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
医用化学学习教案

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可加工性以及生物降解性等特性,广泛应 用于医疗器械、药物载体、组织工程、生物诊断等领域。
典型医用高分子材料举例
聚乙烯醇(PVA)
一种水溶性合成高分子材料,具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 性,可用于制作药物载体、人工 器官等医疗器械。
聚乳酸(PLA)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操作指
06
导
实验安全规范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规范
熟悉实验室安全标识,了 解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禁 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 行实验。
实验安全规范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01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严禁私自拆卸、改装实验设备 。
02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03
在使用仪器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性 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医用化学学习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础化学知识回顾 • 生物体内化学过程探讨 • 药物设计与合成原理剖析 • 医用高分子材料应用前景展望 •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操作指导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医用化学概述
医用化学的定义
医用化学是医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以及 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的相互作用。
药物合成路线选择及优化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推 导可能的合成路线,选择 最优路径。
绿色合成
遵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优化合成路线,减 少废弃物排放。
合成方法学
研究和开新的合成方法 和技术,提高药物合成的 效率和选择性。
药物活性评价与结构优化
01 体外活性评价
利用细胞或生物大分子实验模型,评价药物的生 物活性。
医用化学

医用化学本意medical chemistry(1)指生物化学发展初期在医学方面的化学研究,后来则指以生物体为主的关于高分子化学机制领域的研究。
(2)亦称医疗化学,指与物理医学相反,主要从化学方面解释生命现象,并基于这观点建立医疗体系的17世纪医学派别之一。
这个派别以帕拉赛尔苏斯(P.A.T.Paracelsus),赫尔蒙特(J.B.van He-lmont),西尔维武斯(F.Franciscus Sylvius)为代表,并使用了同现在的涵义大不相同的“酸和碱”、“发酵”等暗语。
化学医学和物理医学都同当时生机论者解释生命的观点相对立,对推动生命科学的研究往前发展作出了贡献。
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是相对分子质量已知的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都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浓度B.质量浓度C.质量分数D.体积分数E.百分含量2、质量浓度的单位多用()等来表示A.g/LB.mg/LC.ug/LD.Kg/LE.以上都是3、50ml0.2mol/LAlCl3和50ml0.1mol/LCaCl2溶液相混合后,Cl-的浓度是( )A.0.5mol/LB.0.4mol/LC.0.3mol/LD.0.2mol/LE.0.1mol/L4、溶液稀释计算的依据是()A.稀释前后溶液的量不变B.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C.稀释前后溶剂的量不变D.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不E.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5、将50ml0.5mol/LFeCl3溶液稀释为0.2mol/L 的溶液,需加水( )A.75mlB.100mlC.150mlD.200mlE.250ml6、表面活性物质是()A.能形成负吸附的物质 B.易溶于水的物质C.降低系统内部能量的物 D.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E.. 能增大水的溶解性7、可作为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的是()A.直链烃基 B.羧基 C.羟基 D.磺酸基 E. 氨基8、蛋白质溶液属于()A.乳状液B.悬浊液 C.溶胶 D.真溶液 E. 粗分散系9、沉降是指下列现象()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 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C.蛋白质盐析而析出下沉 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E. 高分子溶液形成凝胶10、盐析是指下列现象()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 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而使蛋白质析出的过程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 E. 胶粒聚集11、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A.核内质子数B.核外电子数C.核内中子数D.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数E.以上都不是12、卤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是()A.ns2np4B.ns2np2C.ns2np3D.ns2np3E.ns2np513、ⅤA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是()A.ns2np4B.ns2np2C.ns2np3D.ns2np3E.ns2np5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C.含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非极性分子一定存在非极性键E.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15、下列物质分子间可能形成氢键的是( ) A. HCl B. H2O C. H2S D. CH4 E. HI16、卤素按氟、氯、溴、碘的顺序排列,其结构或性质的变化规律是()A.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递增C.各单质的化学活泼性依次增强D.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递增E.各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浅。
医用化学大一期末考题汇总

医用化学大一期末考题汇总
1. 简答题
1.1 什么是医用化学?请简要阐述其基本概念。
1.2 请简要介绍医用化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 选择题
2.1 下列哪个不属于生物分子的主要组成元素?
A. 碳
B. 氧
C. 氮
D. 铁
2.2 医用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药物
B. 细菌
C. 人体
D. 疾病
2.3 医用化学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是:
A. 合成新药
B. 测定药物结构
C. 研究药物毒性
D. 评价药物疗效
3. 填空题
3.1 化学方程式H2 + O2 → H2O中,实质上是发生了_________反应。
3.2 酸和碱反应时,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3 医用化学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于疾病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解答题
4.1 将下列物质归类为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并说明理由:
甲烷、二氧化碳、乙醇、盐酸
4.2 请介绍一种医用化学技术,以及该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5. 计算题
5.1 已知物质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g/mol,试计算10 g的物质A的摩尔数。
5.2 已知某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为6小时,试计算该药物经过18小时后,体内还剩下原来药物数量的百分之几?
6. 简答题
请简要阐述医用化学对药物疗效分析的重要性。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具体考题以实际考试要求为准。
以上是医用化学大一期末考题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医用化学ppt课件

