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水处理实验技术开课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学生姓名学号开课时间至学年第学期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水处理实验室制2016年5月说明1、实验报告双面打印、装订。
2、实验全部完成后,此实验报告统一交至实验指导教师处。
3、每次实验完成均需实验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实验数据。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课程名称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实验项目类型课内40 报告60 总成绩验证演示综合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定√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使用仪器设备及材料(试剂)名称型号规格备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原始记录及分析(数据、图表、计算、分析等) 教师签字:1、实验数据记录:表1-1 混凝实验记录表实验组号混凝剂名称原水浊度原水温度原水pH值Ⅰ硫酸铝水样编号 1 2 3 4 5 6 投药量mg剩余浊度沉淀后pH值备注快速搅拌中速搅拌慢速搅拌沉淀时间Ⅱ混凝剂名称氯化铁水样编号 1 2 3 4 5 6 投药量mg剩余浊度沉淀后pH值备注快速搅拌中速搅拌慢速搅拌沉淀时间表1-2 混凝现象观察记录表实验编号观察记录小结水样编号矾花的形成及沉淀过程的描述Ⅰ1 2 3 4 5 6Ⅱ1 2 3 4 5 6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绘制混凝曲线。
2.根据混凝曲线图确定两种药剂的最佳投药量和最佳适应范围。
3.总结分析各种混凝剂的特点、适用条件,主要优缺点。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课程名称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名称硝化实验实验项目类型课内40 报告60 总成绩验证演示综合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定√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使用仪器设备及材料(试剂)名称型号规格备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原始记录及分析(数据、图表、计算、分析等) 教师签字:1、实验数据记录:表1 活性污泥污泥浓度MLSS编号污泥质量/mgW 1W 2W 2-W 1表2 硝化速率编号取样时间/min 基准实验1# 2#1#2#A C A C A C A C 1 0 2 15 3 30 4 45 560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计算:MLSS(g/L)=21(W -W )V= 3、绘制氨氮随时间降解的曲线,并拟合:4、氨氮比降解速率计算:r = d[NH4+-N]/( dt * MLSS )(kg-N/ kg-MLSS.d)=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对该活性污泥硝化性能进行评价?2、活性污泥硝化过程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的控制范围及其影响途径是什么?3、活性污泥硝化速率和比硝化速率分别代表什么意义,比硝化速率在应用过程中有何优势?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课程名称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名称反硝化实验实验项目类型课内40 报告60 总成绩验证演示综合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定√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使用仪器设备及材料(试剂)名称型号规格备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原始记录及分析(数据、图表、计算、分析等) 教师签字:1、实验数据记录:表1 活性污泥污泥浓度MLSS编号污泥质量/mgW 1W 2W 2-W 1表2 反硝化速率编号取样时间/min 基准实验1# 2#1#2#A C A C A C A C 1 0 2 10 3 20 4 30 540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计算:MLSS(g/L)=21(W -W )V= 3、绘制亚氮随时间降解的曲线,并拟合:4、亚氮比降解速率计算:r = d[NO2--N]/( dt * MLSS )(kg-N/ kg-MLSS.d)=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对该活性污泥反硝化性能进行评价?2、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的控制范围及其影响途径是什么?3、从反应的难易程度、细菌活性、细菌生长、运行管理、成本等角度论述和比较硝化过程与反硝化过程存在的重点和难点。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原理和方法;2.学会使用水处理实验仪器,并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3.了解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变化规律;4.分析比较不同水处理技术对水质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实验仪器:反渗透膜实验装置、混凝槽、加热器等;2.试剂:CO2、NaOH溶液、FeCl3、聚合氯化铝等。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两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反渗透和混凝沉淀。
反渗透是通过半透膜,将原水中的溶质和部分溶剂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更纯净的水;混凝沉淀则是通过混凝剂与水中杂质结合生成比较大的团聚体,使其沉降沉淀,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四、实验步骤:1.反渗透实验(1)将原水倒入反渗透膜实验装置的供水仓,调节压力,使水缓慢通过半透膜;(2)重复以上步骤,加入不同浓度的CO2溶液,观察反渗透膜通水速率的变化;(3)根据测得的结果,分析CO2与半透膜的作用关系,以及不同浓度溶液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2.混凝沉淀实验(1)将一定量的原水倒入混凝槽中,调节pH值为最佳值;(2)按比例加入FeCl3和聚合氯化铝混凝剂;(3)加热溶液,控制温度,观察混凝剂与水中杂质的混凝情况;(4)分别采集沉淀的样品,测定其浑浊度,比较不同混凝剂对水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反渗透实验中,观察加入CO2溶液后,反渗透膜通水速率明显下降,且随着CO2浓度的增加,通水速率降低的程度加大。
这是因为CO2与水中钙、镁等离子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导致反渗透膜的孔隙被堵塞,减缓了通水速率。
在混凝沉淀实验中,通过观察不同混凝剂对水质的影响,发现混凝槽加入FeCl3后,水质的浑浊度明显下降,而加入聚合氯化铝后,水质的浑浊度下降更明显。
