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化生物学的一点看法

合集下载

读《进化生物学》有感

读《进化生物学》有感

追根溯源,探寻历史——读《进化生物学》有感13122203 李安如曾经我对进化还不是很了解,只是对达尔文有着模糊的认识。

至于生物是如何进化,经历了哪些阶段,地球的演变之类的问题都只是一知半解。

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及阅读,进化生物神秘的面纱被渐渐解开,露出冰山一角。

这本书的前言里提到,随着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的研究逐步由定性走向定量,由推论走向验证。

全书运用生动的图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微小分子细胞到庞大生态系统的起源、进化和发展,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起源和发展,用生动的图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微小细胞分子结构到宏大生态系统的进化发展,为我们打开了崭新的了解世界的大们。

得益于书旁的批注,冗长的段落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阅读起来十分方便。

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位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论理论的学者。

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达尔文在他的基础上,通过环球航行中发现的生物学事实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了进化论的观点。

进化论的形成,离不开生产发展的推动。

正是因为自然科学的进步,从胡可的发现细胞到沃尔弗的渐成说,还有化石的发现,及交通工具的发展,促成了进化论的形成。

恩格斯把它称之为19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之一。

而现如今,进化论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新的问题是,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分子古生物学,分子进化工程,发育与进化,将成为进化生物学今后的研究热点。

科学总是在各个学科相互联系影响中,逐步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

谜团终将揭开,研究越来越深入,并改善着我们的生活。

生命是无比神奇的存在。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生命在地球上的形成,依赖于地球独有的气候条件。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学说,是学术界公认的解释地球形成的学说之一。

早期的地球条件十分恶劣,初生大气,次生大气时期,地球内部温度很高,火山活动频繁。

但不含游离氧的次生大气,又被认为,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提供了原始素材。

原始海洋的诞生,则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场所。

热能、太阳能、电能等能量石生命起源化学演变阶段的催化剂。

生物进化的讨论

生物进化的讨论

生物进化的讨论生物进化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其意义深远,对生命的演变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各方面进行了演变和变化,使得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生存下来,进而繁衍后代,生命的链条得以长存。

1. 进化的基本原理进化是一个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由于基因突变和性繁殖导致的基因频率变化。

因为种群的个体数量有限,所以存在遗传漂变。

也会受到天敌、环境变化等自然选择的影响,导致生物种群中适应力更强的个体更容易在繁殖后代时传递下去,形成了物种适应环境的特征。

2. 进化的优越性进化对于生物界的优越性在于可以让物种更好地适应环境。

以燕子为例,燕子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并且能够飞行的时间也比其他鸟类要长。

这是因为燕子演化出了独特的体形和羽毛结构,让它更轻盈、更灵巧,能够轻松地在空中滑翔和飞行,更好地适应了自然环境,从而在环境中更有优势。

3. 进化的限制性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进化方向是由环境和自然选择决定的。

如果环境不发生变化,物种就有可能停止进化或进化方向受到严格限制。

例如,熊猫由于吃竹子,压力不大,没有对繁殖力、运动能力等其他特征产生很大的竞争压力,导致熊猫的身体特化非常独特,但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就可能因为无法适应而灭绝。

4.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生物间的差异和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行程生物多样性的演化根据生物体型类型以及区域环境的不同上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多样性。

例如,研究人员在珊瑚上观察到了嫁接方式对生长和延长珊瑚的影响,这也是进化的一种形式。

总之,生物进化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它的研究不仅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生命的演变过程,更可以揭示人类对于自身基因、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影响,未来也许能够帮助我们采取更加科学的手段去理解生命的总体结构和实际意义。

进化理论对生物学的启示

进化理论对生物学的启示

进化理论对生物学的启示众所周知,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生物学家们通过对进化过程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进化理论对于理解生物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现象有着重要启示,本文将分析进化理论对生物学的影响。

进化理论与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在进化理论的视角下,生命起源于具备遗传信息传递机制的单细胞生物。

这些生物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和适应,不断进化和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生物体。

按照进化理论,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祖先,并且其差异是由于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等进化机制而产生的。

因此,生命的起源和演变是进化理论中一条重要的线索,对于揭示生命演变的起源和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

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通过进化理论,科学家们发现,生物多样性是由于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机制而产生的。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竞争促成了生物的进化和分化。

