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旗的演变

合集下载

学习国旗的历史

学习国旗的历史

学习国旗的历史国旗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学习国旗的历史,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国家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的国旗起源及其象征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中国国旗的历史与意义中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工农红军战斗英勇、临危不乱、胜利无数的大旗。

五星红旗的背景是鲜艳的红色,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旗帜中央的黄色五角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的象征。

五颗小星星环绕在大星星的周围,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国旗的设计和形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采用五星红旗作为国旗。

当时旗面上的五颗小星星排列成一个小圆圈,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迈向繁荣富强的明天。

1990年,国旗的比例由2:3调整为3:5,以更好地体现中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风貌。

中国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学习国旗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并将其内化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人民伟大事业的认同和支持。

二、美国国旗的历史与象征美国国旗是条红白蓝相间的旗帜,被称为“星条旗”。

旗面有13条红白相间的横纹,象征着美国最早的13个州。

旗帜的左上方有一个蓝色背景,上面有50颗白色的五角星,代表了现今美国的50个州。

整幅旗帜的设计简洁而富有力量感,象征着美国作为一个自由与独立的国家。

美国国旗的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1777年。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大陆军领导人乔治·华盛顿委托伊丽莎白·格瑞斯·罗斯制作了第一面星条旗。

后来,随着美国的独立宣言和宪法的颁布,星条旗正式成为美国的国旗。

美国国旗的每一颗星星都代表了一个州,象征着美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中国以前历代的国旗

中国以前历代的国旗

中国以前历代的国旗
中国自秦朝以来直至清末,绝大多数年代是没有国旗的,只有楚汉相争时汉军使用的火凤旗有类似于国旗的性质。

历朝历代都有朝代旗,当时讲究朝代五行之德轮转,每个朝代有各自的标志颜色,比如宋朝尚木德、服饰以绿色为主,元朝尚金德(金克木)、服饰以白色为主,明朝尚火德(火克金)、服饰以红色为主,清朝尚水德(水克火)、服饰以黑色藏青色为主,等等;朝代旗以各自朝代的标志颜色为底色,旗面中央一个白色圆形被称为白月光,周围用装饰色饰以飞火焰,白月光内用黑色隶书写明本朝名号。

例如明朝,红旗,黄飞火焰,白月光,中间斗大的黑色“明”字。

中国第一面号称国旗的旗帜是清末的黄龙旗,明黄底色,蓝边白色龙鳞,龙头向左,龙头前方一颗红色龙珠,四种颜色的搭配象征[url=]满清[/url]皇帝是八旗之共主;这是面临近现代外交现状而设计的。

严格地讲,黄龙旗应该算满清皇帝旗,而不能算国旗,因为满清的标志性颜色是藏青色。

认识国旗国徽

认识国旗国徽

欧洲国家经典设计元素
法国
三色旗,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 红三色,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象
征。
旗帜合并而成。
德国
黑红金三色旗,黑色代表勤勉与 力量,红色象征勇敢与热情,金 色代表财富与繁荣。
俄罗斯
白蓝红三色旗,是俄罗斯帝国的 传统颜色。
非洲、美洲等地区风格展示
中国国旗国徽历史演变
古代旗帜与徽章起源
最早的旗帜
中国古代的旗帜起源于军事和祭祀 活动,具有标识身份、传达信息的 作用。
徽章的起源
徽章作为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最早 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 和玉器图案。
近代以来国旗国徽变迁
01
02
03
清朝时期
黄龙旗作为清朝的国旗, 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国 徽则以龙为图案,象征皇 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被确定为国旗。国徽 则以天安门、齿轮、麦穗和五星为主要元素,象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国旗国徽的法制化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使国旗国徽的使用和管理更加规 范化、法制化。
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 行一次升旗仪式。
举行升旗仪式时,在校的全体师生参 加,整齐列队,面向国旗,肃立致敬。
尊重他人文化,避免误用
在涉外活动中同时升挂两个以上国家的国旗时,应当按照外交部的规定 或者国际惯例升挂。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 日以下拘留。
应当悬挂在醒目位置或者墙面的正中央。
04

历代国旗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代国旗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代国旗知识点归纳总结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代表了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民族精神。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衰,国旗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变化。

在不同的国家和时期,国旗的设计和图案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寓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历代国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中了解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国旗设计和演变。

