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2)
氧化还原反应(二)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氧化还原反应(二)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一下氧化还原反应。
首先我们来分析锌和盐酸的反应,反应中锌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锌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一个锌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锌单质被氧化,可表示为化合价升高,失去两个电子,被氧化,氢元素从正一价降低到零价,两个氢原子得到两个电子,氯化氢被还原,可表示为化合价降低,得到两个电子,被还原。
以上,我们用双线桥法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变化情况,双线桥是分析反应前后,同一变价元素的变化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而化合价变化的内在原因是发生了电子转移,因此,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们要在线桥上标明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以及被氧化或被还原的情况等。
下面,我们用双线桥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反应中铁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一个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铁单质被氧化,铜元素从正二价降低到零价,一个铜原子得到两个电子,硫酸铜被还原。
我们再来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反应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钠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一价,两个钠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钠单质被氧化,生成了氯化钠,氯元素从零价降低到负一价,一个氯分子得到两个电子,同时氯气被还原,生成了氯化钠。
用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箭头从反应物中的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中的相应元素。
其次,线桥上标注化合价变化情况、电子得失情况以及被氧化或被还原等情况。
此外,电子转移的总数要相等。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方程式如下所示,请同学们思考,被氧化的元素以及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什么?反应中锰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锰元素的化合价从正四价降低到正二价,一个锰原子得到两个电子,二氧化锰被还原,氯元素的化合价从负一价升高到零价,但同时我们还发现,氯化锰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一价,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分析氯原子失电子数目必须要注意到未变价的氯元素。
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重要的核心概念,是学生认识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的理论基础,对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电化学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
本部分内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 年版)》中属于主题2: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内容要求“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的价态,可通过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从教材安排来看,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及“离子反应”之后,元素化合物内容之前,这既能发展夯实之前对物质及反应的微观认识,从不同角度建构出新的化学学习思维,又能帮助学生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预测物质性质,完善新课标中提出的价类(物质类别-化合价)二维分析思路,为后续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建立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价、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等基础知识。
而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分类思想在化学物质及反应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初步形成分类观;而第二节“离子反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认识反应,初步形成了微粒观;并且宏微结合的思想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认识物质及反应的维度越丰富,越能接近其本质。
而本节内容则将突破学生在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建立一个新的维度,即从化合价(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反应,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继续深化学生的变化观,同时为后续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技能:把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依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把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本领培育:通过察看试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育同学的抽象思维本领。
科学思想:通过察看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同学了解讨论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讨论问题,找寻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试验操作,培育同学动手参加本领,对反应现象的察看激发同学的爱好;培育同学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察看、记录试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予以确定。
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试验,并察看记录: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需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
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分组试验,并记录察看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同学试验察看本领,依据提出的问题和试验结果引起同学产生猛烈的求知欲望。
续表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分别讨论三组试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真正理解反应的实质,正确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
本节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承担的角色,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通过熟悉的化学反应,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的概念。
(2)通过实验和思考,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出生产生活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提出问题,引入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有利有弊。
只有充分学习和研究,才能避免有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让更多的氧化还原反应造福于人类。
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包含三部分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以往教学通常将本节分为3课时,每一部分为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3篇)

You don't have that many viewers, don't be so tired.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3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呢?【学生回答】氧化反应:碳与氧气、铁与氧气……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环节二:新课讲授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提出问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碳与氢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所列举的几个化学方程式,除了得失氧之外,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得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失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教师引导】由此可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是,铁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出现了变化。
可知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电子转移)有关。
【教师引导】那么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揭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通用十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通用十篇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1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对于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即可;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既要复习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和以辩证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__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4、重难点设置: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__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大,要使同学们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法,力求深入浅出,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者。
所以我采用“问题解决法”教学,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__教学__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深入。
高一化学(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牛老师

能帮助人体将从食物中获取的、不易被吸收的Fe3+转变为易被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 具有氧化性还还原性?2.通过析这些反应,你盐酸的化学性质有了哪新的认识? ①MnO2 + 4HCl (浓) MnCl2 + Cl2 ↑ + 2H2O ②Zn + 2HCl ZnCl2 + H2↑③2HCl Cl2 ↑ + H2 ↑任务二、氧化还原应的应用应用1研究物质的性质活动1】探究H2O2的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体现的性质,利用元素化合价预测H2O2的性质。
【活动2】根据预测H2O2可能具有还原性,请你从以下试剂中寻找物质来验证预测是否正确,并预测产物。
【活动3】根据预测H2O2可能具有氧化性,请你从以下试剂中寻找物质来验证预测是否正确,并解释相关现象。
【小结】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
【活动4】初中阶段我们就知道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请从物质的分类、性质、物质发生的反应等角度进行分析。
应用2实现物质的转化和获取能量【活动】汽车尾气的排放会对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目前,汽车尾气系统中均安装了催化转化器。
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你知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你是如何分析得出的? △通电【素材积累】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
【素材积累】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氧化还原反应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类型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4. 实验操作: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示例实验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应用四、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你们是否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给出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或离子之间电子的转移导致物质氧化或还原的过程。
”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a. 阐述氧化和还原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解释清楚。
b.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c.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物质的氧化数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类型a. 教师介绍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如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元素与化合物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等。
b. 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其特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a. 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腐蚀、电池、电解等。
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在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中的潜力。
实验操作:介绍一个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案例,并给学生展示实验操作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并观察反应现象、记录数据。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反应类型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点,并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的学习过程。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案例,并撰写一篇作文,介绍该应用的原理、过程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地位分析:
新教材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能从化合价升降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五、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课件与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1、将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颜色有何变化?
