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教案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看大屏幕中的几幅图片。

图片展示:四种生活中的实例。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文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

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生活体验”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

(播放申奥成功录象)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

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

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

六年级品德及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品德及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品德及社会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制度,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4.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素养。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社会生活第1课:我们生活在一个规则化的社会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制度,如交通规则、校规、法律法规等,并理解这些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第2课:我是社会小公民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公民身份,明确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单元:我爱你,中国第3课:我爱我的祖国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国家制度,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第4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激发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第三单元:道德素养第5课:诚实守信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

第6课:尊重他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尊重意识。

第四单元:人类文明发展第7课:人类文明的发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素养。

第8课:我们生活中的文明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文明现象,培养他们的文明素养。

第五单元:团队协作第9课:团结合作的力量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10课:共同完成任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团队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制度。

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与自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总结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章:我与集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集体的意义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义2.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集体的意义讲解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总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义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集体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提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方法。

第三章:我与社会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3.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讲解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总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学生能够提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方法。

第四章:自尊与尊重他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尊的意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自尊的意义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方法4.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自尊的意义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总结尊重他人的方法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自尊的意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提出尊重他人的方法。

第五章:诚实与信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实的意义,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六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品社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品社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1课:我们的国家1. 学习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

2. 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2课:我们的价值观1.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 讨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单元:我们的团队第3课:团队的力量1. 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习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第4课:团队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五、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我们的国家第二课时:我们的价值观第三课时:团队的力量第四课时:团队活动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我们的权利和义务第5课:我们的权利1. 学习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

2. 讨论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保护权利。

第6课:我们的义务1. 学习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义务的规定。

2. 讨论如何履行公民义务。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和责任,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职责和义务。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第1课:社会大家庭第2课:规则与秩序第二单元:尊重他人第3课:尊重他人,从我做起第4课:关爱他人,温暖社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职责和义务,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进程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第1课:社会大家庭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社会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中。

2. 教学内容:讲解社会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社会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4. 总结提升: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职责和义务。

第2课:规则与秩序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社会规则的种类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遵守规则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思品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思品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思品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讨论、参观等方法,增强学生对国情的认识。

(2)利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提高学生与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伟大的祖国第1课:我们的祖国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地域、人口、民族等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2课: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成就,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第二单元:我们Tube的家乡第3课:家乡的变迁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第4课:家乡的特色与骄傲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文化、人物等方面的特色,激发学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

第三单元:我们Tube的价值观第5课: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第四单元:我们Tube的权益第7课:我们的权利与义务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8课:学会与人交往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会倾听、理解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单元:我们Tube的责任第9课:承担社会责任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学会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10课:共建和谐社会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谐社会的要求,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情,将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国情、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 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会1.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认识各种社会角色,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

2. 教学重点:了解社会环境,认识社会角色,遵守社会规则。

第二章:规则与秩序1. 内容简介:本章让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2. 教学重点: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第三章:尊重他人1. 内容简介:本章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2.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和谐相处。

第四章:合作共事1. 内容简介:本章培养学生合作共事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 教学重点:合作共事,团结协作。

第五章:学会明辨是非1. 内容简介:本章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教学重点: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课时第一章:4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3课时第四章:3课时第五章:3课时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我与集体1. 内容简介:本章让学生认识集体的重要性,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分析
重点
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
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具
电化教具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⒈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⒉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⒊学会用科学思想认识、分析事物,树立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的意识,培养自觉抵制封建迷信、伪科学的科学品质。
教学
分析
重点
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
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⒊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内容,讨论: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教材中以克隆技术为例,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怎样借鉴?
⒌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办一期手抄报。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具体的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能力。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⒋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⒌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⒍手抄报展示评价。组织学生阅读手抄报,然后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方面是:表述是否清楚有理;呈现方式是否美观有创意。
板书
设计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活动二从“双刃剑”说起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课题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⒈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⒉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⒊小组交流。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举例说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板书
设计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活动三崇尚科学不迷信
作业
设计
课后反思
(师生列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关事例,进一步揭穿。如:算命、伪科学宣传的“特异功能”、“气功大师”等。)
⒌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认清迷信、邪教以及伪科学真实的丑恶的面目,为牢固树立相信科学不迷信的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⒍探究活动。
⑴师:怎样破除迷信?怎样抵制邪教、伪科学?
⑵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寻找多种方法。如:科学实验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法;事实破除法等。
教具
电化教具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活动三崇尚科学不迷信
⒈师:什么是迷信?在我们生活有哪些迷信现象?
⒉播放课件:(一些迷信活动、练习“法轮功”的事例)展开讨论:你认为迷信的做法能战胜病魔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对刘思颖的悲惨结局你的感想是什么?
⒊专题声讨:封建迷信、邪教害人。
⒋你还知道哪些迷信、邪教以及伪科学欺骗人、愚弄人、害人的把戏?
表格展示式。将“科技成果名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我们的理由”等栏目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然后在每个栏目中填写内容。
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的交流打下基础。
活动二从“双刃剑”说起……
⒈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⒉在学生提出自己观点的基础上交流: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等等。
⑶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⑷师:是呀,科学是破除迷信反对邪教的有力武器。我们应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我们破除迷信,抵抗污染的能力。
⒎宣传实践活动。崇尚科学,抵制迷信。
学生分组或结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宣传的形式可以是演讲,可以是小品表演,可以是诗歌朗诵,可以是板报等;宣传的内容可以是歌颂科学的,可以是破除迷信的,可以是揭露伪科学的;可以是批判邪教的等。
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课题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⒈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⒉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⒊学会用科学思想认识、分析事物,树立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的意识,培养自觉抵制封建迷信、伪科学的科学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