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措施

凤冈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2018年7月临床路径效果分析我科2018年7月总共出院250人,第一诊断符合例数有209例,一共进临床路径192例,顺利完成191例,即入径率为91.87%,完成率99。
48%,变异率100%。
本月我科各病种进入临床路径情况如下表。
分析总结:
我科2018年7月份从整体入路径数量来说,完成率、入径率均高,变异率较前无好转。
变异原因分析:我科病人多为老年人,大多数患者均合并多系统疾病,不符合路径标准,仍进入临床路径;管床医生未按规定进入临床路径,为了开医嘱方便,待患者即将出院时再进入路径,增加了变异率;部分转院病人本应退出路径,但管床医生未退出临床路径(如病毒性脑炎);对部分自动出院病人未选择退出路径,而是变异后完成;临床路径表单不完善,部分医嘱未编入路径表单。
针对次均费用分析,因患者进入路径时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故费用较单纯病种费用高,不符合实际情况,这类病
人不应进入路径。
部分病人未达到出院标准即自动出院,致住院费用偏低,但管床医生未将这部分病人退出临床路径。
整改措施:1。
对不符合路径的病种不进入临床路径,对自动出院及转院的病人及时退出临床路径;2。
加强对临床路径表单的完善;3。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管理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管理的训练;4。
加强一线管床医生对临床路径知识的学习,提高一线医生对临床路径的认识.望下月临床路径的实施更多的运用起来,体现出临床路径的优越性,提高临床路径的规范性、合理性.
内一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
2018年8月13日。
膀胱癌临床路径及表单

膀胱癌临床路径一、膀胱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ICD-10:C67.900)行膀胱肿瘤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1.症状及体征: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体格检查有或无腹股沟等处肿大淋巴结等;2.影像学:主要依靠CT诊断,其他如彩超、MRI及SPECT 等可提供参考;3.病理: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1.适合膀胱动脉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2.能够耐受该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900膀胱恶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4)膀胱CT检查(5)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包括(1)切片诊断(分类、分型、分期);(2)免疫组化(必要时);(3)分子生物学指标(必要时)。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全腹部CT/MRI,PET-CT,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血气分析,放射性核素肾功能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不需应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尿路感染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尿路感染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尿路感染病例的分析与临床路径的研究,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通过系统的研究,为尿路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对临床路径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1. 引言尿路感染是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主要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肾炎等。
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尿路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并研究临床路径的优化,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2. 病例分析以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收治的尿路感染病例为对象,共计收集了1000例。
对病例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病例特点该病例群体以女性居多,占80%,年龄主要分布在20-50岁之间。
其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同时伴有部分患者有发热、下腹疼痛等症状。
2.2 病因分析经过排查,发现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主要与个人卫生习惯、性生活、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3. 临床路径分析在病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尿路感染的临床路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3.1 诊断路径根据已有的病例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针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制定了一套规范化的诊断路径。
该路径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3.2 治疗路径基于已有的病例分析和临床经验,针对不同阶段的尿路感染患者,提出了相应的治疗路径。
治疗路径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辅助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等。
4.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尿路感染病例的分析与临床路径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
在诊断路径方面,通过系统化的流程,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
在治疗路径方面,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病情的复发率。
然而,目前的临床路径仍面临一些挑战。
急性膀胱炎临床路径

急性膀胱炎临床路径一、急性膀胱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膀胱炎(ICD-10:Nxx.Xxx)。
(二)诊断依据。
病因:多因细菌感染而引起。
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
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
临床表现:1.尿路刺激征起病突然,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尿道痉挛,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常不能离开便器,难以忍受。
排尿期尿道烧灼感,排尿终末期疼痛加剧,会阴部、耻骨上区疼痛、膀胱区轻压痛。
病情严重者可并发急性前列腺炎,但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2.尿液检查尿液混浊,尿液中有脓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
3.单纯性膀胱炎炎症局限于黏膜层,常无发热,白细胞计数不增高,亦不伴有全身症状。
当并发急性肾盂肾炎或前列腺炎、附睾炎时才有高热。
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①尿常规白细胞计数≥10个/HP,可有红细胞,但无管型:②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WBC≥15~20个/HP;(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并发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xx.Xxx急性膀胱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标志物(乙肝);(3)心电图、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七)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根据致病菌属,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减少对尿路的刺激。
654-2可解除膀胱痉挛。
三金片辅助治疗(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36.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

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一、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泌尿道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ICD- 10:N39.000、N39. 000x003)。
(二)诊断依据。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还会出现体温升高、寒战、发冷、精神萎靡等全身感染症状,甚至腰部疼痛不适的症状等。
检查:再结合尿液常规分析以及细菌培养,尿液常规分析显示,白细胞超过正常范围可以确诊为尿路感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解除泌尿系梗阻。
2.如果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者感染性休克,退出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39.000、N39. 000x003 泌尿道感染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一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降钙素原、肝素结合蛋白、生化全套、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凝血筛查、乙肝两对半、HIV、HCV、梅毒抗体、粪便常规、心电图、胸片、泌尿系彩超、残余尿、双肾输尿管膀胱CT平扫、双肾输尿管膀胱CTU2.必要的告知。
(1)先抗感染、待具体检查回报再拟定下一步治疗方案(2)如果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者感染性休克,退出路径。
(七)入院后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BNP、肌钙蛋白I。
2.必要的告知:(1)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2)如果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者感染性休克,退出路径。
(八)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九)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或者明显缓解,无发热,如若存在泌尿系梗阻已经解除。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其他基础疾病治疗需要。
2.如果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者感染性休克,退出路径,按实际情况治疗。
(十一)标准费用:8200元。
膀胱肿瘤临床路径

