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住宅设计原理复习重点

住宅设计原理复习重点一、功能性原则:1.合理布局:住宅的功能区域应根据使用频率和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布局,便于居住者的居住、工作和休闲活动。
2.空间分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将住宅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起居区、睡眠区、工作区等。
3.通风采光:保证住宅内部空气的流通和自然光的照射,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储物空间:设计适当的储物空间,满足居住者的物品存放需求,减少室内的杂乱感。
二、安全性原则:1.防火安全:采用防火材料和控制火源,确保住宅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2.电气安全:合理布置电路,保证线路安全可靠;合理选择开关插座位置,方便使用;采取合适的配电设备,保证电气设施的安全运行。
3.水电安全:合理设计给排水、燃气和供暖设备,保证水电安全,并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
4.结构稳定: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确保住宅的结构稳定性,抵御地震、暴风雨等外力作用。
三、舒适性原则:1.通风气流:合理设置通风口、排风设备和阳台,促进空气流通,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2.采光设计:合理设置窗户和采光井,提供充足的自然光,减少人造照明的使用。
3.温湿度控制:合理设计供暖、制冷和换气系统,控制室内温湿度,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隔音降噪:采用隔音隔热材料和技术,减少噪音干扰,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
四、美观性原则:1.色彩搭配: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创造和谐、舒适的室内环境。
2.材料选择:选择具有美观性并适应住宅风格的材料,如地板、墙面、天花板、门窗等。
3.设计细节:设计合理的细节,如门窗造型、灯具选择等,增加住宅的美感和个性。
4.绿化环境:合理设置室内外绿化,并进行合理的照明设计,创造生态和谐的居住环境。
以上是住宅设计原理的一些重点复习内容。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能够帮助设计师和建筑师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住宅设计,创造出安全、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2.2.4 室内空间的充分利用
1)利用坡屋顶下的空间:阁楼或分段处理 阁楼的一半面积不小于2.1m,对低处净高不宜小于1.5m。 2)利用楼梯上、下部分空间
第二章 低层住宅设计
2.3 低层住宅的组合方式
一般分为水平组合和垂直组合 2.3.1 水平组合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1.2.2 厨卫空间
1)厨房 我国常用厨房面积在3.5-6㎡之间为宜。单排布置设备时,其 净宽不小于1500mm;双排布置设备时,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小于 900mm。 带餐室的厨房,其面积需扩大至6-8㎡方能满足要求。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1.2.2 厨卫空间
2)卫生间 一户卫生间的总面积以2.5-5㎡为宜。 卫生间门外开时为900mm*1200mm,门内开时为900mm*1400mm。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1.1.3 套型居住环境与生理
住宅套型作为一户居民家庭的居住空间环境,首先其空间形式 必须满足人的生理活动需求。其次,空间的环境质量也必须符合 人体生理上的需要。 1)按照人的生理需要划分空间 2)保证良好的套型空间环境质量 一般每人平均居住容积至少为25m³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
3.1 设计要求及平面组合分析
3.1.1 单元的划分与组合 2)单元组合拼接的常见方式 (1)平直组合 (2)错位组合 (3)转角组合 (4)多向组合
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
3.1 设计要求及平面组合分析 3.1.3 多层住宅的交通组织----楼梯设计 1、梯间宽度:规范规定,梯段净宽不小于1100mm,因此,梯间总宽度 一般为2600mm 2、休息平台宽度:净宽大于梯段净宽且不小于1200mm,以1500mm为宜。 3、踏步尺寸:一般取踏步高150-175mm,踏步宽260-280mm,踏步的宽 度应大于人脚的长度,以保证行走时舒适。. 4、踏步步数:根据楼层的设计高度计算, 5、楼梯间长度:应为踏步总长度的一半+两端的休息平台长度 6、楼梯的净空宽度:指下层平台和踏步至上一层平台和踏步之间的垂 直距离。最小距离:如下层平台至上层平台梁底应大于2000mm,以免 行走时碰头。一般情况下,净高度均大于2000mm,但是,在第一层楼 梯入口处,当入户门设在楼梯里端,而半层平台下端作行人通道时, 其高度往往达不到行人通过的要求,这时就需要作出调整。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题

