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温度检测报警

合集下载

温度报警器 课程设计

温度报警器 课程设计
在室温下使电桥平衡。在实验室室温条件下,调节RW,使差动放大器输出为0。温度系数K。
K=
3.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
图7仿真电路
⑴当温度低于15℃时发出单频报警输出波形如下:
图8温度低于15℃时发出单频报警输出波形
⑵当温度高于30℃时发出双频报警输出波形如下:
图9温度高于30℃时发出双频报警输出波形
当温度在15℃~30℃范围内(允许误差±1℃)时,报警器不发声。当温度高于30℃时,报警器发出两种频率交替的“滴—嘟、滴—嘟”声响。当温度低于15℃时,报警器发出间歇式声响。
4.可用5~15V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5.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功耗,降低成本。
二、总体设计思想
1.基本原理
温度报警器是通过对温度有一定的感应的电阻的阻值的变化,转变为相应的电压的变化,从而通过一系列的电路产生相应信号,输入报警器,从而报警器发出不同的声响。
设计电路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能够测外界温度的电路,测温电路用电阻组成,其中有一个就是对环境温度有感应的热敏电阻(要知道它的温度系数),它和其他电阻组成一个支路,另外还要有两个支路,都是用定值电阻组成的,事先就把相应的温度转换相应的电压,从而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分压,这样就可以产生两个固定的温度,可以作为温度的上下限。
然后,把它们的比较结果作为输入进差动放大电路,进行一定倍数的电压放大,在把差动电路的输出作为滞回比较器的输入,这是为了稳定以下输出,把稳定的信号输入报警器中。这样就可以制作出来一个完整的温度报警器。
温度报警器由感知外部温度的桥式测温电路,差动放大电路,滞回比较器及报警器组成。测温电路由电阻组成,其中有一个就是对环境温度有感应的热敏电阻,它和其他电阻组成一个支路,另外还要有两个支路,都是用定值电阻组成的,事先就把相应的温度转换相应的电压,从而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分压,这样就可以产生两个固定的温度,可以作为温度的上下限。然后,把它们的比较结果作为输入进差动放大电路,进行一定倍数的电压放大,在把差动电路的输出作为滞回比较器的输入,这是为了稳定输出,把稳定的信号输入报警器中。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温度报警电路。

温度报警器课程设计

温度报警器课程设计

温度报警器课程设计一、引言温度报警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和环境中。

它能够通过感应温度的变化,发出警报信号,提醒人们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本课程设计以温度报警器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设计与制作温度报警器的过程,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电子电路的基础原理与制作方法。

2.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电子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三、课程设计内容1.前期准备:介绍温度报警器的原理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对电子元器件的影响,以及温度保护的必要性。

2.理论学习: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如电阻、电容和线路连接等内容。

同时学习温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温度报警器电路。

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电路的实验搭建,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同时,指导他们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电子原理和实验结果的理解。

5.实验总结: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和归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课程设计评价1.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和结果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实验成果:评估学生制作的温度报警器电路是否能够准确测量和报警,以及外观是否美观、整洁。

鼓励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3.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课堂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思考、是否能够合理使用电子元器件等。

五、课程设计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电子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设计和制作温度报警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温度对电子元器件的影响,还能提高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设计一个温度监测和显示报警电路

设计一个温度监测和显示报警电路

设计一个温度监测和显示报警电路温度监测和显示报警电路是一种用于监测环境温度并在超出设定温度范围时发出声音或光提示的电路。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场合,例如工业生产、仓储管道、实验室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个基于温度传感器、控制IC和蜂鸣器的温度监测和显示报警电路的设计方案。

设计材料准备:1.温度传感器(例如DS18B20)2.控制IC(例如LM35)3.蜂鸣器4.面包板5.连接线6.电阻7.LED电路连接:1.将温度传感器的三个引脚(VCC、GND、DATA)分别连接到面包板上的电源模块(+5V、GND)和数字引脚上。

