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缝纫机原理和保养全解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缝纫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和工业用机械设备,用于将两块布料或其他材料缝合在一起。
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部件和机械运动,下面将详细介绍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1. 主要部件缝纫机的主要部件包括针杆、针板、针眼板、线轴、线杆、张力调节器、压脚和电动机等。
2. 工作过程缝纫机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上线:将线轴上的线放入线杆上,并通过张力调节器调整线的张力。
(2) 下线:将线穿过针眼板上的针眼,然后穿过针杆上的针孔。
(3) 准备工作:将两块布料放在针板上,对齐需要缝合的位置。
(4) 缝合:启动电动机,踏动脚踏板,缝纫机开始工作。
电动机通过皮带驱动主轴,主轴带动针杆上下运动。
针杆在下行过程中,针尖穿过布料,形成针孔。
然后,针杆在上行过程中,针尖再次穿过布料,将线从线杆上拉出。
这样,线就通过针孔将两块布料缝合在一起。
(5) 压脚:在缝合过程中,压脚会将布料紧贴在针板上,以确保缝合的平稳和紧密。
(6) 调节:通过调节张力调节器,可以控制线的张力,从而调整缝合的效果。
3. 不同类型的缝纫机根据不同的需求,有多种类型的缝纫机,包括家用缝纫机、工业缝纫机、多针缝纫机等。
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家用缝纫机通常较小,适用于家庭使用。
它们通常只有一根针,可以完成基本的缝合任务。
工业缝纫机通常较大,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
它们通常具有多根针和多个线杆,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缝合任务。
多针缝纫机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线迹的缝合,提高生产效率。
4. 维护和保养为了确保缝纫机的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维护和保养措施:(1) 清洁:定期清洁缝纫机的表面和内部部件,以去除灰尘和杂质。
(2) 润滑:定期给缝纫机的关键部件添加适量的润滑油,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3) 调整:定期检查缝纫机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运作,如针杆、压脚、张力调节器等,必要时进行调整。
(4) 更换配件:根据需要,定期更换缝纫机的磨损配件,如针、针板等。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缝纫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和工业用工具,用于缝制和修补各种织物。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针和线的运动来完成缝合任务。
本文将详细阐述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包括针线运动、线张力调节、针板和压脚的作用、缝纫机的驱动和控制系统。
正文内容:1. 针线运动1.1 上下运动缝纫机通过驱动机构使针具有上下运动能力。
当缝纫机工作时,针在上下往复运动中穿过织物。
上升运动时,针从下面穿过织物;下降运动时,针从上面穿过织物。
这种上下运动使得线穿过织物并形成针脚。
1.2 先后运动除了上下运动,缝纫机还具有先后运动的能力。
在每次上升和下降运动之间,缝纫机会将织物向前挪移一定距离。
这种先后运动使得针线可以在织物上形成连续的线迹。
2. 线张力调节2.1 上线张力缝纫机上线张力的调节是通过张力调节器来实现的。
