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社会学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二版)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二版)面对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下是第二版中的关于社会科学的内容:一、社会学1. 社会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结构与行为的研究学科。
它研究社会以及人类行为的起源、社会制度的运作和社会变迁等。
2.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解决问题包括:细分出来的超社会问题,在社会结构角度勾勒出的社会关系,以及个体行为中的现象与影响。
3. 社会学也有更加专业的研究分支,比如:历史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等等。
二、社会学现象1. 自我实现感:自我实现感是一种高度自私和自我价值感。
人们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完成个性化的目标,从而可以使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2. 群体运动:群体运动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的思想认同和行动大致一致的人们的集体行为。
群体运动可以进行社会改变。
3. 群体表现:群体表现是指一群人的行为影响成员的个体表现,其表现趋向于更安全、更稳定的方向。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1.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指从一个大样本中随机抽取一小部分数据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得出整体结论。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比较性研究,设计实验情景或处境,比较两个不同情景或处境下的效果,从而得出整体结论。
3.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研究方法,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明确的结果,更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
四、社会变迁1. 社会变革:社会变革是指人类群体改变社会的社会制度和习俗的运动。
这种运动可以有积极的改变,也可以有消极的后果。
2. 社会革新:社会革新是指以更积极的方式为社会带来变革,从而使社会得到有效改善,并且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效果。
3. 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是一种经过组织的、有效的社会改变的过程,包括立法的改变、社会的重组,以及社会主义理想在现实中的落实等。
社会科学知识点大全总结

社会科学知识点大全总结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学科体系,其研究的范围涉及到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
社会科学涵盖了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解和改善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工具。
本文将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整理和总结,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社会科学知识梳理。
一、社会学1.社会学的概念和发展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等问题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等。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欧洲,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和丰富,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和学术观点。
2.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等。
其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与一致性,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和协调;冲突理论则强调社会结构中存在着阶级、利益、权力等相互冲突的因素,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则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意义构建和角色扮演,认为社会现实是通过符号和意义不断地建构和重建的。
3.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
调查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实验研究则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抽样等方式验证假设,历史研究则通过史料的收集和分析揭示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规律,比较研究则通过对不同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的比较来发现异同和规律性。
4.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社会治理等方面。
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社会结构研究包括家庭、组织、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结构的组织和功能,社会变迁研究涉及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等社会变迁的影响和机制,社会问题研究包括贫富差距、犯罪问题、环境问题等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社会治理研究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社会治理机制和途径。
三年级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

三年级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是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三年级是学生接触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时期,以下是三年级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
1. 地理知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要素,如大洲、海洋、山脉、河流等。
他们还应该学会使用地图,了解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并能够根据地图找到不同地方的位置。
2. 历史知识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学科。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如中国的古代文明、古代帝国的兴衰、重要历史事件等。
通过学习历史,他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文化、传统和经验,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3. 政治知识政治是研究权力运行和国家制度的学科。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国家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以及其中的角色和职责。
他们还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和法规,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遵守规则。
4. 经济知识经济是研究资源分配和生产活动的学科。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如货币、供求关系、生产和消费等。
