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伊索寓言》两则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两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两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 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 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 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 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 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 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 乌鸦》等
• B、想象助读——隐性的“想”
• 关于赫耳墨斯的“想”,文中有两处 明“想”,文中还应该有很多隐性的 “想”,请你选择一处恰当的位置, 补充一个赫耳墨斯的“想”。
(二)品析赫耳墨斯的“问”、 “笑”:
对比助读: • 第1问: • 原文: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 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 • 改文:就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 爱神丘比特的雕像,问道……
品读细节,感受Βιβλιοθήκη 刺• • • • (1)赫耳墨斯的“想”; (2)赫耳墨斯的“问” ; (3)赫耳墨斯的“笑”; (4)雕像者的回答。
(一)品析赫耳墨斯的 “想”
• A、对比助读——显性的“想”
• • • • • • 第1想: 原文: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改文:想知道他在人间是否受到尊重。 第2想: 原文: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改文:心想……人们对他也许会更尊重些 吧
赫耳墨斯

雕像者
还原故事,感知寓言
1.自由朗读寓言。 2.找出这则故事的核心主干: 谁?——做什么? 赫耳墨斯——问自己雕像价格
• 3.为了达到讽刺的目的作者对这 个故事的核心主干丰富了哪些内容? • (1)赫耳墨斯为什么要问自己雕 像价格? • (2)他如何问价? • (3)他问价的结果如何?
写一写: 以“蚊子逃生”为内容,展开想 象,给这则寓言写一个续篇。要求 想象奇特,逻辑合理。

伊索寓言故事初一

伊索寓言故事初一

伊索寓言故事初一《伊索寓言》对后代欧洲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传播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书中的精华故事,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伊索寓言故事初一,欢迎查阅。

伊索寓言故事初一1狐狸和仙鹤曾经是好朋友,可时间一长,狐狸奸诈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使这对好朋友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

这一天,狐狸特意邀请仙鹤来自己家做客,狐狸担心仙鹤吃得太多,就只做了一锅稀糊糊,并且把稀糊糊盛在一只浅浅的盘子里,端到了仙鹤面前。

“亲爱的朋友,请赏光用膳,千万别客气,但愿你吃得开心。

”仙鹤也不计较,可是几次将自己的喙伸向盘子,一则因为是清汤寡水,二则因为盘子太浅,结果什么都没吃上。

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咂吧咂吧嘴。

狐狸不露声色,还恬不知耻地说:“仙鹤兄弟,是你的胃口不好吧?为什么你不能像我一样大吃大嚼呢?”说着吃了起来,一会儿就把盘子舔了个干干净净。

就这样,仙鹤什么也没吃到,饿着肚子回家了。

几天后,仙鹤请狐狸来家做客,他自然没忘记在狐狸家的遭遇,正想着法儿,怎样招待一下狐狸。

这天,仙鹤做的菜肴可不一般,色香味俱全,谁看了都想吃。

狐狸来了。

仙鹤把美味佳肴盛在一只高高的小口罐子里,端到了狐狸面前,说:“朋友,请别拘束,自由自在地吃吧。

”这时,狐狸闻着香气四溢的菜肴,不禁垂涎欲滴。

他凑近罐子,想把嘴伸进去,可罐子口太小,怎么也伸不进去。

仙鹤颈长头小,很轻松地伸了进去,痛痛快快地美餐了一顿。

狐狸一点儿东西没吃着,口水只能一口接一口往肚子里咽。

仙鹤故意问:“狐狸朋友,你怎么不吃呀,是今天胃口不太好吗?”自知理亏的狐狸一边舔着嘴巴,一边假惺惺地说:“我在吃,味道真是好极了。

”从此以后,“一报还一报”这句俗语就流传开了。

伊索寓言故事初一2在遥远的山那边,有位贫穷的樵夫,他家中有位年迈多病的老母亲。

为了给母亲制病,他每日都要上山砍柴。

这天,他走过独木桥,来到水潭边茂密的森林里。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两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两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伊索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目标:了解寓言文体的相关知识(概念、特点);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蚊子、狮子和蜘蛛的形象。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1、知识与能力:通过比较阅读,品味文本的语言,理解并感受文本的讽刺效果。

