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培养标本的留取规范及临床意义.
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尿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尿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正确的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以及要点说明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非常关键。
以下是尿培养标本采集的详细操作流程及相关要点说明:1.获取适当的尿样:尿样的采集应尽量在清洁干净的环境下进行。
首先,患者应接受适当的清洁步骤,包括清洁外阴部和尿道口。
推荐女性患者使用清洁的纸巾将阴部外壁从前至后擦拭,而男性患者应提起包皮,将阴茎头部擦拭干净。
然后,将第一次排尿排出,这是因为尿道口可能存在的细菌数量最多。
2.采集中段尿:接下来,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
中段尿是指尿道开口区域的尿液,它可以代表患者体内泌尿道的状况。
在接尿过程中,注意避免容器触碰到外界物体,以防止细菌污染。
3.适量尿样:尿培养所需的尿样量通常在5-10毫升之间。
太少的尿样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而太多的尿样则可能稀释了细菌的浓度,降低培养阳性率。
因此,尽量确保尿样量适当。
4.快速送样:收集完尿样后,尽快将尿样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因为尿样中的细菌会在一段时间后开始滋生,导致结果不准确。
通常建议在采集完尿样后的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室要求进行保存。
5.标记尿样:在送到实验室之前,务必在尿样容器上标记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和采样日期。
这有助于实验室对尿样进行正确的鉴定和处理。
6.保护尿液:尿液在送样之前需要保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通常要求储存于2-8摄氏度的冷藏环境中,以防止细菌增殖或其他异常改变。
7.注意卫生:在尿样采集过程中,注意卫生特别重要。
避免尿样污染,源于尿路感染的细菌可能会附着在尿道、生殖器或肛门周围区域,采样时要特别小心。
8.避免使用抗菌剂:在采集尿样之前,避免患者使用任何抗菌剂,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细菌的培养结果产生干扰,降低阳性率。
9.全面记录:除了标记尿样容器,还需要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例如病史、症状和用药情况等。
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全面完整版)

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全面完整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二、尿培养标本的采集【护理目标】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标本无污染,患者安全。
【操作重点步骤】1.核对医嘱与患者。
2.评估患者心理状况、膀胱充盈情况。
3.告知患者/家属尿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4.按严格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尿标本采集:女患者留中段尿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垫便盆,按导尿法清洁、消毒外阴部,再用2%碘伏消毒尿道口。
嘱患者自行排尿,弃前段尿液,护士用试管夹夹住无菌试管,留取中段尿约lO mL。
留尿前后均将无菌试管及管塞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盖紧管塞送检。
男患者留中段尿应注意把尿道口周围及包皮彻底消毒。
【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护理操作和解释表示理解和满意。
2.标本留取方法准确。
3.送检及时。
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操作流程要点说明尿动力学检查流程尿动力学检查是研究排尿状况、分析排尿异常的重要检查,其检查流程如下:一、简要询问病史及必要查体,明确检查目的及检查项目;二、检查尿动力学检测仪的工作状况,必要时对尿流率仪;压力传感器;泵;UPP拉杆进行标定、校准;连接压力传感器(3个)、连接管(3个)泵管及灌注管三、向患者简要介绍检查情况,减少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四、一般先行尿流率检查,客观评价排尿状况;五、检查前准备工作:1.体位检查体位可选择半卧位、座位或立位。
