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素材:7.伊索寓言《蝉和狐狸》苏教版2016
伊索寓言蝉和狐狸的读后感66字

伊索寓言蝉和狐狸的读后感66字示例文章篇一:《〈伊索寓言〉中〈蝉和狐狸〉的读后感》读了《伊索寓言》里的《蝉和狐狸》,我可真是有好多话想说呀。
在这个故事里,狐狸想骗蝉下来,就用了好多花言巧语。
它夸蝉的歌声好听,就像那些嘴巴抹了蜜的人一样,心里打着坏主意,嘴上却尽说好听的。
我就想啊,这狐狸可真狡猾。
它以为蝉会像之前那些被它骗的小动物一样,轻易就上当呢。
蝉可不像它想的那么傻。
蝉能识破狐狸的诡计,这多厉害呀。
蝉靠什么识破的呢?是靠自己的智慧。
蝉知道狐狸是个坏蛋,它记得狐狸的粪便里有蝉的翅膀,这就好比我们知道一个人以前干过坏事,那他再怎么装好人,我们心里也得防着点呀。
我就想啊,要是我是蝉,我能不能像它这么聪明呢?有时候,我在生活里就会碰到一些像狐狸这样的人。
他们表面上对我特别好,说一些特别好听的话,像“你可真厉害,是我见过最棒的小朋友”之类的。
我听了心里还挺高兴的呢。
可是后来我发现,他们其实是想让我帮他们做事情,或者是想拿走我的小玩具。
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像个小傻瓜,怎么就没看穿他们呢?这时候我就特别佩服蝉。
我也想到了我的小伙伴们。
有一次,小明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儿。
有个大哥哥跟他说,只要他把自己的新篮球借给大哥哥玩一会儿,大哥哥就会给他好多好吃的。
小明差点就答应了呢。
还好小丽在旁边,小丽说:“小明,你可不能随便相信他呀,咱们都不认识他,他要是拿了球不还怎么办?”小明这才反应过来。
这就像蝉有自己的判断一样,小丽就像蝉,提醒了小明,让他没上那个大哥哥的当。
从这个故事里,我还学到了,我们可不能做狐狸那样的人。
狐狸总是想着骗别人,这样的人是不会有真正的朋友的。
大家都知道他是个骗子,谁还愿意跟他玩呢?就像我们班的小强,他老是骗同学们的小零食,说自己没带吃的,借了又不还。
现在大家都不太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他要是一直这样下去,肯定会越来越孤单的。
我觉得这个寓言故事就像一面镜子。
它让我们看到了狡猾的狐狸,也让我们看到了聪明的蝉。
蝉和狐狸读后感

蝉和狐狸读后感蝉和狐狸(一)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蝉和狐狸》,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自从狐狸从乌鸦嘴里骗出肉之后,便千方百计从别的动物那里得到现成的食物。
一天狐狸看见蝉在树上叫个不停,便想了个鬼点子,狐狸对蝉说:“蝉呀!你的歌声真动听,下来唱吧!”蝉识破了狐狸的阴谋诡计,把一片树叶扔了下去,狐狸以为是蝉,就扑了上去。
蝉说:“你以为是我下去了,那就错了,自从我看见狐狸的粪便里有蝉的翅膀,我就有所警惕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有侥幸心理,也一样,要踏踏实实的才能学好每一门功课。
蝉和狐狸读后感(二)《伊索寓言》里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大道理。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能震撼人的心灵。
《蝉和狐狸》就是其中的一篇。
故事的大意是狐狸想吃蝉,便引诱蝉从树上下来,可是蝉曾经看到狐狸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并没有上当,反而把狐狸给骗了。
是啊!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就像故事中的蝉一样,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从而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这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每年放暑假时,总有一些同学因为在河边玩耍时,不小心溺水的悲剧。
让人痛心的是,年复一年,这样的悲剧却时有发生。
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时刻提醒自己远离危险,那么这样的悲剧会减少许许多多。
同学们,让我们人人都学会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蝉和狐狸读后感(三)上个星期,杨老师教了我们一篇小故事——《蝉和狐狸》。
学习完后,让我深有感触。
《蝉和狐狸》选自于《伊索寓言》的已个故事。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伊索写的,他知识渊博、聪明善良,大家都很喜欢他。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只狐狸很想吃树上的一只蝉,就用花言巧语来迷惑蝉。
可是,聪明的蝉早就对狐狸有了戒心,并没有下树(上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我知道这个“寓意”后,不禁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升旗,我们班的一位男同学在和另一位男同学讲话。
蝉和狐狸PPT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5
蝉和狐狸
自读寓言 感知情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套 察觉 掺杂 粪便 戒心
2、想一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品读寓言 感受形象
勾画出文 中描写狐狸 的语句,有 感情的读一 读。
用心险恶
(虚情假意)的狐狸
奸诈狡猾
品读寓言 感受形象
勾画出文 中描写蝉的 语句,有感 情的读一读。
善于观察 保持警觉 聪明机智
