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临汾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4年某县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工作总结(2篇)

2024年某县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工作总结2024年某县一村一品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某县作为一个农业县,一直致力于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为了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品工作,某县政府在2024年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动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某县在2024年确定了一村一品工作的目标,即在全县范围内选择和培育一种具有明显特色、市场潜力大的农产品或农产品加工品,推动全县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工作措施1. 选择特色品种或加工品:某县农业部门和县级农技推广站组成联合专家组,深入调研全县各地的农业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特色品种或加工品。
考虑到市场需求、生产适应性、技术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最终确定了某县特色产品为柚子。
2. 引进先进技术:为了提高柚子的品质和产量,某县政府积极引进种植技术和先进设备。
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优良柚子种苗,并开展种植示范,推动农民使用优质苗木和科学种植技术。
3. 打造品牌形象:某县通过整合资源,创建柚子品牌,推出柚子系列产品。
在产品包装和宣传方面下了大力气,突出品牌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
并组织柚子产业的展销会和推广会,吸引投资商和消费者的关注。
4. 加强农民培训:为了提高农民的柚子种植经验和技术水平,某县农业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
包括技术培训、经营管理培训等,提高农民的柚子种植水平,增加收入。
5. 建设基础设施:为了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某县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包括道路、灌溉、电力等项目的修建,为特色产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便利条件,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四、工作成果经过一年的努力,某县在一村一品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特色品种确定:某县选择柚子作为特色品种,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培育高品质种苗,柚子的生产规模和品质得到了提高。
2. 品牌形象塑造:某县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柚子品牌,“某县柚子”成为受欢迎的品牌。
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2021年6月19日)为掌握全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加速一村一品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咱们采取市与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全市辖12个县市区,134个乡镇,6454个行政村,总人口812万人,耕地783万亩,乡村农户165万户,农业人口596万人,乡村从业劳动力371万人。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70亿元,农人人均纯收入4590元。
最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升级,全市以发挥资源、传统和区位优势为前提,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村一品发展,取得良好开端,日趋凸显,在局部地域已形成主导格局。
据调查统计,到2021年末全市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发展到18个,占乡镇总数的13.4%;专业乡镇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2.35万户,占63.4%;专业乡镇农人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别离达到5771元、6019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7%、31.1%。
专业村发展到67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4%,其中农产品生产型602个,涉农服务型21个,非农产业型41个;专业村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6.05万户,占77.4%;专业村农人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别离达到5766元、6063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6%、32.1%。
综合分析,全市一村一品发展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一是主导产业日趋凸显。
围绕大蒜圆葱、瓜菜、优质果品、速生丰收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奶牛肉牛、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基地、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户。
目前,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马铃薯、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03处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2570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6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56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建成700余处规模养殖基地;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乡村振兴战略下“一村一品一店”电商助农产业发展的环境、困境和路径

“一村一品”最早出现于日本大分县,指以一个村及其居民为基本单位,遵循市场需求,充分展现县域、资源等多方面优势,并使其得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打造县域经济品牌。
国内效仿该模式架构了“一厂一品”“一镇一业”等多种范式。
