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

合集下载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研究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研究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研究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健康产业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大健康产业是指通过传递健康效应、增强健康能力和提供健康服务等方式,实现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全社会健康状况的改善,包括医疗卫生、健康食品、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等多个领域。

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措施,为企业和个人参与大健康产业提供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框架、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探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研究。

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大健康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

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约为5.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8.3%。

其中,医药卫生、保健食品、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等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具体来看,医药卫生领域是大健康产业的主导领域,占比约为62%;保健食品和保健品市场也在扩大,约占总规模的21%;体育健身和养老服务市场正在逐步崛起,占比分别为10%和7%。

从消费者的需求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来看,大健康产业将有一个广阔的前景。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健康产业所形成的市场将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突出,健康养老市场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三、政策框架为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其中,《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是最重要的两个文件。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医疗与医保制度的改革、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等重要任务。

这项政策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做出了基础性的规划和引导工作。

《国务院关于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是为了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而出台。

在这个文件中,大健康产业被赋予了极大的重要性,文件明确提出了鼓励居民更多消费保健食品、健身服务、智能医疗设备等产品和服务,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包括税费优惠、金融支持等。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宝政发〔2018〕6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宝政发〔2018〕6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宝政发〔2018〕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宝鸡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2017年第12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宝鸡市人民政府2018年1月21日宝鸡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产业涵盖国民经济一、二、三全产业链,是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体,大力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中医药产业,尽快把宝鸡建成关天经济区现代中医药产业高地,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中医药法》、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创新发展、质量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我市秦岭山脉的中药材种质资源优势,以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中药工业化集群化发展为主体,以中药商品仓储流通贸易为纽带, 以大健康产业培育为突破,主攻规模扩张,狠抓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打造中药材种养殖、中药加工制造、中药流通贸易、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相关产业及中医药人才科研“六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实现宝鸡市中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1.29•【字号】鄂政办函〔2018〕97号•【施行日期】2018.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鄂政办函〔2018〕9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11月29日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湖北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进一步壮大全省中药产业规模,到2022年,全省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产业规模在全国位次有明显提升。

培育1个产值过50亿元、3个产值过30亿元的特色中医药园区和产业集群、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和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和发展一批单个产品销售在国内外具有优势的中药和道地药材品牌。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二、发展措施(一)大力推进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

遴选湖北道地药材品种,划定道地药材优势种植养殖区,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

重点开展蕲春蕲艾和夏枯草、英山苍术、潜江半夏、利川黄连、罗田茯苓和白及、夷陵天麻、通城黄精、巴东玄参、恩施厚朴、神农架株子参、竹节参、金钗等种子种苗基地建设。

推进骨干品种的合理布局,在恩施、十堰等地建设黄连种植基地20万亩;以罗田、英山为主建设茯苓种植基地5万亩;以麻城为主建设菊花种植基地8万亩;在蕲春、大悟等地建设艾叶种植基地20万亩;在罗田、英山等地建设苍术种植基地8万亩;以沙洋、潜江、天门为主建设半夏种植基地5万亩;以房县为主建设虎杖种植基地7万亩。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04•【字号】川办发〔2017〕41号•【施行日期】2017.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7〕4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5月4日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全面提升我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动四川由中医药大省发展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强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5〕20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以201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基础与机遇(一)发展基础。

一是药材资源优势独特。

我省拥有药材资源5000余种,其中附子、川芎、麦冬、白芷、川贝母、姜黄、天麻等道地药材49种,道地和大宗药材品种数量居全国之首。

2015年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约368万亩(含三木药材),主要分布在成都、巴中、乐山、广元、绵阳、德阳、达州、南充等地区。

二是制造产业基础坚实。

我省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三,其中中药饮片列第二,中成药列第四。

拥有中药企业百余户,其中全国中药百强企业10户,年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以上的8户。

进入国家基药目录的药物60种,占中成药基药的58.8%,全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中成药单品种17个。

