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图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共21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共21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取经探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请三名同学扮演记者,报道当时新闻,让他们从政治、经济、 文化三方面来归纳。
1914年12月,袁世凯率领百官,在孔庙 演出一场“祭孔”丑剧
材料: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政府提 出的,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 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 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 求。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 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下层 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留言簿展示
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和 绝对否定的偏向。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 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内:袁复辟帝制 思想文化: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经济: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 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 快速发展。
我的学习我作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和课本思考有哪些人组成取经 队伍呢?为了取得真经,他们做出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依据材料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批判封建伦 理道德? 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 步,使民主科学无法实现;是维护封建专制 统治的工具。
通过这个故事,请思考新文化运动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旧观念 重形式
“思想自由”: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13五四运动课件(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13五四运动课件(2024版新教材)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五四运动的意义
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
D 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的意义
外交:中国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民族危机加深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材 境阶料内级二近基:代1础8工7:2业年工6—8,人—家1力8,9量41年9壮1中3大年国—境—内1近91代9年工,业中17国5家新,建1厂89矿5年有—60—0家19,13新年增中资国
本达一亿三千多万,超过过去大半个世纪。辛亥革命前期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
——《北京市民宣言》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 生的爱国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二)第二阶段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运动的意义
阶段
时间
地点
第一阶段 1919.5.4 北京 -
第二阶段 1919.6.3 上海 -
主力军
学生
工人 阶级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 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 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人教版(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共24张)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共24张)精品PPT课件
C 料中的“它”是指 (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巩固训练
101试卷库 辛亥革命—随堂检测1
请同学们认真作答哟!
巩固训练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A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在探究性学习中,小钟同学查阅了“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
新课讲解
黄 兴 徐锡麟 秋瑾
新课讲解
黄兴绝命书
林觉民《与妻书》
探究研讨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新课讲解
武昌起义
起义原因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
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起义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课后作业
任务一:完成《辛亥革命课后作业》 任务二:预习下节课解决以下问题: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 2、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是什么?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学习目标
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P42-P45页课本,回答以下预习问题: 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的结果是怎样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情境导入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 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 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这堂课就来看看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D
A
D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想一想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思想与道德体系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打倒孔家店
民主、自由、平等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展开学术争鸣。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八项主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课件(共37张PPT)含素材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课件(共37张PPT)含素材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 变法课 件(共37 张PPT) 含素材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是局的危险和变法 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 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 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 时年仅四岁,由慈禧 太后“垂帘听政”。 1887年亲政,但仍由 慈禧太后“训政”。 (1871—1908)1889年,太后“撤帘
梁启超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 变法课 件(共37 张PPT) 含素材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 变法课 件(共37 张PPT) 含素材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 变法课 件(共37 张PPT) 含素材
康有为
梁启超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 变法课 件(共37 张PPT) 含素材
——《国闻报》
严复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 么影响?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 变法课 件(共37 张PPT) 含素材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 变法课 件(共37 张PPT) 含素材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 变法课 件(共37 张PPT) 含素材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 变法课 件(共37 张PPT) 含素材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 变法课 件(共37 张PPT) 含素材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百日维新
触动了顽固
4.内容: 派的利益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 想的人参与政治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74页 0138页 0182页 0267页 0292页 0342页 0359页 0421页 0500页 0574页 0646页 0676页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5课 三大改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和巩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2课 抗美援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3课 土地改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最新人教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套精美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套精美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民族危机的加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版) 全套精美课件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24页 0189页 0229页 0249页 0269页 0317页 0337页 0366页 0402页 0475页 0539页 0561页 0596页 0618页 0636页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3课 内战爆发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 国狂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1课 鸦片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共45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共45张PPT)
展示自我—课前两分钟演讲
从美丽的罂粟 到毒品鸦片
鸦片是用罂粟果的 汁烘干制成的。
鸦片俗称大烟、烟土、
阿片或阿芙蓉,是一种 毒品。本为医学上的一 种麻醉性镇痛药,是从 一种草本植物――罂粟 中提炼出来的。
178年前就是这种美丽花朵结出的 果实制成了黑色的鸦片,并引发 了一场跨洋之战。
• 英国人为何要把鸦 片不远千里的运到中国 来呢?
C.割香港岛给英国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中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
原因是( C )
A.中国人民有着抵制外国侵略的爱国传统
B.中国出口货物工艺水平高
C.中国的社会经济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 吃穿都自己生产,主要不靠市场供应
D.中国征收很高的关税 8.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导火线,
2、内容:
3、危害:破坏了中国完整的领土主权,
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对中 国的掠夺,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六、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 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 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什么是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压迫。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攻广州 陷定海
逼天津
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 查办。
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占香港
虎门之战
三元里人民英 勇抗英
进吴淞 到南京
四、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 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五、《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 一个不平等条约
• 半封建,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 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封建剥削制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