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十册》教案

合集下载

第十册语文教案

第十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册教材总目标】一、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培养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浯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303/28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206/181个生字。

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类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特点。

四、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听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 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五、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教案
一、抓住“小扣柴扉久不开”让学生追究久不开的原因。让学生议论后再引导学生细读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从而弄清“久不开”的真正原因,体会上下句倒装的关系。再让学生口头练习把诗句中的倒装句改为直叙:“让我轻轻敲门很久也不开门,大概是园林的主人害怕客人的木屐踏坏那些青翠的青苔吧!”而让学生掌握作者的逆向思维方法,也就是联系上下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接着又进一步抓住“柴扉久不开”时诗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样?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失望、扫兴、遗憾,为下文诗人看到红杏的快慰心情的转变打下基础。这也是教给学生体会感情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板书:13 养花
(二)初步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或完成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三)汇报初读情况
三、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
1、 通过自学,你已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3、 随着大家的联想,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晴揽湖光,只见湖面波光闪闪,明艳妩媚;雨观山色,又见水雾迷蒙,飘飘渺渺,是另一番奇景,难怪作者要借着美女西施的淡妆浓抹来比喻西湖。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本质和特点,掌握汉字的基本构成和拼音的读音规律。

2.学习识字、拼音、词语、写作、阅读等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继续推进交际性语文教学,注重语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语用功能,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本学期重点阅读《春》《离骚》《声声慢》《小荷才露尖尖角》等经典篇目,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魅力,领略文学美学。

2.词汇学习:通过词义辨析、词组搭配、词形变化等方式,加强词汇的记忆和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语文写作:注重写作技巧和内容选择,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语言风格,提高写作水平。

4.语言认知:呈现少儿百科知识、文化常识、名人趣闻等,加强语言认知和文化素养,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运用。

教学具体安排第一周•教材:第一单元《春》•教学目标:理解节令诗和田园诗,学会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感悟。

•教学重点:识字、填词、朗读、写作•教学方法:独立朗读理解、小组合作、互动讨论、课内写作•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第二周•教材:第一单元《春》•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植物、动物、器物等词语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和热闹景象。

•教学重点:听说、名词阅读、句型掌握•教学方法:听说、情境演练、小组合作、预习和复习。

•教学评价:听说表现、复习测试。

•教材:第二单元《离骚》•教学目标:学习古诗中的文化典故,感悟古人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诗句理解、文化归纳、写作练习•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阅读训练、小组合作、写作练习。

•教学评价:写作、单词测试。

第四周•教材:第二单元《离骚》•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理解《离骚》中的哲学性诗句,感受古代文化和哲学思维的魅力。

•教学重点:古诗文阅读、哲学思维、主题探讨•教学方法:小组合作阅读训练、情境演练、探究式讨论、课内写作。

•教学评价:课堂表现、写作评分。

人教版语文第10册第4单元15 金色的鱼钩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第10册第4单元15  金色的鱼钩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第10册第4单元15 金色的鱼钩教案本文是关于人教版语文第10册第4单元15 金色的鱼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设计理念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1“金色”是什么意思?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1、浏览课文,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2、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从老板长的外貌特征你明白什么?3、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行动: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

(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汉语家园单元内容说明:谚语,是总结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经验的劳动结晶。

它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反映了社会与自然界的一定规律。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用的、见解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歇后语: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很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出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汉语家园这一单元针对汉语言中一些常用的谚语、成语进行了说明,是一组说明文。

课文采用了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解释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些口头语言和成语。

谚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琅琅上口,易记易诵;歇后语诙谐幽默,增添了生活气息,是活跃于人们口头上的语言,它们对学生了解民俗文化有一定的帮助,也激发了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的兴趣;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瑰宝,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丰富多彩。

谚语、成语和歇后语使汉语言宝库异彩纷呈。

单元教学目标:一、掌握一类生字,认识二类生字。

掌握课文介绍的一些谚语、俗语,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二、初步接触说明文,并通过文中一些说明方法能够理解谚语、俗语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谚语的能力与兴趣。

三、使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的兴趣。

1—1第一场雪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二类生字;学会本课六个生字。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本课中重点词语“骤然”、“凛冽”等的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的兴趣,理解瑞雪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体会谚语“瑞雪兆丰年”的意义。

教学准备:查找耳熟能详的谚语、俗语,雪景的风光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雪景的风光片。

请学生谈看完的感受。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第一场雪”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正音字:即将( jí)侵入( qīn )暖和( huo )骤然( zhòu )凛冽( lǐn)刮风( guā)玉屑( xiè)供应( gōng )生字:胶胶布胶带胶卷胶水胶皮胶鞋胶着(zhuó):比喻相持不下,不能解决。

语文A版第十册《生命交响曲》word教案

语文A版第十册《生命交响曲》word教案

选读三生命交响曲课型: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

2、学习加小标题写作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重点:学习加小标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加小标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善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贝多芬的交响曲吗?一提到交响曲,很多同学开始舞动起来,确实,那美妙的声音令人沉醉。

你知道,我们身体里的器官也能演奏交响乐,不信,我们一起来瞧瞧。

二、精讲1.教师提问:文中的交响曲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让学生自己学习,边读书边圈点批注,而后同桌交流,最后推举代表阐述观点。