成都高新区及彭州、资阳、眉山、泸州等地建有各具特色的医药产业园。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的通知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的通知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30•【字号】长政发〔2018〕85号•【施行日期】2018.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长治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已经2018年12月20日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治市人民政府2018年12月30日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的通知健康是民众幸福之源,是国家富强之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工程,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纳入“十三五”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明确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强调要树立“大健康”观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上来。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的论断,意味着这一战略有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确定为建设健康山西的战略主题,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具备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大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研究

大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研究

大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健康产业也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新时代下,要发展大健康产业,就需要关注其创新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大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一、大健康产业的定义与现状大健康产业,指的是以医药产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身休闲产业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产业。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健康产业迅速成长。

2018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5.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2%。

大健康产业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多元化。

现阶段的大健康产业已经从单一的医药产业扩展到了医疗服务、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养老服务等多个领域。

二是国际化。

近年来,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大健康产业已经面向全球。

三是数字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数据获取、医疗质量监控、医疗管理等领域变得更加便捷。

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1. 医疗人工智能普及和应用在医疗领域,随着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深入,智能化医院、智能化诊疗等已成为大健康领域的发展趋势。

对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对降低医疗成本有帮助。

2. 科技养老养老领域的数字化也是大健康产业的一大趋势。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养老服务向着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如“智慧养老”“远程医疗”等。

3. 药物精准治疗药物精准治疗是目前医药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基因测序和分析等方法,能做到更贴近每位患者个体的疾病风险评估和诊断,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降低药物副作用和治疗失败率。

精准医疗是医学的一大发展方向,也必将在大健康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4. 绿色技术应用在生产和制造环节中,绿色技术的应用也是大健康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生产过程中需要减少废气、废水、垃圾的排放,并控制使用化学物品的数量。

潘多拉魔方,是一家专注于为大型制药企业提供绿色化工服务的公司,通过技术优化企业的制造过程,发挥着意义重大的作用。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冈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5.25•【字号】黄政发〔2018〕5号•【施行日期】2018.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黄政发〔2018〕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高新区管委会、黄冈白潭湖片区筹建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现将《黄冈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5月25日黄冈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目录前言1一、背景与基础4(一)发展背景4(二)发展基础5(三)存在问题8二、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原则9(三)发展定位10(四)主要目标11三、空间布局12(一)两大核心12(二)三大组团14四、重点产业16(一)现代中医药16(二)绿色健康食品19(三)健康养生旅游21(四)医疗卫生与养老23(五)运动健身25五、重大工程27(一)大健康城市品牌创建工程27(二)中医药文化传承工程28(三)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工程28(四)大健康重点企业培育工程29(五)大健康助推乡村振兴工程29六、保障措施30(一)加强组织领导30(二)强化政策保障30(三)强化资金保障31(四)加强人才保障31(五)抓好重大项目32(六)营造良好氛围32(七)加强监测考核33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坚定不移实施这一战略,必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扎实的健康根基。

“健康中国2030”把发展健康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到2030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一、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1.1 中医药经典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本研究方向将围绕中医药经典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挖掘和传承中医药理论精髓,为现代中医药临床和科研提供理论支持。

1.2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本研究方向将针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为实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理论和技术突破提供支持。

二、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2.1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本研究方向将围绕心脑血管疾病,开展中医药防治研究,探索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2 肿瘤中医药防治研究本研究方向将针对肿瘤疾病,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开展预防、治疗和康复研究,为肿瘤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有效的中医药方案。

三、中药资源保障3.1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本研究方向将针对中药资源紧张的问题,开展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为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3.2 中药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估技术研究本研究方向将围绕中药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问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体系,为保障中药质量和安全提供支持。

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4.1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工程本研究方向将围绕中医药在健康养老领域的应用,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推广中医药在健康养老服务中的优势和特色,为推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支持。

