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书评
傲慢与偏见短评200字

傲慢与偏见短评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社会等级观念和爱情的纠葛。
小说通过对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达西先生之间的故事描写,探讨了傲慢和偏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奥斯汀以机智幽默的语言展示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种种荒谬与虚伪。
故事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以聪明才智和独立意识吸引了读者。
与此同时,达西先生的傲慢态度也令人深思。
小说通过二者的对话和互动,让读者深刻认识到人们常常因为自以为是的偏见而错过了真正的幸福。
此外,《傲慢与偏见》也涉及到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对婚姻的影响。
作者通过刻画班内特家姐妹的婚姻选择,揭示了社会对婚姻的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扣人心弦,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局限性。
总体来说,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其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着读者。
这部经典之作通过爱情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并向人们传递了珍视平等和真实的重要信息。
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优秀书评五篇

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优秀书评五篇《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优秀书评1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简奥斯丁。
她生于乡村,这就为她的创作奠定了乡村背景。
没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受到身为牧师的父亲的熏陶,她的教材就是他父亲的文学藏书。
她年轻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但也从而形成了作品嘲讽的基调。
奥斯丁居住到英国的乡间小镇,接触的全是中小地主等人物和他们居住的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因此,他成为了闻名的田园作家,在他的笔下,并没有太多对重大社会矛盾的揭露,但却在不经意间将其展现出来,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看力,描绘了他周围世界的小风波。
这本书就是在此根底上形成的小说。
她一生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按时间排为《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艾玛》,《曼斯菲尔德花园》,《诺桑觉寺》,《劝导》,其中最后两部是他去世后两年发表的,并署上了真名。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小说作家被认为不务正业。
奥斯丁在这本小说的序中就曾提到他开始写小说时并不想被人知道。
有一次一个亲戚进入他的书房,她急忙用白纸盖住了她的小说。
就连她的父亲也不知道最近风行的小说是他的作品。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小说事业。
她以自己的努力,一扫当时风行的家浪漫主义的潮流,为十九世纪现实小说进入高潮做了预备虽然由于其居住环境和人物接触有限,她的小说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写实作风和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对改变当时的写作风气有很大作用,在英国小说开展史上有重大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读这篇小说,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想法,想分享给大家:一.爱情观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班纳特五个女儿终生大事的不同处理,反映了乡镇中产阶级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结婚是错误的,但不考虑上述结婚也是错误的。
因此,她既反对因为金钱而结婚,又反对把婚姻当儿戏。
在此书中,作者还写了女主角的几个姐妹何其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角的理想婚姻作对比。
傲慢与偏见书评

傲慢与偏见书评(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傲慢与偏见》爱情的样貌分很多种,不管我们相信或者不相信爱情,我想我们都想想过它的样子,轰轰烈烈或者平平淡淡、相濡以沫或者相敬如宾、佳偶天成或者有缘无分。
而《傲慢与偏见》却在用一个故事,让我们反省自身对爱情的理解,重新定义婚姻的幸福,也从侧面放映了当时英国的婚姻观。
对于这部小说我十分喜欢,小说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设计十分精妙,小说中的艺术特色也成为这部小说的亮点。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婚姻为主题,采用讽刺、幽默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镇中产阶级的生活景象。
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浪漫爱情故事。
小说的大意是这样的:班纳特夫妇只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
由于没有男性继承人,根据英国当时的财产限嗣继承法, 班纳特家的财产只能由班纳特先生的一位远方亲戚柯林斯先生来继承。
这样一来,她们将来的优裕的生活就成了问题。
于是班纳特太太就急不可待地要为五个成年女儿找到有钱有势的婆家。
历经曲折,她的女儿们最终都有了合适的归宿。
小说描写的重点是女主人公,二女儿伊丽莎白的情感经历。
她自从在一次舞会上受到达西的怠慢,自尊心受到伤害就对达西产生了偏见。
达西出身于名门贵族,家财万贯,拥有一座巨大的庄园,每年净收入就超过一万英镑,而且他又生得身材优美、一表人才,因而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很是傲慢。
后来他才发现伊丽莎白其实生得很美,机敏聪慧,举止优雅,开朗活泼,谈吐不俗,便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但同时他觉得伊丽莎白家中没有多少财产,父亲虽是绅士,但非贵族;其母亲和几个妹妹都谈吐粗俗、缺乏教养;她的亲戚们出身寒微,地位低下。
因此,不想屈尊俯就,便把对伊丽莎白的爱深藏不露。
而伊丽莎白觉得达西孤芳自赏、举止傲慢、出言不逊,加上威克姆对达西造谣中伤,恶意挑拨,因而她对达西深恶痛绝,偏见加深。
后来达西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傲慢地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伊丽莎白断然拒绝和怒斥。
傲慢与偏见短评50字

