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球蛋白和微球蛋白的测定讲义
蛋白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

基底膜
SD
PPT学习交流
24
与蛋白尿相关的足细胞结构分子
与蛋白尿相关的足细胞结构分子分为4类
u 以Nephrin为代表的SD膜蛋白 u 以a-actinin-4为代表的足细
胞骨架蛋白 u 以a3β1 integrin为代表的基
底膜-足细胞连接膜蛋白 u 以Podocalyxin为代表的足细
PPT学G习e交s流ke P,et al.J AmSoc Nephml,2003,14:918
27
1.3.2 a-actinin-4异常与蛋白尿
a-actinin-4与肌动蛋白微丝交联,同时和大量细胞骨架、细胞 表面及信号传导分子相互作用,具有调节机械动力的作用。它 的结构变异,可增强其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引起足细胞骨架改 变,影响足突的完整性和滤过屏障的作用。
检测17位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发现:a-actinin-4 mRNA 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和a-actinin-4蛋白阳性细胞的百分数与蛋白 尿严重程度成反比。
PPT学习交流
28
Kaplam JM,et al.Nature Genet,2000,24:251
Kimura M,et al.Intern Med,2008,47:1099
死
亡 率
50 45 40
35
微量白蛋白尿
30 25
白蛋白尿
20
15
10
5
0
47%
P<0.05
21%
随访8年(N=216)
微量白蛋白尿 白蛋白尿
Mattock MB et al. Diabetes 1992;
Ritchie CM et al. Diabetes Med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临床意义海浪白云教学课件ppt

尿液试纸法、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测定和24小时尿白蛋白 定量等方法。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原理
肾小球滤过屏障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 对蛋白质的通透性较低,只 有少量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 过膜进入尿液。当肾脏受损 时,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受 损,导致更多蛋白质进入尿 液。
尿液试纸法
通过检测尿液中白蛋白与肌 酐的比值,判断尿液中白蛋 白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04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的局限性
检测局限性
灵敏度和特异度
虽然微量白蛋白尿检测对于预测肾脏疾病风险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判和漏检。
影响因素
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饮食、运动、药物等,需要标准 化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费用和可及性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试剂,检测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 泛应用。
优点
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好 。
最新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敏感性和特异度更高的检测方 法,如免疫化学检测、质谱分
析等。
适用范围
适用于科研和临床诊断。
优点
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发 现早期肾脏损伤。
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比较结果
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存在差异,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 方法。
其他相关疾病
除糖尿病肾病和膜性肾病外,微量白蛋白尿检测还与高血 压、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相关。
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肾脏受损,微量白蛋白尿检测有助于 评估肾脏功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
疗效评估
微量白蛋白尿的减少或消失可反映治疗的有效性。
尿微量白蛋白讲解PPT课件

混 合 性 蛋 白 尿
反 映 肾 功 能 情 况
用于鉴别肾性血尿和肾后性血尿
TF生化特性
• TF生化特性 铁转运的主要蛋白 分子量: 80kD 等电点: 5.6~6.6
• MTFU临床意义 体积(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 白蛋白(PI:4.7~5.5),转铁蛋白(PI:5.6~6.6) 转铁蛋白的等电点高出白蛋白一个单位,故能更 敏感地反映电荷屏障受损
• 尿α2 - MG增高: 非选择性蛋白尿 鉴别肾性血尿和肾后性血尿
α2 - MG
临床意义——血尿来源的鉴别
• 尿α2 - MG /Alb,鉴别肾性与肾后血尿
肾性血尿:α2 - MG/Alb<0.02(尿Alb>100mg/L) 肾后血尿:α2 - MG /Alb>0.02,与血浆相似 • 联合α1 -微球蛋白测定,就能从肾性血尿和肾后血 尿中区分出肾性小管间质性血尿。
慢性肾病起病隐匿,早期就诊率仅20%~ 30%
关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干预
早发现仅需要很小的医疗费用
措施:筛查,普查
尿液中的蛋白
•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和/或滤膜的静电 屏障作用降低,使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 增加,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尿中的蛋 白质浓度就会上升,即构成肾小球性蛋白 尿
• 包括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补体C3、 α1-酸性糖蛋白(α1-AG)、Ig G、Ig A、Ig M 、α2巨球蛋白(α2-M)等。
微量白蛋白(U-MA)
相关知识
北京诺瑞鑫科技有限公司
肾病的国际形式
目前世界上超过5亿人口患有不同的肾脏疾 病,每年超过百万人口死于与慢性肾脏病 相关联的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已成 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 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为全球性 公共卫生问题。
尿微量总蛋白 测定原理