善于观察保持警觉聪明机智奇思妙想我最棒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蝉在听到奉承话的时候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蝉和狐狸PPT
你还记得《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 请讲一讲,说一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什 么道理?
您的嗓 子真好!
爱听奉承话的 人容易上当受骗。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伊索寓言》
爱学习 爱生活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 取教训” 。你能从下面的故事中吸取什么教训 呢?
? 牧童和狼
实事求是 谦虚谨慎 诚实守信 生活
虚假 广告
短信 诈骗
加盟 连锁
有奖 猜谜
挤
闯Leabharlann 楼红梯灯
我爱读儿歌
同学们请注意,日常生活要警惕。 细观察多思考,花言巧语别大意。 火眼金睛辨是非,糖衣炮弹看仔细。 要学蝉儿保警惕,不学乌鸦受蒙蔽。 遵纪守法好公民,勤劳勇敢爱学习。 小故事有大哲理,学以致用莫忘记。
从文中的“ 看出了蝉的“
” 这句话,我 ”。
奇思妙想我最棒
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 己的蝉,在听到奉承话的时候,会怎么想,又 会怎么做呢?
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 “扑向树叶”,会想些 什么?
三年级读后感蝉和狐狸读后感

蝉和狐狸读后感
在这则寓言中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由于关于观察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蝉和狐狸》选自《伊索寓言》,作者是伊索,传说伊索是一个古希腊的奴隶,但很聪明,有丰富的想象力,又很机智。
像驴子、马、蝉……等动物都带有人的感情。
我发现在《蝉和狐狸》这篇文章当中我发现蝉对狐狸的“赞叹”保持警惕,“故意站在蝉的对面”写出了狐狸的狡猾,“察觉其中有诈”体现出了蝉机智。
“对你怀有戒心了”。
发现蝉善于观察。
在文章的最后还有一句: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发现蝉不仅聪明还发现它善于观察,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这是一句训诫的话语,具有画龙点晴之效。
在一本《伊索寓言》可以使你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
对于这些对我们有很大的教育的道理,我们一定要好好体会。
蝉和狐狸

《蝉和狐狸》教学反思10月反思陈瑛《蝉和狐狸》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则,主要是讲了狐狸花言巧语想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但聪明的蝉十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没有上狐狸的当。
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的哲理。
1、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
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
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设计了这个问题:“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吗?你觉得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吸取哪些教训?”同学们说了许多生动的事例。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
2、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民主氛围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与同学们一起朗读体会狐狸的狡诈,想象蝉的内心活动,我觉得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当然,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讲课时,感情的投入与感染能力还有待加强。
3、现代社会,纷繁复杂。
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诈骗行为也屡见不鲜。
我想本故事的寓意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识别生活中的欺骗行为,使学生尽量少受不必要的伤害。
4、在学完《蝉和狐狸》这一则寓言以后,我让学生们续写这个故事,注意学习寓言的语言的简洁美、内涵美和语句美。
“读”“写”是紧密联系的,在读中学写,把读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及时运用到写作之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又一重要责任。
《伊索寓言》阅读题及答案

《伊索寓言》阅读题及答案一、选择1.《驴子与农夫》中驴子第二次在(B)干活A树林B墓地C野外2.《农夫与幸运女神》中农夫发现了(A)A金子B银子C铜板3.《农夫与幸运女神》中(B)给了农夫三个愿望A幸运女神B土地女神C自由女神4.《猫和生病的鸡》中猫装扮成(B)去看望鸡。
A工匠B医生C建筑工人5.《宙斯与阿波罗》中阿波罗射的箭有(C)远AXXX一跳XXX一躺CXXX一跨6.《父亲与女儿》中第一个女儿嫁给了(A)A菜农B工人C建筑工人6.《宙斯与蛇》中蛇送给了XXX(A)礼物A玫瑰花B百合花C牵牛花8.《父亲与女儿》中第二个女儿需要(B)。
