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电磁原理分解

合集下载

瞬变电磁详细原理

瞬变电磁详细原理


I 0
AR b
3 2
2
20

5 / 2 5 / 2
t
2007 吉林大学
晚延时的衰减曲线
重叠回线与中心回线曲线对比
中心回线
非磁性均匀半空间电动势响应
0 t /( 0 a )
2

0
3
近区或晚期条件
0.01 τ 0 3 中区或晚期条件
重叠回线
0 0 . 01
2007 吉林大学
TEM探测流程
激发源 发射机 信号检测 (接收机)
探测对象
理论模型 正演计算
反演解释
数据处理
2007 吉林大学
TEM信号向地下扩散示意图
早 期 信 号 反 映 浅 部 结 构
晚 期 信 号 反 映 深 部 结 构
2005 吉林大学
瞬变电磁法 (TEM) 的实际过程示意图
2007 吉林大学
2 2 2 2 1/ 2
H 1 (t ,0 ,0 ) f ( z / a )
磁场随时间的变化率可写为:
H 1 (t , z ,0 ) t 2 (1 z / a )( 2 z / a )
2 2 2 2 1/ 2

H 1 (t ,0 ,0 ) t

H 1 (t ,0 ,0 ) t
a
一次磁场垂直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可写为:
H 1 (t ,0 ,0 ) t 2 i (t ) 0 . 45 i ( t ) a t
a
t
2.回线轴上的一次场垂直分量为:
H 1 (t , z ,0 ) H 1 (t ,0 ,0 ) 2 (1 z / a )( 2 z / a )

瞬变电磁原理

瞬变电磁原理

瞬变电磁响应过程(1)
在导电率为s、磁导率为μ的均匀地质体表面敷设面积为S 的矩形发射回线中供以阶跃电流。
1 t 0 I t 0 t 0
在电流断开之前(t<0时),发射电流在回线周围 的地质体和空间中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磁场。
均匀大地瞬变电磁响应过程(2)
在t=0时刻,将电流突然关断,由该电流 产生的磁场也立即消失。一次场的剧烈变化 通过空气传至回线周围的地质体中,并在地 质体中激发出感应电流以维持发射电流断开 之前存在的磁场不会立即消失。
瞬变电磁法的“烟圈”理论 (2)
在发送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观测由地质体受激 励引起的涡流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感应二次场的强度。 地质体介质被激励所感应的二次涡流场的强弱决定于 地质体介质所耦合的一次脉冲磁场磁力线的多少,即二次场 的大小与地下介质的电性有关: (1)低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缓慢,二次场 电压较大; (2)高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较快,二次场 电压较小。 根据二次场衰减曲线的特征,就可以判断被测地质体 的电性、性质、规模和产状等,由于瞬变电磁仪接收的信号 是二次涡流场的电动势(即二次电位),因此,瞬变电磁作 为一种时间域的人工源地球物理电磁感应探测方法,是根据 地质构造本身存在的物性差异来间接判断相关地质现象的一 种有效的地质勘探手段。
0t
V d t 2
矿井瞬变电磁法特点(1)
• 从烟圈效应的观点看,早期瞬变电磁场是由近地 表的感应电流产生的,反应浅部电性分布,晚期 瞬变电磁场是由深部的感应电磁场产生的,反映 深部的电性分布。因此,观测和研究大地瞬变电 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测大地电位的垂 向变化,这便是瞬变电磁测深的原理。 • 矿井瞬变电磁法由于受仪器煤安条件限制、施工 环境限制、测量线圈大小限制等诸多因素,其勘 探深度不如地面深,一般深度小于100 m左右, • 井下为全空间瞬变响应,这种瞬变响应来自于回 线平面上下(或前后)地层,井下的支护、轨道等 铁构件属于良导体,这对确定异常体的位置带来 困难。