这些进化和分化导致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进化理论不仅可以解释现有生物多样性的存在,还可以预测未来生物多样性的演化。

进化理论与发生学发生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个体发育的过程。

在进化理论的视角下,发生学可以揭示个体发展的途径和机制。

通过对进化的理解,可以解释不同物种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进化理论与人类进化人类进化是生物学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在进化理论的视角下,人类的进化和分化是由自然选择和适应性机制驱动的。

我们现在知道,人类起源于非洲,并且从异源近交中得到了新的基因预先适应了不同环境因素的挑战。

通过对人类进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变历程。

总结进化理论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多样性、发生学和人类进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现在知道,生命最初是从单细胞生物发展而来的。

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突变等进化机制,生物之间产生分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基于进化理论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在自然界中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进化生物学的哲学思考

进化生物学的哲学思考

进化生物学的哲学思考进化生物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它通过对物种遗传变异、选择和适应等基本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生命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其背后的生态和环境因素。

然而,生命的进化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它也涉及到哲学、伦理、人类文化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复杂问题。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进化生物学的哲学思考,试图深入探究生命进化的科学价值和哲学意义。

人类作为生命进化的产物,一直以来都对生命进化的科学价值和哲学意义感到困惑不解。

进化生物学虽然揭示了生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演化的机理,但是它仍然不能回答一些根本性问题,例如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目的等。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价值观念和生命观念,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哲学和道德的层面。

在哲学的传统中,生命一直以来都被视作被赋予了某种神秘力量的特殊存在,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生命逐渐失去了其神秘性。

进化生物学告诉我们,生命是由一些简单的、自然的、物理化学性质所组成的分子机器。

生命的本质并不是任何神秘的力量,而是由分子、细胞和组织等不同层次的结构与功能交织而成的复杂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说,进化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真正认识和理解。

然而,认识生命的本质并不等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进化生物学告诉我们,生命是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不断进化和适应的产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并没有任何固定的目的或价值,它只是在不断的变化和适应中保持着自身的存在。

这种本质上的随机性和历史性使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变得模糊不清,甚至难以被理解和认同。

为了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研究生命的演化过程和其在自然选择中的适应性。

这种研究需要我们采用一种以生命为中心的视角来探究自然生态系统与生命进化的关系,并通过哲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生命的本质、目的和价值等问题。

这种探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命,也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生命伦理和道德问题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总的来说,进化生物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其揭示了自然界万物的演化与变化的机理。

生物进化的体会

生物进化的体会

生物进化的体会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和选择逐渐适应环境,形成新的物种或者改变种群的遗传特征。

通过学习生物进化的过程,我深刻感受到了生物进化的奇妙与伟大。

生物进化的第一次体会是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因为基因突变和选择的作用,生物种群逐渐分化为不同的物种。

这些物种在外貌、生理特征、行为习性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例如,鸟类根据其嘴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分为食虫鸟、食草鸟、肉食鸟等不同的类群。

这种多样性使得生物界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和美丽的景象。

生物进化的第二次体会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进化是在环境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种群的适应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气候变冷时,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会逐渐进化出长毛、厚脂肪层等特征,以增加保温能力。

而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则会进化出长根、浅表根等特征,以便更好地吸收水分。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

生物进化的第三次体会是自然选择的力量。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它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使有利基因在种群中逐渐积累。

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繁殖代数,但却能够让生物种群逐渐适应并生存下来。

例如,猎豹的速度快,可以更好地捕食猎物,因此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而速度慢的猎豹则很难捕食到猎物,生存的机会也相应较少。

这种适者生存的原则使得生物进化的过程充满了竞争与变化。

生物进化的第四次体会是进化的不可逆性。

生物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旦进化的方向确定,很难逆转。

例如,哺乳动物进化出了哺乳腺,使得它们能够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这个特征在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而其他类群的动物却很少具备这个特征。

这种不可逆性使得生物进化的过程变得更加有序和稳定。

通过对生物进化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生物进化的奇妙与伟大。

生物进化使得生物界充满了多样性,让我们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让我们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对进化生物学发展新方向的见解

对进化生物学发展新方向的见解

对进化生物学发展新方向的见解进化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物种如何适应环境并发展演化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进化生物学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方向和见解不断涌现。

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是基因组学在进化生物学中的应用。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种的基因组组成和变异情况。

基因组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揭示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追溯演化历史以及理解物种适应环境的机制。