张力调节器可以调整线的张力,以确保线在缝制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紧度。
较高的线张力可以防止线松弛,而较低的线张力可以避免线断裂。
2.2 下线张力缝纫机下线张力的调节是通过线张力弹簧来实现的。
线张力弹簧可以调整线的张力,以确保线在缝制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紧度。
较高的线张力可以防止线松弛,而较低的线张力可以避免线断裂。
3. 针板和压脚的作用3.1 针板针板是缝纫机上的一个金属板,具有多个针眼。
它的作用是引导针在织物上穿行,并保持针脚的长度均匀。
针板还可以防止织物被针刺破。
3.2 压脚压脚是缝纫机上的一个金属脚,用于保持织物平稳并与针板接触。
压脚的作用是确保织物在缝制过程中保持平整,以便针线可以顺利穿过。
4. 缝纫机的驱动和控制系统4.1 驱动系统缝纫机的驱动系统通常由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通过皮带或者齿轮传动将动力传递给缝纫机的各个部件,如针和织物进给机构。
4.2 控制系统缝纫机的控制系统通常由脚踏板或者按钮控制。
脚踏板或者按钮可以控制缝纫机的启动和住手,以及调整缝纫机的速度。
一些高级缝纫机还配备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缝制需求进行各种设置。
家用缝纫机工作原理

家用缝纫机工作原理
家用缝纫机工作原理是利用一个上下活动的针来穿透织物,把线从上面针眼里穿过织物,再通过下方的针眼将线拉出来,从而形成一条线在织物上方和下方交替穿过的针脚,从而形成缝纫。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 准备工作:将线穿过上面的线杆和线轮,然后将线穿过上面的针眼。
2. 动力源开始启动:打开电源或者踩下脚踏板,使得缝纫机开始运转。
3. 织物的定位:将被缝纫的织物放在缝纫机的工作台上,通过缝纫机的移动装置,将织物定位到需要缝纫的位置。
4. 针的上下活动:缝纫机内部的机械装置产生连续的上下运动,使得针在织物上与下面的针脚交替穿过。
5. 线的拉伸:当针在织物上方穿过时,线杆和线轮会通过机械装置拉紧线,使得线被拉伸。
6. 线的穿透和针脚的形成:针顶部的尖端穿透织物上方,然后向下穿透,经过下面的针脚,最后从下方的针眼中穿出。
7. 针脚的形成:线从下方的针眼中穿出后,将织物上方的线拉下,与织物下方的线拉紧,形成一个针脚。
8. 继续缝纫:重复上述步骤,不断地在织物上形成针脚,从而完成缝纫的任务。
9. 结束工作:缝纫完成后,切断线与缝纫机上的线杆进行连接,同时将线杆上剩余的线收集好。
通过以上步骤,家用缝纫机能够完成各种不同的缝纫任务,包括基本的直线缝纫、钉扣子、打补丁等。
缝纫机的机构分析和工作原理完美版讲解

缝纫机的机构分析和工作原理完美版讲解缝纫机是一种用于缝合各种织物和纺织品的机械设备,它通过一系列的机构来完成缝纫的工作。
下面将从机构分析和工作原理两个方面来详细讲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一、机构分析:1.传动机构:缝纫机的传动机构是由电机、皮带轮、链轮和传动杆等组成。
电机通过皮带轮和链轮传动,驱动传动杆来实现机械部件的运动。
2.送布机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主要由铁齿轮、摇杆和送布齿组成。
电机驱动铁齿轮通过摇杆和送布齿的升降来实现送布。
3.上下机构:缝纫机的上下机构由上下锥齿轮、头簧和线杆等组成。
电机驱动上下锥齿轮的相互啮合来实现缝纫机头的上下移动。
4.针杆机构:缝纫机的针杆机构主要由针杆、针棘轮和曲柄等组成。
电机驱动曲柄带动针棘轮旋转,通过针杆的上下运动来完成针的穿刺和提升。
5.压脚机构:缝纫机的压脚机构主要由压脚杆、压脚弹簧和脚踏板等组成。
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压脚杆的上下移动,以实现对织物的压紧。
二、工作原理:当缝纫机开机时,电机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驱动各个机构协同工作,完成缝纫的工作。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织物进料:织物由送布机构送入缝纫机,通过铁齿轮的旋转,带动摇杆来实现送布齿的升降,将织物逐步送入缝纫区域。
