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_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五篇
《安妮日记》5篇读书笔记

小学作文《安妮日记》5篇读书笔记《安妮日记》的作者,是一个开朗乐观、活泼可爱、善于思考的女孩。
即使是在最恐俱、痛苦的黑暗时刻,安妮也仍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
为大家带来几篇《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
下面是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一她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儿,上课的时候喜欢和别的同学叽叽喳喳;她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女孩儿,以后的梦想是当一个记者;她是好学的,尤其喜欢研究古代贵族家谱和读书…… 。
就这样的一个她,与我们普通的女孩子没有区别的她,引起了我的思绪。
老师给我们上了一篇课文,有关纳粹二战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我无法想象,一个笑容明艳的美丽的小姑娘会和这样残暴的集中营有任何关系……她是安妮弗兰克,一个多话不安分的小女孩,她在“后屋”藏了好几年不见天日,直到纳粹发现了她。
我翻阅她的日记,发现她的日记截止到了1944年8月1日,而1944年8月4日,她被抓了起来。
她的文字是那么充满了希翼和渴望,我不敢想象她被送入集中营后发生了什么,她的脸是那么可爱天真,让人忍不住去想,怎么可以?纳粹怎么下得了手?一张图片一直在我脑中闪烁,那是一张犹太人临邢前的照片,被贴在奥斯维辛的长廊上。
照片上的人无不目光呆滞,嘴巴紧抿着,好像都想说些什么。
我不由自主地在其中搜寻安妮的身影,一方面我希望找到安妮的身影,另一方面,我又非常不想找到她,我不相信她真的被关在了这种地方。
我心里祈祷着不要找到她。
可是,除了这张照片上的人,还有400万人死于这个集中营,死去的人太多了,安妮的母亲,姐姐玛戈,范丹一家,杜瑟尔医生……我忍不住来回想着,这太残忍了!我有点受不了了,纳粹的行为令人发指,是平常人不敢想的。
有很多像安妮一样的女孩儿,她们聪明乖巧,勇敢无畏地追求梦想。
可是在集中营她们受到了什么样的折磨呢?怎样的死去呢?没有人知道,只有安妮把自己的一切记录了下来。
我们应该感激安妮,如果没有她,她在后屋的日子,对纳粹的控诉,就不可能被记录下来。
安妮日记读后感(6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只要我还活着,能从满布灰尘的旧窗帘布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样乐观、坚强而又令人辛酸的话语出自安妮弗兰克的笔。
《安妮日记》它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一部感动世界的日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萌生了一种从前阅读时从未有过的感受,这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写的一本日记,一本普通的日记,是有怎样的力量,感动了世界呢?我带着好奇与期盼进入了这个故事。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她在___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份别致的礼物:一个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记本。
她称她为“吉蒂”,与吉蒂分享心事,当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
为了躲过纳粹的破害,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里还有同样患难的其他___个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___岁女孩。
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
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
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安妮几十万字的日记,就是在这间荷兰阿姆斯特丹___号的密室中写成的,对吉蒂这个密友,她毫无隐瞒的坦露,对饥饿的嘲弄,恐惧的倾诉,对于自己的乐观与一闪而过的悲伤和失望,对爱的渴望,对青春期母女的冲突……对,《安妮日记》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个少女的眼光,观察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创伤。
最终,安妮在密室里的八个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关进集中营,安妮和姐姐玛戈因传染上斑疹伤寒而悲惨的死去,她没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虽然长久的闭上了双眼,而我们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记了,但她的乐观、勇气、感恩于爱,长活在亿万世人的心中!《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例(3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例安妮的童年有着许多美好故事,但这样的生活持续不了多久。
在安妮的日记本里,倾诉了她许多的心声。
身为犹太人的她,以及她的一家,受到了许多的限制:必须在衣服上绣黄色的六角星徽;不准开车,不准搭电车,必须缴出家里所有的自行车;晚上八点后不准出门,就连坐在自己家院子里也不行;只能在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到指定的商店买东西;不准进电影院、歌厅等娱乐场所;游泳池,网球场和其他运动场所也一概不能进;不得与基督教徒来往,并且只能进犹太学校。
我和她是花在两个不同时间的同龄女孩,她活在二战时期,那是个被没日没夜的战火包围的世界。
而我活在一个和她完完全全不同的世界里,这是个别无限热情和无限的爱围裹的世界里……我真得很幸福,活在一个这么光明的世界里,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压迫,只有和平。
‘世界大战’已经告一段落,美好迈入社会。
这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一个美好的时代。
也许我上辈子无辜的受到许多苦难,但现在的我很幸福,活在这个世上真好。
我真的很满足,活在一个这么公平的世界里,这里没有偏袒,没有不公平,只有无私。
‘不公平的法制’已经过去了,和平迈入社会。
这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一个和平的时代。