一、古代国旗在古代,国旗的概念并不像现代国旗那样具体。

古代国家和部落往往用旗帜来标识自己的身份和归属。

旗帜的颜色、图案和形状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比如在古代中国,各个国家和朝代都有自己的旗帜,以表示其身份和权威。

在古代罗马,军队也使用旗帜来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和威严。

而在古代埃及,法老也会在自己的战车和行宫上展示旗帜,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神圣性。

二、现代国旗现代国旗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和强大,国旗逐渐成为了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现代国旗的设计和颜色大多取材于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比如中国的国旗采用了红色和黄色,象征着中国的革命和传统文化。

美国的国旗采用了红、白、蓝三色和星条旗图案,象征着美国的自由、平等和民主。

三、国旗的演变随着国家的兴衰和政权的更迭,国旗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变化。

一些国家在政权更迭后,会重新设计和采用新的国旗,以展示新政权的权威和合法性。

比如苏联在解体后,俄罗斯重新设计了自己的国旗和国徽,以体现新的国家形象和价值观。

另一些国家则会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发生变化后,重新设计国旗,以体现国家的新形象和理念。

比如南非在废除种族隔离政策后,重新设计了国旗,以体现国家的多元和包容。

四、国旗的意义和价值国旗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是国家的标志,更是国家的尊严和荣耀。

国旗的设计和图案往往蕴含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具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

国旗在国家的各个场合和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和精神凝聚点。

在国际交往中,国旗更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独立和自主。

国旗国旗真美丽的ppt课件

国旗国旗真美丽的ppt课件

ANALYSIS
SUMMAR Y
01
国旗的起源与历史
世界各国国旗的起源
01 02
英国
英国国旗,又称圣安德烈十字,是英联邦国家的国旗,呈横长方形,由 蓝色背景、红色“圣安德烈十字”及白色交叉十字图案三个部分组成。 最早可追溯至都铎王朝时期的苏格兰蓝十字旗。
美国
美国国旗是星条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旗面左上角为 蓝色长方形,其中分9排横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
他国国境。
重大庆典活动
在国庆节、建军节等重大庆典 活动中,国旗通常会升挂于主 要场所,以示庆祝。
国际会议
在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团通 常会携带本国国旗,并在会议 期间展示。
体育赛事
在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体育 赛事中,各国参赛队都会携带 本国国旗,并在比赛前后展示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在重要会议、国际活动、庆典仪式等场合,应按 照国际惯例悬挂国旗。
悬挂国旗的方式
国旗应悬挂在显著位置,保持平整、干净、无破 损,不得倒挂或斜挂。
国旗的升降礼仪
在升旗和降旗时,应保持肃立,不得嬉笑打闹, 不得做其他与升旗仪式无关的事情。
国旗在国家外交中的象征意义
代表国家主权
国旗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权威。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国旗的文化与象征意义
各国国旗的文化内涵
美国国旗
由红、白、蓝三色十三道条纹和 五十颗星组成,代表美国独立时 的13个州,以及五十个州联合在
一起的联邦。
法国国旗
蓝、白、红三色代表自由、平等、 博爱,这三种颜色也成为了法国的 国家格言。

国旗含义及礼仪PPT

国旗含义及礼仪PPT
国旗 的含义及礼仪
2016年12月
第一部分 国旗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五星红旗:国旗的整个图案,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红色表示热烈,象征革命,祖国大地似红霞一片; 配以黄色五星,显得光明灿烂;五星呈黄色,还有 象征中华民族属黄色人种之意,以表民族的特征。 旗面左上方缀着的五颗黄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 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时中国人民所包括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 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颗小星 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 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 民对党的衷心拥护。这也体现了中国政权的特征。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 作说明》,我国国旗的通用尺度应为以下五种:
1、长288厘米,高192厘米;2、长240厘米,高160厘米; 3、长192厘米,高128厘米;4、长144厘米,高96厘米; 5、长96厘米,高64厘米。
三、国旗升挂的场所和时间
1、每日升挂国旗
第二部分
五星红旗的历史
一、国旗的历史演变过程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前夕,《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 等国内各大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 员会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一个月后,筹备委员会共 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区寄来的应征图 案 3012 幅。应征的国旗方案也各具特色,如陈嘉 庚设计的国旗是镰刀斧头旗;郭沫若设计的国旗是两 个长条,象征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朱德设 计的国旗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象征 晴朗的天空。
学唱歌曲《歌唱祖国》
(反复3次)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 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 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结束) 1、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 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 结友爱坚强如钢。 2、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战胜 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 乡,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死亡! 3、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我们领袖毛 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 前途万丈光芒。 播放MP3

