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黑色幽默元素1
影评:疯狂的石头

影评: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中国电影。
这部电影以黑色
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四个朋友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荒诞和疯狂。
导演宁浩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的荒诞和无奈融入到电影情节中,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深思人生的无常和不易。
首先,影片的剧情设计非常新颖,四个主角各有各的故事,但又紧
密联系在一起。
他们为了梦想而不择手段,不断陷入困境,却又在
荒诞的情节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勇气。
这种荒诞与现实的结合让
人忍俊不禁,也让人深思人生的无常和不易。
其次,影片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每个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塑造
得栩栩如生,让人忍不住为他们的遭遇和坚持点赞。
他们的表演让
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和欢乐。
最后,影片的摄影和音乐也非常出色。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写和特
技镜头,将故事中的细节和荒诞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配乐更是让
人印象深刻,每一首歌曲都与情节相得益彰,让观众更加投入到电
影的氛围中。
总的来说,电影《疯狂的石头》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黑色幽默电影。
它不仅让人捧腹大笑,更让人深思人生的无常和不易。
这部电
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感悟和共鸣的佳作。
强烈推荐观众观看!。
《疯狂的石头》黑色幽默与社会批判

《疯狂的石头》黑色幽默与社会批判电影《疯狂的石头》是一部于2006年上映的中国喜剧片,由宁浩执导。
这部电影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在剧情发展中,导演通过讲述四位朋友的故事,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某些阴暗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疯狂的石头》中的黑色幽默手法以及电影所涉及的社会批判。
首先,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喜剧形式,在这部电影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夸张、荒诞、反转等手法,黑色幽默为电影增添了独特的笑点。
例如,电影中的四位主角经常因为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引发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
这种黑色幽默的构建方式不仅使观众得到了欣赏,更使他们在笑声中思考,思考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
其次,电影中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通过四位朋友寻找宝藏的故事,导演巧妙地探讨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人情冷暖以及职业道德等。
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警察、黄皮肤外国人和黑帮等元素,都是电影对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的载体。
这种批判不仅有力地揭示了社会的丑陋面,也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此外,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很独特。
四位朋友分别具有不同的性格和身份背景,这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喜剧元素。
例如,潘长江饰演的阿宝是一个傻傻的小混混,而刘桦饰演的老刀则是一个心机婊。
这些个性鲜明的角色在电影中相互碰撞、相互作用,引发了激烈的情节冲突,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的各类人物和现象。
除此之外,电影运用了色彩、音乐等元素,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其中,电影中黄色和蓝色的运用特别引人注目。
黄色象征着财富和金钱,而蓝色则代表着友谊和坚持。
导演的巧妙运用这些色彩,进一步突显了电影所传达出来的社会批判的主题。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选择也极具特色,通过情绪适配和旋律包装,使观众更加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
总之,电影《疯狂的石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和社会批判的内容,成功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并在当时的中国电影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揭示,它带给观众了更多的思考。
观后感疯狂的石头观后感笑与泪的黑色喜剧

观后感疯狂的石头观后感笑与泪的黑色喜剧《疯狂的石头》观后感:笑与泪的黑色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自上映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无论是影片的质量,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冷嘲热讽,都让影迷们久久不能释怀。
作为一部黑色喜剧,它将笑与泪巧妙地相融合,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
首先,电影《疯狂的石头》的一大亮点在于其悬疑事件的设置。
电影一开始,五位主人公拾金不昧找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
在这个情节的民间传说,以及后续不断出现的谎言和阴谋,都让观众感到诡异和悬疑。
这种悬疑感在整部电影中贯穿始终,让观众时刻保持着对剧情的好奇和紧张感。
其次,影片的幽默元素也是引人注目的。
通过对宝石传说的修改和扩展,电影中充满了黑色幽默。
例如,宝石的来历被改编成了革命时期的密件,看似庄重,实则荒诞可笑。
