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共25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重难点分析(4)本次重难点分析主要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平时作业中的疑难问题来进行辅导。

(下面的文字,黑色的是问题和参考答案,其他颜色是解释和说明。

大红色是强调。

)1.以何其芳的散文《独语》为例,简要说明“独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

对于类似的题目(包括“分析题”),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列举其主要的特点外,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作为“举例说明”的重点。

关于这一题,可以先说明其最大的特点,即:①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

然后,再列举出以下主要特点:②如,内敛(指向内心);不交流(冥想型);表现孤独感(孤芳自赏)与荒凉感(自我怜悯);生命体验;幻美色彩(词藻华丽)等等,再选择其中的一点,举例说明。

这个题目的举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一方面在《名著导读》中选有《独语》,另一方面,对于简答题来说,仅仅用教材中已经举出的例子,也是足够的。

当然,在用现存例子前,应该是先读过作品原文的。

2.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在沦陷区的上海,张爱玲几乎一夜间成了市民文化的“明星”?对于这样的题目,在正式作业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审题”的过程(当然,不是说其他类型的题目就不需要审题了,在这里,只是特别强调而已)。

对于这个题目,在审题时,要重点审读“在沦陷区的上海”、“一夜之间”、“市民文化”这样几个限定词。

在回答时,既应说明其表面现象,①诸如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的人都接纳了她,各种主张的刊物都对她表示推许等。

也应说明其深层原因,②如张爱玲小说的成就,雅俗共赏、新与旧的结合(古典小说的根基、市井小说的色彩)、洋化环境中的封建心灵和精神创伤。

3.为什么“冰心体”散文在当时会风靡一时?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①冰心散文的内容,主要表现爱与美,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婉约的倾诉,温柔而感伤,含蓄细腻,女性的风致的特点。

②其语体特征是以古文为基础的文言文、西文、白话文的统一,对做作的不自然的,与现实语言有距离的“新文艺腔”来说,容易被人们接受。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例题分析
• 选择题与填空题一样,也是可以变化的。比如这样一个题目: • 短篇小说创作曾是“***年”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区域,也出 现了一批现在看来仍有艺术趣味的作品,如《登记》、《山地 回忆》、《红豆》、《百合花》等。其中,《红豆》的作者是 ( B )。 • A.赵树理 B.宗璞 C.茹志鹃 D.孙犁 • 这个题目很容易就变化为: • 短篇小说创作曾是“***年”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区域,也出 现了一批现在看来仍有艺术趣味的作品,如《登记》、《山地 回忆》、《红豆》、《百合花》等。其中,《百合花》的作者 是( )。 • A.赵树理 B.宗璞 C.茹志鹃 D.孙犁 • 有同学在练习中就自觉地将每一篇作品与列出的几位作者一一 对应,这样,再怎么变化也不会再去翻书查资料了。 • 注意:选择题都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不能 只在正确答案上“划钩”或做别的记号。只要是要求,就必须 不作更改地执行。不然,做对了也等于白做。
如何做分析题
重点:分析题的范围仅限于本课程的四大重点:
专题一“五四小说”;专题四“现代话剧”; 专题五“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其中, 关于茅盾的小说涉及专题六的部分内容); 专题九“三四十年代的诗歌”。
注意:此题为两选一,答题时立意要新颖,论 述要正确深入并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 逻辑清楚明了。如果仅仅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 中的观点和内容,没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不 能得高分,试题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 2.扣题问题 所谓“扣题”,实际上也就是“有问必答”,题目问什 么,就答什么。不能“画蛇添足”,也不能“答非所 问”。 • 3.举例问题 • 简答题虽然不像分析题那样要求列举出具体而充分的例 证,但仍然有一个“举例”的问题。有时,题目本身会 明确要求“举例说明”,但即使题目没有要求,也应该 尽可能举出具体的例证。 • 对于作家作品的题目,在举例时切忌只“蜻蜓点水”式 的提及作品的篇名,而不涉及作品的内容或特点。在涉 及较多作品时,可以重点说明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对 其他作品点到即可。 • 对于非作家作品的题目,比如文学运动、文学现象等, 也存在着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不能就空谈理 论而不涉及文学史的具体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教1正规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教1正规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教1正规本“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教案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引言:如何理解此讲四个方面问题的设置任何文学或文化研究都是一定的研究者,在一定的时代中对一定的对象所进行的认识、分析、思考和研究。

这就是说,任何文学研究都要涉及到研究者、研究所进行的时代以及研究对象三者,因此,挑选什么对象进行研究,选择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侧重点是什么,从什么角度展开研究,最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等,都不是单纯(而且往往主要不是)由被研究者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这一讲之所以选择这样四个专题,并不说明它们一定是鲁迅思想或鲁迅写作本身所具有的四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这四个问题中,前三个问题都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保守主义思潮在中国逐渐盛行、鲁迅遭到更多人的质疑的时代特点,直接相关。

