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肾内科临床路径(10个)

肾内科临床路径(10个)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用药时间1-2天。

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318病种),总目录概论

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318病种),总目录概论

49
4.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50
(四) 心
4.7 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51 内科 4.8 房性心动过速
52 疾病 4.9 肥厚型心肌病 临床
53 路径 4.10 肺动脉高压
54
4.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55
4.12 主动脉夹层
56
4.13 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
57
4.14 心房颤动介入治疗
58
4.1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9
4.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
第 2 页,共 10 页
序号 专业
病种名称
60
5.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1
5.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62
5.2.1 初治 APL
63 (五) 5.2.2 完全缓解的 APL 血液
64 内科 5.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65 疾病 5.4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临床
66 路径 5.5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7
5.6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68
5.7 血友病 A
69
5.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70
6.1 终末期肾脏病
71
6.2 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
72
6.3 急性肾损伤
73 (六) 6.4IgA 肾病行肾穿刺活检 肾
74 内科 6.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
第 1 页,共 10 页
序号 专业
病种名称
30
3.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1
3.2 脑出血
32
3.3 吉兰巴雷综合症
33
3.4 多发性硬化
34
3.5 癫痫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090810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090810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ICD10:N14.0, N14.1, N14.2)(二)诊断依据:根据《肾脏病学》(王海燕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3版)1.可疑药物使用史2.全身过敏表现3.血尿、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4.白细胞尿5.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肾脏病学》(王海燕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3版)1.血液透析:达到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指证;2.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能诊断急性肾衰竭时。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N14.0, N14.1, N14.2 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须检查的项目(第3-7工作日):1. 血、尿、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输血九项、凝血功能3.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尿白细胞分类;4.B超检查双肾大小;5.胸片、心电图。

(七)选择用药:入院第 7-10 天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八)如果需要肾穿刺,则手术日为入院第 3-5天。

1.麻醉方式:局麻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3.病理: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检查、石蜡切片光镜检查、电镜检查(九)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酌情用药时间 3-7 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肾穿刺伤口愈合好;2.肾功能逐渐恢复,但不必等待恢复到正常。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出现急性肾衰竭严重并发症,需要在住院期间处理;2.新出现各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3.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或肾穿刺并发症,需要住院期间处理。

二、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ICD: N14.0, N14.1 N14.2 )拟住院完成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 天。

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诊断治疗路径

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诊断治疗路径

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诊断治疗路径一、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定义急性间质性肾炎由多种病因引起,其特点为肾功能急剧减退、肾小管-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无或仅轻度肾小球和血管系统的损害以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纤维化。

二、诊断依据1. 临床诊断依据。

(1) 病史药物、毒物接触史,或者感染病史。

(2) 肾功能异常无明确原因突然出现肾功能下降,如少尿、无尿、浮肿。

(3) 过敏样症状发病前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尤以药物引起者为显著。

2. 实验室诊断依据。

(1) 尿液检查异常尿蛋白阳性、血尿、白细胞尿、白细胞管型,pH呈碱性。

(2)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①尿嗜酸粒细胞计数超过白细胞的1%。

②血中IgE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3) 急性感染性间质性肾炎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4) 肾小管功能异常尿渗透压低、低比重尿、糖尿、氨基酸尿、小分子蛋白尿、尿钠尿钾增多;可出现低血钠、低血钾、血HCO3-低、代谢性酸中毒。

(5) 肾功能衰竭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

3. 肾活检病理活检是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金标准。

三、鉴别诊断l.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2.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3.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4. 慢性间质性肾炎。

