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瓷赏析之感

合集下载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篇一:陶艺心得体会陶艺之旅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

小孩子都喜欢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

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河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

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

每个周的陶艺课我们都会很早赶到陶艺工作室来完成我们的每件小作品,在这几周的时间里我相继完成了几个作品,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深深体会到啊,但我们大家都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因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都合适不同,其中都赋予了同学们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那些小东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更会认真的对待。

学陶艺的人绝对是耐心一流,创意无限,能把一块不是干硬就是软弱一滩的泥块捏出表面光滑、软硬适中、厚薄均匀、布局合理、别致新颖、无裂痕、无气泡、无杂质的陶艺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和不断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会被创作出来的。

最后几周我们去了工厂,所获良多。

在7周的陶艺学习,我受益匪浅。

在文才方面和艺术审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陶,不仅在这些方面有所收获,在平时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陶艺是一门集艺术审美,设计,动手能力于一身的科学。

陶艺科学能静心,能审美,能设计,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其实生活中就有好多设计好多创意,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设计元素来供我们设计。

他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提升人的品位。

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

经过陶艺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从做人还是团队合作的大方面还是从生活修养生活习惯方面都是受益匪浅。

陶艺雕塑的语言,不只是形体,而是以形体为基础的造型、色彩、光泽、肌理纹饰等互相作用,融于一身的综合性语言。

关于学习陶瓷鉴赏的感受

关于学习陶瓷鉴赏的感受

关于学习陶瓷鉴赏的感受第一篇:关于学习陶瓷鉴赏的感受关于学习陶瓷鉴赏的感受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陶瓷鉴赏课,起初还以为这门课和考古通论的性质差不多,学习了之后才渐渐发现陶瓷鉴赏课比考古通论更有针对性。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陶瓷的发展历程来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再破碎的瓷片上找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记忆。

可以了解当时中国发展的进程。

也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可以做出这些让后人感叹的旷世之作。

对于陶瓷我们可以将它分为陶类和瓷类。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瓷器。

不管是唐三彩还是青花瓷,无论是青瓷还是白瓷,它们都属于瓷器这一个大的总体。

虽然它们所产生的朝代不同,用途也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见证了一个朝代和一个朝代的兴衰。

我们可以透过瓷器看到它那个年代的故事。

当然我不仅认识了很多精妙绝伦的瓷器,还了解到中国古代窑厂有民窑与官窑之分,是一种大的分类。

再往下细分,出现过的著名宋代的五大名窑:“柴、汝、钧、哥、定”以及越窑、泉州窑、德化窑、漳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青瓷窑口。

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悠久的瓷窑之一,也是南方青瓷窑厂的中心。

从汉代到宋代,在浙江境内的余姚、上虞、绍兴一带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瓷窑体系。

由于这里当时是越州管辖,所以才简称为“越窑”。

于是在越窑的影响下,江浙一带的制瓷业得以迅速发展。

在以后的很多地方出现了烧造青瓷的窑厂,于是形成了我国早期最大的瓷器生产基地。

定窑在今河北保定一带,因为这一区域当时属于定州管辖所以就叫“定窑”。

在北宋中后期,定窑被选为宫廷用瓷,身价大增。

定窑与越窑不同之处在于定窑以白瓷为主,同时也烧制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

当然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

北宋之前,定窑的窑址在北方的定州,烧制的物品也被称为“北定”;当宋室南迁后,定窑的一部分被分到了景德镇,一部分到了吉州,产品称为“南定”。

钧窑创始于唐代,产地在今河南禹州,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均州。

钧窑极其珍贵,民间存在很多说法都足以证明钧窑的珍贵。

陶瓷欣赏与评价作文怎么写

陶瓷欣赏与评价作文怎么写

陶瓷欣赏与评价作文怎么写《陶瓷之美:艺术与工艺的完美融合》陶瓷,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从古朴典雅的青花瓷到绚丽多彩的唐三彩,从精雕细琢的汝窑瓷到大气磅礴的钧窑瓷,陶瓷的世界丰富多彩,让人陶醉其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欣赏和评价陶瓷呢?欣赏陶瓷,要从其外观入手。

