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语文S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语文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语文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语文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语文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及相关词语,体会句子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字词,感情朗读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感悟第一部分,感悟老人与海鸥的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爱。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电视台、嘉兴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的台标,之后让学生看昆明电视台的台标。
2、一只飞翔的海鸥作为昆明电视台的图标,足可以看出海鸥在昆明人心目中的位置,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畔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
(齐读)4、简介课题。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是根据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改编而成的,它讲诉的是发生在昆明市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么老人和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之间有着怎么样的特殊关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老人与海鸥的真情故事。
)二、略读课文,初步感受。
1、根据预习情况,检查生字词。
2、交流课文围绕老人与海鸥写了哪几件事?(老人喂海鸥、老人唤海鸥、老人谈海鸥和海鸥送老人)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由朗读第1~13自然段,边读边想,老人的哪些行为感动了海鸥,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2、集体交流(1)“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来这里的目的和别人一样吗?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2)“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从三个“褪色”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勤俭、简朴)讲述有关老人的故事,学生说感受。
这样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是什么给了老人那么大的动力?(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带着感动来读一读这段话。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老人与海鸥》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45)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地表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海鸥老人资料。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老人与海鸥
教学过程:
3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老人与海鸥
C. 学生相互描述画面。 D. 请生描述画面,师相机指导。 E. 引读: 是呀,悠悠碧水畔,海鸥洁白美丽的身影 上下飞舞,和老人相依相随,好一篇——有声 有色的乐谱。 清清翠湖边,老人亲昵地呼唤,海鸥欢快 地鸣叫,好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F.孩子们齐读这句话,把大家带到美丽的 画面中。 (4)齐读第三自然段。 ( 板书:深爱) 5 .老人呼唤、谈论海鸥部分,学生交流汇
2
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精读,获
从“立刻、几下、扫”等重点字词中体会 海鸥对老人的信任, “扫”可以换成“吃”对 比 理解。指导朗读。
3
老人一呼百应,他和海鸥们,成了 翠湖
边一道美丽的风景! 请生读句子: “老人顺 着 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 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 谱。 ” A. 理解“有声有色” 。 B. 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情意。
四、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 速度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 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 整理。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孩子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人 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真实故事吧! 学生齐读课题。 2. ( 展示课件第三屏)两组词语,男女生 分别读。 在检查学生对生词掌握情 况的基础上,以两组词语来概
课文9《老人与海鸥》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b.词汇积累: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生词、短语,用它们造句,巩固词汇运用。
c.写作练习:以《老人与海鸥》为例,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短文,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d.情感分享: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看法。
c.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4.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5.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途径,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d.写作指导:以课文为范例,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水平。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课文主题和情感内涵的理解。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思考提问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词汇的掌握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情感内涵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词汇的掌握。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老人与海鸥》教案2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老人与海鸥》教案2(一)情境导入。
导语:一位慈爱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周围蹁跹围绕……这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漂亮画面在那个地点永久定格。
这是坐落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的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雕塑名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确实是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
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独的寄予。
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常几乎舍不得花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写的确实是如此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三)细读课文,明白得感悟。
学习第一部分。
1.找出课文中表现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品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
这些描写有: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吁,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给海鸥取了名字,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还跟它们说话;傍晚海鸥立即飞离,老人眼里满是“希望”,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2.从老人的这些看起来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你感受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渲染气氛,进入情境)。
2.老人去世后,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点发生了一件如何样“意想不到的情况”?什么缘故会发生如此的情况?几个意想不到:(1)没有老人的呼吁海鸥就“突然飞来”,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与平常大不一样;(2)海鸥轮番飞到遗像前——像瞻仰仪容的亲属,又纷纷落地,肃立两旁——像在为老人守灵;(3)当遗像被收起时,它们专门兴奋,扑向遗像,形成白色的旋涡,使人难以脱身——海鸥对老人无限流连。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老人与海鸥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老人与海鸥一、教学目标1.认识海鸥,了解其特点和习性。
2.理解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老人与海鸥》(教材第九课)三、教学重点1.了解海鸥的生活特点和生态环境。
2.理解文章中蕴含的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自然界的态度,并通过阅读了解其中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2.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海鸥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海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第九课《老人与海鸥》。
通过阅读课文第一段,介绍海鸥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同时,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文章的标题叫《老人与海鸥》?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3. 分组阅读(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
每个小组阅读一部分课文,并做好笔记。
课堂上每个小组轮流朗读自己负责的部分,并进行补充阐述。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理解错误。