瞬变电磁原理PPT优秀版

瞬变电磁原理PPT优秀版
0 t 0 突然断开时,在下半空间就要被激励起感应涡流场以维持在断开电流前存在的磁场,此瞬间的电流集中在回线附近的地质体表面,并
按它指在数 导规电律地衰质减体。中激发在出很电强的流涡旋断电流开。之前(t<0时),发射电流在回线周围 的地质体和空间中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磁场。 矿井瞬变电磁法特点(1)
5Hz – 25kHz的噪声源主要是雷电或人文噪声,其中雷电在8Hz、14Hz、20Hz、26Hz、32Hz频点的电磁场相对较强,但雷电对井下的 干扰非常微弱,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tanθ=d/r≈1. 其中:L:线圈边长,以m为单位 B(t)/I,以nV/(m2×A)为计量单位 (5-3-3) 07,θ≈47°,故“烟圈”将沿47°倾斜锥面扩散,其向下传播的速度为:
(5-3-2) V(t)/I值,以uV/A为计量单位
到不同电导率地层系列的地质信息及总纵向 电导,也可以分离出断面中的高导电带。
瞬变电磁法的“烟圈”理论 (1)
瞬变电磁法物理基础是电磁感应原理,据此理 论,在电导率和磁导率均匀的地质体上,敷设输入 阶跃电流的回线,当发送回线中电流突然断开时, 在下半空间就要被激励起感应涡流场以维持在断开 电流前存在的磁场,此瞬间的电流集中在回线附近 的地质体表面,并按指数规律衰减。随后,面电流 开始扩散到地质体下半空间中,在切断电流后的任 意晚期时间里,感应涡流呈多个层壳的环带状,随 着时间的延长,涡流场将向下及向外扩散。感应涡 流场在地质体表面引起的磁场为整个“环带”各个涡 流层的总效应,这种效应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电流环 等效,表现为一系列与发送线圈同形状并且向下向 外扩散的电流环,通常称之为“烟圈”。
均匀大地瞬变电磁响应过程(4)
在瞬变过程早期阶段,高频谐波占主导地位。 由于高频的趋肤效应,涡旋电流主要集中在导电介 质的表层附近且阻碍电磁场向地质体深处传播。所 以早期阶段主要反映地质体断面上部地质信息。

瞬变电磁法简介

瞬变电磁法简介

第三节瞬变电磁法(TEM)一、方法原理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通以脉冲电流为场源,以激励探测目的物感应二次电流,在脉冲间歇测量二次场随时间变化的响应。

当发射回线中的电流突然断开时,在介质中激励出二次涡流场(激发极化场),二次场从产生到结束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是“瞬变”名词的由来。

在二次涡流场的衰减过程中,早期以高频为主,反映的是浅层信息,晚期以低频为主,反映的是深层地下信息。

研究瞬变电磁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即可探测不同导电性介质的垂向分布。

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深度与回线线圈的大小、匝数有关,线圈越大、匝数越多,探测的深度就越深。

瞬变电磁法的观测是在脉冲间隙中进行,不存在一次场源的干扰,这称之为时间上的可分性,脉冲是多频率的合成,不同的延时观测的主频率不同,相应的时间场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调查的深度也就不同,这称之为空间的可分性。

由这两种可分性导致瞬变电磁法有以下特点:把频率域法的精确度问题转化成灵敏度问题,加大功率,灵敏度可以增大信噪比,加大勘探深度;在高阻围岩地区不会产生地形起伏影响的假异常;在低阻围岩地区由于是多道观测,早期道的地形影响也较易分辨;可以采用同点组合(同一回线、重叠回线等)进行观测,使与探测目标的耦合最好,取得的异常强,形态简单,分层能力强;线圈点位、方位或接收距要求相对不严格,测地工作简单,功效高;有穿透低阻覆盖层的能力,探测深度大;剖面测量与测深工作同时完成,提供了更多有用信息,减少了多解性。

二、地球物理前提由于瞬变电磁法是观测断电后由一次脉冲激励出的二次涡流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二次涡流场随时间的衰减快慢和强弱与被探测介质(道碴、混凝土、岩石等)及介质状态(含水与干燥、完整与破裂)有关,TEM法衰减曲线的变化过程反映了检测点由高频到低频、由浅层到深层的地质信息变化过程。

检测的参数是各层规一化的电阻率,对实测的衰减曲线进行反演拟合,绘制地下电性分层及分层的电阻率柱状图,进而以反演拟合曲线为基础,绘制成曲线簇断面图、等值线断面图及电性分级断面图。