片中还有许多妙语连珠的台词,令观众捧腹大笑。
这些幽默元素的巧妙运用,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无穷的趣味和可看性。
此外,电影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反转和描绘,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冲击。
五位主人公在故事中走入了罪恶深渊,由最初的无忧无虑逐渐堕落,最终在贪婪和欲望的驱使下疯狂地相互残杀。
而这些人物的转变和命运的反转,既让人悲伤又离奇荒诞。
观众在看到这些场景时,不由得产生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深深反省。
最后,在影片的音乐和画面呈现上,《疯狂的石头》同样令人难忘。
电影中音乐的选择非常精准,既能凸显情节的悬疑紧张感,又能增强幽默的效果。
同时,影片中运用的镜头语言和色彩运用也让人印象深刻。
导演通过镜头的构图和色调的处理,让观众对影片的印象更加深入。
画面上的美学效果与情节相得益彰,使得观众既被故事吸引,又对影片的形式表达赞叹不已。
总体来说,电影《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喜剧与悬疑、黑色与情感相互交织的影片。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内涵,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既忍俊不禁,又深感思索,真正体会到了黑色喜剧的妙趣横生。
相信《疯狂的石头》会继续在影迷心中贮存下去,并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疯狂的石头笑料与情感的黑色喜剧

疯狂的石头笑料与情感的黑色喜剧黑色喜剧,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常常以荒诞无厘头的方式来讽刺和揭示社会问题。
电影《疯狂的石头》作为中国黑色喜剧的代表之一,以幽默搞笑的方式展现了现实中的不公平和荒谬,融合了情感与悲喜,为观众带来了一次独特的观影体验。
首先,电影《疯狂的石头》通过独特的故事情节和剧情发展,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
影片以一个强盗团伙盗窃一块名贵宝石的事件为主线,通过每个角色的表现,展现了各自的性格与思想。
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发展,揭示了人类在面对金钱和利益时的复杂心态。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之间的独特魅力和情感纠葛,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其次,电影《疯狂的石头》通过搞笑的元素和幽默的台词,营造了一种喜剧氛围。
在影片中,角色们的语言表达和行为举止颇具喜剧效果,带给观众一连串的笑料。
例如,影片中的四个主要角色通过他们的对话和举止,揭示出普通人在特殊情境下的反应,让观众在面对荒谬场景时产生共鸣和欢笑。
同时,电影中还融入了一些离奇的情节和荒唐的剧情转折,进一步提升了影片的搞笑效果。
再次,电影《疯狂的石头》通过黑色喜剧的方式,反映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层次内涵。
在影片中,角色们为了一块宝石而展开的一系列行动,反映了人们对金钱的贪欲和欲望的不可抑制。
通过对每个角色的描绘,影片让观众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金钱带来的诱惑与破坏。
同时,影片以黑色的方式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充斥的权力与金钱的不公平,使观众思考社会正义与道德的问题。
最后,电影《疯狂的石头》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情感的挖掘,赋予了黑色喜剧一种深度与感动。
影片中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情感的发酵,为观众展示了人性的脆弱和真实。
无论是喜剧的一面还是黑暗的一面,都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
观众在欢笑的同时,也不禁思考生活中那些隐藏在背后的情感,从而引发共鸣和思考。
总之,《疯狂的石头》作为一部独特而成功的黑色喜剧,以其笑料和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中国电影对于这一类型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表现。
《疯狂的石头》中国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

《疯狂的石头》中国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由导演宁浩执导,于2006年上映的中国喜剧电影,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讲述了四个性格迥异的男人因为一块神秘的宝石而展开的一系列离奇故事。
影片中融合了喜剧、悬疑、动作等多种元素,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独具特色的视听盛宴。
本文将从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幽默元素等方面来探讨《疯狂的石头》为何能成为中国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
首先,影片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充满了荒诞离奇的悬念。
四个主人公分别是老板刘牧师、小偷阿飞、出租车司机阿毛和杀手阿虎,他们因为一块神秘的翡翠而相遇,从而展开了一段荒诞不经的冒险之旅。
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刘牧师为人正直善良但有点傻气,阿飞机智灵活却心怀不轨,阿毛憨厚老实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阿虎冷酷无情却隐藏着柔软的一面。
他们在寻找翡翠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引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善恶的边界。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观众始终保持着对剧情的高度关注。
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塑造鲜明生动,每个角色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刘牧师虽然看似单纯善良,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阿飞表面上是个小偷,实际上却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阿毛虽然外表憨厚,却是整个故事中最令人感动的角色,他的善良和真诚打动了观众;阿虎则是一个充满谜团的角色,他的冷漠和狡诈让人捉摸不透。