能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揣摩作者所表达的艺术效果。

了解两则寓言阐释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白板,分析两则寓言从多角度感受作者的讽刺效果。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实现学生之间互助合作,交流研讨的学习风格。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积极表达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并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理解总结寓意的方法。

让学生在阅读寓言的时候,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寓意并从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

4、教学难点:设计一定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多元解读文本的寓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设计】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雕像者回答:饶头、白送文字和狮子〖教学反思〗:阅读教学应注重讨论,强调“读”、“议”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就课文各抒己见,让学生学会从各个不同角度用各种表现方式来揭示课文的思想和寓意。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种看法很有见地。

我觉得这是得益于他对课文的朗读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可常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讨论,通过讨论辨真伪,知美丑,晓善恶,教师则只需要适当点评。

在辩论的过程中,不同思维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从而使课堂充满着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即“有思考、有感情、有个性的思想的积极”活动。

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又能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艺术形象和语言手段,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的阅读的自主习惯自然也会形成。

《伊索寓言》两则

《伊索寓言》两则

《伊索寓言》两则寓言一:《狐狸和乌鸦》从前有一只乌鸦,抓到一块美味的奶酪,兴高采烈地飞到了一棵树上。

它很骄傲地叫喊着,炫耀自己的发现。

就在这时,一只狡猾的狐狸出现了。

狐狸看见了乌鸦手中的奶酪,心生贪念。

他愉快地向乌鸦走来,夸奖起它的美丽。

然后,他故意问道:“乌鸦先生,你的声音一定很动听吧?如果你能给我演唱一首歌,我将以你的美喉为赠送一份厚礼。

”狐狸看着乌鸦,心里想着,一旦乌鸦开口,它手中的美味就会掉下来。

乌鸦听到狐狸的夸奖,异常高兴。

但是由于狐狸夸奖他的声音动听,乌鸦为了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紧张地张开了嘴巴,意图展示出自己的歌喉。

然而,随着乌鸦开口,奶酪滑落到了地上,被狡猾的狐狸抢走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别人的夸奖冲昏了头脑,因为其中可能包藏着别有用心的目的。

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别人的赞美,并保持警惕,不要因为过度自信而犯下错误。

寓言二:《乌龟和兔子》很久以前,有只自命不凡的兔子,经常嘲笑一只乌龟的行动缓慢。

兔子整天忙着四处炫耀自己的速度,因而得到了其他动物的认可。

乌龟对兔子的嘲笑非常不满,于是向兔子提出了一项挑战。

乌龟提出要与兔子进行一场竞赛,兔子一口答应了。

比赛开始后,兔子迅速冲出了起点,一眨眼的功夫就遥遥领先乌龟。

兔子看到乌龟落后甩得越来越远,这让他骄傲自满。

于是,他在比赛的中途找了一个舒适的地方休息。

兔子闭上眼睛,一不小心就睡着了。

而乌龟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前进。

终于,在比赛接近尾声时,兔子醒来,赶紧跑向终点。

但是当他看到终点时,惊讶地发现乌龟已经先他一步到达了终点。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管我们的起跑线在哪里,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兔子以自己的速度取胜是因为他轻敌,而乌龟则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战胜了兔子。

结语伊索寓言是流传千年的寓言集,通过动物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人类面临的各种情境和道德准则。

这两则寓言《狐狸和乌鸦》和《乌龟和兔子》都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狐狸和乌鸦》,我们应该警惕那些虚情假意的恭维。

小古文《〈伊索寓言〉两则》课堂实录及评析

小古文《〈伊索寓言〉两则》课堂实录及评析

小古文《〈伊索寓言〉两则》课堂实录及评析执教:朱文君评析:陈琴【教学材料】白话版《伊索寓言》两则狐狸和葡萄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

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

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有兴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蝉和狐狸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

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一片树叶扔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

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文言版《伊索寓言》两则狐与葡萄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

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

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

乃是心非,自慰日:“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

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

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

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鸦狐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日:“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选自1840年罗伯特·汤姆翻译的《意拾喻言》点评:以白话文为桥梁,机敏地把学生引到文言的岸边,不费吹灰之力即可让学生自觉运用了“文白对应”的文言阅读法。

这种方法即使在高中乃至今后的一生中自读更长篇的文言典籍都是可取的。

【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对该寓言故事熟知的基础,尝试诵读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对读,感受文言的魅力,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伊索寓言两则》课件

