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后赤壁赋 上课 实用 2020

后赤壁赋  上课  实用 2020
①夜逢孤鹤 ②梦会道士
1、鹤的意象含义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 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 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 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 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 家精神的象征。
含蓄地传达出作者企望超脱 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
景色: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复游
情绪: 欢乐
忧伤惊恐
历史 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 背景: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
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
曲笔双关,寓情颇深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恰好 从东边,名作状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黑 白 声音响亮悠长的样子 向西飞,名作动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 衣 蹁跹,
名作状,穿着羽衣 轻快的起舞
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 通“俯”,低头
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
往昔,以前
顾 笑,
回头看
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惊醒 门
1、本是乘兴而来,如今却是兴味索然,由乐 转悲,紧接着第三段作者叙述了什么事?
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
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淡泊名 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
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
前后“赤壁赋”比较
时间 地点 景色
心情
《前赤壁赋 》 《后赤壁赋》
七月既望 初秋
黄州赤壁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知识点

苏轼《赤壁赋》知识点

苏轼《赤壁赋》知识点苏轼《赤壁赋》高考必考知识点我们学过很多苏轼的作品,《赤壁赋》就是其一,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苏轼《赤壁赋》知识点1、通假字:a、举酒属客属——嘱劝酒b、山川相缪缪——缭盘绕c、举匏尊以相属尊——樽酒杯属——嘱劝酒2、古今义美人——古义:借指内心思慕、向往的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

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3、一词多义a、歌——歌窈窕之章:朗诵b、如——纵一苇之所如:到……去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如泣如诉:像歌曰:歌词 c、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倚歌而和之:歌的声调和节拍西望夏口:远望4词类活用A、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起舞,使……哭泣B、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以……为伴侣,以……为朋友C、活用东望武昌——东:向东(名作状) 顺流而东也——东:东去(名作动)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像蜉蝣一样(名作状) 下江陵——下:攻占(名作动)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捕鱼,砍柴(名作动)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月光下清澈的`江水(形作名)乌鹊南飞——南:向南(名作状) 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形作动)苏轼《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后赤壁赋_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_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临皋.(gāo)黄泥之坂.(bǎn)松江之鲈.(lú)巉.(chán)岩蒙茸.(róng)虬.(qiú)龙栖鹘.(qīhú)悄.(qiǎo)然缟.(gǎo)衣揖.(yī)予曾日月之几何(céng)戛.(jiá)然长鸣羽衣翩跹..(piānxiān)俛(fǔ)而不答予亦惊寤(wù)二、通假字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

反而登舟反同返,返回。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步.自雪堂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予乃摄衣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

履.巉岩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横江东.来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掠予舟而西.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

羽衣..翩跹名词活用为状语,穿着羽衣。

四、“顾”的含义:顾.而乐之看道士顾.笑回头看顾.安所得酒乎可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大行不顾.细谨考虑念父母,顾.妻子顾惜,顾念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五、“而”的用法顾而乐之表承接摄衣而上表修饰归而谋诸妇表承接悄然而悲表修饰反而登舟表承接肃然而恐表修饰听其所止而休焉表承接掠予舟而西也表承接俛而不答表修饰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表转折飞鸣而过我者表修饰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过.黄泥之坂过:走过。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已经。

脱:脱落、凋零。

行歌..相答行歌:边走边吟唱。

今者薄.暮薄:迫近,接近。

顾安所..得酒乎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归而谋诸.妇诸:兼词,之于。

以待子不时..之须不时:随时。

予乃.摄衣而上乃:于是,就。

披.蒙茸披:分开。

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听凭。

适.有孤鹤适:恰好,刚好。

开户.视之户:门。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及拓展延伸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及拓展延伸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及拓展延伸(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赤壁赋知识点归纳及拓展延伸《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后赤壁赋基础

后赤壁赋基础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找出文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①顾而乐之。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②行歌相答。

