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球资源卫星_JERS_1_的初期效果

合集下载

星载SAR综述

星载SAR综述

研究背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自美国在1978年发射第一颗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卫星( Seasat)[ 1] 以来, 由于其能全天时、全天候、不受国界和政治的影响,几乎可以获得地球每个角落的高分辨率图像而受到广泛关注。

合成孔径成像雷达获得的高分辨率图像与传统光学图像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点,可以获得光学图像所不具有的信息,工作在低频段的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甚至可以发现隐藏在树林下、浅层地表下的目标。

目前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已经在民用、军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民用方面,主要用来灾害评估,如地震引起的山体、道路、桥梁的断裂程度评估,水灾、雪灾的面积评估,海洋受污染的程度评估等; 海洋特性研究,如根据雷达图像分析海流、内波特性等。

在军事方面,主要用来侦察重要军事目标,如港口、机场等; 也可以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

利用两部干涉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对同一地区获得的图像,经干涉处理可以形成该地区的三维图像,因此可以用于地图测绘。

星载SAR研究现状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诸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美国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源地,美国的研究人员在星载SAR领域做到了多个第一。

早在197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就成功发射了第一颗SAR卫星—海洋卫星(Seasa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Seasat的轨道高度为795km,分辨率为25m,测绘带宽度为100km。

Seasat运行了100天,对地球表面多达1亿平方千米的面积进行了测绘,并且利用重复轨道干涉模式首次在空间获得了地球表面的星载SAR干涉测量数据。

1989年NASA开展了一项星球雷达任务——“麦哲伦”(Magellan)SAR观测金星计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通信网》综合练习题答案

《现代通信网》综合练习题答案

西安邮电学院高等函授《现代通信网》综合练习题答案(适用二年级通信工程专升本、五年级通信工程本科)一、问答题1、 现代通信网由业务网和支撑网两大部分构成。

前者包括接入网、交换网和传输网三部分,构成用户信息网;后者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三部分,保证业务网的正常高效运行。

2、 通信网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硬件设备的构成要素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

3、 狭义信道与广义信道的区别是前者仅指传输媒质,而后者除了传输媒质外还包括相应的传输设备。

4、 高效路由与低呼损路由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呼损要求,后者呼损要求为小于或等于1%。

5、 描述电话网接续质量的指标有两个,即呼损和时延。

6、通信网的连通度(α)、结合度(β)和抗毁度(n m 2)之间的关系为:n m 2≤≤βα。

7、 ISDN 用户网络—接口的信道类型有三类:B 信道、D 信道和H 信道。

它们的速率分别是:B 信道64kb/s ,D 信道16kb/s 或64kb/s ,H 信道有三种速率:H0信道384kb/s ,H11信道1536kb/s ,H12信道1920kb/s 。

8、 SDH 传输网的基本网元有终端复用器(TM )、分叉复用器(ADM )和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 XC )。

9、 ISDN 用户线上最多能连接8个用户终端;允许同时工作的用户终端有3个。

10、 ISDN 与PSTN 互通时需解决信令系统之间的转换与互通。

对于局间信令,ISDN 使用的是No.7信令的ISUP ;PSTN 使用的是中国1号信令或No.7信令的TUP ,两者需要转换与互通。

对于用户线信令,ISDN 使用的是1号数字信令(DSS1);PSTN 使用的是带内模拟用户线信令,如D TMF 等信令,两者也需要转换与互通。

11、 ISDN 具有7个主要功能:本地连接功能,64kb/s 电路交换功能,64kb/s 专线功能,中高速电路交换功能,中高速专线功能,分组交换功能,公共信道信令功能。

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遥感卫星资料汇总2009年10月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遥感卫星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

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

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

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

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

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1968年,美国阿波罗-8宇宙飞行器发送回了第一个地球影像,从此,人类开始以全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

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各主要航天大国相继研制出各种以对地观测为目的的遥感卫星,并逐步向商用化转移。

随着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和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据的新阶段及应用研究的新领域。

1.美国资源卫星美国于1961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1972年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后改名为“陆地卫星”1号(LANDSAT-1)。

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前期,又相继发射“陆地卫星”2、3、4、5号。

90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陆地-6,7)。

陆地-6卫星是1993年发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

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年发射了陆地-7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

该卫星装备了一台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该设备增加了一个15m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外信道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60m。

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185km185km,16天即可覆盖全球一次。

“陆地卫星”能提供周期性相对廉价的遥感数据,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介绍常用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