傲慢与偏见短评50字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反映了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和风貌。
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伊
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恋爱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爱情陷阱中的人们所犯
的错误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小说中,许多人因为傲慢和偏见而错过了真爱。
而爱情本身也经
常受到贫富差距、社会地位和文化差异的阻碍。
伊丽莎白和达西都有
盲点,无法看清对方的优点,同时也受到父母的影响和社会氛围的压力。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傲慢与偏见会让自己孤
立和失去机会,很难获得真正的幸福。
而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尊重别人、包容差异、不轻易下断语,不要过于关注外在的表象而忽视人的内在美,学会倾听与沟通,才能让自己拥有真正的幸福。
总之,《傲慢与偏见》不仅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是一部具
有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才女简・奥斯汀的文学风采,更让我们从中获得关于人际关系和生活哲学的启示。
《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个人书评(精选5篇)

《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个人书评(精选5篇)《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个人书评(精选篇1)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情节又再度呈现,自己很喜欢这部小说,以至于看了书后又去找碟看。
女主角伊丽莎白和男主角达西的爱恨情愁总能让我很清楚的想到本书的题目。
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是小说的主线又是他们爱情发展的绊脚石,故事围绕他们的相知相识相恋一直发展下去。
我就从他们的爱情方面来谈谈这部小说吧。
书的作者是英格兰的女作家简·奥斯丁(1775—1817),这位仅活了四十二个春秋的女子是个牧师的女儿,自幼和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
也可能受到这个原因影响,她作品的写作范围只是一个村镇上的三四家人,就像她自己生活的圈子一样,并多以女主人公为主要角色,也同她本人以及亲友当中的中产阶级淑女一样,总之她的*总离不开她生活的影子。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和奥斯丁的其他小说,反映了她那个时代的世态人情,在英国小说开辟了写实的世态小说的先河。
《傲慢与偏见》主要篇幅都是谈婚论嫁,带有一般世态小说通俗浅显的特点,但《傲慢与偏见》经过了两个世纪的阅读和批评,却能始终引起长盛不衰、雅俗共赏的兴趣,是有很多原因的,正如奥斯丁自己所说,《傲慢与偏见》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
简单的故事情节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舒服而自然。
王子与灰姑娘故事的又是那么的浪漫,加上作者细心的刻画幽默机智的描述更使得这部小说在至今都是值得人们一读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先来谈谈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相识吧。
在朋友彬格莱·查尔斯的舞会上,达西和女主角伊莉沙白认识了,但整场舞会都不跳舞的达西给伊莉沙白留下了一个很是高傲的形象,不同于童话故事,他们并没有因为一见钟情而相爱。
彬格莱恋上了伊莉沙白的姐姐简·班纳特,这样给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相互了解到_后的相爱做了铺垫。
姐姐在彬格莱家生病,伊莉沙白独自走着很远的路到彬格莱家看望姐姐。
一种内在美由此散发出来,她和姐姐的这种姐妹清深正是她知性善良的一种表现。
《傲慢与偏见》书评

《傲慢与偏见》书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极具生命力的小说,它能流传两百余载,并为读者歌颂决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爱情小说,更多的是因为蕴含当中的人生哲理和启示。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讲述了十八世纪末英国乡镇上几对青年男女的婚恋故事,生动的反映了当时的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取材的相对狭窄并没有限制作者的视野。
相反的,作者在该作品中以小见大,以细腻的文笔流露出其深情。
作者简·奥斯汀通过讲述四桩婚姻来表明自己的婚恋观。
她也已经成功地使这本小说被很多读者推崇为“婚恋教科书”。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婚姻,通过柯林斯,夏洛蒂和魏肯,莉迪亚的没有爱情为前提的婚姻的悲惨来反衬出达西,伊丽莎白和宾格利,简的理想婚姻的美好,从而表达出正确的婚恋观。
但在以她的感情经历看来,她的写作目的不仅是要将自己的婚恋观传递给后世启示后人,也是弥补自己自身情感的遗憾。
它能在多如繁星的爱情小说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讲述青年人小情小爱的甜文,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怎样启示当代青年人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婚姻,对待生活。
这部作品的意义除了给后世带来正确的婚恋观启发之外,还在于它流露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为人不可傲慢,待人不可有偏见,切忌以第一印象看待他人。
作者以男女主人公的经历给读者举了一个鲜明的例子:男主人公因初次见面的傲慢引发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偏见,最终险些错过彼此。
我想这也是作者最开始给这部作品取名为《最初的印象》的原因。
她要借助文字给后人警戒:最初的印象未必属于真相放下傲慢,解除偏见,才能靠近真实的情感。
不仅仅是在爱情中,在日常交往中亦是如此。
在大数据的时代下,我们都被迫成为了社交动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们必须懂得为人处世的准则,看得清他人,也让他人看得清自己,才能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才能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翻开这部经典名著,你会感受到每个人物在向你款款走来:温柔善良的吉英,机智聪明的伊丽莎白,性好虚荣的玛丽,幼稚轻浮的吉蒂与莉迪亚,趋炎附势的柯林斯……阅读他们的故事吧,你将获得简·奥斯汀带给你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经典名著书评