利用医用化学原理,合成具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或通过放射性 同位素产生射线进行放疗,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
基于医用化学和免疫学ຫໍສະໝຸດ 交叉领域,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 疫系统来对抗疾病,如疫苗、免疫调节剂等。
医用化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新药发现
利用医用化学原理和技术,从天然产物或合成化合物中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作为新 药研发的候选药物。
02
医用化学基础知识
Chapter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
介绍原子的基本构成,包括原子 核、电子云等概念,以及原子序
数、质量数等参数。
元素周期律
阐述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包括 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周期表中各区的元素特性和 应用。
原子性质与化学键
探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 能等性质,以及化学键的形成和类 型。
医学影像技术
基于医用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领 域,研发出各种医学影像技术, 如X射线、CT、MRI等,为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01 02 03 04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利用医用化学消毒剂或灭菌剂对 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无菌性 。
药物载体与控释系统
利用医用化学手段研发药物载体 和控释系统,实现药物的靶向输 送和缓释效果,提高药物治疗效 果并降低副作用。
实验后处理
清洗并整理实验器材和试剂;处理实验废弃物;撰写实验报告,记录 实验过程和结果。
医用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与使用方法
常见仪器
包括烧杯、量筒、试管、滴定管、移液管、容量 瓶等。
使用方法
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如量取液体、混 合试剂、加热、冷却、过滤等。
医用化学的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的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化学结构和化学特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识别、合成、改良和分析医药化合物的设计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与医用化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1. 化学药物:指能够治疗疾病的物质,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分为不同类型,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2. 药物代谢: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改变。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可以影响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
3.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该电解质的电离度下降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4. 缓冲溶液:能够对抗少量酸和碱而维持pH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5. 晶体渗透压:由小分子或小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6. 胶体渗透压:由大分子或大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以上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医用化学相关的名词解释,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医用化学在生活中的

医用化学在生活中的
医用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出巨大作用,它使我们可以获得健康的生活,以及延长寿命的能力。
一、治疗疾病
医用化学可以帮助医生轻松搞定比较复杂的疾病,从而让病人更容易恢复健康。
例如,药物药品的研发采用的是医学化学的知识,这样既能让病人得到疗效,又能更快研发出更有效的药物。
二、检测诊断
医用化学在医疗检测中表现出它广阔的应用场景,如快速检测仪、生物传感器、DNA分子检测仪等器械都需要医学化学的科学知识来操作和维护。
另外,激光治疗的使用也是一种医用化学的发明,它具有非常高的精度,能精确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眼科病症,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三、药物合成
在生产药物和药品方面,医用化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帮助研究者准确地测定药效成分,而且还能有效地控制药物及其在
人体中的存在时间,有效地降低药物对人体的刺激和残留,以此减少用药产生毒副作用。
四、医疗器械
医学化学也是新型医疗器械的发明的基础,现代的计算机科学人员利用医学化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发明出了很多新型的医疗仪器,这些仪器不仅具有良好的精度,而且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医用化学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受到了全球各大医学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推崇,其发展也是越来越好,有助于人们获得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状态。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

医用化学复习资料医学生们在考试前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往往非常繁杂,尤其是化学。
化学是医学的基础科学,医用化学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中,如药物合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医用化学的相关知识。
1. 医用化学的主要内容医用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键、化学式、化学量及其计算,以及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
医用化学还涉及到酸碱计算、物质溶解度和化学反应速率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医学生而言,要重点掌握一些药物的化学性质、质量控制等。
2. 如何复习医用化学为了更好地掌握医用化学的知识,医学生需要付出充分的努力。
以下是一些复习建议:(1)使用图表、模型和动画进行复习。
通过模拟实验和动画展示,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结构。
(2)重复练习并做题。
医学生需要大量的习题练习,例如通过做题的方式来巩固化学反应、物质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3)阅读化学相关的文献。
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化学期刊、教科书等学术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医用化学的知识。
(4)参加课堂或线上讲座。
有时候听一些专家的讲座,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某个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特点。
3. 医用化学实践医用化学对医学的实践影响极大。
通过化学的实践可以解决很多疾病。
下面是医用化学的几个重要领域:(1)药品制造。
许多药物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而来的,因此医用化学对于药品制造十分重要。
(2)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确定药品成分、化学毒性,进而确定适合病人服用的药物的量和频次。
(3)临床医学。
医用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体液分析,疾病检测等。
医用化学非常重要,必须雕琢出深厚的基础。
掌握医用化学知识,是保持以后对临床化学的兴趣和继续深究的基础。
医用化学教案