(歌,名词作动词,唱歌)③予乃摄衣而上。

(上,名词作动词,上岸)④掠予舟而西也。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⑤羽衣翩跹。

(羽衣,名词作动词,穿羽衣)⑥横江东来。

(东,名词作状语,从东面)3、本文出现的特殊句式:①草木震动。

(被动句)②步自雪堂。

(状语后置。

“自”是介词)③以待子不时之须。

(省略句,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4、本文出现的固定句式:①如此良夜何?(“如……何”是“对……怎么样”的意思)②顾安所得酒乎?(“安……乎”是“哪里……呢”的意思)(四)、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第一段:描写黄泥坂附近的月夜景色。

第二段:描写复游赤壁见到的江上景色。

第三段:写作者独自登临所见景色,并抒发自己的感受。

第四段:写道士化鹤故事,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二)、梳理文章思路:1、在第一段中,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月夜景色?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月白风清”——描写初冬月夜景色,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2、此时,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3、那么,“乐”从何而来呢?——①景美。

(由景而乐)②友人凑趣(举网得鱼)。

③妇助雅兴(藏酒待不时之需)。

4、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复游赤壁时所见的江上景色的?找出关键句。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面对冬夜美景发出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的感慨。

5、第三段在复游赤壁的过程中,描写了哪些景色?作者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可用第三段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此时的心情?“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悲”——“予亦悄然而悲”(由景而悲)6、那么,“悲”又从何而来?——①“江山不可复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模板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模板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篇1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综合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粟()须臾()愀然()枕藉()洗盏()更酌()肴核()杯盘狼籍()(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杯盘狼籍(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七月既望2、举酒属客3、徘徊于斗牛之间4、纵一苇之所如5、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桂棹兮兰桨8、击空明兮溯流光9、倚歌而和之10、其声呜呜然1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2、苏子愀然13、正襟危坐14、山川相缪15、方其破荆州16、下江陵17、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8、固一世之雄也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0、举匏樽以相属21、哀吾生之须臾22、知不可乎骤得24、盈虚者如彼,23、托遗响于悲风25、而卒莫消长也26、相与枕藉乎舟中(四)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侣鱼虾而友麋鹿(五)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处的译法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今安在哉?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后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

后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

后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后赤壁赋》是唐代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著名散文赋,被誉为“千古绝唱”。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赤壁战役的壮观场面,表达出苏轼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忧虑,是一篇深具意义的文学作品。

文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下面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赤壁战役赤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

此役发生在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对抗曹操的大军,最终通过火攻大败曹军。

苏轼在文章中逼真地描绘了赤壁战场的壮观景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荣耀,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与安定。

2. 诗词和文学苏轼是唐代文学家,对诗词和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

在文章中,他引用了不少诗词,如“红颜弃薄命,白首醉朝昏”、“长夜漫漫无心睡,起坐如狂无刹时”等,这些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体现了苏轼对传统文学的热爱和推崇。

3. 自然和景色苏轼善于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在文章中,他描绘了阳春白雪、满川烟草、春风得意等美景,这些景色不仅美丽壮观,也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4. 历史和人物苏轼在文章中深入思考了历史和人物的命运。

他对三国时期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有着约翰逊深刻的理解和剖析,在文章中引用了不少历史名人的典故,如汉朝的大将韩信、清风江洲岛的蔡琰等。

这些历史人物和典故体现了苏轼对历史的重视和热爱。

5. 忧国忧民在文章中,苏轼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心。

他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如安定、治理、民生等,倡导了民主和统一,鼓励人们去爱国、珍惜和平、维护社会稳定。

6. 文学的艺术形式苏轼的文章采用了散文赋的艺术形式,使其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

散文赋是唐代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以抒情为主,独具特色。

苏轼的这篇赋充满了感性和个性,使得这篇文章成为唐代散文中的佳作。

综上所述,苏轼的《后赤壁赋》不仅含有丰富的文学内涵,还将历史、自然、社会和政治等多种学科内容融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

下面整理归纳了《赤壁赋》中的主要文言知识点。

《赤壁赋》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言表达,包括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等。