而在具体的论述中,课本对这几个问题都给出了正面的阐释,也并不一定就是“客观”的“真理”,而很可能是写作者在特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受特定时代文化制约,而得出的研究结果。

相对而言,本讲的第四个问题,是文学史研究中的“传统”问题,受当前时代的影响不是太直接。

之所以在本讲开讲之前,要设这样一个引言,是为了给大家一点总的提示,以便使我们在初步接触“文学史研究”时,对它的基本性质有个最基本的认识,而不至于把文学史或文学研究,视为对固定对象的客观本质的提示。

第一节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一、重点问题1、与同时代的其他新文化先驱者相比较,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否很猛烈、决绝,甚至有些偏激?2、课本中所列出的对鲁迅偏激的批评之主要观点有哪些,课本是从哪几个方面为此加以解释或开脱的?你是否认同课本中的观点,或是既有认同,也有异议?简略答案:批评之主要观点:共三点,见2页倒数1段。

辩解之几方面:a、既将“吃人说”归为小说的形象表现非逻辑判断,但又肯定这是“带义愤的攻打和否定”(p3倒1)b、鲁迅对传统首先采取怀疑态度,有意以“逆反式的评判去警醒人们”。

中国现当代文的学专题研究关于

中国现当代文的学专题研究关于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一、填空1.鲁迅,原名,字,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我国文学的奠基人。

[周树人;豫才;现代]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树人和。

[周作人]3.散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肥皂;四铭]4.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天演论》]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眉间尺]6.爱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离婚]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8.鲁迅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上是一个食人民族。

[许寿裳]9.小说《风波》以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张勋]10.《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社戏]11.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鲁]12.鲁迅笔下的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阿Q]13.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中的陈士成等。

[白光]14.鲁迅自己曾经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忧愤深广]15.鲁迅在《》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16.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中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早在他创作小说《示众》以前,就在他的第三部小说《》有精彩的描写。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

《阿Q正传》《祝福》简介

“ 精神胜利法”这一国民性通病 . 表现为自欺欺人 , 自 轻自贱而又妄自尊大等

封建思想的长期愚弄 ,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 , 使农民错误地 得出造反毫无出路的教训 .但现实痛苦令人无法忍耐 ,要摆 脱这痛苦 ,只能寄希望于麻痹自我的精神胜利法 ;对于其统 治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统治阶级来说,精神胜利法也是他们逃 避现实的最好选择 . 在中国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普遍典型的 愚昧落后的国民性

从以上几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从而 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
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从文学创作的实绩:

代表着新文学运动最大成就的两大文体:小说和散文都首推鲁迅 为开山之祖。鲁迅的创作既是开创性的,同时又达到了当时所能 达到的最高成就。


小说:1、1918年《狂人日记》的发表,标志着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 真正意义上反封建、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要求的白话小说的诞 生;2、小说集《呐喊》、《彷徨》既是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又 标志着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成熟。主要体现在主题、题材、语言、及 文体的革新和现代化上 散文:1、《随感录》专栏作品形成了战斗性散文:杂文的传统;2、 《朝花夕拾》开创闲话散文一派;3、《自言自语》开创独语体散文; 4、《野草》开创散文诗传统,是现代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
第一讲
鲁迅研究四题
本讲四个重点内容


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 崇高地位 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关于鲁迅的基本知识之一:生平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
第一讲 鲁迅研究四题
本讲四个重点内容
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 崇高地位
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关于鲁迅的基本知识之一:生平
简历:1881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 青年时代:家道中落,体味世态炎凉 日本留学:弃医从文,关注思想启蒙 回国“幻灭”: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彷徨之路:思想深化期 成长为新文学的旗手 文学创作和文艺论争
《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祝福》(1924) 《在酒楼上》《肥皂》《孤独者》《离婚》(1925) 《伤逝》(1925)等
创作于五四落潮期。新文化运动队伍分化。反映鲁迅 当时的思想苦闷及对国民性批判更深刻的思考
鲁迅主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பைடு நூலகம்简要分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第一次将处于社会最底层、最不为人所关 注的普通农民和没有出路的小知识分子纳入自己的创作视野。与 其它同时代作家注重反映这两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所受的重重 压迫有所不同的是,鲁迅更多从精神和文化的层面去表现这两类 人所受到的压迫及其心灵被奴役的创伤。题材的革新、题旨的深 入体现了鲁迅改造国民劣根性,进行思想启蒙,重建民族文化的 努力。
”狂人“形象的深刻性之二:”狂人“曾是一个勇敢地追求思想自由和 人格独立的思想斗士,最终却病愈归顺,沦为封建宗法制度的顺臣。这 种安排恰好体现出鲁迅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勇于 反抗封建专制压制的坚强斗士,然而积淀深厚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及其 各种制度总能想法瓦解这种种反叛,使这些斗士最终妥协。这充分说明 思想启蒙的重要性,思想界的先驱者在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的同时,更 要时时注重根治自身的劣根性,着力提升自己的斗争力。鲁迅先生为我 们提供的这样一个曾经奋力抗争过但最终失败妥协的”狂人“形象,直 到今天还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提醒我们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及其奴才文 化遗毒的任重道远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讲义(上)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讲义(上)