蛋白质还参与免疫调节、血液凝固、 物质转运等生理过程,是生命活动的 重要承担者。
04 药物化学基础
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01
02
03
药物的分子结构
了解药物的分子组成、官 能团、立体构型等,探究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药物的物理性质
掌握药物的溶解度、熔点 、沸点、密度等物理性质 ,为药物制剂和储存提供 依据。
04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 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 手能力。
02 基础知识回顾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0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核外电子
分层运动。
02 0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放在同 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称为一个族。
医用化学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础知识回顾 • 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 药物化学基础 • 临床化学检验基础 • 实验技能培养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医用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医用化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 要基础课程,它研究生物体内的 化学过程以及与医学相关的化学
问题。
医用化学为医学生提供了必要的 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有助于理 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药
容量瓶
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配制溶液时应用玻璃 棒引流,避免溶液溅出;定容后需摇匀并检查体积是否准确。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结果分析 报告撰写
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现象、测量值、 计算结果等。
对数果。
药物的分析与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溶液
目标
1.掌握溶液的组成量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2.熟悉(1)Henry定律与气体吸收系数的关系;(2)稀溶液的依数性及相应的计算;(3)渗量浓度。
3.了解(1)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关系;(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内容
1.重点阐述(1)溶液的概念;(2)重点阐述渗量浓度。
2.详细讲解(1)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Henry定律,气体吸收系数;(2)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及溶液组成量度的其它表示方法;(3)溶液的蒸汽压和Raoult 定律,溶液的沸点升高及凝固点降低,溶液的渗透压及其计算。
3.一般介绍(1)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关系;(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及其生理功能。
第二单元电解质溶液
目标
1.掌握(1)酸碱质子理论;(2)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溶液pH值的基本计算。
2.熟悉(1)难溶电解质沉淀平衡的基本规律及溶度积原理;(2)有关溶度积的基本计算,了解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基本原理。
3.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活度和活度系数的计算关系。
内容
1.重点阐述(1)酸碱定义;(2)酸碱反应的实质及酸碱的相对强度。
2.详细讲解(1)水的质子自递作用、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2)酸碱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3)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及各种酸碱溶液的pH值和近似计算。
3.一般介绍(1)离子互吸理论,活度和活度系数,离子强度与活度的关系;(2)沉淀平衡的平衡常数;(3)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4)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第三单元缓冲溶液
目标
1.掌握缓冲溶液pH计算、缓冲容量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缓冲范围及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2.熟悉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3.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和公式计算。
内容
1.重点阐述(1)缓冲溶液的概念、缓冲作用、构成缓冲溶液的条件、一般缓冲溶液的组成;(2)共轭酸碱体系。
2.详细讲解(1)缓冲作用的原理;(2)缓冲溶液的pH计算;(3)缓冲容量的概念及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缓冲范围;(4)血液中的缓冲系。
3.一般介绍(1)缓冲溶液配制的原则和公式计算;(2)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第五单元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
目标
1.掌握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2.熟悉原子轨道的能级顺序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内容
1.重点阐述(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重点阐述杂化轨道理论(sp3杂化、sp2杂化和sp 杂化)。
2.详细讲解(1)原子轨道的能级顺序;(2)氢键的形成条件及表示方法。
3.一般介绍(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和运动状态;(2)van der Waals力。
第十二单元烃
目标
1.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基本结构、命名方法,各类烃之间的鉴别方法。
3.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各类烃的物理性质和一些烃在医学上的应用。
内容
1.重点阐述(1)烷烃的化学性质;(2)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特性;(3)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金属炔化物的生成等);(4)脂环烃的结构和稳定性,脂环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开环反应);(5)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各种取代反应、烃基苯的氧化反应等)。