膀胱肿瘤临床路径之阳早格格创做(2009年版)一、膀胱肿瘤临床路径尺度住院过程(一)适用对于象.第一诊疗为膀胱肿瘤(ICD-10:C67, C79.1,D09.0,D30.3,D41.4)止经尿讲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ICD-9-CM-3:57.4901)(两)诊疗依据.根据《华夏泌尿中科徐病诊疗治疗指北》(中华医教会泌尿中科教分会编著,群众卫死出版社,2007年)1.病史.2.体格查看.3.真验室查看、影像教查看及/或者内窥镜查看.(三)采用治疗规划的依据.根据《华夏泌尿中科徐病诊疗治疗指北》(中华医教会泌尿中科教分会编著,群众卫死出版社,2007年)1.切合经尿讲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不妨耐受脚术.(四)尺度住院日为≤8天.(五)加进路径尺度.1.第一诊疗必须切合ICD-10:C67, C79.1,D09.0,D30.3,D41.4膀胱肿瘤徐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余徐病诊疗,但是住院功夫无需特殊处理也没有做用第一诊疗临床路径真施时,不妨加进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所必须查看的名目:1.血惯例、尿惯例;2.电解量、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3.熏染性徐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七)防止性抗菌药物采用取使用时机.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挥准则》(卫医收〔2004〕285号)真止,并分离患者的病情决断抗菌药物的采用取使用时间.(八)脚术日为进院后≤3天.1.麻醒办法:腰麻或者硬膜中麻醒或者齐麻.2.脚术办法:经尿讲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3.术中用药:麻醒用药,需要时用抗菌药物.4.输血:需要时.(九)术后住院回复≤5天.1.必须复查的查看名目:血惯例、尿惯例;根据患者病情变更可采用相映的查看名目.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挥准则》(卫医收〔2004〕285号)真止.(十)出院尺度.1.普遍情况良佳.2.革除尿管.(十一)变同及本果分解.1.术中、术后出现并收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引导住院时间延少、费用减少.2.电切脚术效验没有谦意,需进一步治疗(如膀胱齐切、动脉化疗等).3.术后本伴伴徐病统造短安,需请相闭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4.住院后出现其余内、中科徐病需进一步精确诊疗,可加进其余路径.两、膀胱肿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于象:第一诊疗膀胱肿瘤(ICD-10:C67, C79.1,D09.0,D30.3,D41.4)止经尿讲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ICD-9-CM-3:57.4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尺度住院日≤8天。
急性肠炎临床路径(最全版)

急性肠炎临床路径(最全版)一、急性肠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肠炎(ICD-10:K52.9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 有暴饮暴食、食物中毒或特殊用药史等诱因。
2. 肠道感染常经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可有发热、水样便或粘液脓血便。
3. 实验室检查异常,如大便常规见白细胞增多、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大便培养病原菌阳性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急性肠炎疾病编码(ICD-10:K52.904)。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为4-5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C-反应蛋白、血沉,(3)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大便培养+药敏,(2)血淀粉酶、出凝血功能、D-二聚体、CEA、Ca199、甲状腺功能、心肌标志物,(3)腹部平片(立卧位)(4)腹部及盆腔CT,(5)结肠镜检查(一般不作清洁灌肠,急性期重型者应列为禁忌,以防穿孔),(6)X线钡剂灌肠检查(急性期不宜作钡剂检查,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可能。
临床静止期可作钡灌肠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 病因治疗(1)抗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查证据,选择有效的抗感染药物治疗。
(2)其他如因服药所致的急性腹泻应及时停用有关药物。
2. 对症治疗(1)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仅供借鉴)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尿路感染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尿路感染(ICD-10:N39.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1.症状、体征急性膀胱炎可有膀胱刺激症状,急性肾盂肾炎时常同时伴有寒战、发热、腰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2.辅助检查(1)尿培养(2)尿常规检查(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2.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3.对症及支持治疗。
4.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3-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39.001疾病编码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尿培养(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3)泌尿系B超、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检查:(1)残余尿超声、腹部CT、静脉肾盂造影(IVP)、血培养、降钙素原、血沉、尿找抗酸杆菌等(对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应注意除外尿路复杂因素和系统性疾病)(2)女性必要时需进行妇科检查(七)选择用药。
抗生素治疗:选用对致病菌敏感、抗菌药在尿及肾内浓度高(宜选用杀菌剂)、肾毒性小的抗菌药,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
疗程一般为3-15天(根据感染部位不同疗程不同)。
血培养阳性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2.尿常规正常3.尿培养阴性(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2.肾周围脓肿等感染二、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尿路感染(TCD编码:BNS070,ICD-10编码:N39.00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膀胱炎临床路径
一、急性膀胱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膀胱炎(ICD-10:Nxx.Xxx)。
(二)诊断依据。
病因:多因细菌感染而引起。
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
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
临床表现:
1.尿路刺激征起病突然,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尿道痉挛,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常不能离开便器,难以忍受。
排尿期尿道烧灼感,排尿终末期疼痛加剧,会阴部、耻骨上区疼痛、膀胱区轻压痛。
病情严重者可并发急性前列腺炎,但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2.尿液检查
尿液混浊,尿液中有脓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
3.单纯性膀胱炎
炎症局限于黏膜层,常无发热,白细胞计数不增高,亦不伴有全身症状。
当并发急性肾盂肾炎或前列腺炎、附睾炎时才有高热。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①尿常规白细胞计数≥10个/HP,可有红细胞,但无管型:②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WBC≥15~20个/HP;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并发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xx.Xxx急性膀胱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标志物(乙肝);
(3)心电图、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七)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
根据致病菌属,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减少对尿路的刺激。
654-2可解除膀胱痉挛。
三金片辅助治疗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2.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二、急性膀胱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膀胱炎(ICD-10:Nxx.Xxx)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7天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