)、《二心集》(1932)、《伪自由书》(1933)、 《南腔北调集》(1934)、《准风月谈》(1934)、 《集外集》(1935)、《花边文学》(1936)、 《且介亭杂文》(1937)、《且介亭杂文二集》 (1937)、《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集外 集拾遗》。 这些杂文集的命名,有的具有连续性,如《华 盖集》与其“续编”,《且介亭杂文》与其“二集” 和“末编”, 《集外集》与其“拾遗”,还有的 具有对称性,如《华盖集》与《而已集》,《三闲 集》与《二心集》,《伪自由书》与《准风月谈》。 了解了其命名特点,可以便于熟悉和掌握。

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第一篇:《祝 福》作于1924年。末一篇:《离婚》作于1925年, 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中, 作于1925年的《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 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C.《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 天》、《奔月》、《铸剑》、《非攻》、《理水》、 《采薇》、《出关》、《起死》。其中,《补天》 原名《不周山》。《铸剑》原名《眉间尺》,作品 中的人物“黑色人”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 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有人认为,中国的现代杂文基本上是由“随感录作家群”和 “语丝派”这两个前后承接的散文流派开辟的,而鲁迅既是 “随感录作家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也有人 曾经将散文分出两条不同的“语体线索”,即“闲话散文” 和“独语散文”,而鲁迅在这两种散文创作中都取得了开创 性的成果。在新文学初期,散文被公认为最有成就的文体, 而鲁迅正是这时期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而在新文学初 期的小说创作中,鲁迅更是一枝独秀,不仅最早显示出新文 学的“实绩”,而且在文体上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就的实验, 成为了各种现代小说文体的先驱和榜样。也可以这么说,鲁 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 的成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周繁漪性格
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按剧中的提示 ,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既渴望自由的爱 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在这样一个新 旧渗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地强调了“原始的野性”,她与周 萍的相爱,并不是为了反封建,也不是为了追求个性解放,除了满 足自己的情欲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对自己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 报复。而在她的思想深处,有许多沉重的无法消除的封建思想意识 ,如她很看重“名分”,即使是与周萍相爱也有一种想摆脱摆不脱 的“犯罪感”,对周冲与四凤的相爱,也觉得门不当户不对,自己 已经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但仍然用封建婚姻的标准去要求(实际 上也就是残害)下一代。蘩漪的种种表现可以清楚地表明,这个人 物并不是曹禺理想中的人物,但作家却对她充满感情,特别是对她 的身上表现来的“蛮性”的原始力量加以礼赞,则显然与作家自己 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有关。他从小受到的家庭压制和由此形成的软弱 性格,在蘩漪身上,都找到了可以寄托的载体。人总是越缺乏什么 ,越是希望得到什么。
(5)再接再厉。1934年9月,应邀去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 教。1936年5月,在巴金等到人的鼓励和催促下,开始创作《日 出》,白天为女师学生上课,晚上埋头写作,6月至9月开始在《 文季月刊》第1-4期上连载。8月,应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邀 请,赴南京任教,讲授“剧作”、“西洋戏剧”和“现代戏剧与 戏剧批评”等课程。11月,在南京导演话剧《镀金》。1937年4月 至8月,《原野》在靳以主编的《文丛》第一卷第2-5期上连载。
话剧的发展简况
(1)文明新戏时期:话剧是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19世纪末 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2)爱美剧时期:1915爱美 ,即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3)小剧场运动时期 :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 验活动,后风行于欧美与日本,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 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从而占据剧坛主导地位的一 次戏剧革新运动。(4)左翼戏剧运动时期:1927年“大革命 ”的失败,激发起了1928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 1929年秋,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 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普罗戏剧”)(5)剧场戏 剧时期:剧场戏剧(即“大剧场”演出)以职业化和营业性 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 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6)广场戏剧时期:1937年抗战 爆发后,中国话剧再次向“广场戏剧”倾斜,并出现了三次 高潮。(7)剧场戏剧再兴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