A太阳B下雨C雨露9.《马与驴子》中驴子起初认为马(A)。
A幸福B可怜C悲哀10.《狐狸和葡萄》中狐狸没吃葡萄是因为(B)A它不想吃B它摘不到C葡萄是酸的救命11.《驴子与蝉》中蝉让驴子吃(A)A露水B草C蜜12.《狼与鹭鸶》中狼不谨慎吞了(A)A骨头B鸡蛋C栗子13.《未亡人与母鸡》中未亡人给母鸡多喂些大麦后,它下了(C)个蛋?A一个B两个C一个都没有14.《口渴的乌鸦》中乌鸦用(A)喝到水。
A石头B橡皮C泥土15.《农夫和蛇》中蛇醒后(A)A把农夫咬死了B逃走了C报答农夫16.《断尾的狐狸》中狐狸被(C)弄断了尾巴。
A刀B剑C捕兽夹17.《苍蝇与蜜》中苍蝇吃了蜜后(B)A飞走了B被蜜粘住了C被救走了18.《狮子与报恩》中狮子捉住老鼠后,把老鼠(B)A吃了B放了C杀死19.《宙斯与众神》中XXX发明了(A)AXXX人C房子20.《龟兔赛跑》中(A)A龟赢了XXX赢了C双方打了个平手21.《宙斯与众神》XXX创造了(B)?A荣幸B可怜C悲痛22.《宙斯与众神》中XXX创造了(C)AXXX人C房子22.《铁匠与小狗》中小狗在主人(A)时睡觉A打铁B吃饭C睡觉24.《樵夫与赫尔墨斯》中XXX第一次捞到了(A)A金斧B银斧C普通斧25.《运盐的驴子》中驴子第一次运的是(A)A盐B棉花C时间26.《樵夫与赫尔墨斯》中XXX第二次捞到了(B)A金斧B银斧C普通斧27.《运盐的驴子》中驴子第二次运的是(A)A棉花B水泥C米28.《吹牛的运动员》中运动员吹牛在(C)跳远A中国B日本C罗德岛29.《樵夫与赫尔墨斯》中XXX第三次捞到了(C)A金斧B银斧C普通斧30.《鹿与洞里的狮子》中鹿被(A)追捕A猎人B老虎C狼31.《山羊与牧羊人》中牧羊人打到了山羊的(C)A脚B身子C角32.《泉边的鹿与狮子》中鹿被(C)所救A猎人B双角C腿33.《驴子与农民》中驴子第一次在(A)那里干活。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12伊索寓言蝉和狐狸_苏教版-文档资料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12伊索寓言蝉和狐狸苏教版一、说教材《蝉和狐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浅显易懂。
寓言讲的是狐狸用奉承话骗蝉想吃蝉而没有成功的故事。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别人的在灾难中吸取教训的道理。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寓言的寓意,并能从中获益。
二、说学生小学生天性好玩且有意注意时间短,另一方面,五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我学习能力。
因此,我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和自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探索寓言的寓意。
帮助学生真正的从现实生活中受益,明白一个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的道理。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参照教材的意见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寓言的寓意,并从中获益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寓言的魅力,爱上寓言故事,爱上阅读四、说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寓言的寓意,并从中获益五、说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
因此,以读为主是本教学设计所体现的要点。
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并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去学习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法情境教学法教师示范法合作学习法六、说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计划用时2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顺利导入新课,我将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1. 小朋友么,你们谁还记得《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啊?谁能说一说?问题2. 《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问题3. “今天啊,狐狸又故技重施,用他的好听话去欺骗别人,那今天的另一个主人公蝉有没有上当受骗呢?”(二)初读课文,解决问题(计划用时8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2024最新12、蝉和狐狸(公开课)课件

最新12、蝉和狐狸(公开课)课件•课程介绍与背景•蝉的特点与行为习性•狐狸的特点与捕食技巧•蝉与狐狸的相互作用•故事寓意与启示•课程总结与延伸思考目录CONTENTS01课程介绍与背景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蝉和狐狸”这个寓言故事。
推广寓言故事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素养寓言故事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开课可以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遗产。
公开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等多方面的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030201公开课目的和意义介绍“蝉和狐狸”这个寓言故事的来源,如出自哪本寓言集、作者是谁等。
