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
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

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一、垃圾分类的意义1. 保护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数量急剧增加,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
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2. 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可以使可回收物得到有效利用,回收再利用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3. 降低处理成本:垃圾分类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分开处理,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垃圾处置效率。
4.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垃圾分类可以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1. 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各地政府应加大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分类设施的布局,提高分类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方便居民进行分类投放。
2. 宣传教育:垃圾分类涉及到每个市民,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横幅、广播、电视、网络等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市民的意识。
3. 实施奖惩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奖惩政策,鼓励和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对垃圾分类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给予奖励,对拒不分类投放垃圾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给予相应处罚。
4. 强化监督检查: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定期抽查、巡查等方式,对各个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于不合格的社区,应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纠正,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加强合作机制: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
政府可以与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垃圾处理公司等合作,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6. 建立流程管理: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管理流程,规范垃圾分类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进行。
建立垃圾分类档案,记录分类投放情况,及时统计、分析和评估分类效果。
7. 增加分类容器数量:政府可以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增加不同种类的垃圾分类容器数量,提高分类容器的布置密度,方便市民进行分类投放。
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

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可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和完善。如果您关注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建议您咨询温州市相关政府部门或居民社度
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是指温州市政府为了推动和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而制 定的管理规定。以下是一般情况下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 分类指导:制度会提供详细的垃圾分类指导,包括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标准、分类方法 和投放要求等。例如,可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
2. 垃圾桶设置:制度会规定各类垃圾桶的设置要求,包括数量、位置、标识等。例如,可 要求在小区、商业区、公共场所等设置不同颜色或标识的垃圾桶,方便居民和市民进行垃圾 分类投放。
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
3. 收运管理:制度会明确垃圾收运的管理要求,包括收集频次、收运车辆、收运路线等。 例如,可要求垃圾收运车辆进行分类收集,确保不同类别的垃圾分别收运。
4. 宣传教育:制度会规定宣传教育的要求,包括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 开展培训等。例如,可要求开展社区宣传活动、学校教育和媒体宣传,提高居民和市民的垃 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5. 监督执法:制度会明确垃圾分类的监督执法机构和责任,包括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 为进行处罚。例如,可设立垃圾分类监督员、投放违规行为的罚款等。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和日常管理制度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和日常管理制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和日常管理制度是指对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规定和管理办法。
首先,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是指每个居民都有责任按照规定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或容器中。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要求,一般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
居民需要将自己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确保每种垃圾都能得到合理处理。
其次,日常管理制度是指相关部门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制度。
这包括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开展宣传教育、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等方面的工作。
相关部门会通过定期巡查、投放监控、社区宣传等方式,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和处理。
同时,日常管理制度还包括对垃圾分类投放的奖惩机制。
对于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认可;对于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也会进行相应的处罚。
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可以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和日常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也需要居民的共同配合和参与,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为有效推进我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根据《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国管节能[2023)39号)、《湖南省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湘管发[2023)12号)、《2023年XX县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X垃分办(2023)5号)要求及国家、省、市关于节约能源的有关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垃圾分类方式严格按照四分法分类:即有害垃圾(红色桶)、可回收物(蓝色桶)、厨余垃圾(绿色桶)、其他垃圾(灰色桶)。
(一)有害垃圾。
指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垃圾,包括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等),废旧电子产品、废旧灯管灯泡、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妆用品、染发剂、杀虫剂容器、除草剂容器、废弃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废打印机墨盒、硒鼓等。
投放时要保证废弃节能灯管及日光灯管不破损,普通干电池(五号、七号等电池)不属于有害垃圾,要投放至其他垃圾桶。
(二)可回收物。
指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包括纸类(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及其他未受污染的纸制品等)、金属(铁、铜、铝等制品)、玻璃(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及其他玻璃制品)、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等)、橡胶及橡胶制品、牛奶盒等利乐包装、饮料瓶(可乐罐、塑料瓶等)等。
可回收物请确保未受污染,饮料瓶牛奶盒中的残液倾倒干净。
(三)厨余垃圾。
指食堂等产生的食物下脚料和食用残余,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过期食品等食品类废物。
动物大骨难以生物降解处理,不宜将其投入厨余垃圾中。
(四)其他垃圾。
指除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纸杯、照片、明信片、相册、卫生纸、尿片等)、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等。
二、垃圾定点设置及垃圾分类存放(一)社区每楼层设置分类垃圾桶2个(分别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在办公区域每楼层洗手间增设厨余垃圾桶1个,用于茶叶、果皮等垃圾收集。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_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范本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_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范本为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应制定规范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生活环境,遵循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厦门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市思明区、湖里区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实施;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区域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分步推进的原则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生活垃圾分类界定)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第四条(基本原则)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政府职责)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保障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目标。
第六条(部门职责)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目标,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
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
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构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管理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纳入本市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环境教育内容,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习惯。
商务部门负责对可回收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实施监督管理。
北京小区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北京小区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一、垃圾分类体系
为了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小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垃圾分类制度:
本小区日常生活垃圾分为五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和其它垃圾。
二、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是指经过清洁处理、安全处理后,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废弃物。
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包装物等。
三、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主要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桶等。
四、湿垃圾
湿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易腐性垃圾。
主要包括剩菜剩饭、果皮果核、蔬菜茎叶等。
五、干垃圾
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之外的其他日常生活垃圾。
主要包括废纸杯、废塑料袋、废旧衣物等。
六、其它垃圾
其它垃圾是指不属于以上四类的日常生活垃圾。
主要包括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七、垃圾分类投放要求
居民应当按照本小区规定的垃圾分类标准进行投放,不得随意丢弃垃圾。
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应当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和其它垃圾的分类进行投放,不得混淆投放。
居民应当按照规定的投放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投放,不得影响小区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
居民在投放湿垃圾时,应当将其中的水分沥干,尽量保持干燥,以免影响环境卫生。
物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和日常管理制度