经典名著书评以下是对几部经典名著的简短书评:1.《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描绘社会阶层、婚姻观念和爱情的经典小说。
简·奥斯汀以独特的幽默和机智,刻画了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复杂感情。
作品不仅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特点,还提出了对社会规范和个人价值观的质疑。
2.《1984》- 乔治·奥威尔《1984》是一部关于极权主义和政治操控的反乌托邦小说。
乔治·奥威尔通过对“大哥”体制的描绘,揭示了权力如何剥夺个体自由和思想独立。
作品对政治、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令人震撼,成为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3.《时间机器》- 威尔斯《时间机器》是一部科幻小说,探讨了时间旅行和人类未来的主题。
威尔斯通过主人公的冒险,展示了社会演变、自然灾害和人类适应性的多个维度。
作品开创了科幻小说的先河,对后来的文学和影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探讨了人际关系和沟通的技巧。
戴尔·卡耐基以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帮助读者理解人性的弱点,并提供了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这本书成为了自我发展和人际沟通领域的经典之一。
5.《麦田里的守望者》-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青少年文学经典,以反叛和对社会虚伪的批判而闻名。
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小说中表达了对成人世界虚伪和不真实的不满,成为青少年文学中的代表作品。
这些经典名著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文学风格,每一部都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对人性、社会、时间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傲慢与偏见书评