一、单选题(10分)1、居住建筑适居性的主要构成要素通常应包括()诸多方面。
A.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B.舒适性、安全性适应性、环境协调性C.适应性、环境协调性、经济合理性D.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环境协调性、经济合理性2、炎热地区住栋的东西向门窗尤为重要,遮阳方式可分为:()A.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B.水平式、垂直式、旋转式、挡板式C.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旋转式D.水平式、旋转式、综合式、挡板式3、通廊式也是高层住宅的一种主要平面形式,可以分为()等。
A.内廊式、外廊式、跃廊式B.内廊式、外廊式、回廊式C.内廊式、外廊式、连廊式D.跃廊式、连廊式、回廊式4、按主要住户群体及其居住行为的特性分类,供特定社会机构或集团专用的公寓建筑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A.老年公寓、学生公寓、员工公寓、商务公寓 B.老年公寓、青年公寓、员工公寓、商务公寓A.老年公寓、学生公寓,员工公寓 D.学生公寓、员工公寓、商务公寓5、依据建筑底面与山体地表的不同关系,山地建筑可以有不同接地形式,分为()三大类。
A.地下式、地表式、地上式B.地上式、地表式、架空式C.地下式、地表式、架空式D.地下式、综合式、架空式6、室外环境设施可大致分属三类:()。
A.阳台、露台、屋顶平台B.住栋观景设施、场所意象设施、水岸利用设施C.阳台、露台、住栋观景台B.观景设施、意象设施、灯光设施7、居住综合体所处的外部城市环境对其建筑空间形态产生的作用可分为三个层次:()。
A.城市层次、街区层次、地段层次B.城市层次、地段层次、场地层次C.街区层次、地段层次、场地层次D.城市层次、街区层次、场地层次8、遮阳设施按照材料和构造方式,可分为()。
A.固定式遮阳板、活动式遮阳配件、组合遮阳设备B.固定式遮阳板、活动式遮阳配件、家用遮阳设备C.固定式遮阳板、组合式遮阳配件、家用遮阳设备D.固定式遮阳板、活动式遮阳配件二、填空题(10分)1、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综合体等。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复习材料简版

一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1.卧室2.起居室3.工作学习室4.餐室二低层住宅的组合方式水平 1 独立式2并联式3联排式4聚合式垂直1叠加式2互补式三按交通廊分类1梯间式2外廊式3内廊式4跃廊式四住宅的适应性1房间用途的多样性2.设置可调剂分配的灵活房间3.设置灵活隔墙,改变相邻套型面积4.单元之间的可分性5.菜单式套型面积6.在套型中设置多功能空间7.套型空间的模糊处理五住宅多样化设计住宅类型上要多样化即要有各种类型包括低层、多层、高层;点式、板式、塔式等,单元设计上不仅要开间长度各异,还要有插入单元、转角单元等。
六住宅建筑节能设计1.控制住宅建筑的体型系数2.扩大南向得热面的面积3.窗户的节能设计4.选用高效、节能、经济的外围护体系5.加强冷桥、热点、节点的保温构造设计6.加强住宅楼公共空间的保温设计七控制住宅体型系数1合理扩大栋深尺寸2利用住宅类型特征3平面空间组合应紧凑集中,尽量减少凹凸变化4合理提高住宅层数,加大体量5严寒地区采用东西向住宅6加大建筑物体量7减小体型系数八窗户的节能设计1尽量减小开窗洞口面积2提高窗户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3提高窗户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窗户本身传热量九多层住宅的细部处理在住宅的细部处理上如平顶或坡顶以及檐口形式,阳台栏板入户口处理也应具有多样性。
此外,墙面饰面材料和色彩处理和住宅外部环境设计包括道路布置、庭院设计等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名词1 厨房:厨房是设备复杂使用频繁的空间主要功能是完成家庭炊事活动。
2 采暖: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能是室内空间满足人们对热舒适环境的要求3 住宅标准化:设计模数和平面设计、单元类型设计、组合类型设计、立面及细部处理多样化设计、空间环境多样化设计4 工业建筑体系:把某一类需要大量建造的房屋建筑采用标准设计和配套的标准构件,以及配套的生产工艺设备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科学的组织管理使之形成工业生产的全过程。
5住宅: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是人类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1.功能性原理2.空间布局原理住宅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符合人们的居住习惯和生活方式。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同时也需考虑隐私和功能分区等因素。