国旗的变迁与演变

国旗的变迁与演变

国旗的变迁与演变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随着历史的演进,每个国家的国旗也经历了变革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国旗的变迁与演变,从中窥探国家发展的脉络和历史的痕迹。

一、国旗的起源“国旗”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欧洲,在航海时代,船只上悬挂旗帜以示身份和国籍。

中国的“国旗”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国旗以表示国家统一,并在其旗上绣有黄色的龙纹,象征皇权和国家统一。

二、国旗的演变1. 早期演变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的国旗也经历了多次变迁。

唐代,国旗采用了黑色和红色的配色,象征着权威和威武。

宋代,国旗改为红色的旗帜,代表着国家的繁荣和兴盛。

明代,国旗上加入了蓝色元素,寓意海洋的力量和探索精神。

2. 近现代变革近代以来,中国的国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清朝末年,刘永福提出使用五色旗的设想,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构成,意在象征中国民族的多元和丰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采用了五星红旗的设计,意味着共和国的诞生和国家的独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国旗再次发生变化。

新中国的旗帜采用了全红色背景,左上方镶嵌了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寓意着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三、国旗的象征意义国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精神,它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国旗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国旗的变迁与演变,我们可以窥探国家发展的历程和精神的传承。

中国国旗的变迁凸显了中国历史的变革与转型。

从秦代的黄色龙旗到清末的五色旗,再到中华民国的五星红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变迁都意味着国家制度的更迭和国家发展的进步。

同时,国旗也象征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它是每个国家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国旗代表了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国际国旗的发展不仅中国的国旗发生了演变,世界各国的国旗也经历了变革。

例如,美国国旗的设计在1777年进行了改变,新增了星条旗纹样,表示美国各州的联邦团结。

中国国旗的历史

中国国旗的历史

中国国旗一、晚清国旗黄龙旗作为中国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是在清朝晚期出现的。

(一)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

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

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

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

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1862年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旗,当时的黄龙旗是三角形的。

(二)1881年(光绪七年)9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同,为和国际接轨,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师军旗的质地、章色,并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型。

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用羽纱镶嵌青色五爪飞龙,龙头向上,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1丈5尺6寸,宽1丈6寸5分;二号横长1丈3尺9寸,宽9尺5寸;三号横长1丈1尺5寸,宽7尺6寸;四号横长9尺6寸,宽6尺三寸。

军旗提督用五色长方旗,诸将用三色长方旗,上角饰以锚形。

并于1888年(光绪14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定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俗称“黄龙旗”)。

黄色及龙都是大清皇帝的象征,以黄龙旗做为国旗有“朕即国家”的意思。

而据五行学说,认为中央属土,黄色。

以黄色代表中国。

二、中华民国时期国旗(一)五色旗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成立。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虽倡导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但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一二品的官旗,革命党革命时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

因此五色旗在当时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各界一致认同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则被定为海军旗。

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称五色旗)作为国旗,含“五族共和”之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旗的演变一、清朝的国旗国旗是国家的标志。

但是,在1 9 0 0 年以前,我国还不曾正式使用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旗。

依照十九世纪的海上国际惯例,商船需悬挂国旗方能进行贸易,否则将被视为海盗船。

因为清朝尚未制定国旗,许多中国商船悬挂外国国旗,有时会引起其他国家商人的误解,加之语言不通、观念不同,这种误解往往酿成事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火索之一的亚罗号事件,就是因为一艘中国商船悬挂英国国旗,引发误会和纠纷,最终演变为外交事件。

亚罗号事件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和一些商人建议清政府“仿各国成例,制定一种国徽,俾便商民尊用”。