傲慢与偏见书评本文是关于读书笔记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傲慢与偏见书评(一)“拥有一笔可观财富的单身汉总向往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独特的开场白,经典的名字,它来自于《傲慢与偏见》。
一段关于等级阶级的爱情故事。
它向世人揭示了爱情在金钱与权势的面前人们所展现出的各种姿态。
有些人抵不住诱惑,而向它们屈服,有些人却不为之所动。
这篇名着歌颂的不是崇高的爱情,只是以亲切的手法描绘出当时人们的真实面貌——对金钱与地位的追逐与执着,讲着门当户对的爱情。
但也正是这些人性的弱点才使枯燥无趣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英国女作家简。
奥斯丁以无比轻巧、细腻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关于出身于名门世家且每年拥有一大笔财富的傲慢男士达西与一位出身卑微、生活在下等阶级且对达西有着严重偏见的女子伊莉莎白从相识到相知最终步入幸福礼堂的故事。
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其社会风情化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在19世纪初期,奥斯丁以她独有的细腻和进步观念,已经洞悉到了像伊丽莎白一样有自主意识的年轻姑娘该如何面对恋爱的问题,家庭里除贝内特太太整天想着把女儿嫁出去外并没有太多干涉她们选择的自由。
看起来直觉并不一定可靠,达西开始给人造成傲慢的印象导致了莉齐的偏见,差点陷入到威克姆风度翩然的假象中去,正应了那句“处在爱情旋涡里的人都是盲目的”话。
简和宾利之间其实还比较顺利,若非门第差异让达西从中作梗,也不会有那么多等待和揣测的煎熬。
另外,在故事中,作者还描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
例如夏洛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就书中的人物而言,婚姻并非意味着男女间无法控制的热情而是双方与社会间的契约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常被二十世纪的文学评论家们和文学史家们誉为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因为她使英国小说更臻完美,因此她的小说是最具经典意义的小说。
难怪爱尔兰文学家、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弗兰克·奥康瑙尔说:“我认为简·奥斯汀是最伟大的小说家。
绝对是最伟大的!”他还认为奥斯汀是“英国文学最伟大的技巧巨匠之一,她在文学方面炉火纯青就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完美无缺一样。
”其实,奥斯汀之所以成为十九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不仅只是因为她小说天衣无缝的结构和精湛精确的刻画技巧,而且也是因为她的小说有着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正如英国文学评论家W.F.波洛克所说,“她向小说家们表明并且开发了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表面现象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此,“所有后来的小说家们都无限感激奥斯汀小姐。
”奥斯汀所著六部小说,在近一百八十年里,不仅成为世界学者专家研究的热门课题,好评如潮,而且也是一代代各国读者争相传读的经典名著,经久不衰。
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不仅是英国文苑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库的珍品,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经典名著之一。
简·奥斯汀出生在英国南部汉普郡一个乡村牧师家里,未进过正规学校,在家里由父母指导学习,终身未婚,四十二岁时与世长辞。
奥斯汀十二三岁时就开始创作故事、戏剧和小小说。
一七九五年她开始写作《埃莉诺与马里纳》,这就是她后来发表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感情》的雏形。
一年以后,一七九六年她开始创作《初次印象》。
一七九七年《初次印象》完成后,未能出版。
这部小说后经作者修改更名为《傲慢与偏见》,于一八一三年一月在伦敦问世,这是她发表的第二部小说。
奥斯汀生长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封建保守势力相当强大的英国乡村。
在这样的时代中,妇女只能在其所生长的阶层的圈子中生活,社会习俗禁止她们在社会的任何其他领域里活动。
奥斯汀出身英国乡村的中产阶级家庭,与之交往的都是乡间那些乡绅贵族的绅士淑女,生活圈子自然十分狭小。
奥斯汀就在这样狭小的天地里观察、研究和创作。
虽说:“在乡下一带地方,你是在一个非常狭小而又一成不变的社会里活动。
”“乡下能为这样的研究提供的对象一般是很少的。
”“可是人本身是经常不断变化的,在他们身上永远都可以观察到一些新的东西。
”奥斯汀就以她特有的敏锐洞察力观察着她所处的社会和她身边的人与事,研究各种人的性格及其变化。
在这样的观察研究中,奥斯汀最关注的是妇女的命运。
在奥斯汀所处的当时社会里,一般妇女除了当老处女和家庭教师外,别的惟一出路就是嫁人。
嫁一户有钱有地位的体面人家,就成了一个年轻小姐得到并保持可靠社会与经济地位的理想途径。
尤其是那些“一般财产不多,教养有素的青年女子,都是把结婚当作惟一一条未雨绸缪的体面出路,不管如何心中无数,幸福难卜,结婚成家都是她们最可心合意的避风港,预防她们以后不致缺衣少食。
”因此,要赢得一位理想的丈夫似乎就是奥斯汀小说中那些年轻小姐们的人生惟一目标,而她们为达到这一目标不断地进行着有形无形的激烈竞争。
奥斯汀的小说都是围绕着乡绅贵族绅士淑女的恋爱求婚、男婚女嫁的错综复杂的情节来展开的。
作者通过这些情节,用细腻的笔触深刻剖析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展示他们的道德品质,表现作者关于人生、特别是婚姻的道德观。
她批判当时大多数联姻的方式,而且她小说中的大多数婚姻都是有缺陷的。
但她同时通过她的
故事告诉读者,理想的婚姻是可能的。
这种理想婚姻的主要品质,除了女方花容月貌天生丽质、男方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之外,就是彼此了解,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自由平等,互敬互惠,它将对彼此的炽烈爱情融合在稳定融洽、相互促进的家庭关系之中,所以她小说的所有女主人公都是为真正的爱情而结婚,而不是为终身有靠而草草苟合。
她通过《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小姐的口说:“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
”她批判那种惟利是图的金钱婚姻,但她并不把金钱与爱情绝对分开,而且显示金钱在确立稳固的理想婚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傲慢与偏见》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所幽默指出的:“一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里最仔细审慎地剖析描述了绅士淑女恋爱求婚的全过程,并全面透彻地说明了她所谓的理想婚姻的各种基础。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要写了四桩婚姻,这四条线在小说中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误会”百出,冲突迭起,疑窦丛生,时而扑朔迷离,时而山穷水尽,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柳暗花明。
加上作者那种幽默客观的描述、富于喜剧色彩的反讽手法,真叫人忍俊不禁,一旦开卷,就无法释手。
无怪乎《傲慢与偏见》一直被认为是奥斯汀小说中最令人开怀大笑和最引入入胜的一部。
奥斯汀在研究她所处的社会时,明显地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正如她通过伊丽莎白的口所说的:“世事经历得越多,我就越发对这个世界不满。
世人都是反复无常的,那种表面的优点或见识是很不可靠的。
日复一日,我的这种信念更加坚定。
”于是她就拿起反讽和喜剧这两种有力的艺术武器来批判那些不合理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乡绅贵族阶层的保守人物,揭露他们的虚伪,嘲弄他们的愚蠢。
正如她所说的:“我承认,愚蠢的行为、荒谬的事情、异想天开的古怪念头、前后矛盾的言行,都使我觉得好笑,只要有可能,我就要嘲笑它们。
”她在《傲慢与偏见》中正是这样做的,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正如奥康瑙尔所说,奥斯汀是位“最杰出的道德家,她总是通过小说来教育读者,而且她教导的方式是谨慎而周到的”。
她在小说中从不说教,而总是寓教于讽,寓教于乐,让读者从作品那些滑稽可笑人物的自相矛盾、荒谬可笑的言谈举止和适得其反的行为中得到乐趣与启迪。
我相信,广大的读者已经认定《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杰作,我认为他们的评价是很中肯的。
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
我个人认为,《傲慢与偏见》总体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0级汉语言文学
刘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