2014年农村电商助农正式纳入扶贫政策体系,成为中国定向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村一品一店”电商助农典型模式应运而生。
宿迁市作为早批试点区,以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形成“农业+互联网”新发展业态,提高扶贫效率,带动农民增收[1]。
随着“一村一品一店”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一村一品一店”不再局限于特色农产品,而是泛指乡村生态旅游、特色文化产业,通过电商平台的加持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逐步扩大影响力。
1“一村一品一店”产业发展环境1.1政策实施明确工作导向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首次提出“网络扶贫”概念,并联合印发了《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实施“农村电商工程”。
2020年3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指明了工作方向。
《2021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2083个县域网络零售额达25303.0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507.6亿元,同比增长29.0%。
可见,电商助农行业欣欣向荣,发展潜力较大。
“三农”工作重心转向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更是对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1.2客观因素推动产业发展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经济面临着较大的冲击,尤其在农村地区,封控管控措施虽有效切断了疫情传播链,但由此也造成了大量农产品滞销、农民外出务工受阻、乡村服务业受到冲击等一系列消极影响[2]。
运城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践成效与思考

运城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践成效与思考摘要总结运城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开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作的建议,以期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健康、待续发展。
关键词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成效;问题;发展措施;山西运城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对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提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农村产业发展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运城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土地、生产、品质、规模、生态优势,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特色产品的培育,有效提升了产业优势,品牌效应初步显现,高效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经营活力增强。
1“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成效1.1形成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山西省第一批“一县一业”基地县中,运城市共有7个县,分别为新绛、夏县的蔬菜基地县,永济的禽业基地县,芮城、万荣、平陆、临猗的苹果基地县。
1.2绘制产业带、产业区蓝图“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程是“十二五”时期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切入点和主抓手。
运城市把这一工程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十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建设形成六大特色板块:一是以苹果为主的13.3万hm2高效水果产业板块;二是播种面积10.0万hm2,以设施高效为主要特色的优质高效蔬菜产业板块;三是5.3万hm2优质棉产业板块;四是11.3万hm2以红枣、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板块;五是以牛猪鸡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产业板块;六是2.1万hm2中药材、蚕桑产业板块。
1.3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合作与服务,统一流转土地,实现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把握5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促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

把握5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促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王高勇【摘要】“十二五”期间,山西省要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达到9000元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实现农业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5页(P3-7)【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县域经济;山西省;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农业【作者】王高勇【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厅,太原0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8“十二五”期间,山西省要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达到9 000元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实现农业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
1 把握精神实质,领会深刻内涵1.1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内涵所谓“一村一品”,就是一个村子的居民为了提高一个地区的活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挖掘或者创造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可以使当地居民引以为自豪的产品或者项目,并将它培育成为一流的产品和项目。
这样的项目不仅仅是农特产品,也可以是特色旅游项目、文化项目,但真正能够代表地区特色的还是农特产品开发。