第三章瞬变电磁法

第三章瞬变电磁法

图3.1.1 瞬变电磁法原理示意图
117
由于瞬变电磁法测量的是导体内涡流的过渡过程,观测是在脉冲间歇期间进行 的,不存在一次场源的干扰,观测参数为纯二次场,是电磁法中唯一可采用同点装置 的方法,探测目标耦合最紧,获得的响应最强。磁性源激发,不受接地条件限制。 在金属矿勘查中, 主要用于寻找良导性的致密块状、 团块状、 网脉状硫化物矿体。 但对于浸染状硫化物矿体的探测效果不佳。 瞬变电磁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 TEM 法接收的是纯二次场,因而不受一次场的影响; (2)可以采用高密度时序采样,纵向分辨率较高; (3)穿透低阻覆盖能力强,勘探深度大; (4)发射用不接地回线,不受地表接地条件限制; (5)一般矿山主要干扰是电场,相对 TEM 干扰较小。
119
甚至重要的作用。应用此图时,回线长可看着任意比例尺,并以它来归一测点距、深 度和异常体大小。
图 3.1.4 通过主剖面的垂直剖面下方的一次场磁力线分布图
2、正常场 正常场是剖面测量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局部异常响应的背景。典型的正常场就 是均匀非磁性导电半空间表面的瞬变响应。层状大地也可视为相当某一电阻率的半空 间。 (1)重叠回线 设半径为 a 的单匝圆回线铺设于均匀非磁性导电半空间表面上,在 t=0 的瞬间, 回线中的电流 I 阶跃地下降为零: I t ≤ 0 I (t ) = 0 t > 0 则均匀半空间的电动势响应为: (3.1.4)
§3.2 野外工作方法
3.2.1 常用装置类型及功能 常用装置类型及功能
瞬变电磁法用于找矿勘查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地质体的倾向、埋深、走向等。野外 工作装置形式繁多,并是电磁法中唯一能进行同点发射—接收的方法。根据勘查任务 的不同可非常灵活地选用装置,常用的装置组合有以下几种(图 3.2.1) 。

瞬变电磁原理、仪器及应用

瞬变电磁原理、仪器及应用

瞬变电磁原理、仪器及应用第1章绪论 (1)1.1 瞬变电磁法发展概况 (1)1.2 瞬变电磁探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2)第2章瞬变电磁法探测原理 (4)第3章ATEM-II瞬变电磁探测系统 (7)3.1 ATEM-II瞬变电磁发射机 (7)3.2 ATEM-II瞬变电磁接收机 (10)第4章瞬变电磁响应分析 (17)4.1各向同性水平层状大地上回线源的瞬变电磁响应 (17)4.2均匀大地表面上大回线源在地表形成的瞬变电磁场 (17)4.3中心回线下的隐伏球体的响应特征 (18)4.4中心回线下的隐伏无限延伸的水平圆柱体的响应特征 (20)4.5导电围岩中的局部导体瞬变电磁响应 (20)第5章瞬变电磁野外工作方法 (22)5.1 回线组合选择 (22)5.2 发射电流的选择 (24)5.3 发射脉冲宽度的选择 (26)5.4 关断时间的影响 (26)5.5 发射边长的选择 (28)5.5 接收最早取样时间的选择 (29)5.7 接收线圈的频率选择 (30)第6章瞬变电磁探测的数据处理与成图 (31)6.1数据质量判别 (31)6.2 数据处理 (33)6.2.1 平滑滤波 (33)6.2.2 近似对数等间隔取样 (34)6.3 基于“烟圈”理论的一维快速反演 (37)6.4 数据成图 (40)第7章 ATEM系统野外应用 (42)7.1 长春秦家屯模型验证研究 (42)7.2 长春伊通河活断层勘察研究 (44)7.3 内蒙正镶白旗水源勘察 (45)7.4 安徽铜陵矿山接替资源勘探 (49)7.5 浙江舟山连岛工程探测 (52)第1章绪论1.1 瞬变电磁法发展概况在1933年,美国科学家L.W.Blan最早提出利用电流脉冲激发供电偶极形成时间域电磁场,采用电偶极测量电场,并命名为“Eltran”法,于当年获得美国发明专利,该方法提出后美国石油公司做了很多野外实验,希望得到类似地震反射法的结果。

但由于脉冲激发的瞬变电磁响应频率较低,在沉积盆地难以得到能识别的分辨率,使得“Eltran”法的幻想破灭。

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

中线回线全域电阻率

在晚期感应电动势ε(t)∝t-2/5,在双对数坐标 上的响应曲线呈68.2°下降直线。电阻率越 大,早、中期的时间短,且幅度大,电阻率 越小,早、中期的时间长。图2.2.1给出中心 回线下回线半径100m的两层大地的电动势时 间特性曲线。
4、高阻围岩中水平导电板的瞬变电磁
第2章 瞬变电磁法的反演方法
1、基于烟圈理论的最简化反演 根据M.N.Nabighian的推导,蒋邦远提出了 一种简单的、快速近似反演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均匀半空间地表 线圈激发的阶跃瞬变响应可,则上式中之速度v 为时间t所对应地层之速度。
否则, ; 早期瞬变电磁场用的较 少。
晚期视电阻率
/ r ; u 0 m r0 0 3 / 2 BZ (t ) m0 0 3 / 2 E (t ) ( ) ; ( ) 40t t t 20t t
特点: 1、晚期场与成反比,在导电性差的 大地上,磁 场经早期衰减,已衰减 殆尽的缘故。 2、晚期场与位置无关, 表明晚期场等效烟圈电 流 已扩散到无限远、无限 深处了。 3、晚期磁场随时间迅速 衰减。
他指出,任一时刻的 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可等 效为一个水平环状的线 电流产生的磁场。 地下涡电流向下、 向外扩散的现象---“烟圈 效应”。
“烟圈”的半径和深度 为: r 8c 2 t /( 0 ) a 2 ; d 4 t / 0 d 2 c 2 2 0.546479 ; v t t 0 8 早期瞬变电磁场由浅部 涡流产生 反映浅部电性; 晚期瞬变电磁场由深部 涡流产生 反映深部电性; 观测研究瞬变电磁场随 时间的变化规律,可探 测 大地电性的垂向变化 瞬变电磁测深的原理。 观测研究同一时间瞬变 电磁场沿剖面的变化规 率 可探测大地电性沿剖面 变化 瞬变电磁探测 地下电阻率不均匀体的 原理。