此外,住宅建筑的布局还要与户型尺寸和建筑形态相协调。
3.比例原理住宅建筑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比例可以使建筑更加协调和美观。
此外,住宅建筑的比例也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与邻近建筑物形成和谐的比例关系。
4.材料选择原理住宅建筑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防火性能和环境适应性。
同时,材料的选择还应该考虑美观性和成本因素。
合理的材料选择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5.色彩运用原理色彩是住宅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适当的色彩运用可以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例如,浅色调可以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和宽敞,而暖色调则可以增加温暖和舒适感。
6.可持续发展原理7.灵活性原理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满足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可调节的隔板和可拆卸的家具可以使房间的功能和布局更加灵活多变。
8.安全性原理住宅建筑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住宅设计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等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居住者的安全。
例如,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防火措施可以提高住宅的安全性。
9.基本美学原理住宅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美学原理包括比例美、色彩美、形态美等。
住宅建筑的美学价值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10.人性化原理住宅建筑应该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居住者感到舒适和愉悦。
例如,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人性化的布局可以给居住者带来便利和舒适。
总之,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综合了功能性、美学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在满足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高品质住宅建筑。
因此,设计师需要全面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平衡,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优秀作品。
住宅设计原理复习重点(精)

住宅设计原理复习要点1. 住宅的概念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2. 户型和套型的概念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则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注: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度夫妻和其已婚子女及孙辈所组成的家庭。
3. 窗地比:房间侧窗洞口面积(Ac与该房间地面面积(Ad之比。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小时以上日照。
4. 节约用地的常用方法(1降低层高,增加层数: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建筑总高的降低有利于缩小建筑间距,节约用地。
(普通住宅层高不应小于2.8m。
卧室、起居室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m。
住宅层数越多,单位面积上多分担的房屋基地占地面积越少,用地越经济。
(2加大进深,减小面宽。
对于低层住宅来讲,减小每户的面宽对于节约用地有较大作用。
加大进深,缩小面宽的住宅单元设计在群体组合时可以起到节约土地,提高容积率的目的。
5. 住宅空间私密性序列公共区:入口半公共区:娱乐,起居半私密区:家务,炊事私密区:主人卧室,子女卧室,书房,健身,贮藏,WC6. SAR体系住宅它是由几位荷兰建筑师开办的一个建筑师研究会。
他们提出将住宅的设计和建筑分为两个部分——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体的设想,并对此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我们通常称之为SAR理论或支撑体理论。
根据此理论设计和建造的住宅称为SAR体系住宅或支撑体住宅。
7. 低层住宅的组合方式水平组合:1独立式住宅。