“一村一品”发展好了,农村经济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就会应运而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在较大范围内集聚人才和资金,逐步在县域内形成一个有集聚力、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促使农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这就形成了“一县一业”。
1.2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本质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小农经济、条块分割为特点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弊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临汾市水果产业调查及发展对策

临汾市水果产业调查及发展对策临汾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黄河中游,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水果的生长。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临汾市水果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临汾市水果产业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一、水果产业现状调查1. 生产情况据统计,临汾市目前主要种植苹果、梨、葡萄、桃等水果,其中苹果面积最大,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生产水果的过程中,也采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喷灌、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高了水果的产量和品质。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生产技术不够先进、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2. 市场销售临汾市水果主要销往周边的城市和乡村,也有少量出口到国外。
但由于产地偏远,交通不便,以及市场信息不畅等因素,导致水果销售渠道不畅,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3. 行业协会临汾市目前设有水果种植协会和水果销售协会,但规模较小,活动较少,对水果产业的发展帮助有限。
二、发展对策1. 科技支持加强科技服务,推广先进的水果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和管理水平。
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水果产量和品质。
2. 建设市场加强市场信息发布渠道,建立水果产业信息数据库,提供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信息,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情况,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农民损失。
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畅通销售渠道,提高水果销售的效率和稳定性。
3. 联合销售建立水果合作社,通过农民自愿组织、自愿经营的形式,实行公平合理的收购价和销售价,保障农民的利益。
采取集中采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措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支持政策加大对水果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如补贴水果种植、收购等环节的资金支持,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加大水果市场宣传力度,提高水果消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行业协会鼓励成立水果产业协会,为行业内的从业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搭建行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协助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X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一)建设原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X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资源整合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成兴村强镇的发展工程和富裕农民的民生工程。
二是企业主体。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实施主体,发挥实施主体主观能动性,高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选择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四是统筹结合。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要和产业扶贫、产业园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结合,既要发展产业,又要兼顾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专项扶贫资金优先扶持省定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地区,申报产业扶贫的项目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省级“一事一议”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村级公益性事业建设。
(二)建设目标优先选择县域现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更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自2019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争取上级扶持我县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到2021年扶持30个以上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13个乡镇全覆盖,形成2个特色农业专业镇。