《伊索寓言两则》课件

补充故事:当蜘蛛看见得胜而回的
蚊子落入自己的网中,有何反 应?(请为蜘蛛和蚊子设计一段 对话) 如果课文在蚊子战胜了狮子之 后就结束了,你觉得与原文比 较好不好?为什么?
思考:
请大家比较《蚊子和狮子》 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 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 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 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课堂小结
在本堂课的学习中,我们既归纳了寓意, 又自己创作了寓言。每一则寓言都会让我 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赫尔墨斯和雕像 者》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蚊子和狮子》 告诉我们做事要谨慎。如果你想更多的故 事,收获更多的哲理,课后可以阅读
篇幅短小
寓言的特点:
鲜明的讽刺性和哲理性 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 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 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 《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 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 有幽默的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学习目标 一、从寓言中提炼寓意 二、学习寓言的创作
寓言是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是文学作
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 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篇幅大都 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 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使深奥的道理从 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 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 拟人等手法。
饶头 庇护 粘住 赫拉
zhòu
rá o

zhān

宙斯
赫耳墨斯

雕像者
整体感知,思考问题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小古文(伊索寓言)

小古文(伊索寓言)
生齐读
师:哪个词不懂,
宁赴湘流
师:宁可以是宁愿,还可能是宁可,好像是下决心一样啊,一起读
师:不够坚定,在来,
师:还有哪个词
歠其醴
师:歠,是喝,就是喝薄酒
师:一起拍拍桌子
师:鼓挹而去
师:喝酒时吃菜叫bu其糟
师:鼓其泥,把泥水搅得更混了,叫做——齐读,然后把泥水,动作,叫扬其波
行吟泽畔
师:等会,马上就明白
生:为什么吴王不听忠诚的劝解,/他为国家的兴亡而悲伤,
师: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牵肠挂肚,牵挂着祖国的命运,让我们来读这一段.,脸色苍白、披头散发、身体骨瘦如材,他读出了枯槁的
师:出示屈原曰:想一想,读懂了一个什么样的屈原?
生: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反对官场上的黑暗/衷心耿耿
师:这句话能告诉我们,这里的词语能告诉我们
师:不要放过一个词语,难读的,读他个三遍五遍
师:能清清凉凉的读了吗
师:那位人士一马当先
师:不要紧张,重来
师:指名,把心静下来,三闾大夫
师:这孩子有胆量吧,我们两珠联璧合,读得就很棒了,那位女主,花木兰式的女主,来读一度
师:她读得让我觉得,离读好,就差一个词
师:请你带着大家读一遍,生带读
师:齐声来,边读边思考,那些词意思不理解
师范读
有什么不一样
生:长短不一样
师:怎么分出长短,我想出了一个办法。这里哪个之读半拍,哪个之读一拍,哪个之读两拍?
奈无猿升之技,相当于的的之读得之非常短促,这里有不少相当于的的之,咱们一起来读一段,注意不光读得短
方以之为食也
这个之应该是什么意思
生:葡萄,代葡萄,
最长的那个之就是垂涎久之
师:只有读长一点,才让人感觉到口水流的很长。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22.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他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世影响很大。

寓言,是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常带有劝诫、教育的性质。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故事情节具有虚构性。

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伊索寓言》实际上是古代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是古寓言的汇编,经后人整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而成,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寓言集。

这部寓言集包括广泛的社会内容,反映了当时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反映了穷人和奴隶的处境,表现了当时的阶级对立情况,同时也谴责了社会上人压迫人的不平等现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用弱小的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后又被小小的蜘蛛消灭的故事,说明:做事要戒骄戒躁,要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

阅读时,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较量.(liàng)粘.住(zhān)爱幕B.喇.叭(lǎ) 凯.歌(kǎi) 印象C.赫.拉(hè) 雕.像(diāo) 遵重D.伊.索(yī) 庇.护(pì) 消灭【解析】A项,爱慕;C项,尊重;D项,庇.护(b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伊索寓言》两则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l.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
赫宙庇喇囱妒忌矗擂
2.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派头凡人较量自吹自擂不可一世乏味
4.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三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故事中,全文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精巧的构思美。

二.学法引导
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

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读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现,体会想像和联想的作用。