如果需要排尿期的检测,尽可能选择患者所习惯的排尿体位。
检查中如变换体位,会引起膀胱压力零点的变化,分析结果时应予以注意。
2.嘱患者去除外裤、内裤,截石位躺在检查床上;准备一次性导尿包一个及各种测压管3. 碘伏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凝胶(1支)表面麻醉尿道置入膀胱测压导管;测定残余尿量;4.直肠测压管外套阴茎套经直肠置入;导管置入直肠10~15cm,球囊可用适量生理盐水充盈。
球囊内无气泡,如直肠已切除,可将测压管置入阴道、回肠或结肠造瘘内。
尿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尿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尿培养样本的采集方法1.清洁中段尿。
尽量留取早晨第一次尿液,先用清水清洗会阴部,然后消毒会阴部和尿道口,最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干消毒剂,弃去开始的尿液,以冲刷尿道口的细菌,留取能代表膀胱部分病原菌的中段尿10-20ml,直接排入专用的无菌广口容器中。
2.导尿管尿。
方法一:先夹住导尿管,用酒精拭子消毒采样部位,使用无菌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尿液。
操作时应防止混入消毒剂,注意不能从尿液收集袋中采集尿液。
方法二:采用无菌操作将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获取膀胱尿液,可减少尿液样本污染,准确反映膀胱受感染情况。
但这样做有可能将下尿道细菌引入膀胱,导致继发感染。
3.耻骨上膀胱穿刺。
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上高于耻骨联合两厘米处刺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方法。
此法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样本困难的婴儿、脊柱损伤患者的尿样本采集。
4.回肠造口导管尿。
摘除导管,弃去里面的尿液,清洁吻合口。
将导尿管插入清洁的吻合口,直至筋膜的深度,收集尿液。
二、采集尿培养标本的容器采集尿培养的容器应由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容器应洁净、无菌、加盖、封闭、防渗漏;容器内不含防腐剂和抑菌剂;容器应广口,具有较宽的底部,容量大于50毫升,容器盖子易于开启。
三、尿培养样本采集过程1.清洁中段尿容易受到会阴部细菌污染,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正确取样本。
2.尽量不采用导尿管采集样本,以防医源性感染。
3.尿液中不得加防腐剂或消毒剂。
4.多次收集或24小时尿不能用做培养,以免污染菌误导临床。
5.集尿袋内和尿管末端的尿液也不能用于培养,因为很难避免尿道菌群的污染。
6.除非是流行病学调查,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常规尿培养没有临床意义。
7.未能及时送检的样本应于4摄氏度保存待送8.结核分枝杆菌长时间存在于尿中会造成损伤,并且24小时尿会增加污染机会,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不宜采集24小时尿液。
尿培养标本的留取规范及临床意义

尿培养标本的留取规范及临床意义尿培养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合理的尿培养标本留取规范对结果的准确性和诊断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标本收集标本应当从早晨起床的第一次排尿中采集,这样可以获得早晨尿液的“第一滴尿”,其中细菌数量较高。
在排尿前,应当进行外阴清洁,并将尿液直接排放入干燥、清洁的容器中。
尽量避免尿液沾染其他的分泌物或异物。
2.标本数量和容器标本的数量通常要求为一份,约为10-20毫升,这样可以确保充分的细菌数量以满足后续的检测需要。
标本应当储存在干燥、无菌的收集容器中,最好是带有盖子的容器或收集管。
3.标本传输标本在采集完毕后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传输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温度的变化和震荡,以避免细菌的死亡或增殖。
如果无法立即送达实验室,可将标本存放在冰箱中,并在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1.提高尿培养的准确性遵循留取规范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标本质量的影响,尤其是细菌的数量和种类。
合理的留取规范可以确保采集到充足且代表性的尿液样本,从而减少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出现。
2.确保正确的细菌诊断尿液中的感染性细菌可以通过尿培养得到识别和鉴定。