故事来源简要概述故事的内容,包括蝉和狐狸之间的对话和情节发展等。
故事内容阐述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和道理,如警惕甜言蜜语、不要轻信他人等。
故事寓意蝉和狐狸故事背景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目标明确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如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寓意、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等。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故事讲解、词汇学习、语言表达练习等。
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如导入、故事讲解、词汇学习、练习与反馈等,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02蝉的特点与行为习性010204蝉的形态特征体型较小,通常体长2-5厘米,身体呈黑色或深褐色。
头部宽大,复眼发达,触角短小。
胸部背板发达,呈硬壳状,保护内脏器官。
翅膀透明或半透明,质地较薄,前翅比后翅稍大。
03蝉是一种季节性昆虫,通常在夏季出现。
它们生活在树上,以吸食树汁为生。
蝉的幼虫在地下度过大部分时间,通过吸食树根的汁液获取营养。
成虫羽化后,会爬到树上进行交配和产卵。
01020304蝉的生活习性雄蝉通过发出特定的鸣声来吸引雌蝉。
雌蝉会被同种雄蝉的鸣声所吸引,前来交配。
鸣声是由蝉的鸣膜振动产生的,不同种类的蝉鸣声不同。
蝉的鸣声也是它们宣示领地、吸引伴侣的一种方式。
蝉的鸣声与求偶行为03狐狸的特点与捕食技巧狐狸身体纤瘦,毛长且密,通常呈红棕色或灰色。
狐狸的眼睛大而明亮,具有敏锐的视力和夜间视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下语文7.伊索寓言《蝉和狐狸》知识导学
课文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伊yī(姓伊、伊洛、伊兰)
串chuàn(串门、一串、串通)
谎huǎng(说谎、谎言、谎话)
歌gē(歌声、歌手、听歌)
诈zhà(狡诈、欺诈、奸诈)
粪fèn(大粪、鸟粪、粪坑)
二、多音字
劲jìn(用劲)jìng(劲松)
转zhuǎn(转身)zhuàn(转动)
吓xià(吓一跳)hè(恐吓)
教jiāo(教给)jiào(教训)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三、近义词
无望—绝望圈套—陷阱赞叹—赞美
灾难—灾害吸取—吸收
四、反义词
无望—有望成熟—幼稚美妙—难听
聪明—糊涂慌忙—从容
惊慌失措—不慌不忙
五、理解词义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慌忙:急忙;不从容。
圈套: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
赞叹:称赞。
美妙:美好,奇妙。
六、句子分析
1.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
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都是白费劲。
“直流口水”把一只馋嘴狐狸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想尽了”和“白费劲”表明狐狸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
2.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
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
“无望”是没有希望的意思。
正是因为没有够到葡萄吃,所以狐狸才安慰自己说葡萄是酸的。
3.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总结全文,明确这则寓言讲的道理。
4.后来,狼真的来了。
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村民们听到了牧童的喊声,他们会想:这孩子又在说谎了,我们可不能再相信他啦。
5.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
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狐狸设下了一个什么圈套呢?这里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吸引着我们继续读下去。
6.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察觉、摘下、扔下来”这几个动作描写说明蝉很聪明。
“猛地扑了过去”这个动作说明狐狸很凶狠。
七、课文结构
狐狸和葡萄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狐狸想吃葡萄,可是却够不到。
第二部分(第2小节)写狐狸为安慰自己说葡萄是酸的。
第三部分(第3小节)最后一段总结,写出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牧童和狼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牧童说谎话欺骗村民。
第二部分(第2小节)写狼真的来了,却没有人相信牧童的话了。
第三部分(第3小节)最后一段总结,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八、问题归纳
1.三则寓言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狐狸和葡萄》的主人公是狐狸;《牧童和狼》的主人公是牧童;《蝉和狐狸》的主人公是狐狸、蝉。
2.画出三则寓言中的谎言。