3.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两则寓言构拟一个合理的结局。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教师结合课前提示进行介绍。

2.重点学习前两则寓言,体会其写作特点,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师分析讲解,师生讨论的办法解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和相关练习制成的胶片。

3.学生根据本文内容制作漫画。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寓言。

2.复述故事。

3.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讨论。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

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

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等。

)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
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

)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

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

《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本单元第三则寓言的作者严文井是我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明确目标
目标(略)
重点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体会特点,理解寓意。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③体会寓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则寓言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和寓意两部分,下面请三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复述一下。

三个同学中一个复述讲述的部分,其他两人分别复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语言。

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

神态、语气一样吗?(不一样。

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也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个银元后“笑”
着问,复述时要抓住“笑”的表情,问话的语气稍重一些。

当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
时,大大出乎意料,第三问复述时要稍加思索,语气中带着急切,语调要更重一些。

)三次问话,只写了一次问话时的神态:“笑”,只写了一次心理活动,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问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吗?
讨论、明确,开始赫耳墨斯内心深处是坚信自己在人间是受尊重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来到雕像者的店里,先看见宙斯的像,于是随意问一句,不假思索,心请是平静,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会更便宜’,
于是有些幸灾乐祸,暗自得意,这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

而赫拉的雕像“还要贵一些”,又出乎他的意料。

这次他变得小心了,先思量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用自己的小人之心去揣度商人的心理,然后才问,而雕像者的回答,令他如当头一盆冷水。

三问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为了不起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同学读一下第二段,再用自己的话把寓意表述明白。

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

(四)总结、扩展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答,变化起伏跌宕有致,耐人寻味,故事告诉我们爱慕虚荣、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最没有价值,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受人尊重呢?(谦虚,有真才实学)。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第二课时(蚊子和狮子)
导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件偶然的事情,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摔伤了腿,细心的人发
现,原来这个小男孩一向很顽皮好动,人们由此注意到很多顽皮好动的孩子都有过摔伤史,这样看来,顽皮好动是摔伤的必然因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蚊子和狮子》也反映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一)明确目标
目标(略)
重点
1.重点学习《蚊子和狮子》,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内在联系,体会寓意。

2.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二)整体感知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要求
1.掌握“喇”字的写法,不要写成“喇”,掌握“粘”字的读音 zhān
2.找出故事的偶然性因素。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刚才在听读时,要求同学们找出故事中的偶然性因素,所谓偶然,就是不经常、不一定的,那么这则故事中不经常、不一定发生的情况是什么呢?
讨论 1.是蚊子打败狮子;2.是蚊子被蛛网粘住被蜘蛛吃掉。

这两个偶然性的情况有没有必然性的原因呢?
讨论有。

蚊子打败狮子,是由于蚊子聪明,运用了智慧。

从哪里可以看出?
蚊子开始对狮子说的话,看上去好像大话吹牛,其实很有道理,蚊子了解狮子的短,也知道自己的长处。

知己知彼,所以才敢向狮子挑战,这是它获胜的必然因素。

由此可以推知智者胜。

蚊子被蛛网粘住,被蜘蛛吃掉,这个偶然性的情况有没有必然性的因素。

讨论有。

蚊子打败狮子后,非常骄傲,从他“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可以看出他多么得意忘形,结果高兴昏了头,没有注意到蛛网,一头撞了上去,被粘住了。

骄傲是它最终送命的原因。

这样看偶然性往往有其必然性的原因,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

蚊子“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为什么反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掉”,因为骄兵必败,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

一位同学一次考试成绩很好,就有些骄傲,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交作业,结果下次考试成绩下降,成绩下降的这个偶然现象是由于骄傲造成的,是有必然性的。

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以后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生活中,不要放过那些偶然的现象,要及时分析原因,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使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则寓言的特点,跟上则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一情节上的起伏跌宕,结局耐人寻味。

不同点——第一则支用的是反衬的手法,用宙斯和赫拉雕像的价值反衬赫耳墨斯的一文不值。

这则运了拟人手法,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

(四)总结、扩展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正如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所说“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希望同学们读寓言,不仅要读懂故事,更重要的是体公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课后自读《浓烟和烟囱》
教案点评:
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

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特点。

2.引导学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读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现,体会想像和联想的作用。

3.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两则寓言构拟一个合理的结局。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第11页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