物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和日常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业管理日益成为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生活垃圾管理是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垃圾分类更是当前社会注重的环保问题之一。
建立物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和日常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社区环境整体品质,促进居民的环保意识与生活品质。
下面具体阐述该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管理目标和原则1. 筑牢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投放责任制,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2. 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管理程序、加强巡查和监督,提高公共区域垃圾收集和处理的效率,并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度1. 生活垃圾分类目标和要求(1)根据垃圾分类法规,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明确每一类垃圾的定义和处理方式。
(2)要求居民按照规定的分类标准,将每类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或垃圾桶点。
2.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1)建立定期巡查机制,监督和检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及时纠正不规范投放行为。
(2)设立分类投放示范点,通过标识和示范,提高居民的分类投放意识。
(3)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定期举办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宣传栏目等活动,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积极性。
四、日常管理制度1. 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管理(1)确定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时间安排和路线,保障按时收集、及时处理。
(2)定期对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垃圾桶和垃圾桶点的整洁和环境卫生。
2. 公共区域卫生管理(1)定期组织清洁工对小区公共区域进行卫生清理,包括道路、草坪、花台等。
(2)设置提示标识,提醒居民保持公共区域的整洁。
3. 物业管理者责任(1)物业管理者要对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度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2)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汇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章制度(通用10篇)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章制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章制度(通用10篇)制度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建构的存在物。
建制的存在,都会带有价值判断在里面,从而规范、影响建制内人们的行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章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章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大县城区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环保总局《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20xx〕872号)和《x壮族自治区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规划精神,结合田阳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居民、单位在日常生活及为生活服务中产生的废弃物,不包括工程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与渣土、泥浆等废弃物以及医疗垃圾、工业垃圾、固体废弃物等。
第三条凡在田阳县城区范围内所有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交通运输工具)、个体经营者、社会团体、城镇(村)居民和城市暂住人口,以及进城设摊销售(收购)货物的摊(货)主,均应按照本实施细则的规定交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以下简称垃圾处理费)。
第四条县建设局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县城环境卫生管理站(以下简称县环卫站)是垃圾处理费的收费主体,具体负责垃圾处理费的收费工作。
第五条城市生活垃圾必须使用环卫专用车辆运输,未经县建设局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自运城市生活垃圾到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以及设置消纳垃圾场地。
第二章收费标准及征收方法第六条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标准按田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征城市垃圾处理费的通告》执行。
采取直接收取或委托代收的方式。
第七条居民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和征收方法:(一)常住居民按每户7元/月标准计收(沿街居民户所经营或出租的门店,垃圾费另按标准计收),由居民按月到指定的收费处缴费;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居民住户,经县环卫站核定户数,由小区物业管理机构代收后按月向县环卫站交纳;也可提前按季度、半年、全年缴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
按照《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广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升辉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的通知》(穗固废办〔2017〕1号)的要求,确保我校生活垃圾分类稳步推进,制订本制度。
一、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实行责任人制度。
分管后勤工作校领导是学校垃圾分类责任人,负责学校垃圾分类的部署、协调等工作;后勤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是垃圾分类主管,负责学校垃圾分类的具体开展、监督等工作。
二、全体师生员工、家属及驻校单位人员,应熟知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后勤管理办公室至少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垃圾分类培训(授课、视频、竞赛、短信等多种形式开展);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保洁人员垃圾分类培训;每月通过询问、检查等方式,了解掌握师生员工、家属及驻校单位人员知晓垃圾分类、参与垃圾分类情况。
三、各二级学院、机关部门、驻校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对本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负责。
应指导、监督本单位师生员工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减少生活垃圾产生,按生活垃圾分类有关要求分类投放垃圾。
四、全体师生员工、家属及驻校单位人员应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减少生活垃圾产生,按生活垃圾分类有关要求分类投放垃圾,严禁混合投放。
五、后勤管理办公室负责每天对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内垃圾是否准确投放进行检查并记录,对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部门,指导其改正。
六、后勤管理办公室负责每周对各单位分类投放情况及保洁人员分类收集情况进行检查,对不按要求分类投放和收集的部门、人员责令整改并予以通报。
七、后勤管理办公室负责每天对学校各类垃圾(包括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的清运、流向进行登记。
八、按照属地街镇的部署开展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接受属地街镇垃圾分类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