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素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催乳素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都在这

合集下载

内分泌科泌乳素瘤诊疗作业指导书

内分泌科泌乳素瘤诊疗作业指导书

内分泌科泌乳素瘤诊疗作业指导书
泌乳素瘤与下丘脑功能异常有关,男性通常为大腺瘤,女性通常为微腺瘤。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由于PRL升高引起的症状:女性泌乳素瘤有月经紊乱,月经量少,闭经,不孕,溢乳,性欲减退,骨密度下降。

男性泌乳素瘤时有性欲减退,阳萎,精液缺乏或精子减少,如泌乳素瘤发生在青春期,青春发育可以受阻,睾丸软而小,男性溢乳少见。

少数泌乳素瘤是混合性垂体瘤,临床常为GH和PRL混合瘤。

(二)由于肿瘤局部压迫引起的症状:同垂体瘤中所述。

二、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

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

・标准与规范・DOI:10畅3760/cma畅j畅issn畅0376-2491畅2014畅31.004通信作者:王任直,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Email:wangrz@126畅com;郁琦,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Email:yuqi@pumch畅cn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 催乳素(PRL)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约占成人垂体功能性腺瘤的40%~45%,以20~50岁的女性患者多见,成人患者男女比例约1∶10。

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垂体催乳素腺瘤对恢复和维持正常腺垂体功能、预防肿瘤复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临床表现垂体催乳素腺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性腺功能减退及其继发症状,可因发病年龄、性别、持续时间及催乳素增高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还可有垂体占位产生的局部压迫症状;垂体混合腺瘤或多发内分泌腺瘤病患者,还可出现其他激素水平增高相应的临床表现。

1畅高催乳素血症临床表现:(1)性腺功能减退:青春期前起病的患者可表现为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即女孩原发性闭经,男孩无青春发育,睾丸容积小。

育龄期女性多有月经周期的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稀少甚至闭经,通常影响排卵,引起不孕。

血清雌激素水平低落可引起乳腺萎缩,阴毛脱落,外阴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骨质疏松等症状。

男性患者雄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性欲减退、阳萎、射精量及精子数目减少、不育及骨质疏松等。

因男性患者症状隐匿且特异性低,常被忽视导致就诊时间晚。

(2)泌乳: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中30%~80%发生自发或触发泌乳,出现性功能低下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泌乳的发生率也降低。

男性患者可有轻度乳腺发育,少数患者也可出现泌乳。

(3)体重增加:具体病因不清,可能与钠水储留、脂肪分化异常、性功能低下及下丘脑功能异常等有关。

2畅肿瘤局部压迫症状:多见于垂体催乳素大腺瘤。

垂体泌乳素瘤

垂体泌乳素瘤

垂体泌乳素瘤垂体泌乳素瘤是什么垂体瘤有很多种,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垂体瘤。

垂体泌乳素瘤的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多发在20~40岁之间,女性患者的几率会比男性多大。

泌乳素腺瘤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长激素的一种瘤细胞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两种或多种以上瘤细胞组成,垂体内一种细胞不是只能分泌一种相应的激素。

垂体泌乳素腺瘤通常是稀疏颗粒的单激素分泌性腺瘤。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月经稀少、闭经、不孕、泌乳、性欲减退、病程长久者骨质疏松等。

但一般是高泌乳素内分泌症状、肿瘤压迫症状均有表现,而隐匿性泌乳素腺瘤是没有症状表现的垂体泌乳素瘤肿瘤占位的表现,与其他垂体瘤一样、增大的垂体瘤尤其是巨大的肿瘤可压迫、浸润邻近组织结构,出现头痛、偏盲型视野缺损、视力下降、海绵窦综合征。

垂体泌乳素瘤的症状垂体泌乳素腺瘤通常分为微腺瘤(<10mm)和大腺瘤(>10mm),微腺瘤一般出现在女性泌乳素腺瘤患者身上,男性的泌乳素腺瘤患者一般就诊年龄会比较大、肿瘤也大、泌乳素水平高和肿瘤侵袭性生长等。