也许我上辈子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压迫,但现在的我很满足,活在这个世上真好。
当我受到身边人的关心和爱戴时,我觉得我好幸福;当我自由的穿梭在大街上时,我好满足。
安妮,我和你素未谋面,但从你的日记里,我感到你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从中我觉得我是多么的胆小,你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
没错,活在这个世上真好。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例(2)《安妮日记》是一本以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为主角的日记体文学作品,讲述了安妮在纳粹占领荷兰期间被迫躲藏在阁楼的经历。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战争、人性和自由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安妮日记》以日记的形式呈现,透过安妮的文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她内心的痛苦、希望和梦想。
安妮在日记中记录了她的日常生活、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她对自由和公正的渴望。
最新《安妮日记》优秀读后感 (精选5篇)

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但安妮.弗兰克,这个与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儿,却能以乐观的心态一边自学,一边保住生命!她们的一家人躲藏在一间仓库里,13岁的安妮收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和作家,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安妮说:“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的日记更丰富的材料”!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洁,率真,个性鲜明的安妮,我认为这样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特别令我们感动是安妮看到理想破碎,丑恶暴露,世界正在变成荒漠而无比痛苦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用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之手!安妮的故事像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我也要向安妮一样坚强,努力学习,好好的生活!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读完这部书后的感想,涌到心头中的是对德国犹太人以及安妮?弗兰克一家的悲惨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的是对德国法西斯用残酷手段迫害犹太人行为的愤怒,不解。
这本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记叙了安妮?弗兰克一家以及四名犹太人为了逃避生离死别的命运,他们便佯装失踪,躲进一座楼房后部,即所谓”后屋“,他们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因为楼下的办公室和库房白天都有人工作。
他们在这种名副其实暗无天日的境况下生活了两年多。
安妮把他们在”后屋“的生活情况,也包括自己忧愁,不安、欢乐、爱情全都倾诉在这本日记中。
我觉得,通过记录在日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可以发现,安妮是一个聪明、善良、纯洁,敏感和热情的一个少女,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爱好和兴趣十分广泛,涉及的范围遍及许多方面。
安妮·弗兰克个人日记《安妮日记》读后感5篇

安妮·弗兰克个人日记《安妮日记》读后感5篇《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
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安妮日记》有感范文(一)你大概也有记日记的习惯,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姑娘。
再大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妮写了两年多的日记,从13岁写到15岁。
安妮父亲经商,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还有一个大她三岁的姐姐——玛格特。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全面推行独裁统治,猖狂迫害犹太人。
安妮一家在1933年前往荷兰避难,但是德国入侵荷兰。
希特勒视犹太人为劣等民族,想要将犹太人赶净杀绝。
八个人在秘密后屋里度过了两年难熬的时间。
虽然有朋友们的帮忙,但他们每一天还是生活在恐惧中。
秘密后屋里本来善良的人变得自私,外面原本忠厚的人也被逼的去偷去抢。
然而有人告密,八人中除她父亲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玛格特最终被转移到伯根_伯森集中营,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几周前)因伤寒而死。
安妮的遭遇我十分同情,她写日记的时候和我一样大小,她当时在秘密后屋的生活艰难。
我和她比真是天壤之别!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我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想想此刻的生活,回忆安妮的生活,你就明白此刻有多幸福,多快乐!安妮在秘密后屋里并没有绝望,她坚持读书,写日记,期望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当一位作家和记者,施展自我的才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安妮在日记中写下了她对友谊,对种族,对军事等等的看法。
在几十平方的小天地里,大家时刻担心被发现,被抓走。
他们经常空袭警报的惊吓,飞机轰炸的威胁……安妮在日记中观察仔细,文章通畅,描述生动,着实让人感到可惊可叹!战争只能说是一种杯具,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完美的东西,安妮对漫长的和平而痛苦的等待,换来的只是苦难和死亡。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必备【15篇】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