2.针眼穿刺:电机驱动曲柄带动针棘轮旋转,通过针杆的上下运动,使得针在织物上形成针眼,完成针的穿刺。
3.线迹形成:通过线杆及其配件,将线从线杆上穿过针眼,形成线迹。
4.织物前进:电机驱动上下锥齿轮相互啮合,带动缝纫机头上下移动,使得针在织物上提升,织物在缝纫区域持续前进。
5.继续穿刺:针织物前进的同时,针杆不断提升和下降,实现针的连续穿刺。
6.压紧织物:通过压脚机构驱动压脚杆的上下运动,实现对织物的压紧,保证针线的牢固度。
通过以上的工作原理,缝纫机可以实现对织物的缝合。
不同类型的缝纫机还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机构,完成不同的缝纫效果,满足不同的需求。
总结:缝纫机是一种机械设备,通过一系列的机构来实现对织物的缝合。
家用缝纫机的使用维修保养

家用缝纫机的使用维修保养缝纫机种类很多,以脚蹬式家用缝纫机使用比较普遍。
国产家用缝纫机主要有JA型、JB型、JC型、JH型、JY型五类。
一般由机头、台板和机架三部分组成。
如何正确使用缝纫机,关系到缝纫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也关系到缝料的坚固美观。
使用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换装机针、装取梭子、绕制梭芯、穿引上线、挂装皮带,以及根据缝料对象选择相匹配的机针与缝线等。
使用缝纫机,主要包括练习踏空车、踏动开车、运转、停车四个环节。
练习踏空车先将上轮离合螺丝拧松,使上轮松动,能单独运转。
两脚在踏板上的位置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用右手沿顺时针方向扳动上轮引导缝纫机轮运转。
左脚的脚跟与右脚的脚尖交替用力踏动踏板,由慢至快,由快至慢。
直到能自如地加速、减速、开车、停机,上轮不倒转时,就算练空车成功。
踏动开车先将缝料需缝纫的部位放置在压脚下面,压脚可稍微压住缝料,以便缝料能顺利行进。
开始踏动缝纫机时,速度应缓慢,待启动后,再加速。
踏动开车后,不得空车运行。
若要空车运行,必须将压脚抬起,否则会增加送布牙和压脚摩擦。
练习开车,可先用纸或废布料代替。
正式缝纫,必须先送好缝料,再踏动开车。
运转这是缝纫的主要阶段,缝料的缝纫主要在运转过程中完成。
掌握好缝纫机在运转中的低速、中速与高速运行,是使用缝纫机的主要技能。
这三种速度的确定,是以缝纫机最高转速1000转/分钟计算的。
一般讲400转/分钟以下为低速,400~700转/分钟之间为中速,700~1000转/分钟之间为高速。
实际上缝纫机满速运转是不可能的,700转/分钟以上就算高速。
各种运转速度的控制,主要分缝料的厚薄和长短,这是在长期实践中才能掌握的。
停车是缝纫工作状态的停止或停顿。
遇到下列情况要停车:缝料完成、缝纫机发生故障、缝料缝制不合格、装取梭子、换装机针、换取上下线、缝纫机润滑、缝纫机清洁擦洗等。
缝纫机的保养,主要包括清洁、润滑和安全三项。
使用缝纫机不仅要学会保养,而且要学会查找缝纫机常见故障进行简单维修,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和排除方法见下表。
家用缝纫机工作原理和故障修理

家用缝纫机工作原理和故障修理家用缝纫机是一种常见的家居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刺入面料并在两层面料之间形成线路循环,从而将两层面料牢固地缝合在一起。
通常,家用缝纫机由以下几个主要部件组成:机头、下式针板、机针、上线器、线轴、缝纫脚、线路循环装置和传动装置。
首先,机头是家用缝纫机的核心部件,它包括电机和传动装置。
电机提供动力,将机针上下运动,从而实现缝纫的功能。
传动装置通过连接机头的各个部件,将电机的转动传递给其他部件。
其次,下式针板是位于缝纫机上方的一个金属板。
它上面有一个小孔,机针通过这个小孔进出,使得机针能够和下方的面料接触。
下式针板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线轴上的线经过机针下方,形成线路循环。
再次,机针是一个细长的金属针,一端连接在机头的机械部件上,另一端负责刺入面料。
机针在下式针板的引导下,上下往复运动,刺入面料并与线轴上的线相结合,形成线路循环。
然后是上线器,它用于将线从线轴上取下,并穿过机头的各个部件,使线能够通过机针形成线路循环。