2.将控制IC的电源引脚(VCC、GND)连接到面包板的电源模块上。

3.将蜂鸣器的两个引脚连接到面包板的数字引脚上。

4.将LM35的输出引脚连接到面包板的模拟引脚上。

5.将一个电阻连接到LED的负极,再将另一端连接到面包板上的数字引脚上。

电路原理:1.温度传感器和控制IC共同组成了温度检测模块。

温度传感器负责检测环境温度,并将温度值以数字信号传递给控制IC。

2.控制IC负责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模拟引脚输出。

3.模拟信号经过一个电阻划定电流范围,并将电流传递给LED,控制LED的亮度,实现温度的可视化显示。

4.如果温度超出设定的范围,控制IC将通过数字引脚控制蜂鸣器发出声音报警。

电路设计思路:1.首先,根据具体需求确定温度报警的上限和下限。

2.将温度传感器的引脚连接到面包板上。

3.根据温度传感器的规格书和控制IC的数据手册,确定它们的使用电压范围。

4.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IC的电压需求,选择适当的电源模块供电。

5. 连接电路后,利用Arduino等开发板进行代码编写,实现温度的实时监测。

6.编写代码,让控制IC判断当前环境温度是否超出设定的温度范围。

7.根据超出设定温度范围与否的判断结果,控制蜂鸣器的状态。

在设计和搭建电路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确保连接的准确性,例如正确连接传感器的引脚。

温度报警课程设计

温度报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基于DS18B20温度传感器巡回检测报警仪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本温度计属于多功能温度计,可以设置上下报警温度,当温度低于或高于设置温度范围内时,可以报警。

本系统采用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主芯片,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采集器件,运用扬声器作为报警器,LED灯作为闪烁指示灯,四位共阳数码数作为LED显示器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确定设计题目2、根据设计题目及原理购买器件、完成作品3、撰写课程设计报告(5000字)时间安排::分组、确定题目、分配任务:查找相关资料、绘制电路原理图、购买相关器件:领取工具焊接、调试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DS18B20温度传感器巡回检测报警仪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本温度计属于多功能温度计,可以设置上下报警温度,当温度低于或高于设置温度范围内时,可以报警。

本系统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主芯片,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采集器件,运用扬声器作为报警器,LED灯作为闪烁指示灯,四位共阳数码数作为LED显示器件。

关键字:单片机89C52 温度传感器DS18B20 扬声器LED显示器目录前言 (4)一、DS18B20温度传感器巡回报警仪概述及技术任务要求 (4)二、系统框图 (5)三、电路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5)(一)、DS18B20测温电路 (8)(二)、主控制器工作原理图 (9)(三)、报警电路工作原理 (10)(四)LED指示灯显示电路工作原理 (10)(五)89C5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11)四、系统调试 (12)五、结束语 (13)八、源代码 (14)九、参考文献 (15)前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电子电器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模拟温度报警器课程设计

模拟温度报警器课程设计

模拟温度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温度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和模拟电路的组成。

2. 学生能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报警器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数字温度计的读数原理及其与模拟信号的转换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模拟温度报警器电路。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熟练使用多用电表进行电路测试,并准确读取温度计数据。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电路调试和故障排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探究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学会相互尊重和倾听他人意见。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明对生活的意义,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实验课,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对物理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具备基本的电路知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理论知识:- 介绍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如热敏电阻的工作特性。

- 讲解模拟电路的组成,包括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等。

- 分析数字温度计的读数原理及与模拟信号的转换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传感器及其应用”。

2. 实践操作:- 设计并搭建模拟温度报警器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比较器、指示灯等。

- 使用多用电表进行电路测试,学习测量温度传感器阻值、电压等参数。

- 小组合作进行电路调试和故障排查,确保温度报警器正常工作。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模拟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3.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理论知识学习,介绍温度传感器和模拟电路原理。

报警温度计课程设计

报警温度计课程设计

报警温度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温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报警温度计的特殊功能与应用场景;2. 学会读取和解释报警温度计上的温度数据,了解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方法;3. 掌握温度对物质状态、生物生长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建立科学探究的观念。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报警温度计,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和监控;2.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报警温度计的制作或模拟实验;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利用报警温度计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温度控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自然界规律的愿望;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温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养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形成合作共享的学习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高年级科学课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与探究学习。

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但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与学习成果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介绍温度计如何通过物质的热胀冷缩或物理性质变化来测量温度,重点讲解报警温度计的额外传感器和报警机制。