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妮日记》读后感1《安妮日记》是德国德籍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
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集中营幸存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这本书从一个少女的角度记录了二战给犹太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毁灭性破坏。
日记中既有担心被发现的多次惊恐,又有日常生活中的欢乐温馨。
安妮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密室中每个成员的鲜明性格,使他们活生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而结尾又是戛然而止,一切欢乐、争吵都埋葬在发配往集中营的.路上。
少女童趣的世界和那残酷的现实的碰撞让每个看完书的人都会陷入沉思。
所以,这是一本特别的、深入的、记录二战的书籍,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思考。
《安妮日记》读后感2《安妮日记》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犹太少女在战争中发生的事情。
安妮出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德国已经侵占了荷兰,安妮一家和彼得一家还有杜瑟尔医生躲进了公司内的密室,来逃避危险,他们在密室的生活非常艰苦,为了不让警察发现,窗户全部钉上,白天不能有一点响声,他们的一点食品都是公司内部的员工偷偷提供的,他们的生活是极其的枯燥和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
恐惧和病痛不断的折磨着他们,不停的轰炸也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他们的处境非常危险。
他们居然能在这么艰苦。
这么危险的条件下仍然敢于面对现实生活,对生活充满着信心。
而我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敢面对了。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四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安妮日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犹太人安妮一家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在安妮十三岁生日时,她收到了一本硬皮日记本,随后开始写日记。
这本日记陪伴了她人生最后自由的2年1个月零21天,最终她在集中营因斑疹伤寒而去世。
日记的开头和结局气氛截然不同。
开头写了她收到日记本的喜悦以及她和朋友们之间的交往,写出她自由、快乐的心。
结尾是他们听到了好消息。
但结局是在3天后,他们躲藏的秘密被告发,8人均被送往集中营。
有两个保护人也受到了连累。
8人中,唯一的幸存者就是安妮的父亲,他帮安妮发表了这本日记,同时告诉全世界:他、安妮和所有人都渴望和平!安妮在日记中,多次写出她对和平的渴望,当好消息传来,她表现了她的激动,当坏消息传来,她表现了她的恐惧,也痛恨那些残忍的德国兵。
德国军队伤害了无数无辜的犹太人,用残忍的手段拆散了美好的家庭,剥夺了别人生活的权利。
安妮的性格也很引人注意。
她的姐姐马戈和凡·丹先生家的儿子彼得都比较内向,大人们都比较喜欢他们。
但安妮的性格活泼,不是很细腻,所以总被大人们指责。
但她内心很懂事,为了密室的平静和安全,她不发泄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大人们因她而伤心。
她感受到了不公,却会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大局为重。
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她好的一面。
我们应该学习她的性格,忍住自己的小性子,学会理解别人。
战争的结局是死亡,和平的意义是美好。
为什么要选择战争呢?那么多犹太人就因为自己是犹太人而死亡,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让他们没有生活的权利。
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为了达成我们共同的宿愿,停止战争吧!和平!《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二)《安妮日记》是由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写成的一本日记。
她在纳粹占领的阿姆斯特丹的一个藏身之处,和家人以及其他追随者共同生活了两年多。
这本日记记录了她对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观察和思考,也展示了她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读《安妮日记》有感(15篇)

读《安妮日记》有感(15篇)读《安妮日记》有感(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为大家的读《安妮日记》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少女日记,它真实地记载了当时法西斯侵略邻国的历史,深化反映了被法西斯所压迫的犹太人的悲惨命运。
而安妮,一个得意仁慈的女孩儿,在她14岁——16岁的时候,本是应该享受青春,自由成长的年龄,可她却在地下室提心吊胆的度过两年。
14岁,是豆蔻年华,是少女婷婷成长的年龄,叫做花季;16岁,是女孩子即将步入成年的时刻,叫做雨季。
在那花季雨季里,安妮拥有令许多少女艳羡的资本,家境不错、长相不错、性格不错、学习不错。
可是漂亮开朗的他们,在13岁时就被迫与家人一起移居荷兰鹿特丹,在这里平静的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法西斯占领了鹿特丹,对犹太人制定了一条条非人般的法律:犹太人上街必须带上黄色大卫星条纹帽;犹太人不能骑车,只能步行;犹太人只能到对他们开放的商店里买东西……在这样的处境下,安妮把心事都告诉她的日记本“凯蒂”。
可更大的不幸降临了,许多的犹太人被捕杀,安妮一家不得不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一间地下室,以保暂时的平安。
他们在里面说话做事都要轻轻地,万一被上面的人发现,他们所有的人都会被处死。
两年后,安妮一家藏身的地下室终于被发现,年仅16岁的安妮不久后便得病去世了。
为什么同是把戏年华,有人却只能将它葬送在硝烟战火之中?安妮走了,这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她走了,留下了她唯一的财产——那本日记本。