此外,基因组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物种的适应能力和遗传多样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进化发育生物学(Evo-Devo)。

进化发育生物学是进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和表型变异如何影响进化。

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点是探索基因调控网络在形态演化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胚胎发育和基因调控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形态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进化生物学在应对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方面也有新的见解。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物种面临着生存困境。

进化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并为保护濒危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研究物种的适应性突变和基因流动,我们可以预测物种的适应能力,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进化生物学的发展还受益于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的进步。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生物数据。

通过整合多个物种的基因组数据和表型数据,我们可以揭示物种间的关系,探索演化的模式和机制。

此外,计算机模拟和建模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预测物种的演化轨迹。

进化生物学在人类健康和医学领域也有重要意义。

研究动物模型的基因组和表型变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和进化。

通过比较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基因组,我们可以揭示人类独特的进化历史和生物特征。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进化生物学的发展正朝着多个新的方向迈进。

进化生物学总结

进化生物学总结

进化生物学总结进化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和机制的学科,它试图解释生命在地球上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历程。

这门学科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物种的起源和多样性,以及人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进化的基础是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方式都能够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它是产生新基因的主要途径。

基因重组则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亲本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这也会带来遗传信息的改变。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具有更适应环境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将其有利的基因传递下去;而那些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更容易死亡,其基因在种群中的比例逐渐减少。

例如,在一个寒冷的环境中,毛发更浓密、保暖性能更好的动物可能更容易生存和繁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这个种群中具有浓密毛发特征的个体比例就会增加。

除了自然选择,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生物的进化。

比如,遗传漂变。

在小种群中,由于偶然的因素,某些基因可能会突然增加或减少其频率,从而影响种群的基因库。

基因流则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如果两个种群之间能够自由交配,那么它们之间的基因差异就会逐渐减小。

物种形成是进化的重要结果。

物种形成的方式主要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如山脉、河流、海洋等,使得一个物种的不同种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导致不同种群在遗传、形态和生理等方面产生差异。

当这些差异积累到一定程度,即使地理障碍消除,两个种群之间也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就形成了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进化的模式多种多样。

渐变式进化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的特征逐渐发生改变。

例如,马的进化就是一个典型的渐变式进化的例子,从始祖马到现代马,体型逐渐增大,四肢变长,牙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进化生物学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进化生物学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进化生物学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的科学,而进化生物学则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种群的演化。

进化生物学以理论和实验研究为基础,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维持机制,对生物学教学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进化生物学对生物学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学生探索生物多样性的起源进化生物学的核心理论是“自然选择”,它解释了生物种群的适应性演化和物种形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思考自然选择理论的应用。

例如,通过介绍鸟嘴形状和食物来源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理解鸟类适应性演化的原理,并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同一类食物来源可以驱使鸟类进化出不同类型的嘴形。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机制。

二、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实证性质要求科学家设计严密的实验、收集可靠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在教学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关于物种分化的现象,要求他们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通过这种参与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跨学科的融合进化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科学,包括遗传学、生态学、地质学等。

在教学中,可以强调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融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

例如,通过对地质历史和生物化石的研究,学生可以理解地质事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并探讨地质变化如何塑造生物多样性。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四、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化生物学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并思考进化生物学如何为生态保护提供参考和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化生物学的一点看法哲学家关于宇宙的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来自何处,去向何方,总能在不同时代唤起不同人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无限遐想。

生命到底如何从无到有,又为何这般千姿百态,一直是由进化生物学来解释的。

进化是指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表型的改变。

而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等。

其意义和重要性在于它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本能追求,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是自然(生命)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农林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关系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及社会各个方面(政治、外交、法律等)。

学科历史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学派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的自然选择理论主要说了这么几个问题:生命是进化来的;生物进化是逐渐和连续的,不存在不连续变异或突变;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有着共同的祖先—一元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力(机制)。

可以说,《物种起源》的发表宣布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 达尔文思想也成为现代生物进化研究的主要理论源泉。

但受时代的局限,他过分强调了过度繁殖所引起的生存斗争并把其当成作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他的某些主张仍然得不到现代科学的支持。

中性突变--随机漂变理论中性突变学说是由日本人Kimura于1968年提出的。

他的中心论点是:突变大多是“中性”的,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既无害也无利(在分子水平);中性突变是通过随机的“遗传漂变”在群体中固定下来,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不依赖于自然选择;进化的速率有中性突变的速率所决定,对于所有生物几乎是恒定的;决定生物大分子进化的主要因素是突变压和机会。