2、泡好的绿茶静置后有何变化?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煤气燃烧、电池放电、有氧运动、金属的冶炼、栏杆的锈蚀等等都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占生活生产的所有反应的60%。
【反问】那究竟什么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共同研讨的课题。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 1、苹果由粉绿色变成黄褐色
2、绿茶久置后颜色变深
教师活动:【思考与交流2】这两个反应有哪些差别?本质差别是什么?
引导: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
【分析】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
学生活动:宏观上:反应①是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反应②是化合反应。
微观上:反应①化合价不变;反应②化合价发生变化。
教师活动:【反问】化合价的变化真的伴随电子转移吗?
【演示实验】锌粒和硫酸铜反应时电流检验,观察现象
【讲解】铜的产生,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这说明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在此反应过程中我们观察
到检流计指针有偏转,说明有电流的产生。
我们在物理课上都学习过,电流是电子定向移动的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学生活动:观察,好奇。
验证自己的判断,产生成就感,同时感觉到理论可以由实验来验证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
2、实质:电子的转移
教师活动:【结论】从宏观上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但反应前的微粒在重新结合成新物质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无电子的转移,一种是有电子的转移。
由此,我们依据化学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把分为两大类: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
化学反应
无电子转移
学生活动:倾听、记忆
学习另一种给反应分类的方法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S+O2SO2
CuO+H2Cu+H2O
教师活动;【思考与交流1】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哪些反应得到NaCl?【引导】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单质间的化合也可以得到NaCl。
【视频】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
【讲解】
方法一HCl+NaOH=NaCl+H2O
方法二2Na+Cl2点燃2NaCl
学生活动:HCl+NaOH=NaCl+H2O
Fe+H2SO4=FeSO4+Cu
【思考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板书】
3、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活动:从不同视角给反应分类,试着从氧化还原视角看反应,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有了新的认识,即化学反应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讲解】初中把反应根据得氧还是失氧来划分,氧化反应就是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就是失去氧的反应。
【反问】这种划分方法是否恰当?
【讲解】有些氧化还原反应无氧原子的得失,从得失氧角度划分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
氧化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
学生活动:从不同视角给反应分类,试着从氧化还原视角看反应,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有了新的认识,即化学反应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副板书】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氧化反应
CuO+H2Cu+H2O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还原反应
【板书】
4、氧化反应:升—失—氧
还原反应:降—得—还
【提问】初中学过哪些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请同学们指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
①4Na + O2 = 2Na2O
②CaO + CO2 = CaCO3
③Cu(OH)2 = CuO + H2O
④2KClO3 = 2KCl+ 3O2↑
⑤H2 + CuO = Cu + H2O
⑥Zn + CuSO4 = ZnSO4 + Cu
⑦CuCl2+2NaOH=Cu(OH)2↓+2NaCl
⑧Fe2O3 + 3CO = 2Fe + 3CO2
【回答】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2、化合反应:①、②
分解反应:③、④
置换反应:⑤、⑥
复分解反应:⑦
⑧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思考与交流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教师总结】注意:有单质生成或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小结
【过渡】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图片展示并介绍】①金属的冶炼;②燃料的燃烧;③光合作用;④生理氧化;
⑤酿酒工艺;⑥光氧化技术等。
学生活动:生活中有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你了解人体疾病、老化与化学中氧化原理的关系吗?
5、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①做电池(选修2中学习)
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③实现物质的转化
【板书设计】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
2、实质:电子的转移
3、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反应:升—失—氧
还原反应:降—得—还
5、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①做电池(选修2中学习)
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③实现物质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