通过学习经济,他们可以了解到资源有限的原则,学会理性消费和合理规划。
5. 社会文化知识社会文化是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学科。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文化知识,如不同的宗教、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通过学习社会文化,他们可以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6. 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是研究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如垃圾分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通过学习环境保护,他们可以培养环保意识,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三年级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涵盖了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社会有基本的了解,培养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知识社会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刘华杰博士科学知识社会学虽然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但这个题目在国内可能还很陌生。
与其他相关学科相比,这一领域的引进算是比较慢的。
这个现象本身也是值得研究的。
一般来说,其他学科在10年左右就会传到中国来,但科学知识社会学比这要晚了20年。
虽然在90年代国内有一些零星的介绍,但整体上还属于空白。
从新世纪开始,这一学科开始被大规模的引进来。
我今天讲的内容只是对这一学科进行介绍性概述,其中也提出几个问题,但由于时间有限,在这里不可能做非常详细的回答。
关于科学知识社会学跟科学社会学的关系,简单说二者是个包含关系。
科学社会学中包含了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传统的科学社会学,也叫美国默顿学派科学社会学,它在70、80年代处于正统地位,其首领人物默顿曾经得过美国总统科学奖,当年戈尔给他发过奖章。
但目前起源于英国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已经取而代之,取得了统治地位,尤其在90年代这种现象非常明显。
关于这一学科最近的进展,南开大学刘军军博士写了一本综述性著作,这本书全面的介绍了SSK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文献非常齐全。
另外这本书是一个三阶的研究,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这本书的目的是“我看SSK如何看科学”。
目前国内正在对这一学科做大规模的引进。
下面我开始讲SSK的起源。
这里讲的是非常粗线条的,也未必正确。
SSK的前身很复杂,根据Bloor和Barnes讲,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德国的图宾根学派有一个“教会编史学”,认为应该把正统的思想与非正统的思想都给予中肯的对待。
SSK的倡导者认为这对他们有启发,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他们后来找出来的,也就是他们在提出自己的学科以后又回到前人那里寻找佐证。
第二个前身是旧知识社会学。
我们知道知识社会学哲学味比较浓,而且有观念论的色彩,属于欧洲哲学跟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
但它在19世纪20、30年代发展起来以后,就停滞不前了。
接下去是美国默顿学派的统计性、宏观的对社会运行的科学占了主导地位。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学科领域。
它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人类学等。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其目标是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并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社会科学研究者可以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社会数据,从而揭示出人类社会的规律和特点。
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学基础知识: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科学,它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等方面。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化、社会控制等。
2.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经济制度、供求关系、价格理论等。
3. 政治学基础知识: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包括政府、权力、政策等方面。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党、选举等。
4.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感知、记忆、学习等。
5. 人类学基础知识: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生物学、文化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化、文化相对论、人类进化等。
这些基础知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群体的概念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人类社会中的集体行为和社会关系。
在经济学研究中,供求关系的概念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市场中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在政治学研究中,国家的概念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政治权力的运行和政策的制定。
在心理学研究中,学习的概念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人类的行为和行为的变化。
在人类学研究中,文化的概念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
总之,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
科学知识社会学讲解

• 前身:图宾根学派鲍尔(F.C.Baur,1792-1860)教会编 史学 • 旧知识社会学,不彻底,不敢碰“科学”的认识论 • Kuhn科学革命理论:外部影响,不可通约性 • Wittgenstein后期哲学 • 反对传统上自命的“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理性” 概念分析 • 英国爱丁堡+巴斯,BBC=巴恩斯Barnes+布鲁尔Bloor+ 柯林斯Collins, 马尔凯M.Mulkay • 法国巴黎拉图尔Latour + 卡龙Callon • 在美国传播及成为新正统,夏平Shapin(UCSD) +皮克 林Pickering(UIUC)+宾茨Pinch(Cornell)+许多 • 三个与“科学”和“哲学”有关的学派的比较:维也 纳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爱丁堡学派。
• 伊利诺伊大学 (UIUC)社会 学系的Andrew Pickering, by Huajie
• 他编辑的《作 为实践与文化 的科学》。 • The Mangle of Practice,1995
1)Steven Shapin (UCSD) & Simon Schaffer 《利维坦与气泵》 440pp. 2)《科学革命》
上图出自诺尔-塞廷 娜的《知识的制 造》,北大国政系 有此书。作者为美 籍奥地利人,现在 德国。
Michael Mulkay的《科学社会学》,1991
这部总结性的个人文集印证了, 科学社会学领域在向多角度审 视科学(科学元勘)的方向转 变 • Conventional analysis: revealing the social world of science; • Discourse analysis: showing how scientists construct their social worlds; • New literary forms: exploring the many worlds of textuality.