其中,以下是《赤壁赋》中常见的文言知识点:1.佳句《赤壁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能够体现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人生、历史等的思考。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顾惭乎人之众口,拂袖而起流云。

”、“临帝子之降虞,受命而来;若江河之清且曰休矣,背负青天而莫之闻。

”这些佳句在后来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赞赏。

2.对景描写《赤壁赋》中的对景描写是苏轼用来表达自己感受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苏轼通过对赤壁战场、长江、周围山水等的生动描写,展示了他对江山之美的热爱和对战争、人世沧桑的深思。

他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景物,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3.史诗气势《赤壁赋》是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万众瞩目的壮丽场面和英雄豪情,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苏轼运用了壮丽的叙事手法,通过对各种战场景面的描写,展现了英雄们的勇猛和智慧,表达了对英雄壮丽事迹的赞美和对历史进程的思考。

4.辞章运用《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和历史典故,如“应弦而倒”、“千古兴亡多少事”等,使文意更加深厚丰富,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

苏轼还使用了许多诗词名句和典故,如杜甫的《登高》诗、“冷艳秋霜”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韵味。

5.修辞手法《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称、比喻、拟人等,以及诸多的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赋文色彩丰富,文笔流畅。

苏轼将对战争和英雄的赞美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相融合,既展现了文人的情感,又使文章具有艺术的美感。

总之,《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既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美和英雄的豪情,又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思和感慨。

通过《赤壁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和领悟中国古代文言文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曾日月之几何 • 曾:曾经。 • 予乃摄衣而上 • 乃:于是,就。 • 披蒙茸 • 披:分开。 • 攀栖鹘之危巢 • 危: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 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听其所止而休焉 • 听:听凭。 • 适有孤鹤 • 适:恰好,刚好。 • 开户视之 • 户:门。
《后赤壁赋》 知识点整理
南京市六合区 程桥高级中学 语文组喻声棕
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 临皋(gāo) 黄泥之坂(bǎn) 松江之鲈(lú) • 巉(chán)岩 蒙茸(róng) 虬(qiú)龙 • 栖鹘(qī hú) 冯(píng)夷 悄(qiǎo)然 • 缟(gǎo)衣 揖(yī)予 曾日月之几何(céng) • 戛(jiá)然长鸣 羽衣翩跹(piān xiān) • 俛(fǔ)而不答 予亦惊寤(wù)
六、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 是岁十月之望 •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 过黄泥之坂 • 过:走过。 •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 既:已经。 脱:脱落、凋零。 • 行歌相答 • 行歌:边走边吟唱。 • 今者薄暮 • 薄:迫近,接近。 • 顾安所得酒乎 • 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 归而谋诸妇 • 诸:兼词,之于。 • 以待子不时之须 • 不时:随时。
• 掠予舟而西也 •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 • 羽衣翩跹 • 名词活用为状语,穿着羽衣
四、“顾”的含义:
• 顾而乐之 •看 • 道士顾笑 • 回头看 • 顾安所得酒乎 • 只是,不过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探问,拜访 • 大行不顾细谨 • 考虑
• 念父母,顾妻子 • 顾惜,顾念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反而,难道
二、通假字
• 以待子不时之须 • 须 同需 , 需要 • 反而登舟 • 反 同 返 , 返回 • 予亦惊悟 • 悟同寤,醒来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 步自雪堂 • 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 顾而乐之 • 意动用法,以……为乐 • 予乃摄衣而上 • 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 • 履巉岩 • 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 横江东来 • 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
五、“而”的用法
• 顾而乐之 • 表承接 • 摄衣而上 • 表修饰 • 归而谋诸妇 • 表承接 • 悄然而悲 • 表修饰 • 反而登舟 • 表承接 • 肃然而恐 • 表修饰
• 听其所止而休焉 • 表承接 • 揖予而言 • 表修饰 • 掠予舟而西也 • 表承接 • 俯而不答 • 表修饰 •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 表转折 • 飞鸣而过我者 • 表修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