4.2 中医药旅游示范工程本研究方向将围绕中医药旅游产业,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挖掘和发挥中医药在旅游产业中的特色和优势,为推动中医药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中医药国际化5.1 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与推广本研究方向将围绕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和推广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推广活动,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程度的加快,各国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正逐步提升,目前全球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产品,年交易额近5000亿元,并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递增,国际医疗保健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年)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为全面提升我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作用,拓展中医药服务新领域、新业态,加快推进健康**和生态康养旅游强县建设,按照《**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广元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县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7—20年)》,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机遇(一)发展基础1. 药材资源丰富。

我县拥有药材资源2000余种,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产业的生产原料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优势突出,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万余亩,年产量达8万吨。

川明参、白及、黄精、天麻、瓜蒌、丹参、银杏、葛根、百合等道地药材优势产业带正逐步形成。

2.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及粗加工企业2家,老鸱山药文化博览园已具雏形。

2017年底中药材年总产量达8万吨,综合产值超15亿元。

3. 医疗服务发展较好。

截至2017年底,我县拥有公立中医医疗机构1所(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全县100%的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有中医科(室),95%以上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量持续保持50%以上。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 产业结构单一,竞争优势不足。

中医药产业主要以中药材种植和粗加工为主,企业尚无知名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对全县中医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2. 政策措施乏力,吸引能力不足。

招商引资的“软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推进机制还不够健全,项目引进和产业培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对规模化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强。

3. 药材特色欠缺,品种开发不足。

我县药材资源丰富,与相邻县区比较特色不明显,规范化不足,规模较小。

没有优势品种精深加工企业,综合开发利用不足,未形成产品链及产业链,产品的综合效益不明显。

4. 科技基础薄弱,专业人才不足。

作为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中医药科技支撑乏力,中药种植、栽培、研发、营销以及中药信息化产业和文化产业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缺乏高等院校、产业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支持。

(二)发展机遇1. 国际、国内中医药健康消费需求增长态势良好、前景广阔。

近年来医药保健产业和医疗健康服务实现了快速发展,2015年全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6885亿元,年均增长%,较2010年相比增长20%以上,其中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867亿元,占比为%,增速快于整个医药工业;国内保健品消费支出约为3500亿元;2015年全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数58760个,同比增长2%;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达亿人次,同比增长%,在我国人口增长、老龄化、慢性疾病增多和全民医保体系更加完善的总体趋势下,医药健康需求还将不断扩大。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程度的加快,各国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正逐步提升,目前全球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产品,年交易额近5000亿元,并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递增,国际医疗保健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2. 国家政策支持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30年)、《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系列政策的相继实施,省、市对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从政策、监管、资金、要素等方面持续增强了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度。

中医药产品是特殊产品,属于刚性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条件改善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医药卫生需求将持续上升,且呈现多元化。

同时医保投入继续增加,也为医药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中医药产业探索发展新路、扩大开放合作提供了难得良机。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三)指导思想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要求,始终保持专注发展战略定力,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县委“2344”发展方略和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强县的总体部署,按照新发展理念,以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立足中医药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和信息化发展;遵循三次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路径,坚持存量与增量并重、速度与质效并举,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推动产业成链发展、有序发展和协同发展,将我县建设为现代中医药健康产业强县。

(四)发展目标到20年,全县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5亿元,其中医疗健康服务15亿元、医药加工贸易20亿元、药材种养殖20亿元。

培育出有特色的药材大品种和大品牌,成为重要的药材资源产业基地;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品,产生一批龙头和特色企业,建成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中医药与“绿色生态、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产业。

1. 中医药服务能力目标。

到20年,建成以县中医医院为主体,公立综合医院中医科和社会办中医服务为补充,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覆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格局。

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60%,中医医院诊疗人次占医院诊疗人次比例达到28%以上。

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人、县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张,0—36个月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县中医医院实现从临床服务向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养老拓展,设立康复科、治未病科和老年病科。

2. 生物医药工业目标。

培育发展以现代中药和中药大健康产品为主,兽药、医疗器械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合理规划布局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着力引进中医药生产加工企业落园生产。

3. 特色产品发展目标。

培养具有竞争优势中成药品种3至5个,加大道地中药材产品及衍生品研发力度,着力开发一批以黄精、白及、丹参、瓜蒌、银杏叶等为代表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做强“苍药”品牌。