陶瓷的造型是其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一件优秀的陶瓷作品,其造型应该是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的。

无论是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还是古朴典雅的传统风格,都应该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宋代的梅瓶,造型修长优美,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一种简洁而高雅的感觉;而唐代的三彩马,造型生动逼真,富有动感,展现了唐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陶瓷的装饰也是其欣赏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包括彩绘、刻花、印花、堆塑等。

不同的装饰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彩绘可以使陶瓷作品更加绚丽多彩,刻花可以使陶瓷作品更加富有立体感,印花可以使陶瓷作品更加规整精细,堆塑可以使陶瓷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在欣赏陶瓷的装饰时,我们应该注意其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设计以及装饰手法的运用是否协调统一,是否能够突出陶瓷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除了外观,陶瓷的材质也是其欣赏和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陶瓷的材质主要包括瓷土和釉料,不同的瓷土和釉料可以烧制出不同质地和色泽的陶瓷作品。

例如,景德镇的高岭土烧制出的瓷器质地洁白细腻,透明度高,而宜兴的紫砂泥烧制出的陶器质地古朴醇厚,透气性好。

在欣赏陶瓷的材质时,我们应该注意其质地的细腻程度、光泽度、透明度以及手感等方面,这些因素都可以反映出陶瓷作品的制作工艺和质量水平。

评价一件陶瓷作品,除了欣赏其艺术价值外,还应该考虑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

陶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一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陶瓷作品,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最新】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推荐word版 (6页)

【最新】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推荐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以下是小编为你推荐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陶瓷艺术鉴赏心得体会篇一本学期初,我怀着一股激动的热情选报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这门选修课。

起初,只是对陶瓷美丽的花色、神秘的有色及精细的做工所吸引,对于陶瓷有关的其他知识相知甚少。

然而,通过学习这门课,我对陶瓷、对中国文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最早就是从“陶瓷china”而来。

由此便知,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从陶瓷开始,瓷器一直都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来代表中国、中国的发展、中国历朝历代的繁荣兴衰。

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完全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

我所学的专业是对外汉语,即向外国人教授汉语。

我们都知道,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方文化,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教会他们学说汉语,也是需向他们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的。

而中国的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语言、饮食与风俗上,陶瓷更是反映中国历史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在向外国人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时,陶瓷必定是重要的一个学习章节,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陶瓷的产生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然怎么去向别人讲述,怎么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陶瓷,了解中国呢?之前我总认为年代久远的瓷器应该都会很旧,看上去老气横秋的。

但是逐渐地,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开始接受老东西也会有跟新的一样的观念。

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陶瓷有了大致的了解。

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

陶瓷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名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称。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瓷。

古陶瓷瓷面观观后感

古陶瓷瓷面观观后感

古陶瓷瓷面观观后感古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珍品,它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见证。

在漫长的岁月中,古陶瓷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今天,观赏古陶瓷瓷面,不仅能感受到千年岁月的沧桑变迁,更能领略到中国传统工艺的奇妙和魅力。

我有幸有一次机会观赏了一批古陶瓷瓷面,深受启发,对古陶瓷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古陶瓷瓷面的观赏中,我不由得被其丰富多彩的纹饰所吸引。

古陶瓷纹饰包括了各种吉祥图案、花鸟、人物等,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其中的山水画、花草纹、兽面纹等都是中国传统审美的升华。

这些纹饰的精美与繁复,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观赏这些古陶瓷瓷面,我对中国传统纹饰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和崇尚传统文化的价值。

此外,在古陶瓷瓷面观后,我对古代陶瓷的工艺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陶瓷的制作过程十分繁复,需要经过原料的筛选、研磨,配料,成形,干燥,施釉,装烧等工序。