这些角色形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看点,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对人物的成长和变化有所思考。
此外,影片中融入了大量幽默元素,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从刘牧师的傻气表现到阿飞的机智反应,再到阿毛的憨厚可爱,每个角色都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幽默色彩。
而一些荒诞离奇的情节设置和反转更是让观众捧腹大笑,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荒诞。
影片中的幽默元素不仅令人忍俊不禁,更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让观众对影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疯狂的石头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犯罪喜剧片

疯狂的石头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犯罪喜剧片《疯狂的石头》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犯罪喜剧片导演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秉承黑色幽默风格的犯罪喜剧片。
影片于2006年上映,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围绕一颗巨大宝石展开一系列勾心斗角、离奇故事的故事。
影片整体剧情紧凑,笑点密集,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嘲讽和对人性的深入揭示,成功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喜剧氛围。
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小城市上海,背景设定非常真实。
影片不仅通过独特的情节设计让观众捧腹大笑,同时也深入探究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问题。
下面将从角色塑造、剧情发展和黑色幽默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影片中的角色塑造非常丰满,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动机,通过相互之间的碰撞和阴谋诡计,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情节。
富二代刘、纽约大学留学生王、工人龙、与黑帮有联系的警察均具备鲜明的个性,每个角色都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些角色的个性和行为塑造了一个犯罪喜剧片中独特的氛围,使观众在欢笑的同时也能够对这些角色产生共鸣。
其次,剧情发展紧凑合理,在保持喜剧效果的同时又并不失去严谨性和可信度。
影片通过宝石的引诱让一群平凡的人们卷入了一场草蛇灰线的犯罪行为,进而形成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
这种将犯罪与喜剧结合的方式,不仅体现了导演对于犯罪问题的思考和嘲讽,也为观众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观影体验。
最后,影片中黑色幽默的运用独树一帜,使得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犯罪背后的故事充满了离奇和反转,人们的行为也往往超出了观众的预期。
例如,龙的父亲在警察面前自首等一系列荒诞举动,以及富二代刘和纽约大学留学生王的撞车事件等,都令观众啧啧称奇。
这种对现实中行为和情节的颠覆性处理,加上幽默的对白和搞笑的场景设计,使整部影片充斥着一种犯罪与喜剧并存的独特魅力。
总结起来,《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犯罪喜剧片。
它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嘲讽,以及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深入揭示,成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影片氛围。
角色塑造鲜明,剧情发展紧凑合理,并运用了独特的黑色幽默手法,使得影片具备了深刻的思考意义和娱乐价值。
观后感疯狂的石头荒诞与黑色幽默的喜剧之旅

观后感疯狂的石头荒诞与黑色幽默的喜剧之旅疯狂的石头(Crazy Stone)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宁浩执导的电影。
该片于2006年上映,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和赞誉。
电影以其强烈的荒诞性和黑色幽默风格为人们所熟知,让观众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一股独特的喜剧之旅。
影片的剧情设置在一个小城市,主要围绕着一批人为了寻找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石而展开的故事。
虽然整个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离奇和夸张的成分,但却通过荒诞性的情节和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扭曲但又真实的世界。
在整个电影中,荒诞和黑色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影片一开始,一辆豪华轿车打算撞蚂蚁,展现了一种荒诞可笑的行为。
随后,在找宝石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例如宝石被误认为是普通小石头,成堆的石头被沉入水中等。
这些情节中展现的喜剧元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角色的夸张表演和搞笑的台词。
除了喜剧元素,影片还提供了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和讽刺。
比如,在电影中,主人公们为了一颗宝石而背离了最初的目标,并困于贪婪和欲望的泥淖中。
这实际上是对人性的一种批判,让观众反思人性中的复杂和贪婪的一面。
此外,导演还通过展现官僚体系的荒诞性和腐败来讽刺社会现象,以及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行为来揭示人性的虚伪和丑陋。
总的来说,疯狂的石头以其荒诞性和黑色幽默的喜剧手法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既欢乐又深思的电影体验。
导演宁浩的独特视角、夸张又真实的剧情和角色们的精湛表演都让观众深受吸引。
