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余热供暖可行性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电厂余热供暖可行性分析报告

电厂余热供暖可行性分析报告

电厂余热供暖可行性分析报告电厂余热供暖是指通过对电厂发电、冷却等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为周边的居民、商业单位等提供供暖服务的一种新型供暖方式。

本文将从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电厂余热供暖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实现:电厂余热供暖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余热回收、热力管网、换热站和居民供暖系统三个环节。

余热回收是指在电厂的发电、冷却等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被回收利用的过程。

该过程需要通过科学的余热回收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热水或蒸汽,供给热力管网使用。

热力管网是将电厂余热的蒸汽或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居民区域的过程。

该过程需要保证热力管网的输送效率,防止能量损失。

换热站是连接热力管网和居民供暖系统的枢纽。

其主要功能是将进入换热站的高温热水或蒸汽通过居民供暖系统,将其放出低温热水或蒸汽,并将其输送回热力管网。

居民供暖系统,则是指利用电厂余热为居民供暖的系统。

该系统需要保证供暖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需要保证安全。

(二)经济效益:电厂余热供暖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节约能源成本。

电厂余热利用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电厂产生的余热能量,从而在供暖减少其他燃料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电厂消减其他成本支出。

二是提高电厂社会效益。

电厂余热供暖可以解决热供需矛盾,缓解冬季供暖压力,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为电厂较好地履行能源服务职责提供支持。

(三)环境效益:电厂余热供暖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减少碳排放方面。

电厂余热供暖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低碳经济模式,公益性极大。

取之不尽的能源技术仍未完全应用起来,此项技术的简单为住户供给热能,它必然是家家户户都可以使用并且软性实施可行且非常切实的事。

(四)可行性:从技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综合考虑,电厂余热供暖的可行性非常高。

技术方面,余热回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热力管网和居民供暖系统的建设也不是非常困难。

经济方面,电厂余热供暖可以有效地降低供暖成本,提高电厂社会效益。

环境方面,电厂余热供暖对减少碳排放有着重要的作用。

热电余热供暖可行性报告

热电余热供暖可行性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热电余热供暖可行性报告篇一:热电厂利用吸收式热泵提取余热供暖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热电厂利用吸收式热泵提取余热供暖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1、提出的背景及改造的必要性1.1项目提出的背景国电江南热电有限公司位于吉林市,于20XX年竣工,已试运行近一年。

装机容量330mw×2,设计供暖面积1060万平米,远期规划供暖面积1200万平米。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实际需要的供暖面积很快超过电厂的设计供暖能力,如继续增加供暖面积,电厂热能输出不足。

目前电厂两台冷却塔冬季散失到大气中的余热量约452mw,利用现有的供暖系统的蒸汽作为驱动能源,通过吸收式热泵技术全部回收利用,理论上最大将增加900万平米的供暖面积。

同时,由于回收了余热,减少了热损失,提高了煤炭利用率。

一方面,城市的快速发展有一个巨大的供暖缺口,另一方面,电厂冷却塔的热量白白散失掉,而目前又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将这部分余热用于供暖。

冷却塔余热用于建筑供暖,对当地政府来说,减少了锅炉容量,减少了煤炭消耗,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对于完成地区节能指标有巨大的帮助;对当地百姓而言,冬季能保证供暖,生活有保障,同时,减少煤炭消耗,当地大气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1对于热电厂来说,没有增加煤炭消耗的情况下,增加了供热能力,降低了运行成本。

进行余热回收利用改造,政府、百姓和电厂三方都会受益,这就是江南热电厂提出节能改造的背景。

1.2项目进行的必要性(1)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供暖面积出现了较大的缺口,超出了原供暖设计能力。

有供热潜力的企业,有必要进行节能改造,挖掘潜力,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热电厂冷却塔余热白白散失掉,回收后用于供暖,降低了电厂综合煤耗,增大了电厂供暖能力,减少了区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等,一举多得。