调研报告:基层“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调研报告:基层“⼀村⼀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基层“⼀村⼀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我国“⼀村⼀品”⽰范村镇的建设势态良好,乡村特⾊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整体上来看,“⼀村⼀品”⽰范村镇通过激发⾃⾝农业资源优势和⾃然⽣态优势,⾛⼈⽆我有、⼈有我优、⼈优我特的发展路径,推进了整村开发和连⽚带动,成为乡⼟特⾊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但是,在实际发展中,由于发展不平衡、差异化等原因,仍存在⼀些困难和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产业化层次较低,产业链条有待延伸我国已有的“⼀村⼀品”⽰范村镇在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些成效,形成了专业化的乡镇、村,但从实际来看,距离“⼀村⼀品”特⾊产业的预期还有较⼤差距,⽐如发展规模、区域集中程度等⽅⾯,都尚未达到现代化农业的标准和要求。
第⼀,在促进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研发、产业培育、特⾊产品推⼴合作、特⾊农户⽣产、特⾊产品加⼯、⽣产和销售等⽅⾯并未形成有效闭环。
⽐如,部分村镇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仅停留在表⾯,在创新研发上没有优势;在⽣产经营⽅⾯,⼟地流转存在困难,种养殖难以形成规模化格局。
第⼆,缺乏强有⼒的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转化增值⼒差。
当地培育的龙头企业带动能⼒不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和效果,没有形成企业农户为体系的联合和订单农业,农业经济效益低,⼜因为深加⼯较少,导致农业产业化⽔平低,⽆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品牌影响⼒弱,特⾊产品竞争⽆优势“⼀村⼀品”的实质就是通过开发出当地特⾊产品,从⽽带动⼀系列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品牌就是检验“⼀村⼀品”发展成效的标准之⼀。
⽬前,我国⼤多数“⼀村⼀品”⽰范村镇拥有注册商标或产品认证,然⽽这些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相对较弱,⽆法形成品牌效应;且⼤多数运营主体的资⾦、能⼒等有限,对品牌建设的整体运转能⼒不强,缺乏整体规划,也制约着“⼀村⼀品”产品的营销。
以武汉市蔡甸区莲藕为例,“蔡甸莲藕”在本地市场颇负盛名,部分产品也远销海外,然⽽,在品牌建设上⼒度尚显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 土地 向懂 技 术 、 管理 、 资金 、 会 肓 有 能 力的经 营 户手 中集 中 ,大 力发 腱规
果 3 3个 , 5 蔬菜 18个 , 4 中药材 1 3 , 4个
业。把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放在推进产业
化经 营 的核心位 置 。通 过项 目资 金倾 斜、 落实 优惠政 策 等有效 措 施 , 其扩 促
积 极 引 导农 民加 快 土 地 合理 流 转 , 推
个, 水产 养殖 2 。临汾市基本形成“ 个 一
付一 品 ” 业村 达 到 7 5个 , 中干鲜 专 0 其
例 如我们考察 的盐湖区 王范 乡刘庄村 , 韭 菜就 是该村 的传统 优势产业 。而 曲沃 县 北董 乡的大 蒜产 业 , 则是 由村委 会一
个, 农产品加 工 5个 , 小杂粮 4个 , 其他
8 。 个
“
一
县一 业” 基本情 况。 目前 , 两市
品” 的发展 过程 中 , 各级 政府 的大 力扶 持确实起到了“ 四两拨千斤 ” 的作用 。 如
的“ 一县~业 ” 发展格局 正在 逐步形成 ,
各县区的优 势产业逐渐形成 规模 , 农业
一
村一品” 发展 的关键 。应依据地方优
村一 品” 本情况 。总体来 看 , 基
势, 以市 场为导 向, 明确 优势产业 , 把比 较 优势转变为产 业优势 , 把产业 优势转 变 为经济优 势。特别是农 业生产 , 由于 其 特殊 性 ,必须 充分考 虑本 地 生态 条
件、 农业基础 设施条件 、 传统 种植结构 、
产业化 发展初露 苗头。
农业部 门提供 良种 、 术 、 技 信息服 务 , 水
利部 门完善配套水利设施 , 交通部门 优 先铺 路 , 林业 部 门改善 生产环 境 , 力 电 部门保 证电力配套 , 农机部 门配农机具 等等。为 “ 一村一品” 的快速发展铺平 了 道路 , 夯实 了发展基础 。
政 策促 动 , 成 规 模 。一 是 资 金 投 形
乡镇 1 “ 3个 一村一 品” 业村 的典 型的 专
做法 、 成功 的经 验 、 存在问题 的研 究 , 提
出一些粗浅 的看法 , 参考。 供
典 型做 法
立 足 区域 , 位 产 业 。 选 对 产 业 是 定
“
一
基本情 况
“
力 推 进 现 代 流 通 网络 和 配送 中 心 建
科技服 务。一是要 _强 以改 良 种 』 J u 为主的农 业科技 攻关。二是进一 步建立 健 全农业科技 推广 网络 , 加快 科技成果 的推广应用 。 培训服 务。大 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 教育 、 农业广播 电视教 育和专业技术培
两市 “ ~村一 品” 展已初具规模 , 且 发 并 涌现出一批典型示范村 。运城 市基 本形 成 “ 村一 品 ” 一 专业村 达 到 15 2 7个 , 其
入 。在农民投 入为主体 的基础 , 地方 政府 都从 财政 收入 中拿 出一部 分 资金 用 于扶 持 和奖 励 实 施 好 的典 型 卡 示 寸、 范村 ,各 级信 用联社 也 出台 了优 先贷 款给 发展 主导 产业 农 户的政 策 。二 是
的信息 网络 , 立高速连通 的农业服 务 建
信 息中心。
对蔬 菜 、 畜牧 等大宗农 产品无公害 生产
技 术标 准 的制定和 规范 , 实行从产 地环
农 户结成 风险 共担 、利 益共 享 的经济
共 同体 。 三是培 育龙头农业 市场 。 积极 培 育 市场 营销 主体 ,巩 固提 高现 有农 产品 批发 交易 市场 ,加 快优 势农 产品 区域性 批 发市场 和 专业 市场建 设 。大
运 市 市 村 品 一 一 " 及 展 策 城 、 “ 一 "县 业现 发 对 I 一 “ 汾 状
口石 瑞 军 ( 西省农 业种 子 总站 ) 山
“
一
村 一品” “ 、一县一业 ” 是省 委省
养殖业 2 7个 , 民间工艺 1 2个 , 用菌 5 食
班 人外 出考察 并且 试种 成功 后带 动村 民发展起来 的。
生产 与市场脱节 的问题 。
培 育 产 业 化 品 牌 , 决 农 产 品 优 质 解
化慢 的 问题 政 府 应充 分发挥 自身作 用, 做好 三大 服务 , 促进 农业科 技成 果 的转化 。 信息服 务。采用现代信息 技术 , 建
立 和 完 善 为农 业 产 业 化 提 供 全 面 、 确 准
政 府 扶 持 , 实 基 础 。在 “ 村 一 夯 一
政府 确定 的发 展现 代农业 的重要举措 。 2 1 年 4月份 , 0 1 笔者跟 随有关部门对运 城市、 临汾 市 “ 村一 品” “ 一 、 一县一 业 ” 的发 展 情况进行 了调研 ,收获很大 , 感 触颇深 。下面对这 两个市 5 县 1 个 个 1
不优价 的问题 。一是健 全完善农产 品质 量保障体系 。 一步建 立完善农产 品质 进 量标 准 、 测体 系 , 检 全面 实 施农 产品 市 场准 入制度 , 提高产 品质量 。重点加 强
张规 模 , 增强实 力。二是培 育优秀农民
合 作 经济 组织 。研 究 出台各 类专 业合 作组 织扶 持措 施和 管理 办法 ,落 实财 政 扶持 、 收减 免 等优 惠政 策 , 其与 税 促
中蔬菜 12个 , 5 棉花 、 用菌 、 产品加 食 农
I 14个 , : 3 等 苹果 5 7 , 5 个 中药材 、 蚕桑 等 2 4个 , 5 畜牧 养殖业 9 7个 , 干果类 6 1
畜牧养殖结构 、农民人 口结 构等条件 ,
通 过考察 ,选 择一项优势产 业来发展,
境、 投入品管理 、 养过程 、 种 市场销 售的
全程监管 。二是积极 推进 品牌 战略 。鼓
励 农业 龙头 企业 或合 作经 济组 织培 育
名牌产 品和驰名商标 。积极开展无公害 农 产品产地认证认 定工作 , 增加注 册主 导 品种 数量 ,打响 区域农产 品品牌 ,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