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课:屈辱的历史(第一课时)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屈辱的历史(第一课时)教案 泰山

屈辱的历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
2、知道旧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悲惨经历。
3、知道社会腐朽,经济技术落后是要挨打的。
情感、行为目标:1、让学生体验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2、学会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自豪的回顾1、学生交流祖国古代历史上的辉煌。
2、在古今对比中导入新课。
二、破碎的山河1、出示香港和澳门在不同时期的三幅地图,观察三幅地图说一说从香港、澳门的名称中,你发现了什么?2、播放《七子之歌》视频,体验当时民众心中悲愤的心情。
3、了解鸦片战争及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而知道中国近代社会遭受的屈辱。
三、历史的见证1、出示报道。
2、看了这则报道,同学们有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交流。
4、课件出示《火烧圆明园》视频片断。
5 、学生看视频后谈感受。
6、课件出示雨果怒斥英法联军的一段话。
7、欣赏圆明园复圆景象,在对比中再次激发学生对侵略的痛恨之情。
四、愤怒的控诉1、学生控诉帝国主义罪行。
2、同学们愤怒的控诉,让我们痛心地看到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罪恶行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社会蒙受的(屈辱)(学生回答后板书屈辱。
)3、讨论分析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原因。
4、学生交流。
5、小结板书:落后就要挨打五、深深的思考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今天我们该做些什么?六、铮铮的誓言用一段话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和学生共勉。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1

品德与社会《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从图片、文字、影片等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2、分析我国遭受屈辱的原因。
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二、教学重点: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分析我国遭受屈辱的原因。
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清末中国签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掠夺、焚烧前后的照片、视频、文字资料。
2、学生准备:学生分组查阅“虎门销烟”、“三元里民众抗英”等文字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话鸦片1.师:最早的毒品就是鸦片,鸦片是怎样叩开中国的国门,让我们翻开P48,小声读读、看看48面。
2.师:鸦片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这张图片就是当时人们吸食鸦片时的真实照片。
看了这些照片,你感受到了什么?3.师点击课件,出现文字P48(“严重摧残吸食者体质”,“危害社会稳定”,“白银大量外流”4.师:正因为鸦片给当时的人们、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当时的清末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民谣)5.师:就这样,英国用鸦片——一种特殊的武器攻打了不堪一击的清政府,轰开了一个曾经具有辉煌成就的文明国度的大门。
我们的祖国——母亲,从此开始了她被人践踏、蹂躏、宰割的历史。
留下了一段让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屈辱。
6.板书课题:不能忘记的屈辱(二)中国挨打受辱历史枚举。
1.师:他们是怎样一步步入侵我们的旧中国的,让我们来听一听。
(点击课件)课件(讲解入侵图,显现入侵关键时间、地点,出示《南京条约》)2.师:让我们来看看《南京条约》的不平等内容。
3师:这该是怎样的一段屈辱啊!不平等条约何止一个《南京条约》啊!仅仅1856年5月28日到6月27日,就签订了这样几个不平等的部分条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课屈辱的历史

4.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我国()不断丧失,()难以保障。
(六)梳理: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又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古代科技文化,但也有着近代的屈辱和血泪。请同学们读课文导语。
2、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二.学习流程:
9一)独学:
任务一:读课本2—3页的内容和相关的图片。思考:了解英国的鸦片倾销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深重的灾难和严重的危机?
学习难点
进感受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行英勇反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反思
朱永新教授说:他愿意开一个保险公司,给每一位教师办一份保险,如果老师坚持写课后反思,几年后还没有成名,他将负责全额赔偿,这说明课后反思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1.屈辱的历史
饱受屈辱的国家苦难的同胞
主备人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导学案
集备时间:
第一课时
(二)对学:
对子之间交流独学中的任务一和任务二内容。
(三)群学:
任务一:小组内讨论交流独学任务三的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任务二:组长分配展示任务。
(四)展示:
选择独学三个任务中的一个,组长分配任务进行全班大展。并做好补充质疑。
(五)反馈:
填空
1.()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2.()年7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需二个课时)教材分析:《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
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绝人寰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和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干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
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论述自身的感受——发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这课的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自身的见解,以和一定的区分客观事实的能力。
这一单元衔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严酷、凄惨与实际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
课前准备:(1)查询了解“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收集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中国国宝流失国外的情况。
(2)搜集9.18事变、日本731部队和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文字材料。
(3)知道旧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悲惨经历。
学习目标: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4、论述自身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身肩上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身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该如何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破碎的山河1、图片展示我国古代的辉煌历史。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课:屈辱的历史(第一课时)

