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日战争故事之平型关大捷 精品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故事之平型关大捷【精选资料】

抗日战争故事之平型关大捷【精选资料】

抗日战争故事之平型关大捷这是一场充满历史悬疑的战役。

目前中方、台方、日方,对各方参战军队人数,装备,战况,成败,尚未能达成一致。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战。

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击日军。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开赴平型关附近。

平型关位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池地区。

23日,115师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战斗动员。

24日深夜,1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好的战斗阵地。

25日拂晓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公路由东向西开进。

7时许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5师预伏阵地。

第115师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之际,适时发起冲击。

1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增援部队。

抗击侵略者的动人故事与鲜活场景:平型关大捷的战斗史实

抗击侵略者的动人故事与鲜活场景:平型关大捷的战斗史实

抗击侵略者的动人故事与鲜活场景:平型关大捷的战斗史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平型关一带成为日军重点攻击目标。

而平型关,则因为其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成为了抗日军队抵御日军进攻的重要战略贯穿地带。

然而,平型关这条战略通道的重要性也使得日本军队没有放弃攻击它的意愿。

而对于这场战争的双方来说,平型关大捷或许是最为重要的一次战役。

这场战役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193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便开始了对于河北省平型关地区的侵略。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军队不断增兵,加强攻势,并在1937年决定对平型关发起最后的攻击。

而对于抗日军队来说,则对于保护平型关地区变得更加紧迫。

于是,他们无畏地较量着,保卫着这条大江南北的要道。

在这样一个局面下,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场战斗的重要性。

于是,在整个中国都处于动荡的时期,人们开始团结在一起,英勇抵抗侵略者,守卫自己的土地。

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非常残酷。

日本军队一路向前拼杀,抗日军队则以死战抵御着。

双方人数都在不断减少着,而每个人都在为了胜利而奋斗着。

尽管日本军队拥有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抗日军队还是成功地对它们进行了有力的反击,甚至追击了日本军队,完全打乱了其攻势。

而这些底层的战士们,他们没有后台,没有依靠。

但是,他们有的是对于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有的是对于那些被日本军队所摧毁的乡亲和亲人的记忆。

最终,较量几天之久的战斗,抗日军队胜利了。

平型关再一次被保护的石头,成为了那时代中人们团结和信仰精神的象征之一。

那时的国民英雄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革命行动表现出了无尽的荣耀,也铸就出了不朽的历史。

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有助于振奋民众的士气,更让人们明白,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中国人民是有实力保护爱国的。

这也引发了更多对于抗日的支持和信仰。

平型关大捷的战斗历史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勇气和信仰的光芒。

不管是后来在那个时代,或是现今,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这个故事都会被明述和传承。

今日,这个故事仍旧是那样感人,那样充满敬意。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25日清晨7时许,敌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进入八路军伏击区,八路军突然发起猛烈攻击,对陷入混乱的日军实行分割、包围,与敌进行白刃格斗,中共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此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战斗背景全局背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中国军队虽英勇抵抗,但是仍然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的铁蹄;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

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

[3] 为速战速决,侵华日军先后动用了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并且疯狂地叫嚣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在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始紧密携手、共同抵御外敌。

战前背景为了国共两党更好的抵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向全国下达了抗日总动员令;8月18日,蒋介石同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八路军)改编命令,数万名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换上了国民革命军军服。

[3] 9月(八路军)又组编为第十八集团军,进入晋东北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序列。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它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平型关战斗的背景、战斗过程以及战斗的意义等方面,探讨平型关大捷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战斗背景平型关战斗发生在1933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威胁。

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野心使得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整个民族沦为背井离乡的难民,生灵涂炭,痛不欲生。

二、战斗过程平型关战斗是一场由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中国红军和日本关东军在这个关键的战场上进行了血战。

中国红军由党的正确领导下,在艰苦的环境中,团结一心、奋发作战,利用地形对日军进行了有力的阻击。

虽然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力量不足,装备落后,但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战斗精神,最终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三、战斗的意义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此次战斗不仅显示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行径的坚决反抗,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战斗力。

此外,战斗中涌现出了大批革命将领和英烈,为后来的抗战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战斗的启示平型关大捷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示范效应,为后来的战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战斗表明游击战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以及党的领导对于战斗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平型关大捷的成功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到抗日事业中,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提供了更多的力量。

五、总结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战斗的背景、过程以及其意义,都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中国人民的勇敢精神。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的士气和战斗意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抗日战争中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通过对平型关大捷的研究和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艰辛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时刻保持警惕,以免重蹈覆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遗志,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平型关大捷课件.