而且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艺。

观赏古陶瓷瓷面,可以看到其细腻的质感和独特的釉色。

这都离不开古代陶瓷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匠人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陶瓷艺术品,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通过观赏古陶瓷瓷面,我对古代陶瓷的工艺技术和匠人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另外,古陶瓷瓷面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古陶瓷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还承载着对美好生活和吉祥如意的向往。

在古陶瓷领域,我们看到了传统的精神价值与审美情趣,如持家、勤俭、孝顺、吉祥等,这些价值观念在古代陶瓷中得到了最好的呈现。

同时,古陶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诗词、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

观赏古陶瓷瓷面,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丰富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最后,在古陶瓷瓷面的观赏中,我对古陶瓷的历史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课学习心得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课学习心得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课学习心得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一学期的课程中,古瓷引起
了我很大的兴趣。

古瓷裂纹、色差、釉料、烧制等技艺的高超使我惊叹,古瓷的经典颜色
让人眼前一亮,五彩斑斓,极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我学习到了古瓷对历史、艺术以及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除了欣赏到那绚丽多彩
的外表,古瓷也包含着千古流传的中国文化故事、古代贵族朝廷的庄严气派、古代国家
的兴实威猛,以及古代社会的文明流芳,而这些都被古瓷之美逼真地反映出来。

其次,我还学习到了古瓷的制作工艺。

瓷器的制作非常繁复,从泥料的预处理、改型,到后塑、烧制、釉料的多态性变化,每一步都需要十分精准的技术处理。

此外,我还发现
古瓷也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出土文物颜色如此艳丽耀眼,到底是使用了怎样的技术才
能做到呢?我想要更深入了解,共同探究未知领域。

最后,我对古瓷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更能感受到古瓷藏品的隽永,感受到中国古
代陶瓷用料和工艺之高超,其实古瓷的宝贵,远不止于其华贵之外。

它包含着秦汉水陆大
运的历史沉淀,渗透着上海社会文明的味道,也折射出中国人共有的节俭价值和坚强的品。

陶艺艺术鉴赏心得体会

陶艺艺术鉴赏心得体会

陶艺艺术鉴赏心得体会陶艺艺术是一门深深吸引着人们的艺术形式。

对我来说,陶艺艺术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表达。

通过观赏陶艺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美与力量,同时也对传统文化和工艺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每次欣赏陶艺作品,我都会被它们丰富的形态所吸引。

陶瓷作品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状存在,从简单的圆柱体到复杂的立体雕塑。

这些作品都是由陶土经过艺术家的手工塑造而成,每一次制作都需要经历无数次的琢磨和调整。

艺术家们对形态的把握和创造力让作品充满了生机和魅力,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外形和特点。

与形态一样重要的是色彩和纹理。

陶艺作品可以用各种各样的颜色进行装饰,从单一的色块到复杂的图案都可以在作品上呈现出来。

而其中的纹理则给作品增添了一种层次和触觉上的享受。

有的作品通过精细的刻画和细节呈现出了一种仿佛触手可及的感觉,使人们对作品产生了更深的触动和共鸣。

陶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内涵也是我欣赏其中的一大亮点。

陶艺艺术往往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品中常常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精髓。

比如,有的作品通过仿佛古老的釉色和纹饰来展现传统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的作品则通过雕刻和构造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理解。

这些作品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对其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另外,陶艺艺术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体察。

在欣赏陶艺作品的同时,我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的用心和才智。

每一个细小的细节都是艺术家们用心的体现,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作品中。

这种情感的传递让我感受到了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与艺术家们建立了一种心灵的连接。

通过与陶艺艺术的接触和欣赏,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和体会。

首先,陶艺艺术告诉我,艺术是无边界的。

陶艺作品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限制,艺术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陶艺艺术也告诉我,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通过欣赏陶艺作品,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珍视和欣赏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

关于陶瓷鉴赏心得5篇

关于陶瓷鉴赏心得5篇

关于陶瓷鉴赏心得5篇陶瓷鉴赏心得1本学期初,我怀着一股激动的热情选报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这门选修课。