- 教材章节:第三章《温度与热量》第二节《温度的测量》- 内容列举:温度计的种类、工作原理、报警温度计的特点。

2. 温度数据的读取与转换:教授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读取报警温度计上的温度数据。

- 教材章节:第三章《温度与热量》第三节《温度的单位与换算》- 内容列举:温度单位、换算公式、报警温度计读数方法。

3. 温度的影响与应用:探讨温度变化对物质状态、生物生长和环境的影响,介绍报警温度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四章《环境与温度》- 内容列举: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生物与温度的关系、环境温度监控的意义。

温度检测显示与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温度检测显示与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温度检测显⽰与报警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课设名称:温度检测、显⽰与报警系统年级专业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师:指导⽼师签名:2014年 5⽉4 ⽇摘要温度是⼀种最基本的环境参数,⼈民的⽣活与环境的温度息息相关,在⼯业⽣产过程中需要实时测量温度,在农业⽣产中也离不开温度的测量,因此研究温度的测量⽅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温度是⼀个⼗分重要的物理量,对它的测量与控制有⼗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及⼈们对⽣活环境要求的提⾼,⼈们也迫切需要检测与控制温度:如⼤⽓及空调房中温度的⾼低,直接影响着⼈们的⾝体健康;粮仓温度的检测,防⽌粮⾷发霉,最⼤限度地保持粮⾷原有新鲜品质,达到粮⾷保质保鲜的⽬的;⼯业易燃品的存放。

本次课程设计介绍了以STC89C51单⽚机为核⼼的温度检测报警系统的⼯作原理和设计⽅法。

温度信号由温度传感器芯⽚DS18B20采集,并以数字信号的⽅式传送给单⽚机,单⽚机再控制数码管驱动芯⽚74LS573驱动4位分⽴式数码管显⽰实时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超出了给定的温度范围(默认下限为20℃,默认上限为35℃),系统将输出报警声。

本系统的主要硬件电路包括:温度检测电路,数码管驱动电路,报警电路。

另外本系统的软件部分占了很⼤的⽐重,主要的软件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程序,数码管驱动及显⽰程序,报警程序。

系统的主要功能及⼯作流程总体设计框图:单⽚机STC89C51温度采集(DBS18B20)阈值设定(键盘)报警(蜂鸣器)显⽰主要功能:1、能正确检测温度;2、在数码管上实时显⽰温度;3、当温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阈值时,蜂鸣器报警;4、可通过矩阵键盘调整温度报警阈值;5、默认上限报警温度为35℃,默认下限报警温度为20℃。

⼯作流程:系统设计思路为以单⽚机为控制中⼼,通过实时采集温度传感器DBS18B20获得当前的温度值,通过LED显⽰当前温度,同时使⽤键盘设定温度阈值,当测定温度⼤于温度阈值后,利⽤蜂鸣器报警。

课设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报警

课设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报警

课设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报警一、引言温度检测和报警系统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自动化、农业、医疗等。

通过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及时报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护设备、确保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系统设计(一)硬件设计1. 温度传感器:使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精确度高、线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2. 单片机:选择STM32系列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强大的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3. 报警模块:采用蜂鸣器作为报警器件,当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发出警报。

(二)软件设计1. 温度采集:通过单片机与DS18B20传感器的通信,实时采集环境温度数据。

2. 温度显示:使用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温度值。

3. 报警功能:设置温度上限和下限阈值,当温度超过上限或低于下限时,触发报警。

4. 储存功能:通过串口将采集的温度数据发送到计算机软件进行存储和分析。

三、系统实现(一)硬件实现1. 连接DS18B20传感器:将传感器的数据线连接到单片机的GPIO口,通过单片机驱动传感器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

2. 连接报警模块:将蜂鸣器连接到单片机的GPIO口,通过单片机控制蜂鸣器的报警与停止。

3. 连接显示模块:将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连接到单片机的GPIO口,通过单片机控制显示模块显示温度数值。

(二)软件实现1. 温度采集:使用单片机的GPIO口与DS18B20传感器进行通信,读取传感器返回的温度数值。

2. 温度显示:通过GPIO口控制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将温度数值显示在屏幕上。