平型关大捷课件.


115师师长林彪预判日军进军路线及视察相关地形后,决定不 采纳毛泽东五封予以阻止电报意见自行开打。其指挥115师主力 在平型关东北数十公里处设伏,并分出两部阻援,又采取“避 强击弱”的战法,放过要伏击日军的先头部队。

9月24日,国民党的第6集团军给第115师送来“25日平型 关出击计划”:以8个团兵力,西北出击,并诱引日军第5师团 主力从当面来攻,中国军从两翼包围。第115师担任从东南方出 击的任务。
中美国际班 4组
2016
平型关大捷
黄冰玉 巴简竹

01 · 02 ·

平型关大捷简介 平型关大捷的背景
03 · 平型关大捷作战经过
04 · 平型关大捷记录照片
05 ·
06 ·
平型关大捷历史意义
平型关大捷总结
1
平型关大捷பைடு நூலகம்介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或者平 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 日,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 势,由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 长聂荣臻指挥,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 县平型关附近,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 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 取得了平型关战斗的胜利。 25日晨,敌(板垣第5师团)21旅团一 部及辎重车队,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 向前线西进。7时许,全部进入我八路 军115师伏击地域,经过约6个小时的 浴血奋战,至13时许战斗结束,115师 取得首战大捷,这就是著名的“平型 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平型关战役 的一部分。
25日晨,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偕同大批辎重车辆, 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晨7时许,该部日军全部进入115师 主力预伏地域。平型关道路狭窄,雨后路面泥泞,日军机动性 大减。115师以步枪、机关枪、手榴弹实施猛烈的火力突击,第 一波攻击大量杀伤日军,并继而发起冲击。日军虽伤亡很大, 但仍用车辆辎重作掩体进行反击,派出一部企图抢占公路西侧 制高点“老爷庙”,掩护突围。115师一部越过公路,占领公路 东侧伏击部队两面攻击日军,将日军压制于“老爷庙”至“小 寨村”的狭谷之中。被围日军向老爷庙反复“猛烈冲击”,遭 击退,最终进入伏击圈的日军被全歼。先期进占东跑池的日军 一部回援企图解围,其余115师两部成功阻档住增援的日军。

抗战胜利的关键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战胜利的关键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战胜利的关键战役平型关大捷抗战胜利的关键战役——平型关大捷1937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

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一场决定胜败的战役即将展开,它是平型关大捷。

一、前奏:战火蔓延随着日本侵略势力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逐渐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华北地区成为了激烈战斗的主战场。

1937年,日军攻占了北平,随后向山西省平型关地区进军。

平型关位于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的交界处,是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阵地。

二、对峙与准备:中国军队的坚守平型关地势险要,地形复杂,是中国军队坚守的重要防线。

日军为了突破这一防线,动用了重兵,规模庞大。

而中国军队统帅方志敏、陈赓等将领,注意到平型关的地理条件,积极实施防守准备。

三、战役爆发:双方激烈交火1937年9月25日,日军主力发动了对平型关的总攻。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双方展开了惨烈的激战。

整个战役持续了25天之久。

四、关键时刻: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平型关战役中,中国军队全力以赴,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

在日军成倍增援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依靠地形优势,巧妙运用野战防御战术,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面对日军猛烈的轰炸和火力压制,中国军队守卫阵地,保持战斗士气,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五、战役胜利:中国军队的巨大牺牲平型关战役是一场殊死搏斗,双方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中国军队全线守住了这一重要防线,为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初期的重大胜利。

尽管战斗遭受了巨大伤亡,但中国军队在平型关的英勇表现,将全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信心推向高潮。

六、影响与意义:壮士断腕的决心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胜利,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它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和坚定的抗击侵略的决心,让日本侵略者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外敌的侵略,而是宁死不屈、奋起抵抗的民族精神。