影片中充满的荒诞性和黑色幽默元素使得观众在大笑之余也能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刻的反思。
疯狂的石头展现了一种置换视角的方式来揭示社会中的问题,让观众对人性和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思考。
这样的电影体验让人回味无穷,成为了中国喜剧电影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浅析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黑色幽默元素1

浅析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黑色幽默元素1浅析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黑色幽默元素孙甜[摘要]:“疯狂”是宁浩电影中的一大标签,令观众最为疯狂的无疑是巧合到夸张的情节,正是这种多线索叙事结构让平淡无奇的社会事件变得荒诞,或者说让人们意识到,原来这些貌似无奇的场景其实都是这个荒诞世界的表现,而这种黑色幽默式的荒诞却着实彰显了宁浩剧作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宁浩;黑色幽默;疯狂的石头;荒诞“黑色幽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
它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
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
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经济效益特此搞了一个展览,希望卖出天价以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局面。
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
他们在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这一最大的障碍。
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换之后,两拨贼被彻底的黑色幽默了一把。
整部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具体体现在语言、情节的叙事结构以及小人物的造型上。
一、语言的强烈讽刺性影片中一些语言“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的是否定语言能指的含义,构成了最常见的语言反讽。
如影片中三个土贼中的老大被命名为“道哥”,字面上的意思应该是讲道义的大哥;讲究道义本是江湖世界中的通行法则,可事实上,这个道哥一点都不讲道义。
在黑皮被困下水道向他求救时,他只想着翡翠,却不管黑皮的死活。
道哥自身的行为否定了“道哥”这个语词的含义,从而完成了对道义的解构。
在工艺品厂两次被贼光顾之后,作为保卫科长的老包用沙哑的声音狂吼:“公共厕所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黑色幽默元素
孙甜
[摘要]:“疯狂”是宁浩电影中的一大标签,令观众最为疯狂的无疑是巧合到夸张的情节,正是这种多线索叙事结构让平淡无奇的社会事件变得荒诞,或者说让人们意识到,原来这些貌似无奇的场景其实都是这个荒诞世界的表现,而这种黑色幽默式的荒诞却着实彰显了宁浩剧作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宁浩;黑色幽默;疯狂的石头;荒诞
“黑色幽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
它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
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
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经济效益特此搞了一个展览,希望卖出天价以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局面。
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
他们在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这一最大的障碍。
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换之后,两拨贼被彻底的黑色幽默了一把。
整部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具体体现在语言、情节的叙事结构以及小人物的造型上。
一、语言的强烈讽刺性
影片中一些语言“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的是否定语言能指的含义,构成了最常见的语言反讽。
如影片中三个土贼中的老大被命名为“道哥”,字面上的意思应该是讲道义的大哥;讲究道义本是江湖世界中的通行法则,可事实上,这个道哥一点都不讲道义。
在黑皮被困下水道向他求救时,他只想着翡翠,却不管黑皮的死活。
道哥自身的行为否定了“道哥”这个语词的含义,从而完成了对道义的解构。
在工艺品厂两次被贼光顾之后,作为保卫科长的老包用沙哑的声音狂吼:“公共厕所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语言能指是公共厕所,而语言所指恰恰相反,表明这不是公共厕所,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土贼小军对国际大盗麦克“你还挺专业。
”貌似夸奖,实则嘲讽。
结果,有着先进装备并且身手不凡的大盗栽在土贼手里。
表面上,保卫科长相对于贼来说意味着专业,大盗相对于土贼来说意味着权威。
实际的情形则是,保卫科长在贼的眼里是形同虚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土贼对于大盗是不屑一顾———轻松攫取大盗到手的翡翠。
影片通过这两项二元对立模式,完成了对专业、权威的解构。
同时在语调上也可以看得出其讽刺的意义所在。
比如奸商在卖给大盗麦克绳子时,一边坏笑,一边说:“真正的保质保量。
”趁着大盗一不留神就把绳子给剪短了。
透过叙述人坏笑的腔调,我们就能感受到他说的话有多么言不由衷。
这样的反讽也就把信誉给解构了。
在准备偷翡翠时,黑皮说:“费那事干嘛?用榔头一砸,抢了东西就跑,谁能追得上?”道哥却严肃地教训他,“要注意素质,素质。
”一个连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都不知道的土贼却要讲究素质,可见这个地方的素质不能等同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中的素质,而是指一种特殊的技巧、技能。
在一本正经的腔调背后,
反映出道哥对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不满,同时也暗含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
抢东西是明目张胆,没有丝毫技术含量。
道哥作为一个很有职业精神的行家,是不屑干那种不上档次的事。