这是因为FeCl3和聚合氯化铝能够与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氢键、氢键和电荷作用,并将其聚集成较大的团聚体,从而使其沉降沉淀。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反渗透和混凝沉淀两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了它们对水质的影响。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doc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第1条污水处理实验报告水处理实验报告名称沉淀管烘箱平衡曝气充氧装置恒温振荡器722分光光度计过滤和反冲洗装置ZR2-6混凝搅拌器型号规格备注水泵漏斗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1/10000分析平衡空气压缩机课堂评分60测试结果实验报告评分40总分,水处理实验报告实验1自由沉降实验1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自由沉降颗粒的测试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降的规律,根据测试结果绘制时间-沉降速率(te)-沉降速率(uE)和CT/c0 ~ u关系曲线。
第二个实验原理沉降指的是通过重力从液体中去除固体颗粒的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沉淀过程可分为四类: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分层沉淀和压缩沉淀。
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讨污水中非絮凝固体颗粒的自由沉淀规律。
如图所示,试验是用沉淀管进行的。
如果水深设置为h,颗粒的沉降速度u = h/t u = h/t可以在t 时间内下沉至h深度。
根据给定的时间t0,计算颗粒的沉降速度u0。
所有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可在t0时完全去除。
如果原水悬浮物的浓度为c0(毫克/升),则原水悬浮物的沉淀率为c0(毫克/升)。
CT。
经过T时间后,污水中剩余悬浮物的浓度(毫克/升)h采样口高度(厘米)T采样时间(分钟)。
公式中自由沉淀试验装置的三个实验装置和设备1、沉降管、储水箱、水泵和搅拌装置2、秒表、卷尺3、用于测定悬浮物的设备分析天平、称重瓶、烘箱、滤纸、漏斗、漏斗架、量筒、烧杯等。
4、经水和高岭土处理的污水。
四个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高岭土放入配水槽,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
2.取200毫升水样(测得的悬浮液浓度为c0),确定取样管中取样口的位置。
3.启动水泵,将混合液打入沉降管至一定高度,停泵,停混合器,记录高度值。
启动秒表并开始记录建立时间。
4.时间为当1 、3 、5 、10 、15 、20 、40 、60分钟时,分别从取样口抽取200毫升水,并测量悬浮物浓度(ct)。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教研室实验一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掌握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判别菌胶团的形态、结构,并据此判别污泥的形态;2、掌握识别原生动物的种属以及用原生动物来间接评定活性污泥质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混合体——菌胶团,细菌是菌胶团的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能力和菌胶团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微生物中除细菌外,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当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原生动物种类和形态亦随之变化。
若游泳型或固着型的纤毛类大量出现时,说明处理系统运行正常。
因此,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
通过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有无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有无污泥膨胀的倾向等。
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实验步骤1、调试显微镜。
2、取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后.取沉淀的活性污泥一小滴放在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3、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
在加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4、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将标本放在圆孔正中央,转动调节器,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5、观察生物相全貌,注意污泥絮粒的大小、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必立即生长情况,并加以记录和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
进一步观察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
如纤毛虫的运动情况、菌胶团细菌的胶原薄厚及色泽、丝状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等,画出所见原生动物和菌胶团等微生物形态草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记录观察所取污泥的形状、结构、有无丝状菌、原生动物的情况。
2、分析环境因素对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影响。
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报告

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研究水处理微生物的作用,了解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自来水、废水、细菌培养基、平板、试管、显微镜等。
方法:1. 取自来水和废水样品,分别装入试管中。
2. 对试管中的样品进行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样品。
3. 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稀释后的样品,均匀涂抹在细菌培养基平板上。
4. 将涂抹后的平板放入培养箱中,25培养24小时。
5. 取出培养好的平板,观察菌落的形态和数量。
6. 用显微镜观察菌落中的微生物,记录种类和数量。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可以发现自来水样品在平板上的菌落数量相对较少,且菌落颜色较浅。
而废水样品在平板上的菌落数量较多,菌落颜色较深。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菌落中存在大量不同形态的微生物。
实验讨论:1. 自来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少,这是因为自来水经过消毒处理,微生物已经被杀灭或大量减少。