科学知识社会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
科学术语
目录
01 简介
03 产生与发展
02 理论渊源 04 社会学方法
基本信息
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SSK),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继以默顿为代 表的传统科学社会学之后产生的新科学社会学。
简介
简介
科学知识社会学以爱丁堡学派的巴恩斯和布鲁尔为代表,深受现代科学哲学中相对主义思潮的影响,把科学 知识看作是由社会建构的,把他们的纲领定位为“相对主义知识观”,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纲领是在批判默顿 传统和正统科学哲学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研究过程中,提出诸如“利益理论”,“磋商理论”,“信用度循环理论”,“行动者——络理论”等理 论。
谢谢观看
爱丁堡学派一方面在看待科学的方式上发动了一场科学观变革,对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 作用;但另一方面,以经验方法研究哲学观点且观点偏激,反科学色彩浓厚。它认为“科学知识就是科学共同体 共同接受的信念”这一预设本身就有失偏颇,过分强调科学知识的社会维度研究,在知识论领域几乎导致了极端 的相对主义。
“强纲领”是这一学派提出的研究知识的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知识都包含着 某种社会维度,而且这种维度是永远无法消除或超越的。因此,所有知识都被当做社会学研究的材料。所谓“强” 意味着要对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一切知识的成因给予社会学说明的理论趋向。强纲领的基本内容就பைடு நூலகம்布鲁尔概括 的四条原则:因果关系原则、公正性原则、对称性原则和反身性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知识内容

1.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英文:utopian socialism)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
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空想社会主义为何成为空想我们已经看到,空想主义者之所以是空想主义者,正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还很不发达的时代,他们只能是这样。
他们不得不从头脑中构想出新社会的要素,因为这些要素在旧社会本身中还没有普遍地明显地表现出来;他们只能求助于理性来构想自己的新建筑的基本特征,因为他们还不能求助于同时代的历史。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16和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人类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
16和17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初期。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二、18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18世纪的欧洲,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酝酿资产阶级革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也促进了早期无产阶级先驱者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这一时期,以法国的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更加清晰的轮廓和更大的力度,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练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啊,科学
• “科学家从事的工作并非都属于我们平常 所谓的科学。”但为了方便,也可以把 凡是声称为科学的东西都可以宽容地称 它为科学。 • 科学知识是信念的一种,伪科学也是一 种科学。许多一流科学家做过伪科学, 并对其坚信不疑。
科学的某某理论举例
• • • • “科学发展观” vs 可持续发展观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用科学战胜非典” 如果不赞成,仍然认为科学是那种剔除了所有 坏东西后剩下的好东西,“好的归科学,坏的 归魔鬼”(田松语),那么就必须面对划界的难 题。 • 谁来划界:权威人物个体,科学共同体,官员, 打假英雄?
相对主义问题
• SSK的相对主义是一种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它的对 立面是“绝对主义”,并非一些人想象中的“客观主 义”,这种相对主义与客观主义并不矛盾。也就是说, SSK学者基本上(只能从总体上作评论,个别人的个 别论战性句子除外)从不否认自然科学的有效性、客 观性。 • 但是,他们的确对“客观性”有着另外的解释,即客 观性并非与人无关的一种纯自然的特性,它是通过集 体协商认定的,必须通过某种社会机制才能达成。理 论上,SSK学者不承认与人无关的客观性。个人的经 验、感受与客观性处于不同层次,科学的客观性要从 一个时代的社会约定和科学的社会运行得到发生学上 的说明。
• 与这种相对主义对立的绝对主义强调科学 知识的绝对客观性、真理性,把探索性的 科学活动神秘化、绝对化。绝对主义进一 步可分出“主观绝对主义”和“客观绝对 主义”。这自然令人们想到主观唯心主义 与客观唯心主义。
• 其实SSK首先要反对的还只是前者,这种主观 绝对主义格外傲慢,对科学探索过程做出了简 单化的理解,对科学史做出了辉格式重,对 科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威胁。相信世界上 存在着真理,并且只存在一种真理、一种绝对 的真理,这本身并不会引起他人的警觉。如果 这种真理(类似上帝的真理)与所有凡人都保 持着近似相等的距离,即人们同样亲近和远离 绝对真理,在通常情况下谁也不能宣布占有了 这种绝对真理,那么这种真理观、科学观某种 程度上还令人肃然起敬,只是不够现实而已。 这种观念可称作客观绝对主义,通常理性主义 被不现实地描写为具有这种品格。SSK并非直 接想与理性主义作对,SSK既不反对客观性也 不对反理性,更不反对逻辑,某种意义上SSK 也是一种理性主义,只是另一种理性主义罢了。
• Harry Collins +Allan Franklin, 1998, Kansas City. By Huajie Liu.