4. 全课共读(10分钟)全班一起读完课文,并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海鸥的形象和行为描写是否生动,课文中蕴含了怎样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教师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中较难理解和重要的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重点讲解文章中作者对自然界的态度以及对海鸥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6. 小组讨论(15分钟)要求每个小组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并呈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 你觉得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 - 作者通过课文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 学习了这篇文章,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们的讨论和回答进行总结,并强调文章中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保护行动。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海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老人与海鸥语文S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老人与海鸥语文S版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经过对重点词句的了解和想象,充沛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3.树立先生热爱植物、维护植物的看法。
教学重点:经过对重点词句的了解和想象,充沛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教学难点:经过品读海鸥举措的词句,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进程:一、温习导入1、同窗们,明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老人与海鸥»,让我们再次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植物与人的真情。
请齐读课题。
2、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谁来说一说第一局部讲了什么? (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3、(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情境引读:十多年了,一到冬天,我们总能看到这位穿着简朴的老人逐一(齐读:〝他背曾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带,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形逐一(齐读:〝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肠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洁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拍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此时在我们眼中,那亲呢的呼唤、企盼的眼神、有声有色的乐谱都汇成了这样一句话逐一(齐读:〝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
〞)二、精读课文过渡:是啊,就是这样一位十几年来把海鸥当儿女般心疼的老人,却在十多天后,突然逝世了。
老人在世时曾对人们说过他的愿望:他说当他分开人世时希望可以把他的遗像缩小,带到翠湖边,让他再看一眼他的〝儿女们〞,人们完成了他的遗愿,但就在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却发作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作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请大家自在读课文第2局部中的第15,16, 17自然段。
(情形音乐导入〕1、师:能用一个词来描画海鸥的心境吗?(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着急万分、心如刀绞般疼痛。
)2、师: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从课文中寻觅一句原话。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通过课文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结合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化为自身行为。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6.课后作业:设计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引导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新课《老人与海鸥》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子结构。
-教学过程:采用讲述、问答、示范等方式,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节,学习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结合课文实例,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教学设想: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巩固,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重点知识。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合作探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难点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
-教学设想: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老人与海鸥》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2. 小组交流。 3. 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 整理。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孩子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人 与 动物和谐相处的真实故事吧!学生齐读课题。 2.(展示课件第三屏)两组词语,男女生 分别读。
在检查学生对生词掌握情 况的基础上,以两组词语来概
2. 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做两部分: 第一部分(1—12 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
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
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第二部分:(13—17 自然段)老人死后,海 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 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 的 情意。
四、再读课文,质疑 1. 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 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6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老人与海鸥
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
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
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
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
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感受学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习快乐的积极性。
指名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重点指导 理解江畔、独步寻花、蹊、压枝低、留连、自
(3)展开想象悟诗情:讨论从“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懂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江畔独步寻花》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词的 能力,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学习 空间,并做扎实有效的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感情写具体的。
3、情感态度
从故事中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地表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唱歌曲《海鸥,海鸥我们的好朋友》。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的手上啄食,身边翩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
这是坐落在昆明翠湖公元湖畔的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雕塑名叫“海鸥老人”。
为什么这位老人的雕塑会在昆明翠湖公元湖边上,而且起名叫“海鸥老人”呢?他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
今天,就让我们在课文《老人与海鸥》中寻求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
3、介绍“海鸥老人”
老人名叫吴庆恒,是昆明市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
1985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开始飞临昆明,一辈子孑然一身的吴庆恒好象见到了自己的儿女一样。
他说,海鸥一来,我就知道我的福气来了,昆明人的福气来了。
从此,有红嘴鸥的日子,老人心满意足。
尽管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元,但老人总要拿出一半钱来买饼干、面粉,和着鸡蛋喂海鸥,而自己一天只吃两个馒头和一碗饭就点咸菜;他穿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抽3角钱一包的香烟;他舍不得坐5角钱一趟的公交车,每天步行3个多小时……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5、汇报、交流
老人与海鸥
三、初步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并完成:
老人_____海鸥,对海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统一意见
老人爱海鸥,对海鸥一片深情。
4、默读课文,找出能体现老人爱海鸥,对海鸥一片深情的词语、短语或句子。
5、汇报交流
四、课后练习
自学本课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教师板书生字(不带拼音)
鸥()褪()饼()挫()昵()俯()
驻()歇()瞻()涡()
2、指名学生读生字并组词
3、全班读生字、组词。
4、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二、合作探究
1、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老人()海鸥,对海鸥()。
[教师:老人爱海鸥,对海鸥一片深情,那海鸥对十分关心爱护它们的老人又怎么样呢?] 2、小组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并思考:
海鸥________,对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课文中哪些词语、短语或句子能证明你的观点?
3、全班汇报交流]
(1)海鸥有灵性,对老人情深义重。
(2)交流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4、综合
老人:爱海鸥,对海鸥一片深情
人鸥和谐相处,真爱感动万物
海鸥:有灵性,对老人情深义重
三、拓展延伸,体会感情
1、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朗读,并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还知道类似于故事“老人与海鸥”的小故事吗?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