介绍常用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

M: 0.61 0.68 µm B1: 0.50 0.59 µm B2: 0.61 0.68 µm B3: 0.78 0.89 µm B4: 1.58 1.75 µm
P: 0.50 0.73 µm B1: 0.50 0.59 µm B2: 0.61 0.68 µm B3: 0.78 0.89 µm
植被成像装置
距离方向18米 幅宽:75公里
5、 RADARSAT-1
RADARSAT卫星是加拿大于95年11月4日发射的,它具有7种模式、25 种波束,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和多种信息特 征。适用于全球环境和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监测等。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晨昏) 轨道高度:796公里 倾角:98.6o 运行周期:100.7分钟 重复周期:24天 每天轨道数:14 卫星过境的当地时间约为早6点晚6点。 重量:2750kg 工作模式 波束位置 入射角(度) 标称分辨率(米) 标称轴宽(公里) 精细模式(5个波束位置) F1- F5 37---48 10 50x50 标准模式(7个波束位置) S1- S7 20---49 30 100x100 宽模式 (3个波束位置) W1-W3 20---45 30 150x150 窄幅ScanSAR (2个波束位置) SN1 20---40 30 300x300 SN2 31---46 30 300x300 宽幅ScanSAR SW1 20---49 100 500x500 超高入射角模式(6个波束位置) H1-H6 49---59 25 75x75 超低入射角模式 L1 10---23 35 170x170 总结如下: RADARSAT: 波段 模式(μm) 标准模式(Standard Beam,简 称S) 宽模式(Wide Beam,简称W) 地面分辨率 约30米 约30米

常用遥感数据和波段用途

常用遥感数据和波段用途

(一)NOAA/AVHRRNOAA/AVHRR(National Oceanic and Ato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是低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

它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实用气象观测卫星,从1970年12月发射的第一颗到2002年6月24号发射的NOAA-M,30多年来共发射了17颗。

NOAA卫星的轨道为太阳同步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同一时间、同一地方的上午、下午成像。

轨道平均高度分别为833km和870km,轨道倾角98.7º和98.9º;是目前业务化运行最成熟的一种遥感卫星。

NOAA卫星采用双星系统,即NOAA12和NOAA14在服役,它的总体参数:总重量:1421公斤;负载量:194公斤;保留余量:36.4公斤;卫星尺寸:3.71米(长)*1.88米(直径)。

星载传感器有:①极精密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以5个频道同时扫描大气,可获得可见光云图和红外云图,作为天气分析与预报之用。

此外,红外频道的数据可用来决定若干云参数及海面温度。

②泰洛斯业务垂直探测器(TOVS),这组仪器包括三个辐射计,各有不同的功能:A.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器(HIRS/2)是具有20个可见光和红外频道的扫描辐射计,可以探测对流层内气温和水汽垂直分布以及臭氧总含量。

B.平流层探测单元(SSU)以3个红外频道观测平流层中的气温垂直分布。

C.微波探测单元(MSU)以4个微波频道观测波长0.5厘米的氧吸收带,可以穿透云层探测云下的气温垂直分布。

③太空环境监测器(SEM)负责侦测太空中太阳质子、α粒子及电子通量等资料。

④地球辐射收支试验(ERBE)以狭角视场和广角视场观测地球大气,可以监测太阳常数、行星反照率以及射出长波辐射等参数。

TIROS-N系列卫星具有数据汇集系统(DCS),可以接收来自两千多个固定及移动观测台的资料,加以处理储存,最后再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AVHRR为TIROS-N系列卫星最主要的仪器,它由一个8英寸口径的卡塞格伦望远镜对准地面,用一个旋转镜对地面左右扫描,望远镜的瞬时视场角为1.3*1.3平方毫弧度,相当于星下点1.1平方公里,扫描每分钟360行,扫描角为正负55度,相当于地面2800公里。

国外相关星载SAR及InSAR卫星的系统参数

国外相关星载SAR及InSAR卫星的系统参数

本报告主要调研了国际上到目前为止所存在的一些星载InSAR系统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各系统的一些技术指标及参数选择。

以下调研系统中,除了TanDEM-X干涉系统之外,其他的星载SAR系统都不是用来专门进行干涉测量使用的,它们基本的任务还是实现二维高分辨成像,因此大多采用的是重复轨道干涉测量模式。

在进行干涉测量之前,首先要估算此次测量的基线数值,如果不满足要求,此次测量数值就不会采用,因此,对于重复轨道干涉测量的基线实际上是针对需要的测高精度筛选出来的。

1、美国Seasat系统1978年6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海洋卫星(SeaSat),在卫星上首次装在了合km的面积进行了测绘,该卫星在空间飞行100天,采用的成孔径雷达,对地球表面1亿2是重复轨道干涉模式,首次从空间获得地球表面雷达干涉测量数据。