上线器通常有一个张力调节装置,用于调整线的紧绷程度,从而适应不同的缝纫需求。
缝纫脚是家用缝纫机下方的一个金属块,用于固定面料并提供缝纫操作时所需的支持。
缝纫脚能够抬起和放下,以便于更换缝纫操作时所需的不同脚部。
最后,线路循环装置是家用缝纫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通过将线从线轴传递给机针,并通过机针上下的运动将线牢固地缝合在一起。
线路循环装置通常由线导向轮和线导向片组成,它们共同确保线能够在缝纫过程中顺利运动,从而形成牢固的线路循环。
在使用家用缝纫机时,有时会遇到一些故障,例如线断、线挤出或机针卡住等问题。
对于线断的情况,通常是由于线张力不均匀或线路循环装置不正常造成的。
解决方法可以是重新调整线张力或清理线路循环装置。
对于线挤出的情况,通常是由于线张力过大或线路循环装置堵塞造成的。
可以通过调整线张力或清理线路循环装置来解决。
而机针卡住的情况,通常是由于面料太厚或机针不合适造成的。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缝纫机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不同的机械部件协同工作,实现布料的缝合。
了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这一设备。
一、缝纫机的结构组成1.1 针头部分:包括针、针板、针板座等部件,负责将线从线轴引导至布料中。
1.2 针板部分:负责支撑布料,使针头能够顺利穿过布料。
1.3 齿轮部分:包括主轴齿轮、传动齿轮等,通过齿轮传动实现缝纫机的运转。
二、缝纫机的工作原理2.1 上线阶段:当缝纫机开始运转时,线从线轴经过张力调节器,穿过针头部分,最终穿过针眼。
2.2 下线阶段:当针头穿过布料时,线被针头带动,从而形成线迹,完成一次缝合。
2.3 循环重复:缝纫机通过不断循环上线、下线的过程,实现布料的连续缝合。
三、缝纫机的缝合方式3.1 直线缝合:是最基本的缝合方式,适用于绝大多数缝纫需求。
3.2 针车缝合:利用针车的运动,实现不同长度的针距,适用于装饰性缝合。
3.3 立体缝合:通过不同的缝合方式,实现布料的立体效果,适用于一些特殊缝纫需求。
四、缝纫机的维护保养4.1 定期清洁:保持缝纫机清洁,避免灰尘和纤维堵塞机械部件。
4.2 定期润滑:适当添加润滑油,保证机械部件的顺畅运转。
4.3 注意使用方式:避免过度用力、拉扯布料,以免损坏机械部件。
五、缝纫机的故障排除5.1 线跳线眼:可能是线张力不均匀、线路不通畅等原因导致,需检查线路并调整张力。
5.2 针头折断:可能是因为使用不当、针头质量不好等原因导致,需更换新针头。
5.3 机械卡滞:可能是机械部件生锈、润滑不足等原因导致,需进行清洁和润滑处理。
总结:通过了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这一家用电器,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缝纫效率。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帮助。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缝纫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和工业用工具,用于将织物或其他材料缝合在一起。
它通过一系列的机械和电子部件来实现缝合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1. 供电系统:缝纫机通常使用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
交流电源通过插座连接到缝纫机,然后通过内部电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缝纫机的各个部件工作。
2. 电机系统:缝纫机的电机是驱动缝纫机运转的核心部件。
电机通常由铜线绕成的线圈和磁铁组成。
当通电时,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电磁场,与磁铁相互作用,使电机转动。
3. 驱动系统:缝纫机的驱动系统由皮带、齿轮和传动轴组成。
当电机转动时,皮带通过与电机轴相连的皮带轮带动齿轮转动。