尿微量总蛋白测定原理尿微量总蛋白(urine microalbumin)是指尿液中微量存在的白蛋白,通常用于评估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情况。
测定尿微量总蛋白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免疫学方法,通过特定的试剂与蛋白质发生免疫相应,从而定量测定尿液中微量蛋白的浓度。
本文将从测定尿微量总蛋白的原理、常用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测定原理尿微量总蛋白的测定原理主要是利用免疫学方法,即抗原与抗体的免疫相应原理。
通常采用免疫层析、免疫电泳、免疫荧光检测、免疫比浊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1.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法是通过将尿样添加特定的抗体或抗原,使之与待测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分离和测定目标蛋白。
其原理是将试样通过一定具有特异性的固相支持介质,使之与固定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并随着尿样中存在的微量总蛋白一起被分离出来。
2.免疫电泳法免疫电泳法是将待测尿样加入到具有孔隙性的凝胶中,然后加上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使之与待检蛋白结合,再通过电泳方法分离并测定蛋白的浓度。
3.免疫荧光检测法免疫荧光检测法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特异结合,然后通过使用激光或紫外光源来激发荧光染料的发光信号,最后测定光信号的强度来计算出蛋白质的浓度。
4.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是将待测尿样与特定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通过测定溶液的浑浊度来计算蛋白质的浓度。
通过上述免疫学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尿液中微量总蛋白的浓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的评估肾脏损伤的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常用的测定方法尿微量总蛋白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半定量法和定量法两种,其中定量法的测定结果更为准确。
1.半定量法半定量法通常采用尿液尿蛋白/肌酐比值进行测定,这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半定量测定方法。
可以通过免疫比浊法或免疫电泳法等进行半定量分析,但由于其测定结果受尿液稀释度的影响较大,准确性较差。
尿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测定

总结
肾小球滤过率功 能试验 早期肾损伤
肾小球标记物 肾小管标记物
肾小管功能试验
肾小球滤过率, 内生肌酐清除率,微量白蛋白, 尿转铁蛋白, 肌酐, 选择性蛋白尿 项目 尿素氮, 尿酸, β2-微球蛋白
低分子量蛋白质, α1-微球蛋白 (吸收功能), β2-微球蛋白 (损伤), 脲酶
尿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测定
01α1-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录
CONTENT
02 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0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04 总结
尿α1-微球蛋白
α1-微球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在肝脏及淋巴组织中 合成,广泛分布于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尿α1—MG有游 离型和结合型两种。游离型可被肾小管滤过,结合型不能 通过肾小管。病理性增高见于肾小管损害,如慢性肾功能 衰竭等,尿中出现结合型α1—MG时提示肾小管吸收功能受 损。尿α1—MG可作为反应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留24小时尿的当天正常饮食,正常活动,不要刻意喝 太多的水,既不能卧床不动也不能过于剧烈的运动。 2、在第一天早七点排空膀胱后收集的第一次尿加入容器, 收集的尿液放冰箱保存最为科学。 3、感冒期间不宜做尿化验,一般等感冒好了一周后再做。 腹泻也最好不要留尿。
反映肾功能的其他指标
酚红排泄率(排泌), 浓缩-稀释试验(远曲小 管), 尿渗量(远曲小管), NAG(近曲小管)
谢谢大家
α1-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α1-MG:<15mg/24h尿。成年男性比女性高,小 孩和老人比成年人高,妊娠末期比妊娠初期高。 (2)升高:各种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如间质性肾 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重金属中毒等, 也可见于IGA型骨髓瘤、肝癌等。
《尿微量白蛋白》课件

正常值范围
正常值
正常情况下,尿中白蛋白的浓度 很低,一般不超过10mg/L。
检测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透射比浊 法、免疫散射比浊法等。
临床意义
早期发现肾脏损伤
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是肾脏损伤 的早期表现,及时发现和治疗有 助于预防或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
评估肾功能
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与肾脏功 能密切相关,通过检测尿微量白
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 有助于判断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进展情况及治疗效果。
与其他肾功能指标相结合,尿微 量白蛋白的检测可提高肾脏疾病
的诊断准确率。
04
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血管疾 病的关系
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损伤的标志物,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可反映动脉硬化的进 展。
《尿微量白蛋白 》ppt课件
目录
• 尿微量白蛋白简介 •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 • 尿微量白蛋白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 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
系 • 尿微量白蛋白的预防与控制 • 总结与展望
01
尿微量白蛋白简介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
特性
白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 作用,它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但在病理状态下,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 作用受损,尿中可出现白蛋白。
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与其他危险因素,可提高心血 管疾病的预测准确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6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糖尿病组尿MALB和β2-MG的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尿MALB和β2-MG的联合检测,能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糖尿病肾病如果发现后不及时治疗会使得人体的肾功能下降,肾功能日益衰退,严重会致死[1]。
欧美国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透析患者中心DN占43%左右,DN是DM患者终末期肾衰(ERDS)死亡的主要原因[2]。
目前,在我国DN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由糖尿病引发糖尿病肾病的几率逐年攀升。
而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肾损害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诊断较困难,依靠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作诊断时往往预示肾脏病变已进展到相当程度,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我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0月对40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尿MALB和β2-MG,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糖尿病组:60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规定的确诊标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8.5岁。
正常健康体检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已排除有原发性肾脏病、继发性高血压、急性感染、创伤、肿瘤、妊娠、心肝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蛋白定性为阴性。
1.2方法尿液收集及处理:晨尿留取晨起第1次中段尿,在2h内送检,加样前3000r/min离心10min,在室温下1h内检测完毕。
采用日本产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微量白蛋白尿的基础及临床ppt演示课件