隐匿性泌乳素腺瘤是没有症状表现的。

高泌乳素内分泌症状、肿瘤压迫症状有以下症状:1、如果是生育期的泌乳素患者,主要表现是月经稀少、闭经、不育、雌激素水平低、溢乳、性欲减退、黄体期短、不排卵等。

2、绝经后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唯一症状是性欲减退和溢乳。

3、男性患者的症状主要是性欲减退和性功能受损,也会有毛发稀少,睾丸较小等。

部分男性患者也会有泌乳症状。

4、骨质疏松是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并发症。

垂体泌乳素瘤的病因泌乳素腺瘤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长激素的一种瘤细胞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两种或多种以上瘤细胞组成。

泌乳素增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下丘脑性障碍。

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等将会影响泌乳素抑制分子,抑制分子减少,泌乳素释放因子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将会导致泌乳素增加。

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垂体肿瘤,因为肿瘤是由分泌泌乳素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失控状态的时候会无节制地分泌泌乳素,同时,垂体柄受压等原因也会造成泌乳素升高。

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一)

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一)

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一)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概述•泌乳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肿瘤,主要由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增生或肿瘤引起。

•本文将介绍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泌乳素腺瘤。

临床表现•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表现与泌乳素过多相关,常见症状包括:–闭经或月经紊乱;–乳房分泌乳汁;–不孕或不育;–性欲减退。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泌乳素腺瘤,常用检查包括:–泌乳素水平检测:正常泌乳素水平一般低于20-25 ng/mL;–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可发现垂体肿瘤。

诊断标准根据《垂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泌乳素腺瘤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有典型临床表现,如闭经、乳汁分泌等;2.泌乳素水平持续升高,且血清泌乳素水平超过正常值;3.排除其他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如妊娠、垂体功能低下等;4.垂体MRI显示垂体肿瘤。

鉴别诊断•泌乳素腺瘤需及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妊娠:妊娠时泌乳素水平升高,需通过其他检查排除;–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也可导致泌乳素水平升高,需通过垂体刺激试验进行鉴别。

治疗•对于泌乳素腺瘤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治疗。

•药物疗法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卡莫西汀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可耐受的患者,常采用经鼻腔或经蝶鞍切除术。

结论•泌乳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肿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泌乳素腺瘤。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及时进行规范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以上是对泌乳素腺瘤的诊断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prl瘤诊断标准

prl瘤诊断标准

prl瘤诊断标准
PRL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全称为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瘤。

该瘤通常由垂体前叶的泌乳素细胞发展而来,其主要症状为女性乳房分泌物增多、月经不规律、男性乳房增大等。

目前,PRL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
PRL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乳房分泌物增多、月经不规律、男性乳房增大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应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进一步进行检查。

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PRL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规检查包括血清泌乳素水平、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

如果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且其他检查结果正常,应考虑PRL瘤的可能性。

3.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PRL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
MRI、CT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瘤体的大小、位置、形态等信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4.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PRL瘤诊断的最终手段。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瘤体的组织类型、恶性程度等信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PRL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对于疑似PRL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催乳素瘤日常该如何诊断

催乳素瘤日常该如何诊断

催乳素瘤日常该如何诊断
一、概述
催乳素瘤这种疾病生长起来是特别缓慢的,但是也是一种危害身体的疾病的,催乳素瘤这种疾病其实是一种良性垂体前叶功能性腺瘤疾病的人们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仔细检查,然后好好诊断疾病,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腺瘤大小,或者是腺瘤的位置来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的,如果人们想要使用手术治疗催乳素瘤疾病的时候,应该到安全可靠的医院哪儿治疗。

二、步骤/方法:
1、催乳素瘤这种疾病在进行诊断的时候,人们应该进行一些血催乳素测定这项检查的,从而来根据结果诊断疾病的,可以使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来测定血尊儒术的,然后通过观察数据来判断是否有催乳素瘤疾病。

2、放射学检查的方法也可以诊断催乳素瘤这种疾病的,人们使用x线蝶安排片的时候会显示人们的骨质出现了模糊人们的安倍会
出现的比较迟的情况下时,人们就可以诊断患有了催乳素瘤疾病的,而且还可以鉴别空蝶鞍综合征这种疾病的。

3、视野检查这项方法可以判断催乳素瘤的危害有多大,通过这项检查,人们可以诊断催乳素瘤这种疾病是否导致人们的视神经受到了压迫,从而导致视神经交叉情况的,也可以判断人们的视野是否受到缺损。

三、注意事项:
人们患有催乳素瘤这种疾病以后人们要配合医生治疗,而且心应该要尽量放宽一些,不要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人们应按时休息,按时用药。