• 科林斯为当前 SSK的带头人, 富兰克林则代表 科学家或者正统 科学哲学家。
Harry Collins的部分著作
• 《改变秩序》 • 获奖的勾勒姆 系列: The Golem: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Science The Golem at Large: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Technology
•
•
从SSK看科学“本性”
• 科学有本性吗?如果有,这种本性不变化吗? • 如果有,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内、外 • 科学只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科学是属 人的,属于人类社会的。 • 尽管科学非常有用,且非常独特,非常好,非 常理性,但是,对科学的理解仍然需要一种外 在的、旁观者的、中立的、客观的视角。 • “因为它是科学的,因为它是理性的”,这等 于“因为它是正确的”吗? • “圆明园事件”中的科学家
部分SSK著作
• 《知识及其社会 意象》,Bloor • 《库恩与社会科 学》, Barnes • 《维特根斯坦与 知识的社会理 论》, Bloor • 《科学知识:一 种社会学分析》, Barnes+Bloor+ Henry
Bruno Latour的几部著作
• Laboratory Life: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Facts, 1979,1986, with Woolgar • Science in Action, 1987 • We Have Never Been Modern, 1993
人类学家 David J. Hess的两部书 《新时代科学》(已有中译) 《科学元勘》
书名:v.+ing + n.
• • • • • • 建构夸克(皮克林) 改变秩序(科林斯) 书写生物学(迈尔斯),江西教育 创立科学(藤村),江西教育 书写文化 阅读女人
SSK的宏观特征举例及反响
●SSK的“经验主义”色彩;实际运作的科 学 vs 理论上的规范的科学。 ●关键不是科学应当是什么,而是科学是如何 运作的。 ●科学界在做什么,怎么做?科学家的行为 (申请资助,实验室,写作,发表论文,宣 传成果) 做案例:“三明治”。Misconduct, parascience, pseudo-science,如“克隆人”实验, “核酸营养”事件中部分科学家与科学共同 体的表现,还有人体“特异功能”研究。
• 前身:图宾根学派鲍尔(F.C.Baur,1792-1860)教会编 史学 • 旧知识社会学,不彻底,不敢碰“科学”的认识论 • Kuhn科学革命理论:外部影响,不可通约性 • Wittgenstein后期哲学 • 反对传统上自命的“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理性” 概念分析 • 英国爱丁堡+巴斯,BBC=巴恩斯Barnes+布鲁尔Bloor+ 柯林斯Collins, 马尔凯M.Mulkay • 法国巴黎拉图尔Latour + 卡龙Callon • 在美国传播及成为新正统,夏平Shapin(UCSD) +皮克 林Pickering(UIUC)+宾茨Pinch(Cornell)+许多 • 三个与“科学”和“哲学”有关的学派的比较:维也 纳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爱丁堡学派。
• 科学家的批评及科学社会学界、科学哲学界和 科学史界的批评(如科尔,卡桑德拉(劳丹的 女博士),劳丹,霍尔顿,罗森伯格)。描绘、 塑造大科学时代的科学家形象,改变科学的社 会与公众“形象”。 • 早期负面评价较多,现在认同者较多。而且发 掘出部分逻辑经验主义者与现在的“知识社会 学”的联系(如纽拉特和弗兰克),科学史就 更不用说了,许多SSK工作就是与科学史结合 着做的,目前科学哲学、科学史与科学(知识) 社会学大有相互“打通”之意,这是一个巨大 进步。同时,这也提示我们,不能人为分裂此 三门或者多门学问。 • Kitcher较折衷。科学的问题远未研究清楚。需 要辩证思维。
