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 专题二 唯物论 认识论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4 唯物论、认识论复习分析55页PPT

高中政治必修4 唯物论、认识论复习分析55页PPT
高中政治必修4 唯物论、认识论复习分 析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高二政治通用版 必修四唯物论与认识论 含解析

高二政治通用版 必修四唯物论与认识论 含解析

必修四唯物论与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5、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三种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额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其中,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6、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复习课件精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复习课件精品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干原理、 •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 源、动力、标准和目的) 。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 的观点,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真理。 •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 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用 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 3.真理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 平等的原则,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 4.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 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 历史的统一)。这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结伴而行的, 错误总是难免的,要求我们正确对待错误。 •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 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促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方法论: A、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 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B、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结合 起来。 (3)反对: 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唯心主义; 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否认主观能动性----形而上学
【拓展】
三、
1、含义:
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客观的) 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C、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在高中政治必修4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认识论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认识的本质和作用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认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实践。

人们通过认识来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2.认识世界。

通过认识,人们能够了解到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改造世界。

人们通过认识世界的规律,不断改造和完善世界。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的过程既是主体(人)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也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复杂的辩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联系。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获得对事物的直观认识,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和抽象的过程。

2.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是认识的基础,但同时也要遵循客观规律来进行认识。

3.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不仅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过程。

三、认识的方法和过程认识的方法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取认识的工具和方式,它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和抽象。

2.分析和综合。

认识一个事物时,需要将其进行分析,逐步深入了解其各个方面,并进行综合,将各个方面的认识进行统一。

3.抽象和具体。

抽象是从具体事物中提取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

四、真理的判断和反思真理是认识的目标,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

在判断真理时,我们要进行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事求是。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实事为依据。

2.辩证思维。

在判断真理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综合各种因素,防止片面性。

3.批判精神。

对于已有的知识和观点,应该持有批判精神,不断进行反思和修正。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认识论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认识论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认识论
世界观(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方法论 这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实践, 重视调查研究
认识对实践起反作用,正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 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 识(或重视科学理论的巨 推动作用, 大作用)。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 因此,真理与谬误往往相 正确对待错误。 伴而行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 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 反复性和无限性 拓创新,不断在实践中追 求和发展真理。
建构哲学体系,掌握主干知识
辨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 人生观 价值观
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
辩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论
世界观(原理)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 是有规律的 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 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 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积极的推动作用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 这要求我们发挥主观动能 是无能为力 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 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唯物论知识点总结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一原理与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事实)作为根本出发点。

即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反对从主观出发的错误观点与做法。

(2)如何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轻而易举的。

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主观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的统一是从静态讲的,历史的统一是从动态来讲的。

因此,我们既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又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这一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四 认识论原理方法论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四 认识论原理方法论归纳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 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在评价分享经济时,人们往往站在 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 ③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 现有一个过程。分享经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 作用的认识。
二、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 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 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如果超越真理适用的条件范 围和特定过程,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 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历史条件 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 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人口总量、经济社会状况不断变化,社会实 践不断发展,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 止境的过程。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 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 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 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矛盾)辩证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征:1)是发展的环节2)是联系的环节实质:“扬弃”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了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则起消极作用,误导人生。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原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求: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

2、提高自身素质。

3、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4、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唯物论和认识论
【知识体系构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记住一句话: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2、理解一个规律。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3、明确意识活动的特征和能动作用。

4、识记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
5、领会真理的三性:
6、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7、重点把握五对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核心考点归纳1】辩证唯物论
1.把握两组基本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

①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如下表: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立足客观物质世界,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哲学的运动概念。

①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精神运动和社会运动等。

③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个统一体,不可分割。

A.运动对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B.物质对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错误倾向:否认物质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的含义: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联系。

(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

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3)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按照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强调: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规律是一成不变的。

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赖的条件变化而变化。

因而我们要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规律办事。

3.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计划性: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第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①必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也是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

②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么办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从主观出发、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就是从主观出发。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从主观出发的典型表现。

从主观出发还有其他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曲直;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物。

教条主义又称本本主义,它以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为出发点;经验主义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把个性当成共性,把偶然当成必然。

二者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核心考点归纳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全面掌握一个核心概念:实践
(1)实践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包括生产实
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三种基本形式。

(2)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三个特征是相
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其中,实践的决定作用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的反作用表现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推动、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的认识则阻碍实践的发展。

2.多角度把握真理及其特性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

(2)真理的属性。

属性表现错误
客观性(最基本的
属性)
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
范围
如果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
变成谬误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
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
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照抄照搬;或超载历史
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
于另一条件之中
(3)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3.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
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因此,人们对一
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①从认识对象看: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

②从认识主体看: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从认识基础看: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的上升性:认识运动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突破归纳】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