成为西方资本主 义对中国进行殖 民掠夺和不等价 交换的中心
巴特勒是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 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巴特勒上校: 您问我对于远征中国的看法。先生您觉得这次远征又体面又高尚;您相当善意地看重我对此的感情。您认为在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 进行的这次远征是英法两国共享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这次英法取得的胜利能给予多大程度的赞同。 既然您愿意知道我的看法,那我就发表如下: 从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个奇迹:这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原则:一种是构思,它产生了欧洲艺术,另一种是想象,它产生了东方艺术。圆明园是属于 想象的艺术,巴特农则是构思的艺术。一个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够造出的全部东西都集中在那里。它不象巴特农那样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而是想 象造出的一个巨大模型,如果想象可以有模型的话。请您想象一种大家不知道是怎样的、而又无法形容的建筑物,就像月宫里的一座建筑物,那就是圆明园...... 建造这座圆明园足足用了两代人的劳动;它像一座城市那么大,由岁月造成。造给谁?造给人民。因为由岁月建筑的东西都属于人民。凡艺术家、诗人、哲学家 都熟悉圆明园,伏尔泰是这么说的。大家都在说:希腊的巴特农,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圆形大剧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如果人们见不到它,就会 梦见它。这是一件令人咋舌的、从未见过的杰作,从神秘的暮色中远远望去就像是耸立在欧洲文明地平线上的一个东方文明的朦胧轮廓。 这个奇迹现在消失了。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行为所给予的赞同程度
。(观看4.5亿两,分39年付清,
本息共计9.82亿两; 2.拆毁大沽炮台; 3.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 4.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品德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册高杨店第一小学《屈辱的历史》教学目标:1、知道“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
2、知道旧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悲惨经历。
3、知道社会腐朽,经济技术落后是要挨打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自豪的回顾1、学生交流祖国古代历史上的辉煌。
2、在古今对比中导入新课。
二、破碎的山河1、出示香港和澳门在不同时期的三幅地图,观察三幅地图说一说从香港、澳门的名称中,你发现了什么?2、播放《七子之歌》视频,体验当时民众心中悲愤的心情。
3、了解鸦片战争及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而知道中国近代社会遭受的屈辱。
三、历史的见证1、出示报道。
2、看了这则报道,同学们有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交流。
4、课件出示《火烧圆明园》视频片断。
5 、学生看视频后谈感受。
6、课件出示雨果怒斥英法联军的一段话。
7、欣赏圆明园复圆景象,在对比中再次激发学生对侵略的痛恨之情。
四、愤怒的控诉1、学生控诉帝国主义罪行。
2、同学们愤怒的控诉,让我们痛心地看到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罪恶行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社会蒙受的(屈辱)(学生回答后板书屈辱。
)3、讨论分析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原因。
4、学生交流。
5、小结板书:落后就要挨打五、深深的思考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今天我们该做些什么?六、铮铮的誓言用一段话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和学生共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让学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资料,图片,掌握史实史论。
2.制作课件:南京大屠杀有关图片;吸食鸦片的有关图片。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1.我们的同胞遭遇到哪些摧残?2.当你了解到这些后,有什么感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苦难的同胞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内化情感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山东人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血泪国耻》教案

《血泪国耻》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战第一课:血泪国耻(播放视频)神八发射场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段视频,还有印象吗?神八飞天成功,举国欢庆,世界震惊,这标志着我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中华民族正一步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你知道,100多年前的旧中国是什么样子吗?(学生简单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走进中国近代史上那“屈辱的开端”,板书课题。
(不要齐读)【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再现神八发射情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可过去的中国却受他国压迫,让生对过去的祖国感到好奇,产生了探究欲望。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人民的控诉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学生汇报教师补充:(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
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官至一品,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教师板书:林则徐)2.出示虎门销烟图片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板书:虎门销烟).虎门销烟【设计意图:从学生耳濡目染的林则徐入手,了解虎门销烟的壮举树立伟人形象。
然后,从疑问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便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3.了解鸦片战争(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通过欣赏这些图片、资料,你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呢?预设:太悲惨了,太可恶了。
预设:鸦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教师板书:屈辱的开端)(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导学案第一课屈辱的开端_鲁教版