齿轮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其他部件。
4. 踏板系统:缝纫机的踏板通常位于缝纫机的底部,用于控制缝纫机的运行速度。
踏板通过连杆与电机连接,当踩下踏板时,连杆将运动传递给电机,使电机启动并控制缝纫速度。
5. 上线系统:缝纫机的上线系统由线轴、线杆和线眼组成。
线轴上放置线线,线杆将线引导到缝纫机的上线系统中,线眼则用于穿过针眼。
当缝纫机运行时,线轴会旋转,将线传送到缝纫机的下线系统中。
6. 下线系统:缝纫机的下线系统由针、针板和输送器组成。
当缝纫机工作时,针在针板上穿梭,将线从上线系统中穿过织物,形成针线,然后通过输送器将织物向前推动,完成缝合。
7. 控制系统:现代缝纫机通常配备了控制系统,用于调节缝纫机的工作模式和功能。
控制系统包括按钮、开关、显示屏等,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这些设备来选择不同的缝纫模式、调节线张力和缝纫速度等。
综上所述,缝纫机通过供电系统、电机系统、驱动系统、踏板系统、上线系统、下线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件相互配合,实现了将线线穿过织物并进行缝合的功能。
这些部件的协同工作使得缝纫机成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缝合工具,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业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用缝纫机原理和保养第一节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初次接触缝纫机的人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缝纫机是怎样把线缝在衣料上的?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掌握手工缝纫的线迹和缝纫机缝纫的线迹不同的地方(见图1)。
图1 手工缝纫线迹和缝纫机线迹的不同(a)手工缝纫缝迹;(b)缝纫机线迹手工缝纫由于针眼在针尾端,针穿上线后,在缝料的正、反两个方向朝前移动,见图1a;而缝缝机的线迹则由两根线(面线和底线)象搓绳一样绞合而成,由于它象锁环,见图1b,因此,称它为双线连锁线迹。
怎样才能形成双线连锁线迹呢?先从图2中看它的绞合情况。
要使两根线绞合,必须把面线绕在布上面的线团①上,底线绕在缝料下面的轮②上,当面线从布的上面线团拉出,通过缝纫机针引入缝料的下面并形成一个线环,绕过轮②,然后再向上收紧,在两层缝料间和底线组成一个绞合点。
周而复始上述动作,即形成一组双线连锁线迹。
从两根线的绞合达到缝纫目的道理虽然简单,可是用机械方法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就不那么容易,它要求缝纫机的各机构动作配合必须十分准确和协调。
否则,轻则影响缝纫效果,重则无法工作。
图2 上下两根线的绞合(a)(b)(c)(d)(e)图3 线迹的形成过程(a)摆梭尖在左端极限位置;(b)摆梭与机针中心线重合;(c)线环绕过梭心中线;(d)挑线杆向上运动;(e)线环从摆梭尾部脱出缝纫机是怎样形成双线连锁线迹的?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使缝纫机上轮旋转一周,各机构完成一个周期的动作,从而形成一个线迹。
下面通过摆梭钩线形成一个线迹的过程来分析各机构的动作要求(见图3)。
(1)线环的形成机针从最高位置向下运动,在缝针没有接触缝料之前,挑线杆向上运动完成收紧上一个线迹的工作,并从线团里拉出形成下一个线环所需的面线。
与此同时,送布牙也完成向前推送缝料的动作,开始向针板下方运动。
此时摆梭已经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面对摆梭而言),当机针刺布、穿过缝料并达到最低位置时,摆梭逆时旋转也到极限位置,见图3a。
在这期间挑线杆是向下运动的,以松驰面线,供机针向下引线用。
接着机针开始回升,由于机针短槽一侧的缝料对面线的阻力作用,此段面线滞留在缝料之下(不象机针长槽一侧面线随机针上升),加上梭床盖对机针长槽一侧面线的阻拦作用,结果就在机针短槽一侧(即靠摆梭尖运转轨迹的一侧)形成了一个梨形的线环。