《狐狸和葡萄》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
《牧童和狼》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蝉和狐狸》他抬起头,高声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3.三个寓言中因说谎带来了什么后果?
《狐狸和葡萄》中狐狸没有吃到葡萄。
《牧童和狼》中牧童因为说谎话,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人们也不再相信他。
《蝉和狐狸》中狐狸的谎话没有让蝉上当,反被蝉戏弄了一番。
4.三则寓言分别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
《狐狸和葡萄》告诉我们,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蝉和狐狸》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九、课文主题
《狐狸和葡萄》的寓意是: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的寓意是: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蝉和狐狸》的寓意是: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十、教材课后习题
3.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2).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妈妈在辛勤地劳动,你却躲在屋里睡觉。
(2)即使老师再讲一次,他也照样不听。
5.读读下面三句话,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谎言?
1).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
2).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3).他抬起头,高声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1)因为狐狸没有够到葡萄,所以他不知道葡萄到底是酸还是甜,所以这句是谎言。
(2)因为村民赶来之后没看到狼的影子,所以这句是谎言。
(3)因为蝉的叫声像是一种噪音,所以狐狸夸他歌声多么美妙是谎言。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教案
一、导入课文。
先指名说说《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概括《蝉和狐狸》的主要内容。
3、想想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
三、细读课文,体会寓意。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
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
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歌声多么美妙”、“天才的歌唱家”、“动听的歌喉”,“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
朗读狐狸的话。
)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
(“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表现了蝉在狐狸面前,头脑清醒,保持警觉,并当机立断进行试探。
)
4、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5、这是一只的怎样的狐狸?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说明狐狸露出了真面目,也充分显示了蝉的智慧。
)
6、细读蝉对狐狸说的话,抓住“掺杂”、“怀有戒心”来体会蝉因为同伴受害而对狐狸早有警觉,善于观察、思考。
)
7.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8.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4)学习名言: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部分。
——罗索(英国哲学家)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四、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
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五、写话练习:乌鸦听说了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
围绕“受骗”这个话题,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乌鸦说:
蝉说:
乌鸦说:
蝉说:
五、总结: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
六、出示《伊索寓言》其中的故事,编写寓意。
(出示文章或者视频)
七、交流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收获。
八、介绍书籍,课外延伸。
1、制定读书计划。
(一个月内完成)
2、做读书笔记:摘抄《伊索寓言》故事中点名寓意的句子。
板书设计:
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狐狸:阴险狡诈、爱说奉承话、假惺惺、口是心非、心怀鬼胎、口蜜腹剑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