然而清政府后来仅在《华商买用洋商火轮夹板等项船只章程》中规定,禁止中国商船悬挂外国旗。

清政府并未设计本国旗帜,更谈不上设计国旗。

就这样,国旗的事情就拖了下来。

清政府此时忙着剿灭太平天国,急需有力的水上打击力量。

西方列强纷纷提出派军舰“助剿”,并建议清政府购买船炮。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和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很快订购了7艘舰船组成“英中联合海军舰队”,阿思本还招募了600名海军官兵,派到各舰任职。

为了使兵船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船只,李泰国和阿思本为船队设计了一面旗代表大清国——长方形,绿底,黄色对角线交叉,中心嵌黄龙图案。

李泰国解释说:“之所以选用绿色乃其罕为欧洲列强采用,故不致与任何其他国家之旗帜混淆。

”最终因舰队指挥权的问题,阿思本舰队胎死腹中,那个中西合璧的绿底“龙旗”也不了了之。

一场误会催生“中国旗式”在否决了阿思本舰队的同时,清政府也认识到必须建立自己的舰队,并且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志。

但是,催生中国第一面国旗却是因为一次事故。

1862年,在湖北境内的长江江面上,中国兵船与英国海军发生了一起斗殴事件,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志,英国海军拒绝承认其为中国兵船,清政府面对自己完全陌生的国际惯例吃了个哑巴亏。

这次事件发生后,恭亲王奕訢写道:“适因湖北江南,皆有英人与我兵勇斗殴,焚毁兵船等事,屡向理论,而该国词穷,则以不能识别强辩,如我处师船亦一律竖立黄色龙旗,外国果能望而知为官船,不敢轻举妄动,未始非豫事队维之一法。

”同时,法国公使哥士耆也向奕訢提及外国船只通常会悬挂船旗,中国方面应当仿行。

随后奕訢联系时任两江总督、督办四省军务的曾国藩询问悬挂龙旗事宜,曾国藩随即复信:“各处师船,仿照外国竖立旗号之例,概用黄色龙旗,使彼一望即知,不敢妄动,且于行军无碍。

嗣后除各营旗帜照常竖立外,应分饬各营另添龙旗一面,拟用三角尖旗,均用黄色画龙,龙头向上。

”黄色龙旗传统上在清朝军旗中起统率作用,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奕訢在最初的提议中,建议船旗的方案为“黄色龙旗”。

曾国藩考虑到方形龙旗与八旗中正黄旗接近,因此削去一角为三角形以避免僭越。

奕訢和曾国藩的折子递上去之后,总理衙门又向慈禧提交了很多备选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也有一面与李泰国设计相仿的黄龙旗。

1862年10月17日,清政府批准了总理衙门的奏议,并委托总理衙门发表照会:“希即行知贵国各路水师及各船只。

嗣后遇有前项黄龙旗帜,即系中国官船,应照外国之例,不准擅动。

倘有移动,即照犯禁办理。

”之后,中国所有水师船舰均悬挂三角形黄色龙旗,并以黄龙旗作为中国官船旗号。

1872年,总理衙门扩大了三角黄龙旗的使用范围,制定了具体的样式规范。

1872年12月3日的《申报》上曾刊登对三角形黄龙旗的说明:北京总理衙门照会各西国官员,谓中国新定旗式,形如三角,色用黄,中画龙,用蓝色。

所有福州、上海炮局所制船舶及各关口巡河船,均建此旗以标认识。

随后在一些外交场合和博览会中政府使团和外国机构有时也会用三角形黄龙旗作为代国旗。

然而这面三角形黄龙旗仅被称呼为“中国旗式”,在使用时“系为雇船捕盗而用,并未奏明定为万年国旗”。

三角旗变长方形1881年9月,北洋水师从英国订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同,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师军旗的质地、章色,并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形。

同时,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

他上奏慈禧太后:“今中国兵商各船日益加增,时与各国交接,自应重定旗式,以崇体制。

”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

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黄龙旗旗式一律照长方,照旧用正黄色羽纱制造。

旗中青色飞龙,仍用羽纱照旧制镶嵌,龙头向上,五爪。

此方案被清政府批准并“照会东西洋各国一体知照”。

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确定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

从此,中国有了第一面正式的国旗。

为什么清帝国要采用“黄龙旗”为国旗呢?这是因为在封建意识占统治地位的清王朝,中国传统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说颇为盛行,上层统治者更迷信这一套。

