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论文---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方法论的价值与意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方法论的价值与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并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它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以其科学性和革命性指导着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方法论中国梦让我们去信仰一个理论或主义,我们难免要发掘其科学性和正确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过几个世纪仍然经久不衰,就足以证明其理论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是有鲜活的生命力的,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第一,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时代解释性和批判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如何推进公平分配——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所在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联系方式:论如何推进公平分配——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XX(XXX,XXXX XXXXXX)摘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关于公平分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总结了前人对于公平分配的研究方法及成果,随后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分配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多个政策建议。
关键字:公平分配;和谐社会;税费改革一、引言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基础,没有公平的分配,社会的和谐也就难以实现。
社会公平分配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争论的焦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从改革开放开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进,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加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一社会问题更是愈发严重。
贫富差距的拉大引发了阶级的分层和对立,甚至导致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人们对于公平分配有着强烈的诉求,当前形势下对公平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公众“仇富”心理,有效引导公众理性认知。
这一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化对于分配公平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建言献策。
二、文献综述关于公平分配的问题有过很多学者做过研究,但是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公平问题,由于中国国情的独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国内。
田野(1997)认为,分配公平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指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避免高收入与低收入者之间的个人收入差距过大,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级分化;二是指收入分配法则的公平,收入分配以人们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大小为主要依据,贯彻公正与社会正义原则,不凭权力、人情关系和投机进行分配。
孙晓春(2008)认为,分配公平是基于人们对公平分配的理解,通过合理的分配原则和制度安排,使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其应得份额,从而获得公平的对待。
公平分配是社会生活永恒的道德难题。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share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题目: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选题的背景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多种因素,喀斯特地区一方面自然资源丰富,另一方面经济尤为落后。
而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型产业,是喀斯特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全国的差距的主要途径。
如何实现通过资源型产业带动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此必须思考在更为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下,在经济落后且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实现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目的通过对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选题的意义1.喀斯特地区资源型的产业发展受生态环境的约束我国喀斯特地区具有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低、经济落后等复合特征。
与一般地区相比,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表现为对外界干扰反应灵敏和生态恢复力弱,大规模的开发必然引起大范围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
一方面要发展经济,解决当前问题;另一方面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解决未来问题。
因此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生命周期短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全国已探明的140种矿产资源中,其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30%以上的矿产就有20余种,其中煤、磷和铝的储量尤为丰富,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资源型产业成为喀斯特地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较大。
同时,多数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都要经历由出生、成长、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周期。
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维度低、生态链条短、水土易流失、资源难探测、资源分布分散、开采浪费大等特点,其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更短。
所以在喀斯特地区发展资源型产业,可持续问题更为重要。
3.喀斯特、资源型与可持续,三元边际共同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在区域分布上多是大集中、小分散,点多、线长、面广,在空间结构上往往难以发挥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最后的结果多数是矿竭城衰,直接影响该区域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其方法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包含着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出发,探讨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现,因此要深入分析社会现象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揭示其发展的根本动因。
辩证唯物主义则要求我们从矛盾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复杂系统,需要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这种方法论启示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历史的渊源和矛盾的辩证分析,不能片面地看待社会现象,要把握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其次,马克思主义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现实是由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因此要深入理解社会现实必须揭示其阶级性和利益关系。
这种批判性分析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敏锐地观察社会现实中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不能忽视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剥削关系,要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来审视社会现实,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再次,马克思主义倡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更重要的是要指导社会变革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关注社会变革的实践路径和策略,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探索社会变革的有效途径。
这种方法论启示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不能脱离实际,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和矛盾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现象,批判性分析要求我们关注社会现实中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社会变革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题目:关于双“11”流行背后的思考院(系):研究生院专业:计算机技术学生姓名: XXX班级: 14级09班学号: 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摘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和普及的今天,网络购物日益成为一种重要并且不可替代的购物方式。
2014年双“11”天猫销售额到达571亿元,电商市场持续繁荣。
基于此,我们通过研究像双“11”购物狂欢节此类现象,分析网络经济流行原因、发展趋势,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寻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策略。
引言2014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一场盛大的电商盛宴,网络经济再掀高潮。
事实上,各大电商平台,这一天的成交额都收入翻倍或者大幅增长,涨势惊人。
针对这一局面,我们需要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它带来的效益,也不应回避所产生的问题,这一点对实现网络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双“11”的产生、发展、趋势概况从2009年开始,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会利用本年度11月11日进行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提高销售额度。
从而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称为双“11”购物狂欢节。
双“11”的重要性因为联系到购物节而受到人们持续的关注。
2009年,提天猫商城双11销售额为0.5亿元;经过2年发展,2013年,数据显示,这一年网路购物节,天猫以350亿元交易额成功收官,这个数字,大概是2012年美国网络星期一交易额的两倍。
等到今年2014年,11月11日,活动开场仅到第3分钟,阿里的平台成交额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14分钟02秒,突破50亿元;38分钟28秒,交易额冲上100亿元;最终,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的交易总额为571亿元人民币,再创新高。