(3)利用吸收式热泵提取余热供暖技术是十分成熟的技术。

(3)经实地考察和论证,江南电厂完全具备节能改造的施工条件。

江南电厂余热供暖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江南电厂余热供暖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电吉林江南热电厂利用吸收式热泵提取余热供暖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华清卓克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2012年8月6日目录1、提出的背景及改造的必要性 (5)1.1项目提出的背景 (5)1.2项目进行的必要性 (5)1.3调查研究的主要依据、过程及结论 (6)1.4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哪些问题 (7)2、方案论证 (7)2.1节能改造方案描述 (7)2.2改造后预期达到的效果 (10)2.3适合的备选方案及建议 (10)2.4工程方案 (11)2.4.1 热泵房总布置 (11)2.4.2 热机部分 (11)2.4.3生产、生活给排水 (11)2.4.4 热工自动化部分 (11)2.5电气部分 (12)2.5.1 主要设计原则 (12)2.5.2用电负荷 (12)2.6.消防部分 (13)2.7建筑结构部分 (13)2.7.1 热泵机房位置及结构 (13)2.7.2 设计基本数据 (13)2.8是否需要停机停炉或结合机组大、小修等 (14)2.9技术、经济可实时性、合理性 (14)2.10投资费用、效益作出综合比较 (14)3、项目规模和主要内容 (15)3.1项目方案及内容综述 (15)3.2工程计划开竣工时间 (16)3.3项目范围 (17)3.4项目的主要设备材料构成 (17)3.5设备性能和有关参数 (18)3.6环境保护措施、治理方案及对环境保护的评价 (19)3.6.1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19)3.6.2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20)3.6.3 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20)3.6.3.1 本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20)3.6.3.2 噪声治理 (20)3.6.3.3 职业危害防护 (20)4、工程实施条件 (20)4.1热泵工程项目用地情况 (20)4.2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 (21)4.3工程施工周期 (21)5、投资估算表及设备、材料明细表 (21)5.1设计依据 (21)5.2投资估算表 (22)6、经济效益分析 (23)1、提出的背景及改造的必要性1.1项目提出的背景国电江南热电有限公司位于吉林市,于2011年竣工,已试运行近一年。

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某某县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概述 (1)1.企业的描述 (3)2.工艺现状和相关的能耗情况 (4)3.建议的项目 (5)4.期望的能耗 (7)5.投资估算 (8)6.预计运行费用 (8)7.预计节能效益 (9)8.节能效果验证 (9)9.存在的设备供货商 (9)10.存在的设备安装承包商 (10)11.技术经济分析12.主要设备材料清单1、概述1.1县城及企业概况某某县隶属山东省日照市,位于山东半岛的西南部,东接胶南,西连莒县,南与日照接壤,北与诸城相邻.某某县热电厂位于城区的西北部,厂区东靠解放路,西临沿河路.该厂始建于一九六八年, 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最大供热能力90t/h.职工45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人。

原为小型火力发电厂.自一九八三年后改建为热电厂.厂内在一九八五年建成规模为2×20t/h锅炉+2×1500k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为了适应外部热负荷逐渐增加的要求,该厂在九三年又进行了扩建,扩建机组的容量为2×35t/h锅炉+1×C6-3.43/0.981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并于一九九六年建成投产.某某县热电厂通过不断地发展,逐渐成为某某县基础性行业和县城的唯一的热源厂,承担着城区30余家工业用户用汽和部分居民的采暖用汽供应。

该厂坚持国家的产业政策,以让“政府放心,用户满意“为目标,积极发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势,努力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全厂实现销售收入4067万元,利税558万元,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先进企业和十佳明星企业。

1996-1998年生产经营情况表见表-1表-12、存在问题2.1热电厂存在问题某某县热电厂的外供蒸汽基本上全部为工业用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份采用热电厂蒸汽的工业用户由于生产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停产、转产,造成了热电厂的外供蒸汽量逐渐下降,原有2×1500KW的背压汽轮发电机组就基本上能够满足外部负荷的需要, C6-3.43/0.981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本上处于纯凝汽状态运行,系统效率较低,发电煤耗较高,严重影响了热电厂的经济效益.2.2县城居民采暖存在问题近几年来,某某县城的城市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居民的居住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大部分的单位仍沿独立的分散小锅炉进行供热的方式,这种方式供热存在以下3方面的问题:2.2.1单锅炉吨位都很小,一在4t/h以下。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厂循环水系统的余热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循环水余热利用的可行性。

首先,介绍了循环水系统在电厂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然后,分析了余热利用的潜在价值和技术方案。

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和经济效益评估。

1. 引言电厂是能源的主要生产和供给单位,循环水系统是电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循环水系统产生的大量余热通常被浪费掉,对环境造成了额外的负荷。

因此,利用循环水系统中的余热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2. 循环水系统的重要性与问题循环水系统是电厂火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主要能源产生方式中的关键环节。

它通过循环输送和供应冷却水来降低设备温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然而,循环水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大量能量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余热利用来解决。

3. 循环水余热利用的潜在价值和技术方案循环水系统中的余热潜在价值巨大。

通过合理的余热利用,可以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研究表明,循环水余热可以用于供暖、制冷和发电等多种用途。