泌乳素瘤是什么

泌乳素瘤是什么

泌乳素瘤是什么泌乳素瘤是什么泌乳素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肿瘤。

泌乳素瘤也被称为垂体泌乳素瘤,是一种由于脑垂体分泌失调而出现的一类肿瘤。

泌乳素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泌乳素瘤是脑垂体功能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一的肿瘤,且女性发病率要远高于男性。

在症状表现上,青春期的女性患者其主要表现是青春期延迟,生长发育延缓,并且伴随有原发性的闭经;而成年的女性患有泌乳素瘤,其主要症状包括了经期缩短,经期量过少或过多,流产,不孕等。

从体征表现来看,女性主要是乳腺部位出现萎缩,阴毛脱落,阴道分泌物减少,外阴萎缩等。

对于男性患者,其主要的症状表现是性欲减退,精子数目减少,男性不育症等。

在体格检查方面,青少年男性患者的主要表现是青春发育停滞,体态异常,睾丸细小;而成年男性患者其主要的体征表现是胡须稀疏,睾丸松软,阴毛稀少。

对于一些长期患有高泌乳素血症的泌乳素瘤患者,普遍存在着骨质疏松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干预,患者的泌乳素水平和性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后,其骨密度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对于一些生长较快的泌乳素瘤,如果出现了瘤内出血情况,则会导致患者产生急性垂体卒中,其主要表现是突发性的头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甚至伴随有昏迷、眼球突出等问题。

泌乳素瘤其主要的生长部位是垂体,而泌乳素瘤的出现会导致人体激素分泌紊乱,如果肿瘤不断增大,还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呕吐等肿瘤压迫大脑的情况,部分患者还伴随有视力障碍的问题。

泌乳素瘤的产生原因有哪些泌乳素瘤是一种下丘脑垂体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与一般肿瘤的产生原因大致相同,基本包括了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病理因素。

泌乳素瘤主要是由于垂体泌乳素细胞分泌过量的泌乳素,引起泌乳素瘤的最常见原因是患者在产后护理工作不足,长期处于睡眠质量不佳的状态,或者乳头受到一定刺激,性交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对乳头的过度刺激。

并且,下丘脑调节垂体的PRL细胞也与泌乳素的分泌密切相关。

泌乳素垂体瘤的诊断依据

泌乳素垂体瘤的诊断依据

泌乳素垂体瘤的诊断依据
相信大家对于泌乳素垂体瘤这样的症状肯定不会太过于熟悉吧,泌乳素垂体瘤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过由于泌乳素垂体瘤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要多了解一些关于泌乳素垂体瘤的知识,导致泌乳素垂体瘤出现的原因有多种,一般认为药物和神经刺激等都是泌乳素垂体瘤的病因,下文我们一起了解下泌乳素垂体瘤的诊断依据。

在排除生理如妊娠和药品使用等情况下,应当对患者进行以下检查: 1、实验室检查:高泌乳素血浆PRL水平可从仅高于正常到>10000ng/ml(正常女性0~23ng/ml,正常男性
0~20ng/ml) 2、影像学检查:确定垂体大小,如果超出正常大小的垂体均可能导致泌乳素高和泌乳素血症。

核磁共振由于成像清楚为进行垂体瘤影像检查首选。

垂体瘤治疗方式的选择依据
泌乳素腺瘤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伽玛刀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1.根据垂体瘤的大小、形态、向周围组织的侵袭程度、治疗经过等。

2.对垂体瘤或相关鞍区病变的正确诊断。

3.通过影像、肿瘤类型、病史等对t垂体瘤软硬度的判断。

4.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是否要求生育等。

5.病人的激素水平如何、有无全身合并症及鼻腔病变等。

治疗PRL腺瘤、GH腺瘤的重要方法,但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无功能垂体腺瘤
手术本身的高风险性一直备受争议,残留也是个很严重的隐患。

无论作为主要治疗方式还是辅助治疗方式,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罕见的症状,那就是泌乳素垂体瘤,我们知道泌乳素垂体瘤的危害性非常大,
所以我们要做好对于泌乳素垂体瘤的预防,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泌乳素垂体瘤的诊断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乳素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催乳素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都在这催乳素瘤常见的检查方法
泌乳素、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颅脑MRI检查、颅脑超声检查
催乳素瘤一般都有哪些检查方法
一、基础PRL测定
血PRL基础浓度一般小于20µg/L,血清标本抽取时间并无严格限制,一般只要不在睡醒前高峰分泌时间即可,也无需禁食,为排除脉冲分泌或静脉穿刺的影响,应多次重复采取血样,最好的方法是留置静脉导管,病人休息2h后采血,多次抽取标本,每次间隔时间约20min,共约6次左右取其平均值(消除脉冲式分泌的影响)。