2并联式住宅。
3联排式住宅。
4聚合式住宅(又称簇集式住宅。
垂直组合:1叠加式:各层平面内容相同或相似。
2互补式:不同户在垂直方向上交叉组合,共同形成一个住宅单元。
8. 单元设计法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统一结构、构造和放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把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以一种或数种单元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形多样的组合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复习

住宅建造设计原理1、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建造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
2、户型:顾名思义为住户的类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户型。
套型:就是住宅设计中为不同户型的住户提供适宜的成套居住空间。
3、厨房:它主要是完成家庭炊事活动,是设备集中和使用频繁的空间,而且又是产生油烟,水蒸气、 CO 等有害物质的场所,所以住宅套型设计中,它的位置很重要。
4、洗手间:住宅洗手间是一组处理个人卫生的专用空间,它包括便溺、洗浴,盥洗及洗衣四种功能(有的还包括化妆功能)按小康标准,一户住宅洗手间面积以3~5m2为宜。
5、露台:其顶部无覆盖遮档的露天平台.6、套型空间的组合:就是将户内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住户使用的需求,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7、变层高式住宅:就是将一些次要空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而将家庭成员活动量大的空间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
8、复式住宅:就是将部份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
9、跃层住宅:是指一户人家占用二层或者部份二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
10、别墅:它的原本含义是“住宅以外的供游玩、休养的园林式住房”,是除“正宅"以外的“副宅".现代的含义包含了“正宅”与“副宅"二方面的内容,既可能是住户偶尔休养的场所,也可能是常年栖居的生活用房。
11、院落:就是与住宅有着明确的从属关系的室外地面空间,它通过围墙(透体的,不透体的)或者建造的围合来确定这种空间上的从属关系(私有或者半私有) .12、宅院:建造在内,院子在外,而且是独立式的住宅外院,从属于一户住宅。
13、庭院:建造在外,院子在内,受到建造不同程度的围合(不少于 3 面)较封闭。
14、单元的概念:为了适应住宅建造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统一结构、构造,方便施工,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而把这种标准段称为单元.15、住宅的适应性:是指住宅实体空间的用途具有多适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住户居住。
(完整)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完整)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功能类型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居住面积标准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
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
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室内光环境质量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第一节概述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1、户人口规模2、户代际数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1、家务型2、修养型3、交际型4、家庭职业型5、文化型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1、人与居住环境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2.2 私密性与开放性2.3 自主性与灵活性2.4 意境与趣味2.5 自然回归性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居住空间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二、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3.4 其他设施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
