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练习卷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让学生了解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历史变迁,增强历史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历史遗迹的案例,包括圆明园、南京条约纪念馆等,同时提供了考察遗迹的方法和步骤。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近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他们对历史遗迹的认识更多的是表面的,对遗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入理解历史遗迹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近代历史遗迹的基本情况,知道考察遗迹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考察历史遗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历史变迁,增强历史意识,培养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考察近代历史遗迹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历史遗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等。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文献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历史遗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历史遗迹,历史遗迹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2.讲解:讲解近代历史遗迹的基本情况,包括遗迹的背景、历史意义等。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遗迹考察的方法和步骤,每组给出自己的方案。
4.展示和交流:每组展示自己的考察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实地考察:学生实地考察一个历史遗迹,按照之前的方案进行。
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考察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深入理解历史遗迹的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历史遗迹的概念和意义。
初二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八单元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
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A.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2.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
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B.京师同文馆的建立C.废除八股文D.科举制度的废除3.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是一节活动课,通过实地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近代历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历史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近代历史遗迹的定义、意义、种类和分布;如何进行实地考察;考察近代历史遗迹的方法和技巧;近代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利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近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实地考察近代历史遗迹的机会较少,对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历史遗迹的定义、意义、种类和分布,掌握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近代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历史、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历史遗迹的定义、意义、种类和分布;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有效地的实地考察,提取和分析遗迹信息,提出保护和建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掌握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地考察指南、历史遗迹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近代历史遗迹的资料,了解其背景和特点。
2.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近代历史遗迹的定义、意义、种类和分布,激发学生的兴趣。
3.知识讲解:讲解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地的实地考察。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实地考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地考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知识和技巧。
6.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实地考察的成果,分享考察心得和收获。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习题(含答案)《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练习1.严复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
他的第一部译著是()A.《物种起源》B.《四洲志》C.《海国图志》D.《天演论》2.有人评价说:魏源是一位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思想家。
这一评价成立的依据是魏源提出()A.闭关锁国论B.师夷长技论C.适者生存论D.民主科学论3.社会的进步,总是源于思想的进步。
魏源与严复都是站在时代前沿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下列哪些事件直接产生了影响()A.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C.戊戌变法、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2017年1月5日上午8:10分,由珠海开往贵阳北的D2808次列车首次在中山站停靠,标志着伟人故里中山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回顾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A.平汉铁路B.唐胥铁路C.淞沪铁路D.京张铁路5.一位中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他曾设计出“人”字形铁轨,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请你判断这位专家是()A.冯如B.徐寿C.李善兰D.詹天佑6.“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黄河大合唱》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它的作者是()A.冼星海B.严复C.詹天佑D.侯德榜7.抗战时期,在重庆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它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激励了人民团结抗日的斗志。
由郭沫若创作、1942年在国泰戏院首演并引起轰动的著名戏剧是()A.《屈原》B.《春秋战国》C.《四世同堂》D.《法西斯细菌》8.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①《毕业歌》(1934年)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③《太行山上》(1938年)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9. 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时练习(含解析)

山东省枣庄市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练习(有答案及解析)1单选题易照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之一。
下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A.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发展B.洋务运动的开展C.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D.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正确答案】C【题目解析】本题考査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图片是京师大学堂。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故选C。
2单选题中“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这是1905年严复对当时朝廷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评价。
这里的“此事”指的是()A.建立京师大学堂B.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C.清朝废除科举制度D.洋务派建立京师同文馆【正确答案】C【题目解析】本题考査科举制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故选C。
3单选题中《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它记录了近代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如果想了解《申报》早期创办的历史,应该去()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本题考査《申报》。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故选B。
4单选题中《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宣传了同样的主题,此主题的核心是()A.歌颂祖国山河B.宣传抗日救国C.追求革命理想D.反对黑暗统治【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本题考查文学艺术的成就。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两者都是以爱国、抗战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
故选B。
