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肾内科临床路径(10个)

肾内科临床路径(10个)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用药时间1-2天。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ICD-10:N00 + B95.5)。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七版)、《儿科学》(王卫平,沈晓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1.临床上有少尿,血尿,浮肿,高血压。

2.2周内血清补体C3下降。

3.伴随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抗链O明显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0–14天,过敏患儿可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2.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并发症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高血压脑病的防治、急性肺水肿的防治。

(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0 + B95.5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补体、ASO;(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ANA、CRP、ESR;(4)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5)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感染性疾病筛查(支原体抗体、EB病毒抗体,乙肝/丙肝、HIV、梅毒、中段尿培养等)、RF、血型;(2)ANCA、免疫球蛋白、心磷酯抗体、抗GBM抗体;(3)超声心动图;(4)肾活检肾组织病理检查;(七)选择用药。

1.抗菌素:青霉素5-10万单位/kg/d;2.利尿剂:口服双氢克尿噻1-2mg/kg/d、速尿1-2mg/kg/d;静脉速尿1-2mg/kg/次、托拉塞米 1-2mg/kg/d;3.降压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阻滞剂,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4.对症中药治疗。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路径(2019年版)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路径(2019年版)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ICD-10:N00+B95.5)。

(二)诊断依据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8版)、《儿科学》(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1.临床上有少尿,血尿,水肿,高血压。

2.血清补体C3下降。

3.伴随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抗链球菌溶血素O明显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1.休息:急性期需卧床2~3周,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血压正常,即可下床轻微活动。

2.饮食:以低盐饮食为好,严重水肿或高血压者需无盐饮食。

有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摄入,可给予优质动物蛋白0.5g/(kg·d)。

3.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10~14天,过敏患儿可改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

4.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5.并发症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高血压脑病的防治、严重循环充血的防治。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0 + B95.5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天(指工作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补体、ASO;(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钙磷代谢、凝血功能、ANA、dsDNA、ANCA、CRP、ESR、BNP;(4)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或尿红细胞形态;(5)腹部超声、泌尿系超声、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肾内科临床路径(10个)

肾内科临床路径(10个)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用药时间1-2天。

肾病学专业5个病种临床路径大全

肾病学专业5个病种临床路径大全

卫办医政发〔2011〕58号文件附件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I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I型新月体肾炎(ICD-10:N01.7)/Goodp asture综合征(ICD-10:M31.0)/抗肾小球基底膜病(ICD -10:M31.0)。

行血浆置换治疗(ICD-9-CM-3:99.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临床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即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

2.可以合并肺出血(Goodpasture综合征)。

3.病理:免疫荧光表现为IgG及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线样沉积。

光镜表现为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形成。

4.血清中抗GBM抗体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血浆置换:可采用单膜或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如采用单膜血浆置换,通常每日或隔日置换1–2个血浆容量,一般连续治疗3–6次,或至血清抗GBM抗体转阴。

2.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7–15mg/kg/次(0.5–1.0g/次),每日或隔日一次静滴(30–60分钟内完成),每3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

3.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泼尼松1mg/kg/d,约4–6周逐渐减量。

同时口服或静脉应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4.肾脏替代治疗:严重肾功能受损者可给予肾脏替代治疗。

5.对症治疗: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1.7I型新月体肾炎疾病编码或ICD-10:M31.0Goodpasture综合征疾病编码或ICD-10:M31.0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疾病编码;行血浆置换治疗(ICD-9-CM-3:99.07)。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二)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二)

(3)感染相关指标:降钙素原、真菌 G 试验、GM 试 验、IL-6、结核三项、PPD 试验等。
(4)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5)冷球蛋白、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和尿轻链定 量、肿瘤标志物。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加强支 持治疗。 2.必要时肾脏替代治疗。 3.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4.激素或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 (九)手术日为入院第 2~7 个工作日之内(如需肾活 检)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前准备:术前停用一切抗凝药物(包括具有活血化 瘀作用的中药)天数视药物种类而定,复查凝血功能正常。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视病情而定。 5.病理:行免疫荧光、光镜及电镜检查。 (十)出院标准 1.肺出血停止,X 线胸片或肺部 CT 显示肺出血基本吸收; 无低氧血症。
2.肾功能稳定。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严重肾外合并症或严重急性肾损伤并发症,需要在 住院期间处理。 2.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3.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期间处理。
二、I 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I 型新月体肾炎(ICD-10:N01.7)/Goodpasture 综合征(ICD-10: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住院第 3~7 天
住院第 8~14 天
住院第 15~30 天 (出院日)
□ 继续强化血浆置换治疗 □ 继续强化血浆置换治疗, □ 肺出血停止、X 线胸片显
□ 激素冲击治疗
监测抗 GBM 抗体浓度
示肺出血基本吸收;无
□ 肺出血、肺部感染治疗 □ 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血 低氧血症

