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期中复习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试题及答案

12 《诗经》两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真题及答案guān jū关雎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yǎo tiǎo shū nǚ,jūn zǐ hǎo qi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líu zhī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窈窕淑女,寤寐求之.qiú zhī bù dé,wù mèi sī f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yōu zāi yōu zāi,zhǎn zhuǎn fǎn cè悠哉悠哉,辗转反侧.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cǎi zhī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窈窕淑女,琴瑟友之.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mào zhī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yào zhī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简析】: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试卷一、基础巩固1.结合课本注释,完成《诗经》名片的设计。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雎鸠..(yǎo tiǎo)且跻.(jì)水中沚.(zhǐ)..(jū jiū)窈窕B.参差..(wù mèi)荇.菜(xìnɡ)水之涘.(sì)..(cēn cī)寤寐C.溯洄..(sù huí)琴瑟..(qín sè)芼.之(mào)水中坻.(dǐ)D.蒹葭..(hào qiú)未晞.(xī)水之湄.(méi)..(jiān jiā)好逑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左右芼.之(挑选)B.君子好逑.(配偶)寤寐..求之(日日夜夜)C.白露未晞.(干)在水之涘.(水边)D.蒹葭采采..(采摘)道阻且跻.(高)4.默写。
《关雎》(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2)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4),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5)《关雎》开头“,”两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6)吟诵《关雎》,我们可以在“,”中,体味主人公求而不得日夜思念的痛苦。
5.默写。
《蒹葭》(1)蒹葭苍苍,。
(2),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3)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5)成语“秋水伊人”出自《蒹葭》中的诗句“,”。
二、能力提升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有位同学阅读《关雎》后,画了一幅诗中男子的心情变化曲线图(见下图)。
请根据诗歌内容,帮他将图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12、《诗经》二首 期中复习试题及答案

《诗经》二首期中复习试题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逑.()芼.()伊.人() 湄.() 跻.()坻.() 涘.() 沚.()2.【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窈tiǎo()xìng()菜wù()寐蒹jiā()未xī() sù()洄3.【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下列对《关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的“雎鸠鸟”象征着文静美好的女子。
B.采摘荇菜是起兴的写法,写出男子对心上人日夜追求。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际上是想象中的把心爱的姑娘娶回家的情景。
D.这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诗中表达出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感情。
5.下列对《蒹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前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思念者眼中所见之景:茂盛的芦苇无边无际,早晨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
引起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写伊人在水的另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比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6.《关雎》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
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7.《蒹葭》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8.《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它们的写作手法相同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本诗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哪几句?10.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1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下列有误的一项是()A.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B.好逑( qiú) 寤寐( wù mèi)C.蒹葭(jiā) 溯洄( sù)D.萋萋( qī) 水之( yì)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求之 (睡觉)..雎鸠 (拟声词) B.寤寐C.寤寐思服.. (想穿衣服) D.宛在水中沚. (底部)3.解释划线的重要实词。
(1)左右流之( ) (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 ) (4)悠哉悠哉( )(5)寤寐思服( ) (6)左右芼之( )(7)溯洄从之( ) (8)蒹葭苍苍( )4.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_ 篇,也称《》。
这些诗歌分为 _、、三个部分,写法上有_赋、比、兴三种,其中最能体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雅”分为“大雅”“小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颂”是祭祀乐歌。
C.《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7.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句子。
(1) ,在河之洲。
(2) ,君子好逑。
(3)《关雎》中作为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表现文静而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子所追求的好配偶的句子是“,”。
(4)《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5)《关雎》中“,”生动形象地写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情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八下《〈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问题探究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展现的画面。
雄雎鸠鸟在河中央长满青草和鲜花的小岛上悠闲地边散步边不停地鸣叫,它的歌声清脆悦耳,它在寻找自己的配偶。
2.关雎》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起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得眼前之景和诗人的情感相契相合,情景交融。
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①描绘了姑娘忙碌劳动的优美姿态,充满生机,刻画了她勤劳的形象。
②运用了比兴手法,少女追逐荇菜恰如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之情。
4.诗中是如何表现男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慕之情的?①运用了夸张修辞,写男主人公对意中人日夜思念,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②“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不平静。
③虚写手法。
男主人公想象意中人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使她快乐,进一步表达深切的思慕之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中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由初遇时的爱慕到离别后的思念再到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12《〈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多在韵脚上——第一章“苍、霜、方、长、央”押韵,第二章“萋、晞、跻、坻”押韵,第三章“已、涘、沚”押韵,如此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而主人公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水鸟比兴,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也由此兴起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蒹葭》一诗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以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引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参考答案: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明写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写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伊人”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诗经二首》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题思想】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C.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3.名句默写。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 ”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分)(2)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1分)(3)《关雎》中用来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是“, 。
, ”。