此学说被称为“非达尔文主义进化”学说,可见其突破性的成就。

其实中兴突变学说的产生有一定的科学大背景。

在以数学和物理领头的自然科学领域里,当概率和随机开始逐步代替有序和定值,中性学说其实是混沌与模糊理论在生物界的延伸。

这一步的迈出让生物学家开始体会到现代数学和物理理论对于生物研究的重大启迪,为今后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进化理论既然有综合二字,可见它并不是由某个人提出,也不是一下子就成型的。

综合进化理论是经过Dobzhansky, Mayr, Simpson, Stebbins等人先后的努力不断完善得来的。

其核心是用孟德尔定律来解释遗传变异的性质和机制;用群体遗传学方法来研究进化的机制(理论和实验群体遗传学),通过对微观进化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来认识宏观进化;它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部分—自然选择,并有所发展。

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以下这个式子: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物种水平进化= 遗传变异+ 变异的不均等传递+ 物种形成突变重组基因流选择遗传漂变隔离研究现状关于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现状,除过传统的形态学研究,我想从目前主流的生物信息学和新兴的进化发育生物学,即分子与发育两种研究手段来谈。

分子手段有人说,,基于序列的生物学时代已经到来。

1由巨量数据催生出的生物信息学包括很多领域,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分子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

生物学第一次尝到了程式化的甜头,几乎每一期的Evolution或者《林奈植物》上都会出现一两棵系统发育树。

早期的工作主要是利用不同物种中同一种基因序列的异同来研究生物的进化,构建进化树。

目前的研究包括两个大方面,第一是蛋白质,包括核心蛋白、可溶性蛋白、同工酶(或等位酶) 、系统血清学(张执中等,1987 ;Fernandez ,1987) ;第二是核酸,包括核DNA、细胞器DNA 的分析,可获取分子水平的资料,从而探索居群的遗传结构(陈志秀,1995) ,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系统与进化,揭示生物系统分类和进化的分子规律(王中仁,1994 ;邵宏等,1994) 。

2近年来由于较多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任务的完成,为从整个基因组的角度来研究分子进化提供了条件。

可以设想两个或多个完整基因组的比对,会产生更为大量的信息和复杂的关系。

目前普遍的系统发生树构建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发育视角如果说形态学是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即成形态,分子进化是比对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那么进化发育生物学则是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发育过程, 来确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以及进化过程。

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产生经历了进化生物学与胚胎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三次大的综合(图2), 其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初冯.贝尔所创立的比较胚胎学。

相关研究曾沉寂了近一个世纪,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 动物中homeobox基因被发现, 90年代初花发育的ABC模型被提出, 加之对发育相关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 才使基因型与表型联系了起来, 进而促进了进化发育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3目前进化发育生物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那么人们究竟怎么利用发育的视角来研究进化的问题呢?通常, 发育生物学家希望通过研究性状与形态的变化过程及其间基因表达和功能的改变, 来揭示生物体图2 进化发育生物学发展史发育的基本规律。

一个在生物的形态建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基因的发现就够大伙忙活上好些日子,例如花发育中的MADS-box基因家族。

MADS-box 基因在现存的植物、动物和真菌中都有发现, 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在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 通过对这个基因家族的进化模式, 及其与生物关键创新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 进一步理解生物大类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相关问题系统发生树的尴尬就在人们忙着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同时,基因横向漂移(lateral gene transfer)5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尴尬。

即使是在三界系统如此基本的问题上,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细胞的界限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明显。

真核细胞是否真像图1所示的那样是由古细菌进化而来的呢?酵母基因组的研究明确表示了这种真核生物包含了来自真细菌和古细菌双方的基因,表现出“混合遗传”(mixed heritage).6于是有人提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应该是树状的而不是网状的7,虽然他也没能构建出任何“网状”的进化关系图,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图1 基于rRNA序列比对的系统发生树8其实这种思维并不新鲜,不就是从二元到多元么?即使在生物学中也早已大量运用,比如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何这一次转换近来才被意识且迟迟不见回应呢?我想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们惯有的线性进化思维。

