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真题一二三卷文言文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中的文言文试题一直是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对这一部分试题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并提高文言文的应试能力。
本文将针对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中的文言文试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备考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试题分析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共有两个部分,分别是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按要求作文和阅读下面这篇诗歌,并按要求作文。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按要求作文这部分题目是一篇阐述古代义理的文章,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想象古人对义理的科学解释。
文章主要讲述了古人对义理的认知,包括对义理的形成原因、对义理的信念和对义理的实践等方面,考生需要根据给出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发挥想象力,写出一篇文章。
这种类型的题目考察了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这部分题目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诗歌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能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并能够进行自由发挥,写出一篇文章。
这种类型的题目考察了考生对古文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备考策略针对上述试题的特点,以下是几点备考策略供考生参考:1.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古朴,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多读多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比如《史记》、《庄子》等,进行精读和翻译练习,提高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文言文比较注重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积累词汇和修辞手法文言文的词汇和修辞手法相对较为复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多积累一些古文词汇和修辞手法,并多做一些写作练习,提高自己对词汇和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真题及精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长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么?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1.【来源】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负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转角立。
爱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抉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冷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镀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碱。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途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弱,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其在,即使公、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县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善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藩落。
属有岛寇事⑥,在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案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铎,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文言文解析

强盛)国(国家,《烛之武退秦师》:“国危矣,若使烛之武退秦师,师必退。
”),不法(效法)其(那些)故(旧的法规);苟可以利(使动用法,使……有利)民(百姓),不循(遵循)其礼(礼制,这里特指旧的礼制)。
”孝公曰:“善(很好)。
”“治(治理。
《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世不一道(方法。
《过秦论》:“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
”),便(便利)国不法古(古制)。
故(所以)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不循古而王(wàng,名词用作动词,称王,《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
”)夏殷【指夏桀和殷纣】不易(改变)礼而亡(灭亡,《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反(反对)古者不可非(责怪,《逍遥游》:“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循礼者不足(值得)多(称赞)。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以……为:把……任命为)左庶长【秦国官职,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军政首席大臣,秦国尚左,在左右庶长中,以左庶长为首。
】,卒(最终,《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定(确定)变法之令。
令(命令)行(实行)于民期(jī一周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年,秦民之(到,《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国都言(诉说)初令之不便者以(用)千数(计算)。
于是太子【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称皇太子,而是太子或公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推行),自上犯(触犯)之。
”将法(惩罚)太子。
太子,君嗣也(判断句),不可施刑(刑罚),刑其傅【即太子傅,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公子虔,黥【黥刑,又称为墨刑。
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后涂以墨的刑罚,是五刑中最轻的刑罚,汉文帝时废止。
五代后晋恢复,改称刺字,并与流刑结合使用,称为刺配,沿用至清】其师公孙贾。
明日(第二天),秦人皆趋(遵循)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假字,通“悦”,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文言文作为高考语文考试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能力,也考验学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的文言文部分同样如此,以下将分析试题,并提出备考策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文言文考试。
一、试题分析2019年全国卷Ⅲ的文言文部分共有两篇文章,分别为《论语》中的《雍也》和《孟子》中的《尽心下义》。
两篇文章都是儒家经典的典范作品,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原文的理解能力和古代汉语的运用能力。
以《雍也》为例,试题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中名词的理解、对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名词的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用语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通过上下文推断名词的含义。
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则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对比、排比等。
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要求考生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而《尽心下义》则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文章中使用了不少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和短语,考生要通过上下文推断这些词语和短语的含义。
文章也涉及到了一些古代汉语的典型表达方式,如「执一而不和者,离于众矣」、「教之以义者,人也;说之以利者,机也」等,考生需能够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
二、备考策略针对文言文部分的备考,考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1. 多读经典文言文作品熟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基础。
考生可以多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作品,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用法和表达方式,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
通过阅读,考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词汇量,增强对古代汉语的感觉。
2. 抓住重点内容3. 多做题目做题目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考生可以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来检验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并通过做题目来提高自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9高考语文全国123卷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一卷答案及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2019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

[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 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 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手下任职,非常器重他。 汉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 第一,以前和李斯同乡,又曾经向李斯学习,就征召他 担任廷尉。廷尉就提到贾谊年轻有才,精通诸子百家的 学问。汉文帝就征召他,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 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皇帝下令让博士们 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但贾
[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诗 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 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手下任职,非常器重他。
[11]据题精答——文化常识 ①检索文化积淀,结合文本解读; ②检索选项关键,一处鲜明误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谊却能一一应对,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的意思。博 士们从此就认为自己比不上他。汉文帝很高兴,对他破 格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升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朝兴起直到汉文帝,已有二十多年, 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 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各种仪法,崇 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 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 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 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
[例一·2019年全国课标一卷·二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 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
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
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
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3.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空自。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 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 之不便者以千数。
学习交流PPT
12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 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 之不便者以千数。
(1)苟,如果;法,效法;故,陈规;
循,遵守。“可以(之)强国”“可以
(之)利民”都是省略句。(2)期年,
满一年;之,到。便,便利。“令行于
民”是介词短语后学置习交流句PPT 。
13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 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 之不便者以千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 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 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 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 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 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 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 地,献于秦以和。学而习交流魏PPT 遂去安邑,徙都17
13.(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
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
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
诉说新法不便利的学数习交流以PPT 千计。
14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 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 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 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 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 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 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 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 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 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 何以中吾君?吾君学之习交流欢PPT 甚也。”鞅曰:15
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6.苍生:百姓。
学习交流PPT
10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 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 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 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学习交流PPT
拓展延伸
11
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 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 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学习交流PPT
7
【秀才】1.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
一。东汉时避光武帝讳改称“茂才”。2.
明清两代院试录取后称生员,通称秀才。
3.优异之才;才学优异。
【治平】1.治国平天下。《礼记·大
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阳侯、冯敬之属”。(2)数,屡次;言,
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非
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
“这种状况”。 学习交流PPT
3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
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
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
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
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
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
力。
学习交流PPT
2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 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 制,可稍削之。
(1)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
使……变得混乱。“乃短贾生曰”是省
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
“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 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 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 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 【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 便者以千数。于是学太习交流子PPT 犯法。卫鞅曰:16
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
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
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
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
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
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
学习交流PPT
4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 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 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 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 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 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 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 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 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 学习交流PPT 长沙王太傅。贾5
2019年高考语文全 国一二三卷文言文
试题精讲精析
学习交流PPT
1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
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
制,可稍削之。
13. (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
“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
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
国治而后天下平”。2.谓政治清明,社
会安定。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
【草具】初步制定,草拟。
【谦让未遑】遑:闲暇。谦让都来不及。
指不好意思接受别学人习交流的PPT 推崇。
8
【受釐】汉代祭天地时,皇帝派人祭祀 或郡国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 以示受福,叫受釐。学习交流PPT9
拓展延伸 贾生 李商隐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 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 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 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 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 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 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 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 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 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 此起矣。贾生数上疏, 学习交流PPT 言诸侯或连数郡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