3. 报警功能:将读取到的温度与设定的上下限阈值进行比较,当温度超过上限或低于下限时,触发报警。

4. 储存功能: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将温度数据发送到计算机软件端进行存储和分析。

四、系统测试与优化在系统设计与实现完成后,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与优化。

1. 温度采集测试: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检查温度传感器读取的数据是否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控学院综合实验课程设计题目:温度检测报警仪院(系):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7月9日1.项目背景意义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涉及到温度的检测及控制。

像电力、化工、石油、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粮食存储、酒类生产等领域内,温度常常是表征对象和过程状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比如,发电厂锅炉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许多化学反应的工艺过程必须在适当的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炼油过程中,原油必须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分馏才能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

没有合适的温度环境,许多电子设备就不能正常工作,粮仓的储粮就会变质霉烂,酒类的品质就没有保障。

因此,各行各业对温度控制的要求都越来越高。

可见,温度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2.方案分析温度测量报警仪工作原理:利用PT100、OP07和STC89C52RC实现的温度测量报警仪工作原理是:在PT100为0℃时,通过调整热电阻温度测量电桥参数,使电桥达到平衡,输出电压为零。

当PT100所处环境温度变化时,PT100的电阻值发生变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PT100电阻值与温度成近似线性关系)电桥平衡被打破,电桥输出一定的电压值,且与温度成近似线性关系。

此电压通过OP07运放的放大作用后输出。

当输出电压达到设定的上下限电压时,即温度达到设定的上下限温度时,电路开始驱动蜂鸣器工作即完成报警。

同时将此电压作为AD转换的输入,经过AD转换后在数码管显示出来,并经过相应程序使温度数值和工作状态在1602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这样就完成了温度显示、报警功能。

② A①图1 EWB软件仿真测量电路如上图,温度每上升1℃,PT100的电阻值约上升0.4欧姆,热电阻温度测量电桥①,②两点的电压差值约上升1.6mv经过后接的OP07构成的差分运算放大电路的放大作用,A点电压约上升20mv。

将A点的电压接到AD转换器的AIN1口,经过AD转换将PT100所处环境温度的大小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3.硬件设计3.1硬件原理框图介绍3.1.1硬件原理框图示波器模拟热敏电阻PT100图2硬件原理框图3.1.2 OP07运放特性3.1.2.1 简介OP07芯片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双电源供电)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

由于OP07具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对于OP07A最大为25μV),所以OP07在很多应用场合不需要额外的调零措施。

OP07同时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OP07A为±2nA)和开环增益高(对于OP07A为300V/mV)的特点,这种低失调、高开环增益的特性使得OP07特别适用于高增益的测量设备和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等方面。

3.1.2.2特点超低偏移: 150μV最大低输入偏置电流: 1.8nA低失调电压漂移: 0.5μV/℃超稳定,时间: 2μV/month最大高电源电压范围:±3V至±22V3.1.2.3 OP07芯片引脚功能说明图3 OP07运放引脚功能图1、和8为偏置平衡(调零端)2、为反向输入端3、为正向输入端4、接地5、空脚6、为输出7、接电源+ 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最大额定值3.1.3 PT100特性3.1.3.1 简介PT100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量转换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的仪表。

主要用于工业过程温度参数的测量和控制。

带传感器的变送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传感器和信号转换器。

传感器主要是热电偶或热电阻;信号转换器主要由测量单元、信号处理和转换单元组成(由于工业用热电阻和热电偶分度表是标准化的,因此信号转换器作为独立产品时也称为变送器),有些变送器增加了显示单元,有些还具有现场总线功能。