留取规范的遵守可以防止外界非致病菌的污染,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的细菌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种类和程度,从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3.指导临床治疗尿培养结果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细菌的培养结果,可以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尿培养结果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判断感染是否被控制或是否复发。
综上所述,尿培养标本的留取规范对确保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标本留取规范可以提高尿培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方法

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方法
尿液标本的正确采集,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及不同要求,正确留取尿标本;
1.尿常规检查:应取晨尿为佳,但晨尿不是第一次尿,应于清晨5-6点排出夜尿后,经过1个多小时后,再取排出的尿,此时尿液无污染,尿液也是浓缩的,能反映尿中的真实情况,并可提高阳性检出率;门诊患者,也可随时留取中段尿就是小便中间的尿,以减少女性阴道分泌物和男性包皮污染;尿标本盛于实验室备好的清洁干燥的一次性尿杯内立刻送检,一般尿量10ml即可;尿常规主要检查的是尿比重、白
8
,
,
,
4.尿细菌培养检查:一般嘱患者停用抗生素3天以上,取无菌带有盖的尿杯,留取清晨第一次尿,取中段尿5ml;标本留取后,应立刻送检,以免细菌繁殖,影响结果;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先清洗外阴,以防阴道内分泌物的污染,再留取中段尿于容器内,操作时注意避免污染无菌尿杯;男性患者留取尿标本时,应将包皮翻上,洗净局部,再收集中段尿送检;应注意在接尿时不能把容器套在接尿的部位,以免造成污染,影响化验结果;尿细菌培养检查主要用于微生物鉴定,指导临床用药;
应该注意的是,妇女在月经期间,由于有经血污染,一般不宜留尿检验,如若必要,可先清洗外营后留取中段尿;留取标本时,男性患者要注意避免前列腺液或
精液混入标本;容器最好采用一次性的塑料杯,用后即弃用;否则,所用容器应清洗、干燥后再用;。
尿液标本采集技术规范

尿液标本采集技术规范【名词定义】取患者尿液做细菌培养。
【适应证】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肾区疼痛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怀疑存在泌尿系感染;或尿常规结果提示泌尿系感染;或留置导尿管患者出现发热时,应考虑送检尿液标本。
无症状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尿培养检测。
【禁忌证】禁止从集尿袋中采集尿液作标本,禁止取长期留置导管的导管尿液作为标本。
【目的】采集尿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以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是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还是尿脓毒血症。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发表于2018年第28卷第20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的《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
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作为指导,而正确的病原学检测其前提是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
因此,必须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避免因标本的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治疗。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2月11日发布,2019年6月1日实施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640—2018o本标准是按照GB/T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主要起草人:王辉、刘颖梅、张正、马筱玲、苏建荣、胡云建、宁永忠、王晓娟。
【准备】1.用物准备:医嘱单、尿液标本化验单或标本条形码、带螺帽无菌容器1个、检查手套、IOnIl注射器1个、75%酒精、棉签、利器盒、手消液,检查用物的有效期,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2.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关闭门窗(或窗帘),请无关人员回避,保护患者隐私。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4.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配合操作。