瞬变电磁法资料

瞬变电磁法资料

第1章概述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介质中引起的二次感应涡流场,从而探测介质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工作方法是:于地面或空中设置通以一定波形电流的发射线圈,从而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电磁场,并在地下导电岩矿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断电后,感应电流由于热损耗而随时间衰减。

1、原理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也称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

它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时间域人工源电磁探测方法。

它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其激发下,地下地质体中产生的感应涡流将产生随时间变化的感应电磁场。

该信号和地下地质结构的电性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

通过研究瞬变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见图1。

其衰减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和晚期。

早期的电磁场相当于频率域中的高频成分,衰减快,趋肤深度小;而晚期成分则相当于频率域中的低频成分,衰减慢,趋肤深度大。

通过测量断电后各个时间段的二次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

瞬变电磁法是在没有一次场背景情况下观测研究二次场,简化了对探测目标产生异常的研究。

该方法以其装置轻便、受旁侧影响小、高工效、低成本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金属矿和煤田地质勘探、工程物探、地下水与地热勘探、采空区与岩溶发育带探测及环境灾害地质调查研究等诸多领域。

由于方法本身的属性,不宜在高压超高压输变电线路、铁路等强干扰源附近采集资料,这也为相关规范、技术规程所规定。

2、优点瞬变电磁法探测具有如下优点⑴由于施工效率高,纯二次场观测以及对低阻体敏感,使得它在当前的煤田水文地质勘探中成为首选方法;⑵瞬变电磁法在高阻围岩中寻找低阻地质体是最灵敏的方法,且无地形影响;⑶采用同点组合观测,与探测目标有最佳耦合,异常响应强,形态简单,分辨能力强;⑷剖面测量和测深工作同时完成,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匀大地瞬变电磁响应过程(4)
在瞬变过程早期阶段,高频谐波占主导地位。 由于高频的趋肤效应,涡旋电流主要集中在导电介 质的表层附近且阻碍电磁场向地质体深处传播。所 以早期阶段主要反映地质体断面上部地质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频成分被导电介质吸收, 从而低频成分占主导地位。它在导电地质体中激发 出很强的涡旋电流。然而由于热损耗,这些涡旋电 流场很快就消失了。 在瞬变过程的晚期,局部地质体中的涡流实际 上全部消失,而在各个地层中的涡流磁场之间连续 的相互作用使场均匀化和使电流均匀分布,晚期场 将依赖于断面的总纵向电导。
瞬变电磁响应过程(1)
在导电率为s、磁导率为μ 的均匀地质体表面敷设面积为S 的矩形发射回线中供以阶跃电流。
1 t 0 I t 0 t 0
在电流断开之前(t<0时),发射电流在回线周围 的地质体和空间中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磁场。
均匀大地瞬变电磁响应过程(2)
在t=0时刻,将电流突然关断,由该电 流产生的磁场也立即消失。一次场的剧烈变 化通过空气传至回线周围的地质体中,并在 地质体中激发出感应电流以维持发射电流断 开之前存在的磁场不会立即消失。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3)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4)
前面提到测量数据是在脉冲间隙中得到 的,理论上不存在一次场源的干扰,这称之 为时间上的可分性。 根据傅立叶变换理论可知,方波脉冲可 视为许多不同频率的组合,不同延时观测的 主要频率成分不同,相应时间的场在地质体 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调查深度也就不同,这 称之为空间的可分性。 瞬变电磁法特点就基于这两个可分性。
均匀大地瞬变电磁响应过程(3)