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四、一般检查(一) 常规必查项目:尿液分析血液分析大便常规+潜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生化八项肝功八项血尿酸血肌酐血清光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血脂八项血沉凝血四项乙肝两对半肝炎五项血抗HIV梅毒确证实验血型鉴定肾穿刺活检:无肾穿刺活检术禁忌症患者应行活检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以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二) 选查项目:尿钠、尿钾排出量免疫五项κ链、λ链抗核抗体抗双链DNA 抗体ENA七项血管炎四项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血管炎四项清洁中段尿培养(暂无项目:尿蛋白电泳)五、辅助检查(一) 常规必查项目:泌尿系超声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二) 选查项目: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肾脏CT、MRI(暂无项目:排尿期膀胱输尿管造影、同位素肾图)六、治疗(一)治疗原则尽早明确诊断,寻找治疗原发病,积极预防和处理急性肾衰竭引起的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高钾血症、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肾衰竭者选择合适的肾脏替代治疗;部分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迁延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期随访治疗。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摘要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allergic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又称药物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drug-inducedacute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或急性过敏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是常见的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是由广泛应用的许多药物如抗生素、利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等引起的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急性小管间质性损害。

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发病年龄在(64.6±2.1)岁。

本病起病的临床症状常为发热、皮疹和血尿。

约1/3的药物性ATIN病例,皮疹、发热和关节痛可同时出现,少数病例可有明显腰痛,这种情形在NSAID引起的ATIN疾病概述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又称药物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过敏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是常见的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是由广泛应用的许多药物如抗生素、利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等引起的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急性小管间质性损害。

需要指出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既可引起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即药物性(变应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也可引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肾病,两者是不同的疾病。

如为药物直接的肾脏毒性损害,一般不称为过敏性(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发病年龄在(64.6±2.1)岁。

本病起病的临床症状常为发热、皮疹和血尿。

约1/3的药物性ATIN病例,皮疹、发热和关节痛可同时出现,少数病例可有明显腰痛,这种情形在NSAID引起的ATIN较少见。

疾病概述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又称药物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过敏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是常见的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是由广泛应用的许多药物如抗生素、利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等引起的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急性小管间质性损害。

需要指出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既可引起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即药物性(变应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也可引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肾病,两者是不同的疾病。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二)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二)

(3)感染相关指标:降钙素原、真菌 G 试验、GM 试 验、IL-6、结核三项、PPD 试验等。
(4)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5)冷球蛋白、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和尿轻链定 量、肿瘤标志物。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加强支 持治疗。 2.必要时肾脏替代治疗。 3.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4.激素或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 (九)手术日为入院第 2~7 个工作日之内(如需肾活 检)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前准备:术前停用一切抗凝药物(包括具有活血化 瘀作用的中药)天数视药物种类而定,复查凝血功能正常。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视病情而定。 5.病理:行免疫荧光、光镜及电镜检查。 (十)出院标准 1.肺出血停止,X 线胸片或肺部 CT 显示肺出血基本吸收; 无低氧血症。
2.肾功能稳定。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严重肾外合并症或严重急性肾损伤并发症,需要在 住院期间处理。 2.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3.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期间处理。
二、I 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I 型新月体肾炎(ICD-10:N01.7)/Goodpasture 综合征(ICD-10: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住院第 3~7 天
住院第 8~14 天
住院第 15~30 天 (出院日)
□ 继续强化血浆置换治疗 □ 继续强化血浆置换治疗, □ 肺出血停止、X 线胸片显
□ 激素冲击治疗
监测抗 GBM 抗体浓度
示肺出血基本吸收;无
□ 肺出血、肺部感染治疗 □ 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血 低氧血症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15(000)017
【摘要】文章介绍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

【总页数】2页(P38-38,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
【相关文献】
1.抗菌药物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16例临床分析 [J], 许清丽
2.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 [J],
3.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及治疗 [J], 余学清;陈崴
4.药物性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并Fanconi综合征 [J], 陈瑛;孙春玉
5.抗菌药物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16例临床分析 [J], 许清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318病种)。。。。。。。。。。。。