第一课屈辱的开端导学案课题:第一课:第一节:屈辱的开端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史实;2、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重点: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学习难点: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环节一:目标导航,导入新课你们知道毒品的来源吗?你知道中国遭受毒品的危害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鸦片掀开了中国近代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
学习:第一节:屈辱的开端学习环节二:学案助学,自学探究:学习任务一:自读教材p2内容,明确:1、从1840年________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当做一块“肥肉”,争相瓜分、蚕食。
2、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________年开始的。
3、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济以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为主,人们吃的、穿的、用的主要靠自己生产。
4、________________用走私的方法,向中国大量销售鸦片。
5、在鸦片战争前的40年中,英国走私运入中国的鸦片共有________多万箱,从中国掠走大约________。
6、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学习任务二:仔细阅读教材p3内容,明确:1、鸦片,俗称________,由________提炼而成,是一种________毒品,人一旦吸上了瘾就很难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辱的历史
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 火药、活字印刷术
唐诗、宋词、元曲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 违者必究
中国丧失了哪些方面的主权
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加重清政府财政负担,同时 南京条约内容: 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使他 1.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们生活更加艰苦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 岸 4.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5.……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成为西方资本主 义对中国进行殖 民掠夺和不等价 交换的中心
巴特勒是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 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巴特勒上校: 您问我对于远征中国的看法。先生您觉得这次远征又体面又高尚;您相当善意地看重我对此的感情。您认为在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 进行的这次远征是英法两国共享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这次英法取得的胜利能给予多大程度的赞同。 既然您愿意知道我的看法,那我就发表如下: 从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个奇迹:这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原则:一种是构思,它产生了欧洲艺术,另一种是想象,它产生了东方艺术。圆明园是属于 想象的艺术,巴特农则是构思的艺术。一个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够造出的全部东西都集中在那里。它不象巴特农那样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而是想 象造出的一个巨大模型,如果想象可以有模型的话。请您想象一种大家不知道是怎样的、而又无法形容的建筑物,就像月宫里的一座建筑物,那就是圆明园 ...... 建造这座圆明园足足用了两代人的劳动;它像一座城市那么大,由岁月造成。造给谁?造给人民。因为由岁月建筑的东西都属于人民。凡艺术家、诗人、哲学家 都熟悉圆明园,伏尔泰是这么说的。大家都在说:希腊的巴特农,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圆形大剧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如果人们见不到它,就会 梦见它。这是一件令人咋舌的、从未见过的杰作,从神秘的暮色中远远望去就像是耸立在欧洲文明地平线上的一个东方文明的朦胧轮廓。 这个奇迹现在消失了。
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
两个胜利者把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所得对半分赃。在这一切的所作所为中,隐隐约约见到了埃尔金的名字,这必然使人们回想起巴特农:以前有人对巴特农所干的, 现在对圆明园又干了起来,而且干得更彻底、更好,一扫而光。把我们所有大教堂里收藏的宝贝堆在一起,也抵不上这座光辉灿烂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 术精品,还有大堆大堆的金银制品。伟大的功勋,喜人的收获。一个胜利者装满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另一个见了,也把一个个保险箱装满。于是,他们手挽手笑 着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勾当。 在历史面前,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国。但是我抗议。我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申明:统治者所犯的罪行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误;政府有时是 强盗,但人民永远不会作强盗。 法兰西帝国侵占了这次胜利的一半成果;今天,他以一种所有者的天真,炫耀着圆明园里的灿烂古董。我希望,铲除污垢后解放了的法兰西把这些赃物归还给 被掠夺过的中国的那一天将会到来。 而现在我看到的,是一次偷盗行为和两个小偷。
祝大家学习愉快!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行为所给予的赞同程度
。(观看火烧圆明园视频)
马关条约
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3、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 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辛丑条约》
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
动动脑:中国在近代为什么会招到屡屡的侵略,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招到侵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落后,不够强 大。 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必须要加强综合国力。
《屈辱岁月》
鸦片甲午八国侵,
南京马关辛丑约;
丧权辱国家难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挨打铭记心。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
A.英国
A
)以鸦片为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C德国
B.法国
2、圆明园被称作“万园之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超人类想象的创作的全部成果。圆明园里有无数的金银 财 宝,绫罗绸缎以及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可惜啊,今天已经看不到它曾经的辉煌了,它已经在 1860年被 C ( )毁了。
A.日本人 B.美德联军
C.英法联军
3、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二、连线题:
A
)。
《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细菌战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袁世凯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本息共计9.82亿两; 2.拆毁大沽炮台; 3.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 4.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5.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
居住。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1842年8月: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 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1856年10——1860年10: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被毁(万园之园) 3、1895年4月: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 占台湾,加深了民族危机。 4、1901年9月:与八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5、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6、1931---1945年日帝全面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