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摘自《临床诊疗指南·肾病学分册》一、急性肾盂肾炎【概念】急性肾盂肾炎,又名急性上尿路感染由细菌(极少数可由病毒、原虫、真菌}引起的一侧或两侧肾盂以及肾实质的局灶性炎症改变。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腰痛、高热、寒战,常伴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病史采集】1.流行病学: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以育龄妇女最多见,50 岁以上的男性及女婴也常发病。

2.临床表现:(1)泌尿系统症状:急性起病,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部不适,持续性腰痛,出现尿浑浊和肉眼血尿,部分患者见上腹或下腹的疼痛。

(2) 全身感染症状: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全身乏力。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一般情况、出现严重感染败血症者需行生命体征监测。

2.专科检查:肋脊角和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击痛。

3.重症病人观察:神志、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尿常规表现为脓尿,离心后尿沉渣镜下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尿蛋白微量为-~+;部分病人有血尿。

2. 尿细菌学检查:(1)清洁中段尿培养:尿中含菌量≥105/m1为真性菌尿,104~105/m1为可疑阳性,≤104 可能是污染。

球菌≥103为阳性。

(2)尿涂片检查:未离心尿革兰民染色,在显微镜下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为真性菌尿。

3.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使尿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可与Griess试剂反应显红色。

4.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ACB):阳性者可协助诊断(敏感性>80%,特异性>90%)。

5.肾小管功能检查:尿酶2项、尿微球蛋白测定等,含量升高者提示肾盂肾炎。

6.影像学检查:x线或B超检查可发现肾脏是否有结石、梗阻、反流、畸形或肿瘤。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即可作出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盂肾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5页文档资料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盂肾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5页文档资料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盂肾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急性肾盂肾炎是指肾盂粘膜及肾实质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循证护理等一些新的护理模式应运而生[1]。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必将成为护理工作模式发展的主流[2]。

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它的功能是利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漏项,提高质量[2]。

自2011年我科实施优质示范病房以来,结合本病的特点,我们科室自行设计了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应用于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4月-2014年7月入院的106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其中男15例,女91例,年龄15岁-68岁,平均年龄38岁。

1.2 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3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3例,采用一般的健康教育方法,在出院前对患者就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3],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测试,疾病相关知识标准中选择能做到的即为做对,做对的项目与总项目的比率,即为做对率。

两组病人在文化程度及认知上无差异性。

1.3 实施方法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即对患有一定疾病的患者,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4]。

是对单病种患者什么时候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什么时候可以出院等相关的治疗目标做一个有计划、有预见性的描述说明与记录。

使患者能够对自己的治疗及护理有个大概的了解,并主动参与到治疗及护理的过程当中,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1.3.1 试验组患者入院第一天,根据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表(护理版),由护师以上的责任护士依病人的文化层次,采用通俗的语言进行入院介绍,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知识等,根据ADL表评估病人的基础护理能力,通过评分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生活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ICD-10:N10.X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离心尿白细胞≥5/Hp,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0.X02急性肾盂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液分析、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CRP、ESR、血培养等;
(3)尿红细胞位相、白细胞分类、尿白细胞管型、清洁中段尿培养(包括细菌和真菌)+药敏、尿找抗酸杆菌;
(4)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尿渗透压,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找支原体和衣原体、尿结核杆菌培养、尿液高渗培养、血G(1,3-β-D-葡聚糖)试验、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2)胸片、心电图、残余尿B超、腹部B超、妇科B超、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必要时CT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宜静脉给药,选用对致病菌敏感、抗菌药在尿及肾浓度要高(宜选用杀菌剂)、肾毒性要小的抗菌药,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

疗程一般为14天。

血培养阳性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改善,非复杂性尿感者尿培养转阴。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2.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ICD-10:N10.X02)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为必选项○为可选项◎为一组中可选一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