利用余热供暖可以替代传统的燃煤供暖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利用余热制冷可以减少电厂采用传统制冷设备的能耗。

利用余热发电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

在技术方案上,循环水余热利用可以采用导热油循环系统、蒸汽轮机发电系统、热泵系统等方式。

这些技术方案已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4. 实施建议和经济效益评估为了实现循环水余热利用的可行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其能够更好地收集和利用余热。

其次,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电厂进行余热利用。

同时,还需要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准确评估循环水余热利用的投资回报率。

经济效益评估是评估循环水余热利用可行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考虑投资成本、运营成本、能耗节约、环境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可以综合评估循环水余热利用的经济效益。

电厂余热供暖可行性分析报告 精选1篇

电厂余热供暖可行性分析报告 精选1篇

电厂余热供暖可行性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电力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电力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这些余热,将会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研究电厂余热供暖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厂余热供暖的原理及优势1. 原理:电厂余热供暖是指利用电厂产生的废热进行供暖的一种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热交换器将电厂冷却水加热后再用于供暖。

2. 优势:与传统的燃煤、燃气等供暖方式相比,电厂余热供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节能环保:电厂余热供暖不需要额外消耗能源,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稳定性高:电厂余热供暖不受天气影响,可以保证供暖的稳定性。

(3)成本低廉:由于不需要额外消耗能源,因此电厂余热供暖的成本比传统的供暖方式要低廉得多。

三、电厂余热供暖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1. 技术难点:电厂余热供暖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提高热效率和保证供暖质量。

具体来说,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2)如何保证供暖温度的稳定性;(3)如何解决管道腐蚀等问题。

2.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技术难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案:(1)采用高效的换热器,如板式换热器、螺旋管换热器等;(2)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供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3)采用防腐材料对管道进行保护。

四、电厂余热供暖的应用前景及建议1. 应用前景:随着我国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厂余热供暖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电厂余热供暖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供暖方式。

2. 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厂余热供暖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对电厂余热供暖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2)鼓励企业和政府合作开展电厂余热供暖项目;(3)加强对电厂余热供暖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电暖气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暖气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暖气可行性研究报告
标题:电暖气可行性研究报告
引言概述:
电暖气作为一种新型供暖方式,其可行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电暖气的可行性,为大家提供全面的研究报告。

一、环保性
1.1 电暖气不产生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友好。

1.2 电暖气使用电能转换热能,无需燃烧燃料,减少空气污染。

1.3 电暖气的使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环保。

二、经济性
2.1 电暖气的安装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燃气管道等设施。

2.2 电暖气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电能价格相对稳定。

2.3 电暖气的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三、舒适性
3.1 电暖气可以实现分房间控温,提供个性化的供暖体验。

3.2 电暖气可以快速升温,提供快捷的供暖效果。

3.3 电暖气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湿度,提高舒适度。

四、安全性
4.1 电暖气不需要燃烧,减少火灾风险。

4.2 电暖气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过载保护等安全功能。

4.3 电暖气使用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安全可靠。

五、适合性
5.1 电暖气适合于各种建造结构,安装灵便方便。

5.2 电暖气适合于各种气候条件,供暖效果稳定。

5.3 电暖气适合于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供暖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电暖气在环保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和适合性方面均具备较好的可行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供暖方式。

希翼本报告能为大家提供参考,促进电暖气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电厂作为能源生产与供应的重要环节,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二、电厂循环水余热的特点1.余热资源丰富:电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规模庞大,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2.温度适中:电厂循环水余热的温度通常在60℃-150℃之间,适合直接或间接利用。

3.能源利用效率高: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可以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减少对其他能源的依赖。

4.环境影响小:循环水余热的利用可以减少大气排放物的排放,对环境的负荷较小。

三、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的方式1.直接利用:将循环水余热直接用于供暖、生活热水等领域,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

2.间接利用: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将循环水余热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电能、制冷能等,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余热发电:通过循环水余热发电装置,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循环水余热的双重利用。

四、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可行性分析1.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环境效益明显:循环水余热利用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负荷较小,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3.技术可行性: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成功的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案例,相关技术已趋成熟,具备一定的技术可行性。

4.经济可行性:通过对投资成本、运营成本、能源节约量等方面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在经济层面上具备可行性。

五、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的建议1.确定利用方式:根据电厂的具体情况和运行特点,选择适当的循环水余热利用方式,如直接利用、间接利用或余热发电。

2.设备改造与建设:根据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方式的选择,进行相应的设备改造与建设,确保能够有效利用余热资源。