2. 废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这是因为废水中存在大量有机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3. 废水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
这些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对水中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降解,从而净化水体。
4. 废水处理中常使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进行废水处理。
通过培养和筛选适宜的微生物,可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实验结论:水处理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特性,可以优化水处理工艺,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同时,对自来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研究也有助于了解水质的健康和安全情况。
因此,对水处理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水处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水处理技术对水质的影响,并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通过对不同水样进行多种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消毒等,测定处理前后水样的pH值、浑浊度、溶解氧含量等指标,以及对水中悬浮颗粒和微生物的去除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水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提高水样的透明度和卫生安全性。
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研究水处理技术对改善水质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际水处理过程,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并为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不同来源的水样:自来水、河水、污水等;- 滤纸、砂滤器、活性炭等过滤材料;- 消毒剂: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等;- 检测仪器:pH计、浊度计、溶解氧测定仪等。
2. 实验方法:- 过滤处理:将不同水样通过滤纸、砂滤器和活性炭等过滤材料进行过滤处理,测定处理前后水样的浑浊度和pH值;- 沉淀处理:将不同水样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沉淀物的形成情况,并测定处理前后水样的浑浊度;- 消毒处理:使用不同消毒剂对水样进行消毒处理,测定处理前后水样的溶解氧含量和微生物数量。
结果与讨论:1. 过滤处理:通过滤纸、砂滤器和活性炭等过滤材料对水样进行处理后,水样的浑浊度显著降低,透明度明显提高。
此外,过滤处理还对水样的pH值产生一定影响,不同过滤材料对pH值的影响程度不同。
砂滤器对pH值的影响较小,而活性炭则具有一定的酸碱调节能力。
2. 沉淀处理:通过静置不同水样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水样中出现沉淀物。
沉淀物的生成主要与水样中的悬浮颗粒有关。
此外,沉淀处理也对水样的浑浊度产生一定影响,处理后的水样透明度明显提高。
3. 消毒处理:使用不同消毒剂对水样进行处理后,测定处理前后水样的溶解氧含量和微生物数量。
实验结果显示,消毒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水样中的微生物数量,提高水样的卫生安全性。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2.确定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用6只1000ml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将盛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搅拌机平台上。
(2)调节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号2号3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5ml,1.5ml,1.2ml的10% HCL、在向4号5号6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加入0.2 ml,0.7ml,1.2ml的10% NaOH,用玻璃棒快速搅拌均匀,依次用精密PH仪测各水样PH值,记录在表中。
(5)、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一分半钟,转速为500r/min 1min,中速搅拌5min,转速约250r/min;慢速搅拌5min,转速约为100r/min。上述搅拌速度可进行适当调整;
(6)、关闭搅拌机,静置沉淀5min,用50mL注射管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3次约100mL)放入200mL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2次),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纪录。
实验
名称
混凝实验
姓名
同组者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
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得以去除。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结降低ζ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ζ电位没有
水厂絮凝沉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水厂絮凝沉淀工艺的基本原理,掌握絮凝沉淀实验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絮凝剂对水中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为实际水厂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絮凝沉淀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向水中投加絮凝剂,使悬浮物颗粒相互碰撞、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从而加快沉降速度,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目的。
实验中主要研究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自来水、硫酸铝、硫酸铁、氢氧化钠、pH试纸、搅拌器、烧杯、漏斗、滤纸、电子秤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秒表、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用水:取一定量的自来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实验所需范围。
2. 确定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目的,设置不同的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实验参数。