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三、套型空间的组织1.1 餐室厨房型(DK型)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3.1.3 B·LD型::睡眠独立,起居、用餐合一。
4.1 起居餐厨合一型(LDK型)起居、用餐、炊事等活动设在同一空间内,并以此空间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多见于国外住宅。
5.1 三维空间组合型5.1.1 变层高住宅:5.1.2 复式住宅: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的形式5.1.3 跃层住宅: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四、空间的灵活分隔1.1 可灵活分隔的住宅体系1.1.1 SAR住宅体系: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墙)1.1.2 大开间住宅:2.1 灵活分隔的方式2.1.1 帷幔:布帘、卷帘2.1.2 折叠式隔断2.1.3 灵活隔断帷幔:布帘、卷帘2.1.4 壁柜式隔断五、套型模式发展趋势1 居室型:居住标准较低的家庭生活要求,“生存型”2 方厅型:餐寝分离,套内的方厅是扩大的交通空间。
3 起居型:起居就寝分离,起居室作为家庭团聚、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就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4表现型:力图表现自己个人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审美观念,“舒适型”第二章低层住宅设计第一节低层住宅的类型和特点一、低层住宅的类型1、城市集合型低层住宅:适应于农业社会及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2、别墅2.1 含义:住宅以外的供游玩、休养的园林式住房。
“副宅”,“正宅”2.2 分类:城市型别墅(城市市区及近郊)和郊野型别墅(城市远郊及乡野)二、低层住宅的特点节约用地和提高低层住宅建筑容积率的设计手法:加大住宅进深、缩小面宽、北向退台第二节低层住宅的类型和特点一、功能关系二、房间组合1、平房式低层住宅2、户空间占2~3层的低层住宅3、户空间占一层的集合型低层住宅三、垂直交通坡道:坡度10°以下楼梯:坡度23°~45°爬梯:坡度45°~90°第三节低层住宅的组合方式一、水平组合1、独立式:建筑层数2~3层,用地200~500㎡2、并联式:两户住宅在平面上并联组合,形成一栋建筑,每户有三个面向外。
3、联排式:横向联排、纵向联排、斜向联排、综合联排联排式住宅的拼联长度一般以30m左右为适。
4、聚合式住宅(簇集式住宅)二、垂直组合: 叠加式组合、互补式组合三、节约用地加大住宅进深的方法:1、利用天井2、在进深方向错位叠加3、利用房间在剖面上的高低错落4、利用房屋逐层退台及坡顶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第一节设计要求及平面组合分析一、单元的划分与组合单元设计法:中间单元、尽端单元、转角单元、插入单元、中间户单元、尽端户单元、楼梯间单元。
单元的组合拼接方式:平直组合、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二、多层住宅的交通组织(1)围绕楼梯间组织各户入口:梯间式或无廊式(2)以廊组织各户入口:长外廊、短外廊、长内廊和短内廊(3)以梯廊间层结合组织各户入口:即隔层设廊,再由小梯通至另一层就形成跃廊式。
多层住宅常用的楼梯形式:双跑楼梯、单跑楼梯、三跑楼梯多层住宅楼梯常见的处理方式:提高勒脚或降低入口、底层做单跑、底层打通一间房、底层作长短跑、楼梯反向布置第二节常见的平面类型及特点按交通廊的组织可分为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跃廊式按楼梯间的布局可分为外楼梯、内楼梯、横楼梯、直上式、错层式按拼联与否可分为拼联式、独立单元式(常称点式)按天井围合形式可分为天井式、开口天井式、院落式按剖面组合形式可分台阶式、跃层式、复式、变层高式等一、按交通廊的组织分类(一)、梯间式: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分户门,一般可安排2~4户1、一梯二户2、一梯三户3、一梯四户(二)、外廊式:(三)、内廊式:(四)、跃廊式:由通廊进入各户后,再由各户内小楼梯进入另一层二、按楼梯的布局分类(一)、外突楼梯(二)、内楼梯(三)、单跑横楼梯(四)、直上式:梯跑单跑直上,由休息平台入户,形成梯廊合一,也称为梯廊式(五)、错层单元三、按单元拼联方式的分类(一)、单向拼联(二)、两向拼联: L形(三)、三向拼联: Y形(四)、多向拼联: 工形、X形、蛙形(五)、异形拼联: 蝶形、楔形四、按独立单元的形式分类凡不与其他单元拼联而独立修建的住宅称为点式住宅。
点式住宅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T字形、风车形、Y字形、凸字形、工字形以及蝶形。
五、按天井的形式分类(一)、内天井式(二)、开口天井式:天井只有三边围合(三)、院落式六、按剖面组合的形式分类(一)、台阶花园式:将住宅单元逐层错位叠加、层层退台、使每户都有独用的大面积平台,外形形成台阶形或金字塔形。
(二)、跃层式:上、下层(三)、复式式:在住宅层高为3.3~3.5m情况下,在内部空间中巧妙地布置夹层,形成空间的重复利用。
该高即高,可低则低。