在线环形成最佳状态时,挑线杆暂停向下运动,以免影响线环的形状。
这时送布牙在针板之下向原来位置退回,所以对线环和缝料均无影响。
(2)钩线和扩大线环在机针开始从最低位置向上回升时,摆梭也从逆时针方向的极限位置开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面对摆梭,摆梭尖在机针左侧)。
当机针从最低位置回升2--2.5毫米时,线环的形状完全满足摆梭尖钩线的要求,就在这一瞬间,摆梭尖应正好到达机针短槽线环处与机针重合,见图3b。
随着摆梭继续顺时针方向转动,摆梭尖钩住了面线的线环。
摆梭继续顺时针旋转,梭床盖的分线斜面将线环分到摆梭的两侧,见图3c,使线环扩大并绕过装在摆梭内的梭心套。
在此期间,挑线杆迅速下降,以供给摆梭扩大线环所需的线段。
机针继续向上运动退出缝料。
此时,送布牙在针板下面也回到起始位置并向上运动。
(3)收线和送料当摆梭把线环刚绕过梭心套中线时,挑线杆就开始向上运动,见图3d。
由于夹线器对面线通过时产生的阻力,在挑线杆向上运动,给面线线环造成一个拉力,使之紧贴在梭心套外壁上。
随着摆梭到达顺时针方向的极限位置和挑线杆的向上运动,在面线的拉力的作用下,线环脱离摆梭叉口处的斜面,向上收缩。
由于底线就绕在梭心中,当线环绕过梭心套的时候,面线也就套住了底线。
就在线环收宿到接触底线时,摆梭又开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此时,由于挑线杆迅速向上运动,把缩小了的线环从摆梭尾部与摆梭托的空隙中(0.35--0.55毫米)拉出来,见图3e。
此时,送布牙已露出针板、机针也上升到最高位置。
摆梭逆时针转动时,利用其外侧的翼形斜面给底线一定的张力,此张力与梭皮对底线的压力相配合,与面线对它的拉力相对应,以收紧底线和从梭心中拉出供下一个线迹使用的底线线段。
随着挑线杆的继续上升,加上送布牙向前送布时对缝线的作用力,使套住底线的面线环收紧在两层缝料的中间,形成了一个双线连锁线迹。
随着机针的向下运动,又开始下一个线迹的循环过程。
由于家用缝纫机的最高缝速一般为每分钟1000针,在这极为短促的时间里要完成这些复杂的动作,因此不但要求机器的各部分动作十分正确和协调,而且对机器的精度和零件光洁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双线连锁线迹的形成过程尤如搓绳一样,因此,从原理上讲,线迹歪斜是必然的。
但是,通过对过线处表面粗糙度的减小和底面线压力的调节均匀,可减少歪斜程度。
在倒缝时,因其送料方向相反,底面线绞合时的复杂程度增加,所以歪斜程序比顺缝时要大得多。
缝纫机的线迹有很多种,除上面阶绍的摆梭钩线形成的双线连锁线迹外,还有链式线迹、包缝线迹等多种。
显然,各种线迹形成所需的机构是不同的。
就是双线连锁线迹的形成,除摆梭钩线还有旋梭钩线等机械形式,这里就不再作一一介绍。
第二节主要机构从线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形成一个线迹,主要由机针、摆梭、挑线杆、送布牙等四个主要零件作有规则的运动来实现的。
因此,可以把缝纫机机头划分为引线机构、钩线机构、挑线机构、送料机构等四大机构和另外一个独立的绕底线机构。
图4 四大机构关系图图5 缝纫机零件的安装位置图6 缝纫机工作循环图图7 送布牙的运动轨迹(a)抬牙;(b)送布;(c)降牙;(d)倒回;(e)抬牙;(f)全部动作的运动轨迹1—缝料;2—针板1000转/分,也就是说,家用缝纫机在一分钟内,四大机构的工作循环要重复一千次。
在四大机构中,引线机构和钩线机构是一对“重要主角”,如要检查和维修家用缝纫机,应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1.机针与摆梭的配合关系上轮转角为0°时,机针处于上极限位置,摆梭一定要处于顺时针转动的下极限位置。
相反,上轮转为180°时,相针处于下极限位置,摆梭处于逆时针转动的上极限位置。
以便从180°至210°,机针回升形成线环时,摆梭又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钩住线环。
两者关系:如果摆梭与机针的相对极限位置不协调(发生错位),如机针抛出线环后,摆梭提前或推后钩入线环,就会引起“跳针”和“断线”等故障。
机针过早下降和摆梭钩线过迟,同样会引起“断针”故障。