双“11”已经变为名副其实的网络购物狂欢节,对电商企业,商家,消费者以及物流企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2、双“11”网络购物节流行的原因及优势2.1、有效的网络宣传和正确的官方决策在新媒介时代下网络议程设置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它目前虽不及传统媒介影响,但对媒介受众中网络人群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工业区位理论研究中的应用学生姓名: xxx学号: xxx学院:xxx专业:xxx内容摘要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土地和区位的选择对厂商而言意义非凡,所以针对工业区位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积极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和创新的科学方法论,包含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等,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个人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当然,对工业区位论的研究也不例外。
本文着重论述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对工业区位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工业区位理论ABSTRACTThe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 is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layout and site location theory,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conomic activity, the choice of land and loc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nufacturers, so for industrial location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Marx's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is a scientific methodology based on critically inheriting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s of the predecessors. It includes practice-based research methods, social systems research methods, social contradictions research methods and social process research methods. Observation, analysis, problem-solving methods,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has a broad guiding role, of course, the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 is no excep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guiding role of social system research method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research methods on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KEY WORDS: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ystem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目录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 (1)(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1)(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2)二、工业区位理论介绍 (3)(一)理论简介 (3)(二)经典工业区位理论介绍 (3)三、基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工业区位理论研究 (4)(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对理论研究的指导 (4)(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对理论研究的指导 (6)四、结论与启示 (6)前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人类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中论文

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中论文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XXXX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中论文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院: XX学院专业: XXXX学号: XXXXXXX姓名: XXXXX浅谈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摘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学习,让本人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且通过课后翻阅相关资料和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本文分析了本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法论前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既是社会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支柱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学相对于其他社会科学来说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领域。
若要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我们首先得先了解什么是社会科学。
一、社会科学(一)、社会科学的内涵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概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等。
从学科性质来界定社会科学,根据这样一个立场,我们将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社会科学”概念: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二)、社会科学的复杂性1、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远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复杂:(1)、社会现象的不可重复性(2)、自然科学基本上以类事件为研究对象,社会科学则常常以个性事件为对象(3)、社会现象难以模拟和控制(4)、社会现象充满着偶然性、不可测性(5)、社会现象难以量化,具有更大的模糊性2、社会科学认识主体的复杂性(1)、自然科学家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研究自然现象的,社会科学家却必须以参与者的身份来研究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
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
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
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
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1](二)社会科学的特点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2、依赖性。
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及学习心得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学院:xxx
专业:xxxx
论文成绩:
一、社会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内涵
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概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简言之: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认识主体、理论形式都与自然科学有着巨大的区别,可以这样说,社会科学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比自然科学要复杂得多。
在研究对象方面,自然科学基本上以类事件为研究对象,社会科学则常常以个性事件为对象,社会现象充满着偶然性、不可测性。
在认识主体方面,自然科学家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研究自然现象的,社会科学家却必须以参与者的身份来研究社会现象,其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其地位、利益甚至其情感、好恶都要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同一社会现象,具有不同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社会科学家就会作出不同的判定和解释。
最后,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并且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本身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依托于社会科学。
方法一词是指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及其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按其不同层次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
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基本内涵与原则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下认识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主要有三大观点:一是实践的观点,二是事物普遍联系的的观点,三是矛盾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历史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的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等。
下面主要介绍马克思关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历史主体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分析方法
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第二,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具体的方法论与学习心得
具体的方法论有:
第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以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形式存在的。
我们一切都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为物质世界在时空中不断地运动变化与发展客观实际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和实践都要从一定的客观实际出发。
这启示我们要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实践为基础,发
扬实证主义的精神,深入到社会中进行调查研究。
第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由各个要素与过程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世界的整体性就要求我们不但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还要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要整体地研究社会,不可片面。
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分析其原因。
第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诸要素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
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源动力是矛盾对立面的相互影响、推动、透与转化。
矛盾的观点告诉我们,在研究社会科学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作为研究生,我们现在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消极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形成对社会、对他人的一些错误观念并导致错误的行为,而通过授课老师不厌其烦的对我们耐心讲解,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有利于我们树立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