3.系统监测与调控:建立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的监测与调控机制,实时监测余热利用效果,合理调节系统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建议书
编号:RN-FA-001
90℃。

整个采暖期实现节约标煤 9200吨,节约能耗费用 736万元。

山东某热电厂冷却水余热回收集中供暖
山东某热电厂余热回收集中供暖工程,通过回收利用发电汽轮机凝汽器冷却水中的低品位热量,制取高温热水用于城市集中供暖。

江森自控为该项目提供1套制热量为50MW的蒸汽驱动型多级离心式热泵系统,从25℃的凝汽器冷却水中提取热量,制取的热量将市政管网热水加热至100℃。

和直接抽汽供暖保持相同抽汽量的情况下,增加供热能力12.3 MW,单个供暖季增加供热收益546 万元。

2)双良
华电能源黑龙江佳木斯热电厂
国内首家300MW发电机组中国纬度最高的电厂——8×38.38MW吸收式热泵电厂余热回收集中供热系统
辽宁抚顺矿业集团热电厂
5×52.3MW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集中供热系
辽宁沈煤集团红阳热电厂
世界总容量最大10×43.24MW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集中供热系统
3)荏原
·天津大港发电厂·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印度文达特电厂·深圳市必科信实业有限公司
·胜利油田胜利电厂·恒运电厂
·济南新东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邢台国泰发电厂
·山东聊城高唐电厂·天津泰达热电公司
·徐州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江苏森达建湖热电有限公司
·山东寿光新城热电厂·山东晨鸣热电厂
·徐州热电厂
·华电国际滕州热电厂 ·内蒙古临河发电有限公司
·沈阳新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国电电力邯郸热电厂
4)清华同方
鸡西煤矸石热电厂 吸收式热泵机组 EMC 专项 唐山钢铁集团 吸收式热泵机组 钢铁、冶金行业
天津大港油田 吸收式热泵机组 石油行

冀中能源葛泉矿 FS-Z 空气源热泵机组 吸收式热泵机组 煤炭行业 赤峰热电厂工业节能项目 吸收式热泵机组 热电行业
开滦精煤集团 螺杆型水源热泵机组 水
源热泵解决方案
徐州矿务局张双楼 螺杆型水源热泵机组 煤炭行业 新汶矿业协庄煤矿 环保高温型水源热泵机组 煤炭行业
辽宁铁煤集团电热厂 满液式水冷冷水
机组 热电行业
5)希望森蓝
深圳南山电厂
印度APL 电厂
2、市场可行性分析
热泵的发展史
20世纪70年代以来,热泵工业进入了黄金时期,世界各国对热泵的研究工作都十分重视,诸如国际能源机构和欧洲共同体,都制定了大型热泵发展计划,热泵新技术层出不穷,热泵的用途也在不断的开拓,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工业领域,在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相对世界热泵的发展,中国热泵的研究工作起步约晚20-30年。

热泵的理论起源于十九世纪早期法国科学家萨迪.卡诺(Sadi karnot),卡诺在1824年首次以论文提出“卡诺循环”理论,30年后,英国科学家开尔文(L.Kelvin)于1850年初提出:冷冻装置可以用于加热,之后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热泵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持续80年之久。

1912年瑞士的苏黎世成功安装一套以河水作为低位热源的热泵设备用于供暖,这是早期的水源热泵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套热泵系统。

热泵工业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早期得到迅速发展,家用热泵和工业建筑用的热泵开始进入市场,热泵进入了早期发展阶段。

21 世纪,随着“ 能源危机”出现,燃油价格忽升,经过改进发展成熟的热泵以其高效回收低温环境热能,节能环保的特点,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当前最有价值的新能源科技。

前国际热能署专门成立国际热泵中心,设立热泵推广工程(Heat Pump Programme),向世界上各国推广协调热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美、加、瑞典、德、日、韩等国政府均发出专门官方指引,促进热泵技术的社会应用。

0年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建设新高潮的到来,热泵技术才开始引入中国。

进入21世纪后,由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快速城市化、人均GDP的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因素拉动了中国空调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热泵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热泵的发展十分迅速,热泵技术的研究不断创新。

从2001年热泵起步开始,经过5年的培育,中国热泵行业开始从导入期转入成长期。

热泵行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能源紧张使得热泵节能优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与多方力量的加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有很大关系。

(2)经济性分析
1)建筑行业利用热泵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
建筑行业利用热泵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从大量的成功案例可知,大部分都是通过节能服务公司采用EPC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项目利用了国家和地方的节能改造的优惠政策,经济上达到双赢,足以证明在建筑行业中利用热泵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经济上可行。

立项评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