尿细菌培养留取尿标本的注意事项

尿细菌培养留取尿标本的注意事项1.阴道分泌物和女性尿液:尿道是女性阴道和尿液排泄的共同通道,因此采集女性尿标本时,可能会有阴道分泌物的污染。
为了减少阴道细菌的干扰,首先应清洁外阴区域,使用清洁的尿杯采集初尿,并确保采集过程中尽量避免接触到外阴区。
如果有阴道分泌物的影响,可以使用专门的尿道冲洗装置或尿培养杆菌尿素酶试剂纸来排除阴道分泌物的干扰。
2.采集干净的容器:使用干净、无菌的尿杯或尿容器收集尿液。
最好避免使用已经使用过的容器,以免可能的细菌污染。
如果没有合适的容器,可以提前让患者排空,然后在排空的尿膀胱部位用无菌尿袋进行收集。
3.采集初尿:初尿是指排空膀胱前的尿液,采集初尿可以减少尿液中的细菌数量,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采集初尿时,应清洁外阴区域,然后进行排尿,收集排空前后各10-15ml的尿液。
4.保持标本的新鲜性:采集尿标本后,应尽快将其送至实验室,以保持标本的新鲜性。
在送检前,最好将尿液保存在4℃以下的冰箱中,以防止细菌的过度生长。
5.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采集的尿标本在送检前,应确保容器的盖子紧闭,以防尿液外泄或容器倾倒。
如果需要将尿标本邮寄到实验室,应使用密封良好的容器,并在外包装上注明“易碎”、“注意易潮”等标志,以避免尿液泄漏和污染。
6.避免污染:在采集尿液样本时,避免将容器的口部接触到外物表面,以防止污染。
同时,在排空膀胱前,应注意进行外阴区域的清洁,并避免纸巾或棉球等杂质掉入尿液中。
7.按照实验室要求填写申请单:在采集尿标本之前,应确保填写正确的个人信息和申请单要求,以免产生混淆或错误的结果。
同时,清楚地注明采集的时间和采集方法,以帮助实验室准确解读结果。
参考资料:1.中国临床检验网-尿培养标本采集技术探讨2.求医网-尿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常见尿标本的留取方法及意义

整理课件
17
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及分类
方法:新鲜晨尿或随机留取尿液 30~50ml,及时送检。最好晨尿。
整理课件
18
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及分类
意义: 均一型:大小、形态一致的红细胞超过 50%,提示非肾小球来源,建议外科就诊。 多形型:大小、形态不一致的红细胞超过 50%,提示肾小球来源,存在肾脏疾病。
整理课件
24
24小时肌酐测定
Ccr(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尿肌酐浓度 (umolL)*每分钟尿量(ml/min)/血肌酐浓度 (umol/L)。
所以从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肾脏 功能受到损伤时,因为肾脏不能形使正常排除体内毒 素的功能,从而导致血肌酐上升,尿肌酐下降,此时 内生肌酐清除率则尿肌酐数值小,血肌酐数值大,因 此CCr内生肌酐清除率也就降低。。
(注: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临床意义:
(1)<1×105菌落/mL: 污染尿。 (2)<1×105~<1×106菌落/mL:可疑尿
路感染。 (3)>1×106菌落/mL: 尿路感染。
整理课件
10
尿细菌培养
标本的留取对尿培养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注 意:
①应留取清晨第一次尿,保证尿液在膀胱中停留 了6~8小时,否则阳性率低。
①肾脏疾病: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红 斑狼疮、肾结核、肾结石、肾动脉硬化等。 ②肾循环障碍:如充血、贫血、心功能不全等。 ③其他疾病:如休克、失水、感染、中毒、白血病及肾脏移植等。
此外,还有一种生理性蛋白尿,又称功能性蛋白尿,系指泌 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蛋白而言。如剧烈运动、 长期的直立或仰卧,过于激动、高热、高温与受冷等。此种蛋白 尿定量不超过每日500毫克,且为一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是否要考虑下尿路感染与上尿路 感染选药的差异?
4、导管相关性菌尿患者无相应临床 症状需不需要治疗?
关注标本质量 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泌尿外科二季度药敏质料
邹红
2013年2季度细菌分布表
细菌 大肠埃希菌 粪肠球菌 奇异变形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株数量 23 6 5 3 3
溶血葡萄球菌
需要临床和微生物室 共同关注的几个问题
• 1.尿标本容易被会阴、前列腺、尿道及阴
道正常菌群污染,减少污染是保证质量的 关键 • 2.从标本留取到实验室接种的时间过长, 无法保证2小时内完成操作,污染菌过度 生长 • 3.导管尿易导致与感染不一致的微生物定 植生长,需要置入一个新的导管后再采集 尿液做细菌培养 • 4.抗生素使用后对培养结果的影响