2.详细讲解(1)烷烃的结构特点(σ键)、同分异构现象和烷烃的命名;(2)烯烃的结构特点(π键和σ键的区别)、同分异构现象和烯烃的命名;(3)炔烃的结构特点(叁键的形成)、同分异构现象和炔烃的命名;(4)脂环烃的命名;(5)芳香烃的结构、命名、芳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
3.一般介绍(1)烷烃的物理性质;(2)烯烃的物理性质和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3)炔烃的物理性质;(4)脂环烃的物理性质、脂环烃的分类;(5)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分类、致癌芳香烃。
第十三单元立体异构
目标
1.掌握(1)产生几何异构现象的条件及Z、E构型的命名方法;(2)对映异构体的构型及表示方法(D/L、R/S)。
2.熟悉偏振光、旋光度、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及比旋光度的计算方法。
3.了解(1)乙烷、正丁烷的构象异构,直链烷烃的稳定构象;(2)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异构,a键,e键;(3)旋光仪测定旋光度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内容
1.重点阐述(1)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异构(以椅式构象为主);(2)物质旋光性与结构的关系,R/S 构型标记的方法。
2.详细讲解(1)乙烷、正丁烷的构象异构,直链烷烃的稳定构象(优势构象);(2)双键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产生几何异构现象的条件,命名方法;(3)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和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
3.一般介绍(1)顺反异构体的性质;(2)偏振光和旋光性,旋光仪和比旋光度及对映异构体的性质;(3)D/L构型标记的方法。
第十五单元醇、酚、醚
目标
1.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醇、酚、醚的结构特点(官能团的结构)、命名方法。
3.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各自的分类和一些醇、酚、醚在医学上的应用。
内容
1.重点阐述(1)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脱水反应、卤代反应、氧化反应等);(2)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取代反应、颜色反应等)。
2.详细讲解(1)醇的结构(羟基)、命名;(2)酚的结构(酚羟基)、命名;(3)醚的结构、命名、醚的化学性质。
3.一般介绍(1)醇的分类、物理性质、硫醇和一些重要的醇;(2)酚的分类、物理性质和一些重要的酚;(3)醚的分类、物理性质和一些重要的醚。
第十六单元醛和酮
目标
1.掌握醛和酮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1)醛和酮的结构特点(羰基的结构);(2)醛和酮的命名方法。
3.了解(1)醛和酮的分类、物理性质;(2)一些重要的醛和酮。
内容
1.重点阐述(1)醛和酮的结构;(2)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加成反应、α-H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详细讲解醛和酮的命名。
3.一般介绍(1)醛和酮的分类;(2)醛和酮的物理性质;(3)重要的醛和酮。
第十七单元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目标
1.掌握(1)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2)取代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1)羧酸、取代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2)重要酰胺的化学性质、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3.了解(1)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分类、物理性质;(2)常见羧酸及取代羧酸在医学上的应用。
内容
1.重点阐述(1)羧酸的结构;(2)羧酸的重要化学性质;(3)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2.详细讲解(1)羧酸的命名;(2)羟基酸、酮酸特殊的化学性质,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酮体概念;(3)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尿素的化学性质。
3.一般介绍(1)羧酸的分类和重要的羧酸;(2)取代羧酸的命名、结构特点,常见的取代羧酸(乳酸、酒石酸、水杨酸、丙酮酸、乙酰乙酸及其衍生物);(3)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β-内酰胺抗生素、丙二酰脲、胍。
第十八单元含氮有机化合物
目标
1.掌握胺的化学性质。
2.熟悉(1)胺的结构特点及命名方法;(2)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3.了解(1)胺的分类;(2)胺的物理性质;(3)常见的胺及其衍生物。
内容
1.重点阐述胺的化学性质(碱性、亚硝酸反应、酰化反应,偶联反应等)。
2.详细讲解(1)胺的结构、命名;(2)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3)重氮盐的性质(放氮反应和留氮反应)。
3.一般介绍(1)胺的分类、物理性质;(2)常见的胺及衍生物;(3)偶氮化合物。
第二十单元生物大分子
目标
1.掌握(1)重要单糖的开链结构、环状结构、变旋光现象及化学性质(异构化、糖脎生成、显色、氧化、还原、成酯、成苷);(2)油脂的重要化学性质;(3)α-氨基酸的化学性质;(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熟悉(1)糖的概念及分类;(2)低聚糖(还原性二糖、非还原性二糖)的组成和性质;(3)油脂、磷脂、鞘磷脂的水解产物;(4)甾体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构型;(5)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命名;(6)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维持各种结构的键。
3.了解(1)多聚糖(淀粉、纤维素、糖元)的组成和性质、重要的糖及衍生物;(2)油脂的概念、物理性质,磷脂和鞘磷脂和一些甾体化合物的生理功能;(3)蛋白质的分类和蛋白质三、四级结构。
内容
1.重点阐述(1)单糖的化学性质(异构化、糖脎生成、显色、氧化、还原、成酯、成苷);(2)重点阐述油脂的化学性质;(3)甾体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构型;(4)蛋白质的结构(一、二级),维持各种结构的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变性、沉淀、颜色反应、两性电离)。
2.详细讲解(1)葡萄糖、果糖的开链结构、环状结构、哈沃斯结构、变旋光现象,重要双糖(还原性双糖、非还原性双糖)的组成和性质;(2)油脂结构、组成,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的结构及水解情况;(3)氨基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两性电离及等电点、脱水成肽、茚三酮反应)。
3.一般介绍(1)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淀粉、纤维素、糖元的组成和性质;(2)油脂的物理性质,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的生理功能;(3)甾体化合物的分类及重要甾体化合物;(4)氨基酸的分类和命名;(5)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分类和蛋白质三级结构、四级结构;核酸(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