几乎从达尔文开始就树立了生物线性进化的定势。

本来嘛,一个东西只能由另一个东西进化而来然后再进化成另一个东西,不会变成两个,这样听起来合情合理。

事实上,这种线性的思维早在内共生学说提出的时候就被打破。

9两个来历完全不同父母亲(异养厌氧的原生生物和自养须氧的原生生物)产生了更为先进的后代。

谁能说每个新物种的产生是不是来自几个物种的外源基因的共同作用呢?可是如果我们承认了所谓的混合遗传,那么麻烦也就来了。

我们该怎么去构建这张妄图涵盖所有生物基因来源的大网呢?要知道我们现在所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几乎都是基于某一个基因或基因家族。

想当初生物学数据杂乱无章的暴增,数学和计算科学看不下去了,出手相助产生了生物信息学,将繁芜丛杂的序列啦,结构啦,归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并通过树的构建来体现他们聚在一起的价值。

科学数据的大量积累总会导致重大的科学规律的发现。

当二元比对已趋极致,轮到多元来将其整合,难道又只能期待外人帮忙?生物学科本身的尴尬生物,作为一个学科,一直不文不理的那么存在着,非常尴尬。

一方面,我们像物理化学一样作为一门实验学科,面对实实在在的事物;一方面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如此复杂让我们无从下手。

长期以来我们捡起了无数其他学科的研究思维和方法,我们自己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无疑是最少的。

随便翻阅一本生物学杂志,不管影响因子有多高,看到的几乎都是实验数据的积累,而且缺乏一定的规范。

不断的有新的基因被拉出来,被灌上越来越长的名字;新的蛋白得到纯化,然后被弄到各种各样的温度ph之类的条件下去研究活性;得到的全是零碎的信息。

我们期待大一统理论的出现已经有些日子了,怎么却感觉越来越琐碎?我知道厚积才能薄发,也知道原始数据的积累是必需的,可是数据的单纯累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那么我们是在期待一个牛顿,还是一个爱因斯坦?然而我又相信,生物将是解决宇宙终极奥秘的科学。

10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胚胎是动物经过较少修饰的状态,在经过较少修饰这一限度内它昭示其祖先的结构”。

(图4)那么有没有可能各个物种只是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没有严格的进化关系?图4 海克尔的胚胎发育我的兴趣分类与进化何去何从?因为个人对进化和分类比较感兴趣,大学以来先后参与的四个小课题都是与之相关的。

先做了两个宏观调查,一个是成都市的鸟类生态环境评估,一个是成都市行道树的调查,对动植物在形态学上有了一个基本的分类概念;之后的两个项目均是从微观角度探讨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一个是基于τ干扰素基因的序列比对(附论文),一个是基于AFLP的麻风树居群分析。

前面接触的是生态和分类方向的老师,后面的导师则偏分子一点。

生态的老师坚持单纯的序列比对不能说明问题。

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明明狮子和羚羊一看就不像一家人,偏偏要拉到一起比对,要是比对出来同源性还很高咋个解释呢?然后我就在思考,当形态学和分子进化冲突,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一方面形态学上的相似并不代表亲缘上的接近。

比如雄性寄生在雌性体内的新发现的俄塞达斯虫,11长的够不一样了吧,可别人是两口子。

而由于基因数量的庞大以及其携带信息的良莠不齐,单纯的分子分析的结果或许并不可信。

两者角度不同,可是出发点是一样的----像姜子牙封神一样让生物们各归其位。

如何结合两者是我所思考的。

越复杂越高等?一直人类都以万物之灵自居。

读过《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人肯定知道,书中最聪明的是老鼠,其次是海豚,之后才是我们人类。

12作者甚至把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解释为“一种特别的方式审视着人类、研究着我们”。

确实,我们无法证明我们比老鼠或是海豚聪明,同样,我们也无法自视比病毒高级。

当然这牵扯到一个高等的定义的问题。

人比病毒复杂么?貌似。

可是病毒在跟人类斗争的这些年月里所体现出的灵活和智慧我们都不能否认。

或许每个物种都是平等进化,一样高级,只可惜我们无法交流。

如何破解其他生命的智慧?这也应该是由生物学来回答的问题。

结语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科体系的轴心,有关进化的思想、事实、原理和规律始终贯穿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之中。

就像杜布赞斯基说得那样,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发育生物学观点的再次引入,以及其它相关学科(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古生物学及生态学等学科) 与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 新的进化思想或学说和新的研究领域必将涌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