起初,只是对陶瓷美丽的花色、神秘的有色及精细的做工所吸引,对于陶瓷有关的其他知识相知甚少。

然而,通过学习这门课,我对陶瓷、对中国文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最早就是从“陶瓷china”而来。

由此便知,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从陶瓷开始,瓷器一直都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来代表中国、中国的发展、中国历朝历代的繁荣兴衰。

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完全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

我所学的专业是对外汉语,即向外国人教授汉语。

我们都知道,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方文化,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教会他们学说汉语,也是需向他们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的。

而中国的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语言、饮食与风俗上,陶瓷更是反映中国历史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在向外国人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时,陶瓷必定是重要的一个学习章节,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陶瓷的产生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然怎么去向别人讲述,怎么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陶瓷,了解中国呢?之前我总认为年代久远的瓷器应该都会很旧,看上去老气横秋的。

但是逐渐地,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开始接受老东西也会有跟新的一样的观念。

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陶瓷有了大致的了解。

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

陶瓷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名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称。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瓷。

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终于成功烧制出成就的青釉瓷器。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步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青瓷以越窑产品质量最高,白瓷以邢窑产品质量最高。

这时还出现了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等高级品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陶瓷赏析之感
十二周的世界陶瓷工艺研究与艺术赏析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似乎还犹存着丝丝的不舍吧,尽管我没有亲身创造过一件瓷器,但是回想起所上的陶艺课,觉得这是我大学以来自己最为满意的选择之一,然而自己似乎总在享受陶瓷给我带来的惊讶和喜悦。

或许,现在只有不尽的回想……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

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
的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瓷器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我国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世界上都是很少见的,这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敬佩、学习和引以自豪的。

陶瓷的美又在于什么?我想正如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
特一样,不同的人对陶瓷的美认识是不同的。

即使对同一个人而言,随着对陶瓷的学习,逐渐深入去体会,他对陶艺之美一定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正是这样的!
起初,我是欣赏陶瓷的是其年代久远,是其优美造型,是其承载的古老的华夏文化,当然,还有其高昂的货币价值!现在所保存的古代陶瓷有明清的紫砂,有闻名于世的元代青花,也有珍贵无比的宋五大官窑瓷器,有盛唐的三彩,有汉魏的陶俑,有数量巨大的秦兵马俑……更惊人的是还有史前古陶,面对这些经历无数风雨的看似那么娇贵脆弱的古代陶瓷,让我怎能不惊叹其年代之久远!看那色彩斑斓的唐三彩,看那素面朝天的越窑瓷,看那典雅宁静的青花瓷……让我
怎能不赞叹其造型之优美!每一件陶瓷都体现了她当时所处的环境,都表现了时代的文化,古老的华夏文化多少在陶与瓷的身上有所刻画!货币价值更不用说,一件元代“鬼谷下山”青花大罐拍得2.3亿人民币的天价,不能不使我这样的外行人瞠目结舌!然而,这些只能说是对陶瓷的浅显的认识,还只是美丽姑娘的外表,最多加上其身世!而对其内在的品质一无所知!
直到开始上这门课时,我才慢慢的对陶瓷有了深一步的认识,慢慢的阅读她内在的品质!我才解开了陶瓷那神秘的面纱,才认识到她并非高高在上,接触到她朴实的一面!
陶瓷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其独特性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的统一;它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既是商品,也是艺术品。

