3b3anbn)aaaa当且仅当123n时取等号b1b2b3bn22(a12a22a32an)(b122b22b32bn)〔3〕琴生不等式〔特例〕与凸函数、凹函数假设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f(某),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某1,某2(某1某2),有f(某1某2f(某1)f(某2))或22f(某1某2f(某1)f(某2)).22那么称f(某)为凸〔或凹〕函数.5.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比拟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6.不等式的解法〔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步骤:正化,求根,标轴,穿线〔偶重根打结〕,定解.特例①一元一次不等式a某>b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某+b某+c>0(a≠0)解的讨论.〔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那么f(某)0f(某)g(某)0;g(某)f(某)g(某)0f(某)0g(某)g(某)0〔3〕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1f(某)g(某)g(某)0定义域f(某)g(某)f(某)0○2f(某)0f(某)0○3f(某)g(某)g(某)0或g(某)02f(某)[g(某)]f(某)0f(某)g(某)g(某)02f(某)[g(某)]〔4〕.指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af(某)ag(某)(a1)f(某)g(某);af(某)ag(某)(0a1)f(某)g(某)af(某)b(a0,b0)f(某)lgalgb〔5〕对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f(某)0logaf(某)logag(某)(a1)g(某)0;f(某)g(某)f(某)0logaf(某)logag(某)(0a1)g(某)0f(某)g(某)〔6〕含绝对值不等式1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去绝对值;○2应用数形思想;○3应用化归思想等价转化○g(某)0|f(某)|g(某)g(某)f(某)g(某)g(某)0|f(某)|g(某)g(某)0(f(某),g(某)不同时为0)或f(某)g(某)或f(某)g(某)注:常用不等式的解法举例〔某为正数〕:①某(1某)(1某)(1某)()2(1某2)(1某2)②y某(1某)y()y类似于ysin某cos某sin某(1sin某),③|某1||某||1|(某与1同号,故取等)2内容总结(1)○2应用数形思想。

高一必修一生物第六章知识点(通用8篇)

高一必修一生物第六章知识点(通用8篇)

高一必修一生物第六章知识点(通用8篇)高一必修一生物第六章知识点第1篇1、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3、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4、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5、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高一必修一生物第六章知识点第2篇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②细胞的核质比二、细胞增殖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分裂间期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前期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期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后期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1. 什么是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是指物体在摩擦或接触后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从而产生静电引力或斥力的现象。

2.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是指能够良好传导电荷的物质,如金属。

绝缘体是指不易传导电荷的物质,如塑料、橡胶等。

3. 什么是电场?
电场是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场,它描述了电荷在空间各点受到的电场力。

4. 什么是场强?
场强是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

5. 什么是等势面和等势线?
等势面是空间中所有具有相同电位的点所组成的曲面。

等势线是等势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

6. 电容器的基本知识?
电容器是用来存储电荷的元件,电容量描述了电容器贮存电荷的能力。

并联电容器容量相加,串联电容器则为等效容量。

以上是本章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结,对于具体公式、定理等还需结合教材课本进行详细学习。

第六章实数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实数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实数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实数的定义与分类1.实数的定义2.实数的分类二、实数的性质与运算1.实数的性质2.实数的运算三、实数与数轴1.数轴的概念2.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四、实数的比较与大小1.实数的大小比较2.实数的大小关系五、实数的应用1.实数在数学中的应用2.实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正文:实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实数的定义是指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为有序对(a,b),其中a 表示点的横坐标,b 表示点的纵坐标。

根据横坐标a 的值,实数可以分为负数、零和正数。

实数的性质包括:1.实数具有连续性,即任意两个实数之间总存在一个实数;2.实数具有完备性,即每个实数都可以用无限接近的有理数表示;3.实数具有可数性,即实数集中的每个元素都可以与自然数集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实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和开方。