4. 药材基地建设目标。

围绕我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突出特色、打造优势。

建设秦巴山区特色优势的规范化药材种植(养殖)基地15万亩,建成全国重要的药材资源开发与保护示范区。

重点做强川明参、瓜蒌、丹参、黄精、白及、天麻、白僵蚕等优势品种,建成大宗药材品种的主要生产基地5至7个,实现药材栽培面积25万亩;新增道地药材品种3至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至5个。

5. 医疗康养业目标。

结合健康养生产业规划,大力发展医疗健康养生服务业,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收入5亿元。

三、发展路径与重点(五)切实提升中药材生产种植数量与品质,全面夯实产业发展原料基础1. 科学规划中药材种植区域。

鼓励发挥区域优势,结合省、市“精准扶贫”工程,建设可持续、多元化、特色化的中药材产区经济。

重点发展川明参、僵蚕、白及、陈皮、黄精等。

2. 建立健全中药材保护体系。

完成省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任务并促进成果转化,加快我县道地和特色优势药材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开展道地药材认证评价与认证标准示范研究。

3. 调整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

科学建设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基地,有计划种植(养殖),解决品种短缺与过剩。

鼓励利用山地、林地、荒地建设中药材生态基地,支持和推广森林康养、林下种植(养殖)等多层次立体复合生态模式。

推广1至2个道地和特色优势药材品种,扩大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面积5万亩。

整合重要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实现道地药材有序生产。

建设县级单位工作站和信息站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网络。

鼓励县内外大型中药企业联合建设一批跨区域、跨县经营、以中药材规模化基地共建共享为依托的中药材产业集群。

(六)着力提高中药及健康衍生品生产规模与效益,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分工,以工业为主导,带动农业、康养及服务业发展。

以“康养、药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支持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和健康养生产业发展。

1. 增强中药工业优势。

加快直服粉末饮片、中药煮散颗粒、定量压制饮片等新型中药饮片研发。

加快推进基于古方、名方、验方和秘方的中药新药(院内制剂)以及中药独家、保护品种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开展大品种品牌中成药二次开发。

推动中药工业实现药材来源基地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化、检测手段科学化。

2. 加快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

积极推动复方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提取物扩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及其产品和植物提取粉剂、液体等剂型,有效解决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探索开拓营养补充剂、生物农药、饲料等领域的使用市场,引导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实现植物提取物产业多元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

3. 做强中药材大品种健康产业链。

积极推动我县更多的道地药材进入国家药典和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目录,有力促进适合我县种植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引种和产业化。

选择1个符合药食同源要求的优势特色中药材,实施从规范化种植、提取物到药品生产及其衍生品的全产业链开发。

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和发展特色中药饮片,加强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如川明参、丹参、瓜蒌、天麻、杜仲、白及、黄精柴胡、前胡、茯苓、僵蚕等;突破性发展直接口服饮片,如天麻冻干片、天麻粉、僵蚕粉、灵芝粉、葛根粉、百合粉、白及粉、茯苓粉等;发展柴胡、淫羊藿、前胡和灵芝等中药提取物。

抓住配方颗粒放开机遇,建设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谋求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布局。

(七)充分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空间和领域,全面发挥产业需求拉动效应1. 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空间布局。

在保障基本健康服务全覆盖基础上,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新发展的空间布局体系,医药产业按“一园多点”进行空间布局,医药深加工企业原则集中入驻医药产业园区。

适度发展兽药、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等,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和健康养生产业,适度布局药材产地加工和提取物生产企业。

2. 健全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以公立医疗服务为主体,社会办中医服务为补充的覆盖县、乡(镇)、村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

以县中医医院为载体,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

支持县人民医院在赵公坝分院建设医康养综合体,支持县中医医院建设康养苑,支持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养老康养院。

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专科性质的中医医院,加快发展个体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诊所。

大力发展社会办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治未病”科。

开展中医特色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鼓励发展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多样化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