分析结果要考虑有无生理性,药物性因素的影响,如血PRL在20µg/L以下可排除高泌乳素血症,大于200µg/L时结合临床及垂体影像学检查即可肯定为PRL 瘤,如果达到300~500µg/L,在排除生理妊娠及药物性因素后,即使影像检查无异常,也可诊断为PRL瘤,血清PRL在200µg/L以下者,以往用各种兴奋或抑制(少见)试验来鉴别是否为PRL瘤,由于这些动态试验并无特异性,且稳定性差,因而临床上更多地依赖于高分辨率CT和MRI,一般PRL的生理性增加的幅度为20~60µg/L,基础血清PRL大于60µg/L而小于200µg/L的患者必须结合下丘脑-垂体的影像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为PRL瘤,少数高PRL血症患者尽管基础PRL
增高,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或PRL瘤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转好,而PRL下降不显著,要注意循环血液中PRL组分不均一性可能,PRL的二聚体及多聚体虽然具有免疫活性,但生物活性很低,虽然大多数PRL瘤像正常PRL细胞一样以分泌PRL单体形式为主,但少数PRL瘤可产生较多的二聚体及多聚体PRL。

微信:39健康百科(微信号:jibingbaike39),可了解该疾病更多治疗方法,发病原因,护理知识。

必须注意,所有病理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在怀疑为下丘脑一垂体疾病而作MRI 检查前,必须先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以逐一排除药物性,应激性,神经源性及系统性疾病可能,其中尤其要排除原发性甲减。

二、PRL动态试验
(1)TRH兴奋试验:在基础状态下静注入工合成的TRH 200~400µg(用生理盐水2ml稀释),于注射前30,0min及注射后15,30,60,120及180min分别抽血测血清PRL,正常人及非PRL瘤的高PRL血症患者峰值多出现在注射后30min,峰值/基值大于2,PRL瘤者峰值延迟,峰值/基值1.5。

(2)氯丙嗪(或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基础状态下肌注或口服氯丙嗪30mg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分别于给药前30及0 min,给药后60,90,120及180min 抽取血标本测PRL,正常人及非PRL瘤性高PRL血症患者的峰值在1~2h,峰值/基值大于3,PRL瘤无明显峰值出现或峰值延迟,但峰值/基值1.5。

(3)左旋多巴(L-dopa)抑制试验:基础状态下口服左旋多巴(L-dopa)0.5g,分别于服药前30及0min,服药后60,120,180min,6h抽血标本测PRL,正常人
服药后1~3h PRL水平抑制到4µg/L以下或抑制率大于50%,PRL瘤则不被抑制。

(4)溴隐亭抑制试验:服药当天早8点(空腹)抽血测PRL水平,夜间10~11
点口服溴隐亭2.5mg,次晨8点(空腹)再抽取血标本测PRL水平,抑制率大于50%者支持非肿瘤性高PRL血症诊断;抑制率小于50%者符合垂体肿瘤性高PRL血症,正常人的抑制率也大于50%,Nakasu等曾报道1例PRL瘤患者在作溴隐亭抑制试验时,首次服药(2.5mg)3.5h后出现休克,这种情况虽极罕见,但服溴隐亭前须注意检查心血管功能。

(5)其他激素测定:临床怀疑PRL瘤者除测定PRL外,还应检测LH,FSH,TSH,α-亚基,GH,ACTH,睾酮及雌激素,PRL瘤长期高PRL血症导致LH,FSH下降,睾酮或雌激素水平降低,有些混合性腺瘤(以合并GH分泌增多最常见)除PRL增高外,尚有其他腺垂体激素增多,大的PRL瘤可压迫周围腺垂体组织引起一种或几种腺垂体激素分泌减少,此外,PRL瘤患者尿17-酮类固醇和各种雌激素分解代谢产物浓度均增加,这可能是高浓度的PRL降低5α-还原酶和3β类固醇脱氢酶的活性所致。