2.挑线杆与摆梭、机针的配合关系挑线杆配合机针和摆梭的运动,具有严格的时间性。
(1)如果机针已经穿刺缝料,需要供应面线时,挑线杆应该马上供应面线,若未及时下降或过早快速下降,就会产生断线和跳线的故障。
(2)如果机针从下极限位置向上回升复位到180°--210°时,挑线杆应静止不动,以免影响线环的形成。
(3)当摆梭钩住线环后,挑线杆应马上下降,供应扩大的线量。
不然,会产生绷线和断线故障。
(4)当机针在90°--110°区间进入刺布阶段时,挑线杆还未下降,仍然上升,未及时给机针供应面线,此时,面线也会被拉断或者将机针拉弯甚至折断。
(5)在摆梭接近下极限位置(180°)时,挑线杆应及时收紧面线,并让面线越过摆梭和摆梭托,将线环迅速上升,以免产生轧线故障。
挑线时间过早,也会引起轧线。
3.送布牙与机针、挑线杆的配合关系当挑线杆收回线环后,机针上升到360°时,送布牙应随着机针下降而向上送料,形成一个线迹。
这时,送布牙的送料运动才结束。
如果送布牙动作过快,挑线杆尚未收回线环,送布牙继续向前推进,在压脚压力的作用下,就会把未收紧的线环压住在压脚下面(缝料与针板之间)而引起浮线。
如果送布牙动作过慢,虽然对挑线杆收紧线环有利,却会引起断针的故障。
家用缝纫机主要机构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缝纫机四大机构的拆装及基本原理2.了解各零件结构用途及缝纫机的调整润滑方法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缝纫机一台2.大小螺丝刀各一把,大小扳手各一把,锤子一把3.铅笔,橡皮,三角板(自备)三、实验内容1.缝纫机机头的传动结构及工作原理①缝纫机机头结构简图如下:(1)上轮(2)上轴(3)挑线凸轮(4)挑线杆(5)小连杆(6)针杆(7)送布凸轮(8)牙叉(9)牙叉滑块(10)针距座(11)送布曲柄(12)送布轴(13)牙架(14)送布牙(15)抬牙曲柄(16)抬牙轴(17)摆轴偏心凸轮(18)摆轴(19)大连杆(20)摆轴滑块(21)下轴曲柄(22)下轴(23)摆梭托,摆梭引线机构:(1)、(2)、(3)、(5)、(6)挑线机构:(1)、(2)、(3)、(4)钩线机构:(1)、(2)、(19)、(18)、(20)、(21)、(22)、(23)送布机构:(1)、(2)、(7)、(8)、(9)、(10)、(11)、(12)、(13)(14)、(15)、(16)、(17)、(18)图上未画的压紧杆部分也属于送布机构还有自成一体的第五大机构:绕线机构。
由于它是辅助机构,故未在图上画出。
②缝纫机线迹形成过程缝纫机线迹是由位于缝料上方的面线和位于缝料下方绕在梭心上的底线绞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双绞线,其线迹和手工缝制的线迹不一样。
梭心装在摆梭轴上,缝纫开始前,先把底线引到缝纫机台板上,然后将缝料放到台板上相应位置,调定压紧杆压力,放下压紧杆压住缝料,开始缝纫。
线迹形成过程如下:简单地说:a、送布牙向前送布到位。
b、挑线杆拉出面线备用。
c、针杆和机针下降刺布。
d、机针将面线带到布下。
e、机针上升并形成线环。
f、摆梭逆时针转钩线环。
g、线环被钩大绕过转轴。
h、摆梭顺时针转动脱钩。
i、挑线杆收紧面线线环。
j、面线线环套住了底线。
k、继续收线形成绞合点。
l、周而复始形成了线迹。
更简单地说:送布—放线—引线—刺布—退针—成环—钩线—扩环—脱钩—紧环(收线)—绞合2.拆装缝纫机机头拆装大致顺序:拆下引线机构的针杆—拆下压紧杆部分—装上引线机构—装上压紧杆部分—拆下挑线机构的挑线杆—装上挑线机构—取下梭床—拆下下轴及下轴曲柄—拆下抬牙轴—拆下大连杆及摆轴—拆下送布轴及牙架—拆下针距螺钉—拆下牙叉及牙叉滑块—装上针距螺钉—装上牙叉滑块及牙叉—装上牙架及送布轴—装上摆轴及大连杆—装上抬牙轴—装上下轴曲柄及下轴—装上梭床拆装技术要求简述:①压紧杆压脚抬起后与针板平面约6.5mm。
②上轴曲柄与送布凸轮螺钉处成28°--30°角。
(从面向上轮方向看)③针杆最低时,针与摆梭尖距离约2--2.8mm。
④送布牙牙齿与针板槽应有一定间隙,保持相互不碰撞。
⑤大连杆盖侧面的铸造侧线的粗细应与大连杆的一致。
⑥针杆下端面与针板平面的距离,最低位置时约为10.6mm(针杆顶端与机壳孔平面大致平齐)。
拆装注意事项:①针杆与大连杆盖处的拆装要注意机壳上工艺孔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