偷东西则是需要智商的,有智商,才能上档次。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道哥要讲究素质。
[1]这种语调反讽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喜剧性带有黑色幽默感,又加深了反思的深度。
二、多线索的叙事结构
电影《疯狂的石头》采用的是一种多线索的叙事结构。
多线索叙事结构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常复杂,风格也是变化多端。
着眼于电影的具体组织形式在这里被业内人士称为“影片总体结构”。
[2]在电影本身文本结构的影响下叙事结构可以理解为电影中的各种元素经过组合后的总体概括即影片画面、内部情节、剪辑等元素的组合关系。
一直以来商业娱乐电影的领军代表和始祖就是好莱坞电影它普遍采用那些大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叙事模式常具有戏剧化。
它常表现在一般的故事叙述中制造一些戏剧冲突,让电影有波澜。
商业电影中的经典叙事模式是“冲突形成发展,高潮和结局”这样的线性闭合结构。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低成本小制作的商业喜剧电影,它的总体结构虽然沿用了经典戏剧化叙事结构即单指向性,浅显来讲,就是在事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某些你觉得不可能发生的情节往往发生了具有不可逆转性。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导演宁浩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突破在具体情节上进行大胆创新这种叙事结构在中国喜剧电影史上是非常具有突破性的也具有开拓性。
多条线索一起发展这样的结构具有时尚性和现代性。
在《疯狂的石头》的开头倒序与顺序结合言简意赅的镜头语言紧凑的节奏感很快将观众带入电影的情境中引起观众莫名的兴奋感和愉悦感。
影片中所有线索的目的和出发点都不相同每条线索间看似毫无关联却总能结合在一起并且彼此牵制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吸引人。
在《疯狂的石头》中包世宏和道哥较量的两方做起了邻居这个隐性的空间交叉点就是这座破旧的旅馆但是两方面的人都不知道。
这样的场景设置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道哥对着墙上画着寺庙的地方详细地讨论着如何将玉偷到手而三宝与包世宏则对着同一个方位在钉图钉。
这样戏谑荒诞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
不仅如此两条线索的人在同样的时空下还有交流在旅馆澡堂的更衣室里包世宏与黑皮相遇在这不久前他们还在黑暗的巷子里打了一架更搞笑的是黑皮还细心地帮他用红花油涂抹背上的淤青殊不知这些淤青都是自己的杰作。
在阳台上包世宏在阳台上接电话画面马上转开道哥在阳台的隔壁嚣张地给包世宏打勒索电话。
三、反英雄式的人物
这是黑色幽默的必备要素"只有非英雄式的小人物甚至边缘人物才真正反映现实并带给观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畅然感受”一位得道高僧是不可能同由信仰和生存引发的危机联袂的成长于繁华都市的儿童是不会如此善待一个普普通通的乒乓球的"诚如是"也只有像包世宏、三宝、道哥、黑皮、麦克等生活在阙限状态下的不得志者"才能时常遇到需要愤“捡个烟屁股也捡不出个红塔山”、“咱费那劲干嘛”、“顶你个肺”等等让人哭笑不得的尴尬”这些人物本身便很好地整合了严肃的哲理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证明了社会的某些残酷和不协调"基于此"这种幽默又被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3]。
宁浩的电影小人物叙事中,使用多线索的叙述结构,运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方式,所有的小人物都被赋予了戏剧化的一面。
无论是《疯狂的石头》还是《疯狂的赛车》,影片中的人物都无一例外的成为了被嘲讽的对象,这些人执着地追求金钱和利益,以为自己会是胜利者,然而往往在他们接近成功的时候,形势却发生逆转,
陷入了被捉弄、被追杀的尴尬和危险境地。
更荒谬的是他们自己却永远只是“剧中人”,“如同水桶中的螃蟹,挥舞着锋利的大螯,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但每当他沿着桶壁向上努力攀爬两三步后便又跌入桶底。
”
在宁浩的“疯狂”系列影片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从其作品中我们四处能见小人物聚集区。
如《疯狂的石头》中故事发生的主要载体是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厂:迷茫、焦虑的厂长;困惑、窘迫的保卫科科长包世宏;一心想着发财的保安三宝;还有被翡翠迷了心窍的三个“土贼”。
导演将目光聚焦在无数的、各类的小人物身上,以他们作为直接叙事者或者通过他们的目光来展开影片的叙事,把一个已经引起叙事者兴趣的故事展示给观众,以引发观众产生和叙事者相同、相近的兴趣。
这体现了影片的一种主动态度,
意味着导演已经胸有成竹,他有意要把他所叙述的那一段生活从日常生活里挑拣出来,并有信心期待着观众和他一起肯定那段生活中不同寻常的一面。
从《疯狂的石头》的石头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疯狂”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它不但可以暗指我们社会近三十年来令人瞠目结舌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喻示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思想上的种种杂乱与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确长期生活于一种疯狂的状态之中,虚无而没有信仰,所有可以支撑我们为人的,是投机的信念和对利益的贪婪。
宁浩导演巧妙的运用多线索叙事结构的方式,把在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社会底层人物,通过某些核心动机,将他们杂糅、交叉在一起,给世人展示了一场纯粹的、彻底的小人物的悲喜奇遇。
作为小成本电影的突破之作,宁浩的每一部电影对于中国影坛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艺术和票房的双丰收,使我们在震惊他的成功的同时,不得不对他的成功的范式以及坚持使用
的小人物叙事手法、技巧进行系统的、有层次的、有深度的分析,从中探寻更多的商业和文本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虹飞、宁浩:我就是要拍好看的电影 [J] 南方人物周刊2006,(19).
[2]曲春景.观众的伦理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J].上海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丁亚平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