• 常合并心血管危险因子、心血管疾病、糖耐量异常、 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压等
11
肾脏生理
肾小球滤过屏障 – 孔径屏障
• 正常滤过膜可通过70kD的分子
– 电荷屏障(带阴电荷)
• GBM中的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 • 足突表面的唾液酸糖蛋白
12
肾脏与白蛋白
• 正常情况下:
– 肾小球不易滤过 – 可被近端肾小管以
总人群UAE水平分布
微量白蛋白尿 7.2% 显性蛋白尿 0.2%
20-200 mg/l
>200 mg/l
正常高限白蛋白尿 16.6%
10-20 mg/l
n=40,856
正常 76% 0-10mg/l
20
Hillege HL et al. J Int Med 2001;249:519-26
MAU阳性者的病因分布
<20ug/min 20-200ug/min >200ug/min
宁光等. 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5;11:21389
MAU在HT中的发病率
• 原发性高血压调查,MAU发生率20-30% – 最大组11343例高血压非DM患者
• MAU发生率为男性 32%,女性 28% J Hypertens, 1996;14:18190-4
15
• MAU的定义?发生机制如何? • MAU的发生率?如何进行诊断? • MAU人群有哪些潜在危险?发生MAU的危险因素? • MAU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 MAU的防治策略?
16
MAU在DM中的发病率
• DM调查,MAU发生率 18~32%
– AusDiab研究
• NGT 4.7%
IFG level 8.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G(近曲小管)
谢谢大家
β2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β2-MG),是一种内源性低分子量血清蛋白 质,由淋巴细胞和其他大多数的有核细胞分泌,在免疫应答中 起重要作用。血清β2-MG极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的β2MG 99.9%被近曲小管细胞重吸收和从而使 β2-MG含量保持稳定水平。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留24小时尿的当天正常饮食,正常活动,不要刻意喝 太多的水,既不能卧床不动也不能过于剧烈的运动。
2、在第一天早七点排空膀胱后收集的第一次尿加入容器, 收集的尿液放冰箱保存最为科学。
3、感冒期间不宜做尿化验,一般等感冒好了一周后再做。 腹泻也最好不要留尿。
反映肾功能的其他指标
1,尿蛋白 2,内生肌酐清除率 3,肾小球滤过率 4,肌酐 5,尿素氮 6,尿酸
α1-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α1-MG:<15mg/24h尿。成年男性比女性高,小 孩和老人比成年人高,妊娠末期比妊娠初期高。
(2)升高:各种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如间质性肾 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重金属中毒等, 也可见于IGA型骨髓瘤、肝癌等。
(3)降低:可提示重度肝功能损害,见于肝病患者。
总结
肾小球滤过率功 能试验
早期肾损伤
肾小球标记物 肾小管标记物
肾小管功能试验
肾小球滤过率,
内生肌酐清除率, 微量白蛋白,
肌酐,
尿转铁蛋白,
项目 尿素氮, 选择性蛋白尿
尿酸,
β2-微球蛋白
低分子量蛋白质, α1-微球蛋白 (吸收功能), β2-微球蛋白 (损伤), 脲酶
酚红排泄率(排泌), 浓缩-稀释试验(远曲小
2.尿蛋白/尿β2-MG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
3.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尿液β2MG浓度明显增加;而下尿路感染时,则基本正常。
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4.用于判断肾移植的排斥反应。肾移植无排斥反应者,尿 β2-MG浓度常无明显增高;当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在排斥前 数天即见尿β2-MG明显增加,在排斥高危期,连续测定有 一定预测价值。 5.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早期尿β2-MG与其肾功能损害程度 显著相关。 6.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时,尿中β2-MG明显 增高。 7.重金属中毒肾损害的流行病调查,尿β2-MG可用为筛选 试验。
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2-MG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 成活率、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 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
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尿β2-MG升高表示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 正常值:<3mg/L
1.检测尿β2-MG是诊断近曲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当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尿β2-MG 明显增加,且与肾小 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
尿微球蛋白 和微球蛋白
的测定
目录
CONTENT
01α1-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02 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0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04 总结
尿α1-微球蛋白
α1-微球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在肝脏及淋巴组织中 合成,广泛分布于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尿α1—MG有游 离型和结合型两种。游离型可被肾小管滤过,结合型不能 通过肾小管。病理性增高见于肾小管损害,如慢性肾功能 衰竭等,尿中出现结合型α1—MG时提示肾小管吸收功能受 损。尿α1—MG可作为反应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