《安妮日记》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少女日记,这是一部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日记,这还是一部最真实的史书,安妮用她青春的眼睛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与我们差不多的年龄,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我们所要做的呢?我只想说,这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现代战争应该是文明的,战争只会加剧人们对政府的不满。
作为新世纪少年,我们应该呼吁:只要和平,不要战争!暑假,学校组织网上读书活动,我看了一本与我们生活非常贴切的书——《安妮日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妮日记_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五
篇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一)
从古至今,书籍便是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
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今有“书籍是饥饿的人的一块面包”的名言。
作为一位惜书爱书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灯光下,读名家著作,是愉悦的享受,而总众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族少女安妮·费兰克。
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
纳粹兴起后,安妮被迫全家迁至荷兰避难,二战爆发后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成员后曾至8人。
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们8人被捕并被关进集中营,最终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
其父整理并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即为《安妮的日记》。
这本书描写了许多鲜明感人的形象。
安妮是一个性格活泼的花季少女,她的父亲谦虚随和,母亲语言夸张,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内敛端庄,温柔懂事……,性格迥异的8个人,构成了这本日记式小说的主体,更触动我内心的是,让我对生命、对二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记燃起了所有人对生命的热情,使人们认识到大屠杀、反犹太主义,也使人们认识到人性内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为现代业界的精神象征。
《安妮日记》给我带来了太多感悟,对亲情、对友谊、对人生……
畅游书海,愉悦心灵;宁静岁月,唯愿与书香常伴……
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二)
《安妮日记》是犹太人在二战时期写的一部日记体小说。
讲述了一名叫安妮的小女孩原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因为二战期间在盖世太保的“召集令”下,他们为了防止被纳粹士兵发现躲进了一间狭小的密室,在密室的这段时间里,她通过写日记记录下了她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看完这本小说,我非常同情安妮,也憎恨那些德国士兵。
安妮是个活泼开朗,乐观的小女孩,并没有在如此恶劣的生活中变得气馁,虽然被迫生活在狭小的密室里,但她仍然如饥似渴地读
书学习,用精神食粮充实着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安妮让我很敬佩。
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很多可贵的品质:善良、乐观、勤奋好学和勇敢。
在她1944年6月6日的日记中,写满了对解放的期盼,对和平的向往,对课堂的怀念。
可是谁又能想到呢?安妮在解放前的两个月被害了,她终究没有等到解放的那天,想到这,我不禁深深感到惋惜。
看到安妮坚持读书学习,我感到很惭愧,说实话,一到放假,我一心就只想着怎么玩,去哪玩,把学习抛在脑后,没想过假期要好好看书学习,或许,我应该要改变一下学习态度了,向安妮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三)
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安妮。
弗拉克是个犹太少女,他的父亲奥托。
弗兰克经营这一家公司,一家四口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以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生日,他受到了一个礼物是一本日记。
这是德国法西斯已经侵占拉荷兰。
为了避免遭受
警察的逮捕和屠杀,安妮的父亲带着一家人,躲进拉公司大楼的一间隐秘的房屋。
安妮。
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时间,没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乐,只有日记本陪伴着她。
她向他诉说心中苦闷,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描写各种感受和幸福。
她衣少女特有的青春和语言,记录了成长中的困惑和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动和期待。
同时,她以勇敢的笔墨,控诉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描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安妮对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扭曲的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现在,我阅读《安妮日记》中不但可以阅读到历史,战争,种族迫害,还可以读到期盼,成长与困惑最重要的是,我能从中感悟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在逆境之中不气馁,不放弃和屈服。
我还要学习安妮善于思考,认真反省自己,看清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的精神。
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四)
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安妮。
弗拉克是个犹太少女,他的父亲奥托。
弗兰克经营这一家公司,一家四口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