a)免疫功能正常患者:重复做 尿液细菌学和细胞学检查 (可能出于尿路感染的起始 阶段 ) b)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化 疗或移植患者) 定植 无尿路感染定植
+
—
≥100000
— —
不定 不定
≥1000 <1000
医院获得性感染(有导尿管)
临床表现
白细胞尿 ≥10000/ml 有导尿管存 在时白细胞 尿没有意义
%R(耐药率)
150 100 50 0 %R(耐药率)
氨 苄 西 林 头 孢 唑 啉 环 丙 沙 复 星 方 新 诺 明 氨 曲 南 头 孢 呋 辛 头 孢 曲 左 松 旋 氧 氟 沙 星 头 孢 吡 肟 庆 大 霉 素 头 孢 他 啶 妥 氨 布 苄 霉 西 素 林 /舒 巴 坦 米 诺 环 素 哌 头 拉 孢 西 西 林 丁 /他 唑 巴 坦 美 洛 培 南 阿 米 卡 星
肾盂造瘘术、输尿管造口术、膀胱镜检查术或 耻骨上穿刺术
临床症状 白细胞尿 ≥10000/ml + 或+ 或细菌计数/ml ≥100
临采集标本技术 肾盂造瘘术 输尿管造口术 膀胱镜检查术 耻骨上穿刺术
+ 或-
+ 或-
≥10
尿培养的几种特殊类型讨论
1.无症状菌尿的处理
• 定义: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
③直接插导管采集尿标本:一般插入导管后先弃去 前段15 ml尿后再留取送检标本。尽量不采用导 管采集标本,因为此操作极容易将尿道细菌带入 膀胱,增加医源性感染危险。 ④留置导管尿:先夹住导尿管,用75 %乙醇消毒导 管的专门采样口,用针筒抽取新鲜尿液5-10 ml, 置于无菌尿杯中送检。 ⑤24h集尿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将24h尿收 集于一 与感染清洁容器中,添加适当的防腐剂, 取沉渣10 ml送检。 ⑥膀胱穿刺尿:此法常用于患儿、泌尿道厌氧菌感 染或脊柱损伤病人等。是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 “金标准”
尿培养标本的留取规范及临床意义
尿培养标本的留取要求
• 采集时间:应用抗生素前,尽量采集晨尿液或,
以中段尿为宜,必要时行导尿术或膀胱穿刺,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采集方法 :①女性中段尿:先以肥皂水清洗外 阴部,再以灭菌水洗净,用手指将阴唇分开排 尿,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约10 ml于无菌尿 杯内,加盖立即送检(存放时间不超过2 h )。 • ② 男性中段尿:翻转包皮,用肥皂水清洗尿 道口,再以灭菌水洗净,留取中段尿约10 ml于 无菌尿杯内,加盖立即送检(存放时间不超过2 h)。
感染症状。尿白细胞≥5HP,连续2次清洁 尿细菌革兰阴性≥100000CFU/ML,革兰阳性 ≥10000CFU/ML。此类患者治与不治?如妊 娠妇女、学龄前儿童、老年人、尿路有复 杂情况的无症状菌尿等
2、L型细菌感染
• 尿培养普通阴性,而高渗培养阳性,且2次
以上培养为同一种菌。多见于慢性尿路感 染,尤其是长期使用抗生素者,也可见于 部分无症状菌尿症者。
有导尿管存 在时白细胞 尿没有意义
病原菌种数≤2种菌 解释 尿(CFU/ml) ≥100000 尿路感染
+
+
<100000
有炎症但无菌尿 正使用抗生素 慢生长或难生长病原体感染 无病原体感染 定植
—
有导尿管存 在时白细胞 尿没有意义
≥1000
—
有导尿管存 在时白细胞 尿没有意义
<1000
无尿路感染定植
标本的质量问题
关注标本的 质量
菌落计数的临床意义
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
临床表现 + 白细胞尿 ≥10000/ml + 菌尿(CFU/ml) 大肠埃希菌或腐生 葡萄球菌≥1000 其他菌株≥100000 <1000 病原菌种数 ≤2 解释 尿路感染 对于急性肾肾盂肾炎≥10000 对于急性前列腺炎≥1000 有炎症但无菌尿 正使用抗生素 慢生长或难生长病原体感染 无病原体感染 ≤2 a)免疫功能正常患者:重复做尿 液细菌学和细胞学检查(可能出 于尿路感染的起始阶段 ) b)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化疗 或移植患者) 可能由于标本采集质量不高导致 污染 定植 无尿路感染或定植
鲍曼不动杆菌 白色念珠菌 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屎肠球菌 臭鼻克雷伯菌 摩氏摩根菌 恶臭假单胞菌 居泉沙雷菌 无乳链球菌 停乳链球菌
2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2季度粪肠球菌杆菌株耐药率
%R(耐药率) 60 40 20 0
氨苄西林 庆大霉素 左旋氧氟 沙星 红霉素 万古霉素 青霉素G
+
+
+
—
≥100000
— — 不定
不定 不定 —
1000-10000 >100000 <1000
≥1 ≥2
医院获得性感染(无导尿管)
临床表现 + 白细胞尿 ≥10000/ml + 病原菌种数≤2种菌 解释 尿(CFU/ml) ≥1000 尿路感染
+
+
<1000
有炎症但无菌尿 正使用抗生素 慢生长或难生长病原体感染 无病原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