在平型关大捷的背后,是中国军民齐心协力的抗战力量,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坚定信念。

这场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了转折点,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平型关大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平型关大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艰苦卓越的斗争。

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战役成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

其中,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迎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中国取得反击日军的契机提供了重要的战役经验。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3年9月25日至10月7日期间,是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一场重要会战。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以坚韧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成功击退了日本侵略者并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

平型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北部,是连接太原和张家口的交通要道。

日本侵略军希望通过控制平型关以进一步渗透进中国内地。

为了抵御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以民众的热情支持和共同努力为基础,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并通过地形优势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对中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场胜利挫败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计划,为中国军队士气的提升和国民战争的持续进行奠定了基础。

其次,平型关大捷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潜力和顽强意志,为日本侵略者敲响了警钟,阻止了他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行动。

最后,这场战役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为日本占领区域的抗日浪潮提供了重要动力。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壮举,也是中国军队坚持游击战争思想的典范。

在战役中,中国军队充分发挥地形优势和灵活机动的优势,采取了游击战的战术,有效地出击日军并迅速撤退,使日军难以形成有效的包围和围歼。

平型关大捷的成功背后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许多英勇无畏的将士。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仰仗着指挥员的英明决策和士兵的英勇顽强,用生命和鲜血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平型关大捷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坚定抗战信念和战胜日本侵略者的象征。

总结起来,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它展现了中国军队的不屈与勇敢,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战中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平型关大捷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战略意义,更在于其象征意义,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和意志,推动了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进程。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次重要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本文将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平型关大捷的经过和意义。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从而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帷幕。

中国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

而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平型关成为了一座承载着过早而沉重的历史命运的重要城市。

敌人对平型关的战略价值十分重视。

平型关是华北平原东面通往山西晋中地区的咽喉要道,地势险要,掌握平型关就相当于掌握了通往晋中的大门。

为了确保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军队必须顶住敌人的猛烈攻击并坚守住平型关。

作为中国军队的英勇战士,王乐山师长带领着他的队伍,奋勇杀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

几经波折后,平型关战事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了惨烈的肉搏战。

在激烈的战斗中,王乐山师长坚守阵地,带领官兵英勇杀敌,迫使日军屡次败退。

平型关的胜利成为了整个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之一。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次战役的胜利。

这是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拼出来的,也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段感人故事。

平型关大捷展现了中国军队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这个胜利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还为后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也展现了中国军队的战略领导和组织能力。

王乐山师长和他的指挥团队在战斗中冷静机智,灵活应对,用巧妙的战术打败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保卫了平型关。

平型关大捷彰显了中国军队的硬实力和精湛战术,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军队对战争全局的把握能力。

平型关大捷不仅对中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整个世界也是一个震撼。

这次胜利宣告了中国军队具备了与强敌周旋的能力,显示了中国具备了对抗外敌的实力。

这个胜利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并对国际抗日战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还体现了作战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战斗中,中国士兵守望相助,同仇敌忾,形成了包围日军的火圈,最终迫使敌人无路可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故事之平型关大捷
这是一场充满历史悬疑的战役。

目前中方、台方、日方,对各方参战军队人数,装备,战况,成败,尚未能达成一致。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

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

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

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

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

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

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

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援部队。

经过激烈战斗,全歼被围日军,大获全胜。

此战,取得重大战果。

八路军115师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一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它表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战力量。

1937年9月26日,115师参谋处发出告捷电:九月二十五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勉无前,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

敌军被击毙者尸横遍野。

它表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战力量。

中共领袖毛泽东在大捷次日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国民政府领袖蒋中正两次致电祝贺嘉勉,国内各党派团体纷纷致电祝贺,欧美、东南亚媒体也报导了第十八集团军115师胜利的消息。

平型关战斗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

南京保卫战(1937年月1日—月13日),是1937年继淞沪会战之后,日军向中国首都南京推进所发生的战役,日本称为南京攻略战。

该战役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与日军抵抗作战。

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

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六个星期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加上中国抗战初期的军队训练素质极低,引致撤退演变为溃败,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意义,但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

月1 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

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抵抗作战。

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

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特别惨重,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