家具设计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
(四)、变层高式:起居室两层高度相当于卧室、厨房、卫生间等三层高度第三节住宅的适应性和可变性一、住宅的适应性与可变性的由来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物质老化期可以达100~120年。
住宅的精神老化期较短,一般为10~25年。
第四节住宅的标准化与多样化一、模数网和建筑参数的确定国外常用的扩大模数有3M×3M,6M×6M,6M×12M以及12M×12M等(M-建筑模数单位,1M=100mm)。
我国住宅都采用3M,即以300为级数的系列。
如选用12M则参数系列为 1.2、2.4、3.6、4.8、6.0、7.2m我国住宅高度方向的模数,采用1M,即100mm的倍数二、住宅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幢设计法、单元设计法、套型设计法、基本间设计法、模数构件设计法第五章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7~9层的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第一节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一、电梯的设置美国认为在住宅中,等候电梯的时间小于60s较理想,小于75s尚可,小于90s较差,以120秒为极限。
英国和日本规定在60s~90s之间。
第二节高层住宅的消防和疏散问题一、消防能力与建筑层数和高度的关系消防云梯高度多在50m以内。
高度50米相当于住宅18层。
高度超过100米,即相当于36层住宅。
一类住宅:高级住宅和19层及19层以上的普通住宅二类住宅:10~18层的普通住宅第三节高层住宅的平面类型一、单元组合式高层住宅:常见的有矩形、T形、十字形、Y形及Z形二、长廊式高层住宅:(一)、长内廊高层住宅:一字形走道、L形走道、门形走道、 Y形、十字形走道(二)、长外廊高层住宅:天井式三、塔式高层住宅:我国北方常见的塔式高层住宅平面形式:Y形、X形、V形、T形、H形、蝶形我国南方常见的塔式高层住宅平面形式:双十字形、井字形、钻石形、蝶形另外还有十字形、五角形及圆形、菱形、风车形、宝塔形、八角形、星形、鼓形、矩形。
塔式住宅一般每层布置4~8户第五章不同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住宅设计第一节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称严寒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0℃,高于-10℃的地区称严寒地区一、规划布局:(三)、避免季风干扰(1)、利用建筑物紧凑布局,使建筑间距控制在1:2范围之内,充分发挥“风影效应”,使后排建筑免受寒风侵袭。
(2)、减少季风主导风向与建筑物长边的入射角度。
“风槽”(3)、避免局地疾风。
风旋、风槽、拐角气流、风洞二、住宅节能设计:(一)、控制住宅的体形系数(5)、严寒地区采用东西向住宅(6)、加大建筑体量应避免作建筑面积在2000㎡以下的小体量,一般以面积大于3000~4000㎡为宜(六)、加强住宅公共空间的防寒设计在室外温度低于-6℃的地区,楼梯间应采暖和设防风门斗第二节炎热地区的住宅设计二、炎热地区住宅的平面设计与建筑处理(三)、遮阳与隔热1、遮阳我国南方地区的夏季,通过建筑南向和西向外墙上的门、窗(在门开着的情况下)传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和外部环境的热量,分别比痛过同面积的墙体传入的热量大2~4倍和10~20倍遮阳的方式: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固定式遮阳板、活动式遮阳构件和家用遮阳设备(窗帘、百叶窗、活动百叶窗),固定式遮阳板的主要形式有栅板式(或称百叶板式)和实心板式(四)、改善住宅外部环境条件建筑物采取一字平直形,一般以长30m左右为宜。
若风向与建筑物的纵轴能成60°左右的入射角,较有利于前后各排住宅的自然通风三、东西向住宅设计东、西向住宅平面形式通常采用“锯齿形”。
“锯齿”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将住宅朝东、西向的阳台或房间的局部进行45°旋转,形成锯齿。
一是将各个房间处理成呈45°错位,形成“锯齿”。
第三节坡地住宅设计三、坡地住宅单元的垂直组合(一)、错叠(二)、跌落(三)、掉层:根据地形的需要,在局部范围下面加设一层,称为掉层(四)、错层四、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一)、掉层(二)、吊脚(三)、天桥(四)、凸出楼梯间(五)、连廊(六)、室外梯道第四节底层商店住宅设计二、住宅与商店的几种布置方式(一)、住宅与商店上下叠合布置1、底层商店与楼层住宅同样进深2、底层仓库或营业厅后凸3、底层营业厅前凸4、底层前后都凸出(二)、商店作为连接体与住宅楼垂直(三)、商店位于街道转角处,与住宅楼相连第六章工业化住宅的设计第一节建筑工业化的概念第二节工业化住宅设计的基本原理一、工业化住宅设计的基本方法(一)、模数网格法我国《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基本模数定为100mm,以M表示,又规定1500mm 以上的尺寸要用扩大模数(但住宅层高仍可按100进级),扩大模数可选用3M、6M、15M 等15M有3m、4.5m、6m三种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