(4)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1分)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档中国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曾经流行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现代又“火”了一把。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所选每首诗词,都有强烈的现实观照:《墨梅》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中国风骨,《明日歌》里的惜时如金,《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历史激情……无论曲风,也无论题材,不变的情怀链接了经典与时代。
【材料二】好风凭借力,送“诗”上青云。
《经典咏流传》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古诗词原创改编成歌曲,以经典为船,以流行为帆,把经典的诗歌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怀与今人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
(1)根据上述材料,探究该节目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二首期中复习试题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逑.( ) 芼.( ) 伊.人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窈 ti ǎ o( ) x ìng()菜 w ù( )寐蒹 ji ā( )未 x ī( ) s ù( )洄3.【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 关 关 雎 鸠, 在河之洲(2) 溯 游 从 之, 宛在水中央4. 下列对《关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中的“雎鸠鸟”象征着文静美好的女子。
B . 采摘荇菜是起兴的写法 , 写出男子对心上人日夜追求。
C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际上是想象中的把心爱的姑娘娶回家的情景。
D .这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 ,诗中表达出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感情。
5. 下列对《蒹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章前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思念者眼中所见之景:茂盛的芦苇无边无际,早晨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
引起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
B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这是实写 , 写伊人在水的另一方 ,因此他上下追寻。
C .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 ,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 , 但是感情均比前一 章进了一步 , 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 .全诗一唱三叹 , 委婉深入 , 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6.《关雎》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 例如:“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
运 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7.《蒹葭》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8.《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 , 它们的写作手法相同吗?阅读下面这首诗 , 完成题目。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 芼 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本诗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哪几句?10.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1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课时作业[12 《诗经》二首 ·关雎]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逑.( )寤.寐 ( ) 左右芼.之 ( ) 窈.窕.(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窈.窕.淑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参.差.荇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琴瑟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左右芼.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
(1) ___________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___ 篇。
这些诗歌分为 “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三__个__部__分”。
(2) 《 诗 经 》 的 句 式 以 四 言 为 主 , 根 据 不 同 内 容 的 表 达 需 要 , 分 别 采 用 “ ”“ ____________ ”“ _”__的__艺__术_手法。
(3)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4.我国古代经典名篇中创造了大量成语,其中出自《关雎》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等__。
__ ”5. 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 ,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 ,营造出一 种幽静的氛围。
B .“参差荇菜”一句反复使用 ,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也展现了《诗经》回环往复、一 唱三叹的特色。
C .“悠哉悠哉 , 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D .“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汉字 , 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
_________ 时间的长河 , 奔涌不息 ,五千年的文化 , 在你的舞蹈里 , 源远流长 。
① 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 ,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② 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 ,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 ,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 ,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正确顺序: ___________课时作业 ,十分生动形象。
,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6.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 写在横线上。
,吉米被难住了。
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 ,将序号[12 《诗经》二首·蒹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蒹.葭.苍苍( ) 水中沚.( )溯.洄.从之( )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 道阻且跻.(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露未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在水之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蒹葭》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每章的后两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她仿佛置身于洲岛上,可望而不可即。
C.“伊人”是主人公追寻的对象,是美的化身,主人公在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4.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汲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2) 在这次比赛中,你们班的小红同学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
比赛结束后,你将如何安慰她?(3) 在这次比赛中有一个环节是“《诗经》知识竞赛” ,请你阅读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 ,共有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 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 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 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D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二首期中复习试题参考答案:1.j ūji ūqi úmào yī méi j īchísìzhǐ2.窕荇寤葭晞溯3.(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A 项,诗中的“雎鸠鸟”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5.[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写法的能力。
B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是实写。
6.[解析]分析重章叠句的作用,可从感情抒发和语言节奏方面入手。
[答案]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对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7.[解析]这首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分析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应抓住景物描写及描写人物活动的相关细节。
[答案]诗歌每章的前两句都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了主人公对“伊人”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主人公的怅惘之情,又有主人公对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8.[解析]分析写作手法,主要从赋、比、兴等方面入手。
[答案]不同。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得到“窈窕淑女”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没有一个明确的故事,只是选择了一个场景。
《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
“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0.这首诗写了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11.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和鸣联想到美好的爱情。
【作业】关雎1.qi úwùmào yǎ oti ǎo 2.(1)文静美好的样子。
(2)长短不齐。
(3)亲近。
(4) 挑选。
3.(1)诗经305 风雅颂(2) 赋比兴(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窈窕淑女求之不得辗转反侧5.A6.④①③②蒹葭1.ji ā nji zāhǐ sùhuíxī méi j ī2.(1)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