• 伊利诺伊大学 (UIUC)社会 学系的Andrew Pickering, by Huajie
• 他编辑的《作 为实践与文化 的科学》。 • The Mangle of Practice,1995
1)Steven Shapin (UCSD) & Simon Schaffer 《利维坦与气泵》 440pp. 2)《科学革命》
• 确实,在理性主义者、绝对主义者看来,相对 主义天然需要辩护,而自身不需要辩护。即使 一旦有人对理性主义、绝对主义的合法性提出 疑问时(这种场合很少),辩护方案早已准备 好了,即科学、理性本身就足以承担全部辩护 职责了,因为他们(或者它们)站在科学一边、 站在理性一边、站在真理一边。辩护方案照样 是堂堂正正。科学、理性、真理本身就能自圆 其说,在其现实性上,它们的本性就是它们自 身,亘古不变,与外部关系、时代与境无关。 但相对主义一方则不能辩护,他们必须苦心寻 求证据、必须努力做到逻辑自洽。但是站在绝 对主义者的立场上,按照他们的标准,任凭相 对主义者如何解释,相对主义也注定是自我驳 斥的,因而是荒唐的,不值得信赖的。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与传统科 学哲学(参考第7章与译后记)
2005-5-24
Science studies
科学可不可以被研究?
• 上海交大江晓原“温柔的”发问,被批判及删 除 • 布鲁尔:按照自然科学的要求、用自然科学的 办法,研究自然科学本身。这有什么问题吗? • 一种社会学能否进入认识论领域? • SSK的对象:科学和科学知识。“用科学本身 的方法分析和研究科学和科学知识”(David Bloor中译本序言)
读物
• 《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南 京大学出版社,2004 • 赵万里:《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 • 陈国强硕士论文:《布鲁尔强纲领分析》 (/ssk)
作者为南开大学赵 万里博士。中国第 一部SSK综述。刚 出版,万圣书店有 售。 a well-documented book ,very good 3rd order study: “我看SSK如何看科 学”
布鲁尔的强纲领
• 1、它将是因果性的,即关注产生信念及知识 诸状态的条件。自然地,除了社会原因以外, 还有其他类型的原因,它们将共同导致信念。 • 2、它对待真与假、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成功 与失败将是无偏袒的,这些二分的两个方面都 要求说明。 • 3、在说明的方式上,它将是对称的。比如说, 同样类型的原因将说明无论真的还是假的信念。 • 4、它将是自反的。原则上,它的说明模式将 必须能够应用于社会学本身。
SSK与默顿科学社会学的 紧张关系
• 30年河东,30年河西?中心与边缘 • Huajie Liu:“英国爱丁堡/巴斯学派 (BBC等)与哥伦比亚学派(默顿及科尔 兄弟)之间有何关系?后者对英国的SSK 有何影响?”
接前页
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UIUC):“这是一种相互 轻蔑的关系。英国SSK的态度是,美国的科学社会 学是科学家的社会学,而不是关于科学知识内容的 社会学,因而错过了所有有趣的方面和重要的方面。 而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的态度是,SSK关于实际的科 学知识可作社会学的分析至少是发疯的,进而可能 是邪恶的。我不清楚最近20年中这种状况有多大变 化。” (1999年于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n)
上图出自诺尔-塞廷 娜的《知识的制 造》,北大国政系 有此书。作者为美 籍奥地利人,现在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