任何一件陶瓷美术作品都是陶瓷材料的质地、陶瓷造型和陶瓷装饰的三者的统一。

观赏陶瓷美术作品,既要分别看它的质地、造型和装饰,更要看它的整体效果。

既要看它的瓷质美,更要看它的艺术美;既要看它的共性美,更要看它的个性美。

陶瓷艺术是一种人工形态。

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

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

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

陶瓷源于最普遍存在的泥土。

一般人认为脚下踩的泥土是最贫贱的;含有很多细菌,是最脏的;到了阴雨天,泥泞不堪,也是最讨人厌的!没有多少人愿意用手碰触它,更不用说亲手制作一件泥坯了!他们说自己对晶莹剔透的陶瓷之器热爱无比,却不愿承认陶瓷的母亲——泥土,这难道是真正的热爱吗?泥土是有性灵的,她有宽容博大的母性之美,不仅陶瓷由泥土产生,我们又何不是根植泥土之中呢?女娲用泥造人虽然说是传说,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件可以离开泥土呢!能说我们的根不是在泥土之中吗?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我对中国古代辉煌的陶艺文化和技术有
比较系统的了解,可以说它让我有了一个通向中华古文化的眼睛.
以前只是知道诗书礼仪就是中国古文化,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
术就是中国的古成就.而现在,陶艺和围棋也是我们引以自豪的成就.陶艺的那种美让我所折服,印象最深的是是青花瓷,瓷体上的那一笔
一划都渗着湛蓝,所表现得是一种对艺术的执着.对青花瓷的体会,也不只局限在周杰伦的那首流行歌的那层肤浅的层面上。

~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从古延续至今没有被打断的古老文明,而且它的文化辐射力非常强,历史上曾影响了周边的许多国家,这样的一种文化它在历史上地位如何,生命力又何在?通过陶瓷史的写作,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反映。

因为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远在唐代就大量输出到世界各国,并由此将中国的文化也输送到了不同的国家。

而且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精神文化发达的国家,讲究礼
仪,讲究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化的生活,讲究“美食不如美器”,在造物方面讲究“天人合一”、“物心合一”,讲究“匠心”、“鬼斧神工”,排斥“机心”,排斥破坏“物性”,以免损伤“人性”。

在审美上追求天趣,追求自然朴拙的大美,而不是矫揉造作的人工美,因此,“物尽其材”、“顺其自然”等因素都在陶瓷的制作及装饰上得到很好的表现。

另外,所谓中国人重视艺术化的生活就是让人生活在字、画、诗词中,所以即使是像陶瓷这样的日常用具,也非常讲究。

书画常是上面的重要装饰,花鸟鱼虫皆可入画,为的是将思绪达到一种清明安合的状态。

即使在没有装饰的一道釉的器皿上,也不是一览无余的空白,而是有着更深的在质感和肌理上的追求。

而且我们还看到的是,不同姐妹艺术的互相渗透,不同哲学观念在不同时代的文学艺术中有着共同展现的方式,而陶瓷艺术总是其中重要的体现者之一。

因此,在中国的陶瓷艺术上体现了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是一个以生活的艺术来渗透自己的道德理念,甚至达到一种教化作用的文化。

儒家在历史上将古宗教转化成一种礼乐,并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伪。

”其认为唯有艺术可以让人变得文明,变得真善美。

由此,在中国古人的眼里,陶瓷不仅是一种器用,也是一种陶冶人性情的艺术。

上星期六,老师组织同学们去辽宁省博物馆看欧洲瓷器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近200件欧洲瓷器精品,带给我太多震撼和快乐,也让我进一步理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领略绚丽灿烂的西方瓷器艺术魅力,了解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瓷器在欧洲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更加让我坚定对陶瓷的喜爱。

以上就是我上了这门陶艺课之后,对于陶瓷内在的品质的认识!还有更多的体会,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只能用藏于心底,写也写不来,说也说不出!我对陶瓷的一见钟情是的的确确变得不仅爱着其的外在表现,更爱其内在品质!可以说,对于陶瓷的爱恋真正开始了,将一直持续下去!
在此,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课和精妙的引导!让我对于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更多的看法,我相信我成熟了很多!总的来说,这一门课真是让我获益匪浅!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就是不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得始终记得戒骄戒躁,以平常心去看待每一件事,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而且任何一件事,想象的与实际的总是存在着些许的不同,只有自己亲身体会之后,才知道那潜在的意义。

应物一班
20131076
周天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