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318病种)。。。。。。。。。。。。

145
10.8 肱骨干骨折
146
10.9 肱骨髁骨折
147
10.10 尺骨鹰嘴骨折
148 (十) 10.11 尺桡骨干骨折
149 骨科 10.12 股骨髁骨折
150 疾病 10.13 髌骨骨折
151 临床 10.14 胫腓骨干骨折
152 路径 10.15 股骨下端骨肉瘤
153
10.1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疾病 106 临床 8.17 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 107 路径 8.18 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
108
8.19 原发性肝细胞癌
109
8.20 肝门胆管癌
110
8.21 细菌性肝脓肿
111
8.22 胃癌(2011 版)
112
8.23 脾破裂
113
8.24 胰腺癌
114
8.25 胰腺假性囊肿
115
疾病 23 临床 2.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24 路径 2.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25
2.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26
2.12 上消化道出血
27
2.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28
2.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29
2.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第 1 页,共 10 页
序号 专业
85 临床 7.6 垂体催乳素瘤 86 路径 7.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87
7.8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88
7.9 尿崩症
89
7.10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第 3 页,共 10 页
序号 专业
病种名称
90
8.1 胃十二指肠溃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ICD–10:N14)。

(二)诊断依据。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肾脏病学》(王海燕著,第三版)。

1.近期用药史。

2.可有皮疹或无药物过敏表现。

3.尿沉渣白细胞增多,尤其是尿嗜酸性白细胞升高,且排除泌尿系感染所致。

4.肾小管和/或肾小球功能损害。

一般认为有上述表现中前两条,再加上后两条中任何一条,即可临床诊断本病。

但非典型病例(尤其是由非甾体抗炎药致病者)常无第二条,若条件许可,应尽量借助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肾脏病学》(王海燕著,第三版)。

1.去除病因:停用一切可疑致病药物。

2.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停药后肾功能无明显恢复者,或肾活检提示肾间质弥漫炎症细胞浸润或有肉芽肿形成时,在无激素使用禁忌时,应使用泼尼松(龙)治疗,剂量0.5–1mg/kg/d,4~6周或待肾功能明显好转后逐渐减量,总疗程一般在6个月左右;对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目前无统一意见,可根据患者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个体化选择处理;若激素使用两周效果不明显,或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肾功能的恶化,可考虑试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注意监测用药后的毒副作用。

3.对症支持疗法,治疗合并症。

对已经出现急性肾衰竭者,则应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4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检查、肾小管损伤指标检测;
(4)腹部超声检查、胸片、心电图。

(5)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ANA谱(包括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Sm抗体、ENA多肽抗体谱)、RF、CRP、ESR。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免疫学检查:ANCA,抗GBM抗体;
(2)眼科检查,了解有无眼色素膜炎等;
(3)尿蛋白成分分析(如:尿蛋白电泳),尿酸化功能检查,血尿渗透压检查,尿氨基酸检查;
(4)血、尿免疫固定电泳;
(5)眼科、口腔科会诊。

3.如患者无禁忌,必要时尽可能行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特点,以指导治疗,估计预后。

(七)肾穿刺前准备。

1.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2.控制血压。

3.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八)肾穿刺病理检查。

1.麻醉方式:局麻。

2.术前准备:停用一切抗凝药物后,复查凝血功能正常;血红蛋白80g/L以上,血小板>80×109/L;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取材方式:经皮肾活检。

5.输血:视病情而定。

6.组织病理: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

(九)药物选择。

1.肾穿刺术后根据情况选择性使用止血药。

2.根据肾活检病理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1)肾间质弥漫炎症细胞浸润时,如无禁忌应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肾间质有肉芽肿形成时,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宜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3)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对症支持治疗。

(十)出院标准。

1.临床病情明显改善、肾功能明显好转或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肾功能损害严重、恢复延迟,仍须短期进行血液透析等支持治疗,以观察肾功能恢复情况时。

2.常规剂量激素等治疗反应不佳,需考虑进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时。

3.激素等治疗效果不佳反而出现肾功能恶化,需要住院观察处理时。

4.出现严重感染、心力衰竭、肾穿刺后并发症等严重情况时,需要住院处理。

出现上述情况,应退出本路径。

二、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ICD-10:N1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