大家互相补充。

2.组织汇报让学生用文中的事实回答交响曲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

(心脏像鼓手不停地有节奏地敲击,肺脏像管乐队连续地吹奏,而胃肠道则不断歌唱,结合起来就是一曲交响乐。

)3.讨论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说说当心、肺、胃肠等病变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4.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器官拿挂图介绍,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语言形象生动。

这个环节的安排要分三步:一是自己组织语言,二是同桌、小组互说,三是登台介绍。

5.小结6.写作方法的渗透与指导教师首先让学生发现本文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学生基本能找到小标题这一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加小标题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各抒己见,如:加上小标题使原本很长的文章,尤其是说明文,条理更清晰;小标题是对下面内容的概括等。

7.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写作方法。

三、巧练课后读一些这样的科学小品文,把你的收获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生命交响曲心——鼓手肺——管乐队胃肠——唱歌。

XXX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XXX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XXX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课文,并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2.能够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能够通过阅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4.能够通过游戏和互动体验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二、教学内容1. 第1课《古诗二首》1.学习《江南春》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了解其背景和意境2.掌握两首诗的基本词汇和句子结构,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诗歌3.通过创意作品展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2. 第2课《昆虫的音乐会》1.探究昆虫的特点和生长习性,了解昆虫的重要性和意义2.学习电影制作相关的词汇和技巧,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短片3.通过音乐比赛体验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3. 第3课《篮球健身》1.介绍篮球运动的历史和基本规则,掌握篮球相关词汇2.学习篮球训练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实践和表演展示3.通过篮球比赛锻炼身体和锻炼团队协作能力4. 第4课《瓢虫过冬》1.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理解瓢虫为何需要过冬2.学习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写作展现自己对瓢虫的理解和想象3.通过手工制作瓢虫和观察瓢虫实物,深入了解瓢虫的相关知识5. 第5课《自行车竞赛》1.介绍自行车运动的历史和发展,掌握一些自行车术语2.学习自行车的基本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实践展示3.通过趣味比赛体验自行车运动的乐趣和挑战6. 第6课《长江三峡》1.介绍长江三峡的背景和历史,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2.学习创作诗歌的基本技巧和要领,通过创作诗歌展示对三峡的理解和感悟3.通过模拟观光体验长江三峡的美景和文化底蕴三、教学方法1.阅读课本和相关教材,理解内容和词汇2.通过口语、写作和表演等方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3.通过游戏和互动体验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4.小组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四、教学评价1.以作品展示、口头或书面表述等方式考核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表现和进步情况3.以单元测验或课堂练习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能力五、教学资源1.课本《XXX语文第十册》2.讲义、试题3.图书和多媒体资源4.互动游戏及教学交互软件六、教学周期本教学计划为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共6个单元,每个单元大约需要2周的教学时间,合计12周时间。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2篇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2篇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方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方案精选2篇〔一〕小学语文第十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需要学习更加复杂的语文内容,并且需要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进步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许多老师制定了精选多篇的教学方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小狗钱钱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狗如何通过努力工作来赚取钱,并学会如何管理和理财,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理解理财的根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良好财务管理才能。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一个在火车上认识的人的经历和感情变化,启示了学生珍惜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通过开展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进步语文综合才能和情感素质。

《小小胖墩》是一篇通过描绘一个体重超重的小男孩如何通过锻炼健身,瘦身塑形的故事。

给学生以积极的人生观和安康的心态。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展面对困难的正向思维,并让他们理解更多的安康知识。

竹炭屐是汉族传统手工制作鞋子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兼具实用性和艺术价值,并且可以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手艺。

教学时,可以通过观察和制作传统制鞋工艺品,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历史文化意识。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草原上的野狼,给小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动物间的相处之道,并让学生学习到多样的动物知识。

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物生态环境,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世界的意识。

课文是人们步入识字、学习根本文化的第一本书,小学语文教学也是走向文化生活的关键时期。

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将来之花,我们应该引导他们通过学习语文,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心,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以及掌握语言的根本技能。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启发学生考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课文的教育功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进步,实现自我价值,助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方案精选2篇〔二〕小学语文第四册教学工作方案《小学语文》第四册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教材,它包含了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如阅读理解、作文、语音、词语理解、古诗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第十册》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3、练习朗读课文。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

著名作家、教育
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
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

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
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
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
其中之一。

“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景”中最为著名的
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

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
如织。

⒊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
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⒉学生思考:
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⒊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⒈开火车分析生字的音、形、义。

⒉抽读课文。

(了解学生通读课文情况。

)
⒊理解生词。

(学生在读课文时随机检查。

如:蜿蜒、明艳、突兀、森郁等词。

)
五、给课文分段。

⒈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⒉同座谈论分段和段意。

⒊老师总结归纳。

六、作业:
⒈抄写生字。

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⒈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⒉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⒊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进行片段练习。

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⒈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⒈听写生词。

⒉请说说本文分几段,段意是什么? ⒊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段。

⒈抽学生读本段。

⒉思考:
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 ”画出来)。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⒊ 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⒋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

(让学生产生想象)
⒌总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