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发展

温州经济的崛起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说明了温州市各级党委、政府不墨守成规照搬照抄,而是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温州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适合温州水土的发展路子。

研究认为,温州经济快速发展是政府与企业、政府与老百姓,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良性互动演进的过程及齐心合力推动的结果。在推进过程中,政府、企业、老百姓扮演的角色不同,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但政府、企业、老百姓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一是政府施政技巧,将上级政府的意志和地方实际有机结合,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是政府施政艺术,将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敢为天下先的拼搏勇气相结合,积极响应、“顺势而为”的施政。

“温州模式”下的政府行为

温州经济既是“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起导向作用的经济。温州之所以能够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市场化探索,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政府在恰当的时候,(政府的有为、政府的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一是温州政府的有为和无为顺应了

时代,有为――保护、支持、增进;无为――默许、纵容、认可。走出了一条从政府无为而治到有力推动的路子。二是温州政府放大所有可以放大的政策空间,促进温州市场化的发展进程,期望激励创业者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扩大地方政府可分享的剩余额。

地方政府的“无为”显然是温州的经济改革能够“自下而上”的发育出一个近似纯粹的市场经济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地方政府并不仅仅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严格地“无所作为”,还是通过默许、放任等一些颇有成效的施政艺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绩效

1987年11月,温州市政府颁发了全国第一个关于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法规。温州创造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质上是合伙企业,当时大批以父子、兄弟、夫妻、亲戚、邻里分别持股的企业,均被工商部门注册为集体性质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此种“股份合作制企业”与“劳动者的劳动合作和劳动者的资本合作有机结合”的有关股份合作制企业标准定义相去甚远。这种股份合作制企业,不仅使分散的生产要素有机联合起来,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而且有效地

保护了私有产权。正是这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政策性文件的颁布,从而使温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由群众自发联合转变为政府引导的规范化建设。就是这么一份文件将温州人的创造载入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史,就是这么一个创造,为中国企业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

温州地方政府默许农村民间融资市场的发展

温州民营经济“见风长”,家族企业纷纷扩大规模、跃上档次,这时家族内部资本供给难以满足企业规模扩张对资本的强烈需求,向家族外部融资成为必然。但在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束缚下,家族企业“政治身份”难以在正规金融部门获得融资,诱发了民间借贷市场这一非正规金融部门的产生,应运而生的基金会蓬勃发展起来了。有资料显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这种“会”的方式进行流通的民间资金已超过了3亿多元,成为当地私营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金动力。

为了矫正市场缺陷,政府运用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加以规范和引导。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遭受温州假货的侵害,“一水衣”、“一日鞋”和劣质低压电器等产生了极坏的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温州的党政领导大声疾呼:“质量是温州的生命,质量上,则温州

兴;质量下,则温州衰”。1994年5月10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万人大会,旗帜鲜明地提出“质量立市”,并颁布了《温州市质量立市的实施办法》。

该实施办法是全国第一部有关质量立市的地方性法规,它从70个方面详细确定、规范了各级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和生产、销售、运输等各类企业实施质量立市的行为和职责,而且制定了15条严厉的惩罚措施。其中不乏有几道“杀手锏”:今后若再出现区域性、量大面广的质量问题,追究该区域主要党政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及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视其情节,实行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并知照全国各地工商部门,5年内其主要负责人不准在本市担任企业法人代表等处罚。

历经十年风雨路,温州人终于明白,信誉是市场不可或缺的道德理念,又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只有精心培植和呵护信誉,才能以良好的形象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本位”的经济运行体制

温州改革开放最大的一条成就,就是创造了以“企业本位”的经济运行的体制。政府工作始终围绕企业,主动为一家一户企业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提供优质服务。

(1)根据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温州政府不断规范、完善企业的组织形式,促进骨干企业提层次、上规模、成气候,引导骨干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向主业发展、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方向发展。

(2)针对企业在人才和技术方面遇到的问题,温州政府组织企业到北京、沈阳、西安等地开展招才引智,引进大批企业急需的人才,促进一批企业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温州数码城”和“高新技术成果孵化中心”,为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3)针对近几年消费市场不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采取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举办温州商品交易会、中国鞋文化节、国际服装精品博览会,并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举办各类展销会,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4)近几年,温州政府的“有为”是无为的“有为”,即不参与企业运作,而是设立一标准线,一旦达标企业均可获得政府在技改、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如,针对温州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强、技术开发能力弱的状况,政府大力鼓励民营企业技改。实施了“百项产品升级计划”,规定进行100个1000万以上的技术改造,政府投入5000万用于贴息。

近年来,温州政府为经济增长提供的公共服务开始转为比较积极的姿态进行介入。原因是:自2003年以来温州经

济增速出现了较快下落趋势。一方面,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资源紧约束的局面。特别是能源、土地、水和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族化发展必然出现的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技术含量低等问题,造成整体经济结构不太合理,产业档次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简单量的增长为主,不能实现长久持续发展。这种状况要得以改变,必须有政府某种程度的干预。为此,温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民引外、中外合壁”的招商引资战略,实施了更多更大的政府优惠政策。该战略的目标指导与我国国有金融机构改革中的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目的有几分相似,即欲引进的东西并不在于外资带来的资本本身,而在于获得由此带来的技术、管理、制度、理念等优势,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与提升,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之所以将政府的作为只是定位为公共服务,是因为“以民引外,中外合壁”战略实施主体是民营企业,而不是政府自己。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造势推动、正确引导和政策服务。政府的工作就是要让民企在“以民引外”的整个过程中扮演主角,政府则坐在配角的位置上,为它们创造更有效的合作途径。可以看出,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在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的情况下,温州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能够变相对“无为”为相对“有为”,针对具体情况较为积极的介入,这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转变。温州政府在全国最早以政府令发布了《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