这些运算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基本运算法则。

实数的运算不仅限于实数,还可以扩展到复数。

实数与数轴有密切的关系。

数轴是一个直线,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实数可以表示为数轴上的点,根据横坐标a 的值,实数可以分为负数、零和正数。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一映射。

实数的大小比较和大小关系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

实数的大小比较遵循“大于一切小于它的数,小于一切大于它的数”的原则。

实数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数轴来直观表示。

实数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微积分、实分析等。

实数在其他学科中也有应用,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等基础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总之,实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六章+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从气候因素看主要是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的地势低洼地区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还有广大山区直接危害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间接危害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1、分布: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中国: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地区类型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东北、华北地区以春旱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季尚未到达,降水稀少;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返青生长发育关键期,需水量大,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人口和工农业生活、生产用水量大;长江中下游等江淮地区以伏旱为主7、8月份,雨带北移,降水少;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晴朗;正值作物生长期;人口、工农业生活、生产用水量大;华南地区夏秋旱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雨带北移,降水少;人口、工农业生活、生产用水量大;西南地区以冬春连旱为主冬春季降雨少;冬春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多晴天,蒸发较强;大面积种植桉树、橡胶树等吸水量大的树种;工农业用水量大危害表现影响种植业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诱发其他灾害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分布:世界: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太平洋),多发于夏秋季节;3、影响:(1)不利:(2)有利:台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高中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_

高中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_

高中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_名词: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语句: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2、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3、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4、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七年级地理第六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六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六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着地球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

第六章是我们七年级地理学的重要章节,本文将对第六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的运动地球是一颗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行星。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公转使得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完成一年的时间。

这两种运动对于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气候和季节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受到高纬度、低纬度和海洋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季节是地球公转所导致的地球不同位置受到不同太阳辐射的结果。

高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低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较小。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层组成。

地球内部的构造对地壳的形成、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现象产生影响。

四、地形与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地貌是指地表上各种地形的组合。

地形和地貌受到构造运动、风化和侵蚀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貌因此呈现出多样性。

五、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地下水层中,而地表水则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六、资源与环境问题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过度开采资源和环境污染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我们要提倡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七、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数据、硬件、软件、人员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和展示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有助于地理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地理空间信息的便捷获取与分析。

总之,地理学的学习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通过对第六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对地球的运动、气候、内部结构、地形与地貌、水资源、资源与环境问题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图6-1):
①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
②半球位置: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欧洲的地理位置(图6-1):
①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寒带,无热带。

②半球位置:全部在北半球,大部分在东半球;
③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与亚洲相连,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3、亚洲的地形(图6-3):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仅次于南极洲);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
③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

④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这里地壳不稳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4、欧洲的地形: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小;
③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分布在中部,所以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④特色地形:冰川地貌——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的湖泊、东欧平原上的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都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5、亚洲的气候(图6-9,熟练掌握每种气候的分布地区,按序号):
①复杂多样(原因:跨寒、温、热三带,纬度广,地形又复杂多样),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面积大,各地距海洋远近不同)
③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
④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海陆差异显著);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6、欧洲的气候(图6-9):
①欧洲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无热带;
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典型。

注:课本P9活动题5,了解,清楚!
7、亚洲的水系特点(图6-3):
①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向东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等;
向南注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等;
向北注入北冰洋——鄂毕河(中国境内被称为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②内流流域面积广大,内流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地形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区。

锡尔河、阿姆河、塔里木河均属内流河。

8、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

9、亚洲独具特色的湖泊: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里海(内陆湖);
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10、欧洲的河流:
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注入里海)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
11、欧洲河流的特点:①河流短小(面积小)
②水流平缓(多平原)
③河网密布、水量丰富(降水多)
④航运价值高。

12、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3、亚洲西部人口稀疏——气候干旱;亚欧大陆北部人口稀疏——纬度高,气候寒冷。

14、熟练掌握时区换算的基本方法。

如:我们地生会考的时间是6月14日上午9点,东京_______,
纽约______,伦敦________,莫斯科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