按照“五行”说,中央属土,系黄色。

满族人把黄色当作代表色。

而龙,在中国历史上称之为至高无上的神圣之物,把它当作皇帝的象征。

封建专制时代,“朕即国家”。

所以,在清朝贵族看来,这面黄龙旗是最能代表大清帝国的了。

二、中华民国的国旗中华民国使用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系。

中华民国国旗的前身是孙中山早期革命的朋友,资产阶级革命家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

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总部在香港成立,计划发动起义袭取广州,作为革命基地。

他们以陆皓东所创制的“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旗,准备起义。

最后起义因计划泄露而失败,陆皓东等人殉难,孙中山先生则被迫亡命海外。

此后,“青天白日旗”在多次革命党发动的起义中被使用过。

但此旗之正确图案从未有统一规定,以致旗上所排列的叉和光多寡不一,缝制者经常无所适从,后来孙中山先生将叉光解释为代表天干地支之数,故定叉光数为十二,以代十二时辰。

1906年冬,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干部会议,编纂革命方略,当讨论中华民国国旗形式时,意见纷歧,竟有下列五种不同的主张:1用十八星旗,代表十八省,黄色象征黄帝子孙,红底象征铁血主义(孙武达峰提议)。

2.、用红、黄、蓝、白、黑之五色旗,以顺应中国历史习惯,且含五族共和之义(宋教仁、陈其美主张)。

3、用井字旗,井字旗一是寓意传统耕田制,二是寓意天下九州。

(黄兴、廖仲恺主张)。

4、用金瓜钺斧旗,以发扬汉族之精神。

5、孙中山先生坚持以青天白日二色旗,再加上红色底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以纪念陆皓东及兴中会诸烈士流血献身之精神。

当时大家争论激烈,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并未在会议中被通过,但之后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多次起义,如潮州黄冈、惠州七女湖、钦州防城、广西镇南关、云南河口、广州新军及黄花冈之役等等,都是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来号召。

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先生再度主张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南京临时参议院却议定五色旗为国旗,并将青天白日旗定为海军军旗,十八星旗定为陆军军旗。

但孙中山先生仍坚认五色旗为国旗不妥,于是在同年元月十二日咨覆参议院,申明其反对之理由:1、清国旧例,海军以五色旗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

2、其用意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

3、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

因此力主应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他指出,“夫国旗之颁用,所重有三:一旗之历史,二旗之取义,三旗之美观也。

武汉之旗(用内外十八省之徽志),以之为全国之首义尚矣;苏浙之旗(用五色之徽志),以之克复南京;而天日之旗,则为汉族共和党人用之南方起义者十余年。

自乙未年陆皓东身殉此旗后,如黄冈、防城、镇南关、河口,最近如民国纪元前二年广东新军之反正,倪映典等流血,前一年广东城之起义,七十二人之流血,皆以此旗。

南洋美洲各埠华侨同情于共和者,亦已多年升用,外人总认为民国之旗。

至于取义,则武汉多有极正大之主张,而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着于赤帜,亦为三色,其主张之理由尚多。

”尽管如此,孙中山的主张仍并未被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接受。

不久,袁世凯称帝窃国,孙中山先生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展开讨袁行动。

在中华革命党的《革命方略》中,孙中山再度规定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的国旗,青天白日旗为军旗,但此旗始终没有机会飘扬在神州上空,直到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领导护法运动期间,再度努力终于促使护法军政府同意“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的国旗。

可是这面旗帜的命运却随陈炯明叛变而下旗。

1923年陈炯明叛变败走,孙中山先生自上海重返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凡孙中山先生所到之处皆飘扬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但其它各地仍悬挂五色旗。

一直到1928年12月,东北张学良通电易帜,归顺中央,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这时,除尚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外,中国的每一寸领土才同时飘扬着这面得来不易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了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黄色五星象征在红色大地上显出光明。

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四、历史上还出现的其他政权旗帜:1915.10.22-1916.3.22的中华帝国旗1931.9.18-1932.3.9 满洲国国旗满洲国国旗福建的中华共和国旗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先以中央执行委员会旗代国旗,后改以中共红军新军旗作国旗用。

1932.9.3-1934.10.15中华苏维埃国旗苏区国旗1939-1940年的伪民国政府旗(梁鸿志时期的旗帜。

)1940~1945年南京汪精卫政权旗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