5单选题中1905年,在中国存在了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有()①科举制度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科技文化发展的绊脚石②戊戌变法运动对科举制度的冲击③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和近代新式学堂的举办④为了适应与列强的外交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测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测试一、填空题01详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关办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请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02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和《》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03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04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曹禺的《雷雨》、巴金的《》、老舍的《》骆驼样子等。
二、选择题05“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中国近代“同文馆”创办于( )A洋务运动期间B百日维新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民国建立初期06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梦想。
它是( )A人民大学B.清华大学C.京师大学堂D.京师同文馆07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 《申报》B. 《大公报》C. 《新闻报》D.《解放日报》08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莫基人。
毛泽东管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以下属于鲁迅的作品的是( )A《子夜》B《阿Q正传》 C.《雷雨》D. 《骆驼祥子》09徐悲鸿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优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以下属于他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作的作品是( )A B C D10看电影是我们闲暇时的消遣方式之一。
那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 《风云儿女》B.《铁蹄下的歌女》C. 《定军山》D.《歌女红牡丹》11著名作家冰心曾谈道:“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我的第本小说集《超人》和第一本诗集《繁星》都是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课堂练习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近代汉口被增辟为通商口岸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洋务运动时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的近代民用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汉阳铁厂
3.目前,辛亥革命纪念地在全国有很多。
如果把武汉作为辛亥革命
纪念地,主要是因为这里是
A同盟会建立的地方 B临时政府所在地
C革命党首义之地 D革命领袖出生地
4.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思想层出不穷,对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
化进行了猛烈抨击。
但是曾经留学海外但又作为传统文化捍卫者的辜鸿铭仍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自强学堂)聘为教师,这主要是因为
A“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浓厚
B辜鸿铭顽固保守思想遭受排挤
C辜鸿铭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D辜鸿铭进行了一场文学革命
二、问答题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不
同口号和主张,试归纳这些口号和主张及代表人物,并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的角度,谈谈它们的进步性。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优质课获奖教案_0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7课《魅力江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江门“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了解江门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2.通过学习《魅力江门》这节课,加深学生对本土地方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的理解,增强地区自豪感、凝聚地区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江门4大魅力——“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具体内涵。
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本土地方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的理解。
讲授法、演示法(图片、视频)。
教学教具《江门历史》课本、《魅力江门》课件、专业级PR CC 2018视频剪辑软件、专业级AE CC 2018特效制作软件、多媒体平台、魅力江门相关视频、翻页激光笔。
教学过程:第7课魅力江门Charming Jiangmen江门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因位于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烟墩山和江北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江门市辖江海区、蓬江区、新会区3个市辖区,代管台山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4个县级市。
江门市区从元末明初形成墟集,有“中国第一侨乡”、中国曲艺之乡(粤剧)等美誉。
导入部分继承着1000多年深厚的文化传统,引领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快速发展的江门市正以勃勃的生机和独特的侨乡文化魅力吸引着中国乃至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成为一个居住环境优美、侨乡文化鲜明的旅游胜地和配套设施完善的投资与创业的福地。
目录:魅力江门魅力一:全国文明城市魅力二: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魅力三:中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魅力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魅力一: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第一侨乡——江门,至今已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范例奖”“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亚太经合组织中国RISE计划试点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等殊荣,成为向世界展示魅力江门的城市名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一、选择题
1.到下列图片所在的纪念馆,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洋务运动的艰辛B.红军长征的历程
C.日军侵华的暴行D.渡江战役的过程
【答案】C
2.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说: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这种暴行发生在()
A.南京
B.济南
C.上海
D.广州
【答案】A
3.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
【答案】A
4.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①邓世昌①佟麟阁①赵登禹①杨靖宇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答案】B
5.图片能反映历史。
1898年,北京城各茶馆里的人都对下图中的人物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答案】B
6. 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
你知道下图展示了什么壮观的场面( )
A.火烧圆明园B.虎门销烟
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答案】B
7.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D
8.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的颐和园毁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9.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这样一组图片。
第一张图上的人是谁?发生在什么战役中()
A.林则徐鸦片战争
B.关天培虎门战役
C.李秀成青浦大捷
D.邓世昌黄海战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在海外漂泊15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中圆明园兽首“海外漂泊15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这次战争的侵略者犯下了哪一暴行?
(2)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3)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火烧圆明园。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学科@网
(3)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1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酷炎的夏日”是哪国侵略者?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曾有过三次分离,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的是近代哪次战争?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中方代表是谁?(3)除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日本侵略者。
甲午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
1895年。
中方代表是李鸿章。
(3)规定:还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