ERS-1和ERS-2雷达卫星为欧洲空间局分别于1991年和1995年发射,携带有多种有效载荷,包括侧视合成孔径雷达和风向散射计等装置。

ERS-1和ERS-2雷达卫星构成对同一地面访问时间相差一天的星对,使得两次取得的SAR数据之间的相干性得到了一定保障,采用太阳同步晨昏轨道,该系统采用的是重复轨道干涉模式,卫星编队形式为跟飞。

获得。

3、日本JERS-1系统JERS-1雷达系统是日本于1992年发射升空的,采用太阳同步晨昏轨道,该卫星采用了重复轨道干涉模式,但其轨道控制方式不太理想,在交轨方向的基线分量不如日本之后发射的ALOS卫星。

表3中的基线长度是对JERS-1持续观测四年(1993年—1994年)期间的基线变化范围。

雷达卫星Radarsat除了有一个地面卫星数据接收站外,卫星上还载有磁带记录器,可覆盖全球。

该卫星除陆地及海洋应用外,其还肩负两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一是对南极大陆提供第一个完全的高分辨率卫星覆盖,二是对全球产生多次卫星覆盖。

Radarsat雷达卫星由加拿大于1995年11月4日发射,具有7种模式、25种波束及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和多种信息特征,使用于全球环境、土地利用和自然资源监测等。

科技阅读第三单元

科技阅读第三单元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 but the one most responsive to change.—Charles Darwin“The Theory of Evolution”Adaptive evolution第三单元动植物课文A植物的适应性同人类和动物一样,植物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以求生存。

生存,通常即意味着竞争。

植物也需要竞争吗?这一点或许令人费解,但事实往往就是这样。

首先,一棵植物必须同其他植物竞争阳光、空气、土壤以及水分。

其次,它还要应对人类和动物的威胁,因为人和动物会把它吃掉或者使得环境难以适合植物的生长。

再者,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本身对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或者难以维系植物生长的需要:有没有足够的阳光、水分、空气以及土壤? 对于某一植物种群来说,气候是否足够温暖或凉爽?对于植物,尤其是绿色植物,光照是极其重要的。

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制造营养,这一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光照还能够影响水分的吸收率和花粉的形成率。

温度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零下1摄氏度或零上43摄氏度条件下,大多数植物会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温度还能够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形成以及花蕾的生产。

温度还决定着植被的地理分布。

没有水,植物无法生存。

许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

因此,对于植物来说,环境的湿度、降水量,溪流、湖泊的存在与否,以及土壤的湿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数植物需要大量的空气。

大气中包含了对它们的生存极其重要的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氮气。

除了空气本身以外,由于空气的运动而形成的风也极大地影响着植物。

风能够传播花粉、孢子以及某些种子,使得植物在许多地方生长。

但是强风可能会毁坏甚至杀死植被,尤其是树。

它也可能吹走植被需要的土壤。

同时,风能够提高水分的蒸发速度,导致水分不足。

土壤对于陆地植被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植物的生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它的湿度、酸度、矿物质,以及含氧量。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_李威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_李威

。 CFRP 所具有的上述
若应用于航天结构, 可比常规的金属结 优异特性, 构减重 30% 左右, 对减轻质量和可设计性而言是 CFRP 最具发展和 应 用 潜 力 的 先 进 材 料。 目 前,
204
中国光学
[12 ]
第4 卷
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航天领域中 航天结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
。 人们
的品种较多, 性能较好。 表 1 为其产品
的力学性能。
碳纤维性能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s 伸长率 / % 1. 5 1. 8 1. 8 2. 1 2. 2 1. 1 1. 2 1. 0 0. 8 0. 8 1. 3 1. 3 1. 9 1. 7 0. 7 0. 5
-1 -3 线密度 / ( g·km ) 密度 / ( g·cm )
[6 ]
。当今, CFRP 在 众 多 的 先 进 复 合 材 料 中,
在技术成熟度与应用范围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 它所具有的高比强度和比模量、 性能可设计和易
表1 Tab. 1 纤维牌号 T300 T300J T400H T700S T1000G M35J M40J M46J M50J M55J M60J M30 M30S M30G M40 M50
[10 , 11 ]
材料本身及其结构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 ( 1 ) 密度小
[7 ]
。 CFRP 的密度与镁和铍基本
是其他几种金属材料密度的 0. 20 ~ 0. 57 倍 相当, ( 按碳纤维 M40JB 计算 ) , 一般来讲, 采用 CFRP 作为结构件材料可使结构质量减轻 30% ~ 40% 。 ( 2 ) 比强度、 比模量高
Application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to cosmonautic field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