对所有病理性高PRL血症患者,在怀疑为下丘脑-垂体疾病而做X线,CT或MRI 检查前,必须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逐一排除药物性,应激性,神经源性及系统性疾病可能,其中尤其要排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三、蝶鞍区X线平片
由于PRL瘤微腺瘤多见,常规X线平片多不能发现蝶鞍扩大或侵蚀,垂体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可造成蝶鞍骨质局部破坏的X线表现(如鞍区扩大,骨质变薄或缺损等),由此可推测垂体瘤的存在,但无法确定肿瘤大小,更无法发现垂体微腺瘤,正常鞍结节角约为110°,随着PRL瘤增大,此角可渐变为锐角,据此也可推断垂体瘤的存在,做气脑造影或脑动脉X线显影检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垂体瘤的大小等,但是属有创性检查且伴有一定的风险,己被CT和MRI的普及应用所替代。

此外薄分层(2 mm)多层断层X线摄片中的鞍底阳性征象,正位显示鞍底倾斜,侧位显示鞍底前下壁起泡状膨胀伴鞍结节角缩小,这两点可作为PRL瘤的X线重要特征,其诊断价值远较平片为高,根据Guiot和Hardy的标准,将垂体微腺瘤的放射学表现分为局限型与侵蚀型。

4、蝶鞍区CT及MRI检查是否存在垂体瘤,蝶鞍CT扫描和MRI显像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尤其MRI优于CT而应用更多。

(1)CT检查:CT扫描克服了大多数常规X线方法的限制,只需较小的X线辐射量和可以直接观察垂体肿瘤的影像,采用高分辨率直接冠状位连续薄分层并矢状重建扫描法,同时静脉注射不透X线的含碘对比剂增强扫描,不仅能直接清楚地观察垂体大腺瘤,还可能发现3~4 mm的微小腺瘤,用于治疗后复查准确率高,CT扫描正常成人脑垂体高度,女性8mm,男性7mm,密度均匀,上缘稍凹陷,垂体柄居中,左右对称,CT扫描垂体瘤的阳性所见为:
①未注射造影对比剂(平扫)时,有隐约可见的高密度区。

②注射造影剂后,见鞍区腺垂体组织影像增强,高度超过正常,垂体柄移位。

③垂体腺形态异常,增大,上缘膨隆,两侧不对称,大腺瘤时可向鞍上,鞍旁扩展,占据鞍上池,第三脑室,海绵窦等。

④非增强或增强扫描时,腺体密度不匀,有低密度区,在微腺瘤时低密度区直径达垂体腺的1/2或更大。

⑤鞍底骨质倾斜,破坏。

CT扫描有其局限性,对鞍内微腺瘤假阳性和假阴性仍然较高,Swartz等报道,正常生育年龄女性垂体上缘也可以有隆起,密度不均匀和局部低密度区,有报道手术证实为微腺瘤的病例,CT检出率是85%。

对鞍区的囊性肿物和空泡蝶鞍(empty sella)的鉴别有困难时,可用水溶性的甲泛葡胺(metrizamide)做脑池造影CT扫描,以得到明确的诊断。

(2)MRI检查:MRI检查比CT扫描更灵敏,更具有特异性,MRI在诊断下丘脑-垂体疾病尤其是垂体瘤时优于CT,虽然MRI和高分辨率CT(冠状位多薄层矢状重建扫描)可发现直径小于3mm的微小腺瘤,但MRI可更好地观察垂体瘤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了解病变是否侵犯视交叉,颈静脉窦,蝶窦以及侵犯程度,对纤细的垂体柄是否断裂或被占位病灶压迫等细微变化的观察效果也优于CT。

垂体微腺瘤的MRI T1加权像表现为圆形的低密度影,T2加权像的密度更高些,大腺瘤的影像片类似于正常腺组织,但其内可出现囊性变及出血灶,当怀疑垂体有PRL微腺时,可用Gd-DPTA作增强剂进行冠状位MRI增强扫描,以增加微小腺瘤发现的几率,MRI还可发现一些非垂体性的鞍内占位病变(如脑膜瘤及颈内动脉瘤),用MRI诊断PRL微腺瘤时,垂体凸出度的诊断价值不及垂体高度,另外,MRI不能显示骨质的破坏及钙化组织。

四、放射性核素检查
用111In-pentertreotide行垂体瘤显像,在生长激素分泌瘤及无功能大腺瘤较满意,对PRL瘤,尤其是微腺瘤及手术后残余瘤显像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crsl/jcj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