3. 投加絮凝剂:向实验用水中投加适量的絮凝剂,充分搅拌,使絮凝剂与悬浮物充分接触。
4. 沉淀:将搅拌后的混合液静置沉淀,观察沉淀情况。
5. 取样:在沉淀后,取上层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物浓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及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去除率提高幅度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絮凝剂投加量过多,会导致絮体过大,沉降速度过快,部分絮体在沉降过程中破碎,降低去除率。
2. pH值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pH值对絮凝剂的水解反应有显著影响,合适的pH值有利于絮凝剂水解,提高絮凝效果。
3. 搅拌速度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搅拌速度越快,絮凝剂与悬浮物接触越充分,有利于絮凝反应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专业
《水处理实验》(预习提要、实验记录与报告单)
班级一班
姓名
同组人
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预习题)
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
1.自由沉淀中颗粒沉速与絮凝沉淀中颗粒沉速有什么区别?
2.绘制自由沉淀曲线的方法及意义?
3.自由沉淀的测定是否还有其他方法?与我们所应用的方法有何区别?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内容及记录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二曝气充氧实验(预习题)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
1.简述曝气在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法中的作用。
2.简述曝气充氧原理及影响氧转移因素。
3.分析曝气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4.总转移系数K La意义是什么?
5.鼓风曝气设备与机械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指标有何不同?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二曝气充氧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内容及记录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三生物转盘实验(预习题)
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
1.通过演示实验比较生物转盘与其他的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
2.简述生物转盘构造及运行特点。
3.实验装置中曝气的作用是什么?并分析以此种方式运行的生物转盘有何点?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三生物转盘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流程图
四、实验内容与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四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实验(预习题)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
1.析活性良好的污泥的沉淀过程有何特点?
2.什么是污泥体积指数?如何测定?
3.影响活性污泥净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丝状菌的大量繁殖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何危害?
5.什么是污泥龄,污泥负荷?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四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内容及记录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六、教师批语
七、成绩评定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五塔式生物滤池实验(预习题)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
1.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的含义及与活性污泥法的联系区别。
2.生物滤池净化污水的过程。
3.简述塔式生物滤池构造。
4.塔式生物滤池在工艺方面特点。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五塔式生物滤池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流程图
四、实验内容与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六加压溶气气浮实验(预习题)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
1.气浮法的处理对象主要有哪些?
2.简单叙述加压溶气气浮法的三种基本流程。
3.加压溶气气浮法与其它气浮法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2.简述加压溶气气浮法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六加压溶气气浮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流程图
四、实验内容与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七含耗氧微生物的污水曝气充氧修正系数α、β值
的测定(预习题)
1.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气体传递原理是什么?
3.曝气设备主要有哪几类?
4.什么是耗氧微生物?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七含耗氧微生物的污水曝气充氧修正系数α、β值
的测定(记录及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流程图
四、实验内容与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八离子交换软化除碱和除盐实验(预习题)
1.根据实验结果,关于离子交换软化除碱系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尚存在着哪些问题?
2.离子交换除盐实验中pH值如何变化?对电导率有什么影响?
3.在实验顺序的安排上,进水能否先进入阴柱再进入阳柱,为什么?
4.做完此实验感到有什么不足?有何进一步设想?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八离子交换软化除碱和除盐实验(记录及报告单)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流程
四、实验内容与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教师签字日期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 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