3.1.3.2分度表温度℃0 1 2 3 4 5 6 7 8 9电阻值(Ω)-90 -80 -70 -60 -50 64.3068.3372.3376.3380.3163.9067.9271.9375.9379.9163.4967.5271.5375.5379.5163.0967.1271.1375.1379.1162.6866.7270.7374.7378.7262.2866.3170.3374.3378.3261.8865.9169.9373.9377.9261.4765.5169.5373.5377.5261.0765.1169.1373.1377.1260.6664.7068.7372.7376.73-40 -30 -20 -10 0 84.2788.2292.1696.09100.0083.8787.8391.7795.6999.6183.4887.4391.3795.3099.2283.0887.0490.9894.9198.8382.6986.6490.5994.5298.4482.2986.2590.1994.1298.0481.8985.8589.8093.7397.6581.5085.4689.4093.3497.2681.1085.0689.0192.9596.8780.7084.6788.6292.5596.480 10 20 100.00103.90107.79100.39104.29108.18100.78104.68108.57101.17105.07108.96101.56105.46109.35101.95105.85109.73102.34106.24110.12102.73106.63110.51103.12107.02110.90103.51107.40111.2930 40 111.67115.54112.06115.93112.45116.31112.83116.70113.22117.08113.61117.47114.00117.86114.38118.24114.77118.63115.15119.0150 60 70 80 90 119.40123.24127.08130.90134.71119.78123.63127.46131.28135.09120.17124.01127.84131.66135.47120.55124.39128.22132.04135.85120.94124.78128.61132.42136.23121.32125.16128.99132.80136.61121.71125.54129.37133.18136.99122.09125.93129.75133.57137.37122.47126.31130.13133.95137.75122.86126.69130.52134.33138.13100 110 120 130 140 138.51142.29146.07149.83153.58138.88142.67146.44150.21153.96139.26143.05146.82150.58154.33139.64143.43147.20150.96154.71140.02143.80147.57151.33155.08140.40144.18147.95151.71155.46140.78144.56148.33152.08155.83141.16144.94148.70152.46156.20141.54145.31149.08152.83156.58141.91145.69149.46153.21156.95150 160 170 180 190 157.33161.05164.77168.48172.17157.70161.43165.14168.85172.54158.07161.80165.51169.22172.91158.45162.17165.89169.59173.28158.82162.54166.26169.96173.65159.19162.91166.63170.33174.02159.56163.29167.00170.70174.38159.94163.66167.37171.07174.75160.31164.03167.74171.43175.12160.68164.40168.11171.80175.493.1.3.3 测量方法测量铂热电阻的阻值大致有二种方法即①恒压法和②恒流法。

①恒压法就是加在铂热电阻两端电压保持恒定,测量电流变化的方法。

若有恒压源(标准电池),恒压法的电路就非常简单,另外,组成桥就可进行温漂补偿,因此,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

但电流与铂热电阻的阻值变化成反比,用于很宽的温测范围,进行线性时要特别注意。

②恒流法就是流经铂热电阻的电流保持恒定,测量其两端电压的方法。

对于恒流法,电流与铂热电阻的阻值变化成正比,因此,线性化简便,但要获得准确的恒流源时电路比较复杂。

图是2线式的铂热电阻接线图,它是一种检测温度的电路。

这种接法属于恒压法,但实际选用的R1阻值比RT高很多,因此RT阻值变化引起的测量电流变化不大,获得近似恒流的线性输出。

3.2转换电路设计3.2.1 STC89C52RC芯片特性3.2.1.1简介STC89C52是STC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51内核,但做了很多的改进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8k字节Flash,512字节RAM, 32 位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内置4KB EEPROM,MAX810复位电路,3个16 位定时器/计数器,4个外部中断,一个7向量4级中断结构(兼容传统51的5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

另外 STC89C52 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

空闲模式下,CPU 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

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最高运作频率35MHz,6T/12T可选。

3.2.1.2特性图4 STC89C52RC引脚功能图① STC89C52RC单片机:② 8K字节程序存储空间;③ 512字节数据存储空间;④内带2K字节EEPROM存储空间;⑤可直接使用串口下载;⑥ AT89S52单片机:⑦ 8K字节程序存储空间;⑧ 256字节数据存储空间;⑨自带2KB的EEPROM存储空间;3.参数1. 增强型8051单片机,6 时钟/机器周期和12 时钟/机器周期可以任意选择,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2. 工作电压:5.5V~3.3V(5V单片机)/3.8V~2.0V(3V 单片机)3.工作频率范围:0~40MHz,相当于普通8051 的0~80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MHz4. 用户应用程序空间为8K字节5. 片上集成512 字节RAM6. 通用I/O 口(32 个),复位后为:P0/P1/P2/P3 是准双向口/弱上拉, P0 口是漏极开路输出,作为总线扩展用时,不用加上拉电阻,作为 I/O 口用时,需加上拉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