由于介质的欧姆损耗,这一感应电流将迅速衰 减,由它产生的磁场也随之迅速衰减,这种迅速衰 减的磁场又在其周围介质感应出新的强度更弱的涡 流。这一过程继续下去,直至地质体的欧姆损耗将 磁场能量消耗殆尽。这便是地质体中的瞬变电磁过 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地磁场就是地质体的瞬变电磁 场。
瞬变电磁法的“烟圈”理论 (4)
“烟圈”的半径r、深度d的表达式分别为: ( 2 5-3-1) r 8c 2 t / 0 a
d 4 t / 0 (5-3-2)
式中:a为发射线圈半径,c2 (8 / ) 2 0.546479 当发射线圈半径对于“烟圈”半径很小时,可得 tanθ =d/r≈1.07,θ ≈47°,故“烟圈”将沿47°倾斜锥面扩 散,其向下传播的速度为: (5-3-3) 从式(5-3-1)到式(5-3-3)可以看出:感应涡流扩散的速 度与地质体电导率和磁导率有关。导电性和磁导率越好,扩 散速度越慢,在导电性和导磁性较好的地质体上,能在更长 的延时后观测到大地瞬变电磁场。
瞬变电磁法的“烟圈”理论 (3)
任一时刻地下涡旋电流在地表产生的磁场可以 等效为一个水平环状线电流的磁场。在发射电流刚 关断时,该环状线电流紧接发射回线,与发射回线 具有相同的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电流环向下、 向外扩散,并逐渐变形为圆电流环。附图示意了发 射电流关断后不同时刻地下等效电流环的分布。从 图中可以看到,等效电流环很像从发射回线中“吹” 出的一系列“烟圈” 。
瞬变电磁法的“烟圈”理论 (2)
在发送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观测由地质体受激 励引起的涡流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感应二次场的强度。 地质体介质被激励所感应的二次涡流场的强弱决定于 地质体介质所耦合的一次脉冲磁场磁力线的多少,即二次场 的大小与地下介质的电性有关: (1)低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缓慢,二次场 电压较大; (2)高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较快,二次场 电压较小。 根据二次场衰减曲线的特征,就可以判断被测地质体 的电性、性质、规模和产状等,由于瞬变电磁仪接收的信号 是二次涡流场的电动势(即二次电位),因此,瞬变电磁作 为一种时间域的人工源地球物理电磁感应探测方法,是根据 地质构造本身存在的物性差异来间接判断相关地质现象的一 种有效的地质勘探手段。
均匀大地瞬变电磁响应过程(4)
决定瞬变过程状态的基本参数是场的瞬 变时间。瞬变时间t依赖于地质体的导电性和 发—收距离。在近区和高阻岩石区,瞬变时 间很短——几十~几百毫秒。在断面中赋存 着良导地质体时这一过程变缓。在远区,瞬 变时间可达到几十秒,而在良导地质体上有 时达到一分钟或更长。 由此可见,研究电磁场的瞬变过程可得 到不同电导率地层系列的地质信息及总纵向 电导,也可以分离出断面中的高导电带。
瞬变电磁法的“烟圈”理论 (1)
瞬变电磁法物理基础是电磁感应原理,据此理 论,在电导率和磁导率均匀的地质体上,敷设输入 阶跃电流的回线,当发送回线中电流突然断开时, 在下半空间就要被激励起感应涡流场以维持在断开 电流前存在的磁场,此瞬间的电流集中在回线附近 的地质体表面,并按指数规律衰减。随后,面电流 开始扩散到地质体下半空间中,在切断电流后的任 意晚期时间里,感应涡流呈多个层壳的环带状,随 着时间的延长,涡流场将向下及向外扩散。感应涡 流场在地质体表面引起的磁场为整个“环带”各个 涡流层的总效应,这种效应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电流 环等效,表现为一系列与发送线圈同形状并且向下 向外扩散的电流环,通常称之为“烟圈”。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1)
类别 场的性质 方法名称 应用
天Hale Waihona Puke 场电阻率法 激发极化法自然电场法
电剖面法 电测深法 高密度电法
地下水流向、金属硫化矿
断层破碎带、熔岩发育带 含水层厚度、埋深 电剖面法+电测深法 地下水、石油、金属硫化矿
直流 电法
充电法 交流 电法
频率电磁测深法 人工场 瞬变电磁法 电磁法
地下河、供水裂隙带
区域构造、石油 含水层厚度、埋深 找水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2)
瞬变电磁法或称时间域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TEM), 利用不接地回线(线圈)向被测地质体发射 脉冲式电场作为场源(一次场),以激励被 测地质体产生二次场,在发射脉冲的间隙利 用接收回线(线圈)接收二次场随时间变化 的响应。从接收的二次场数据中分析出地质 体异常导电体的位置,从而达到解决地质问 题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