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二、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学目标1.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2.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3.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4.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重点难点重点: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难点: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设计思想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用来表示质点变动的,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初、末位置间的距离,它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而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这两个概念是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内容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准确而清晰的第一印象。

还想通过刚开始的这几节课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和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

所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来解读位移和路程的概念。

同时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即用数轴来表示位移轴,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知道).这样既直观又易懂。

同时让学生举例并进行讨论。

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资源《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引入】问题:阅读课本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故事,提到的三个问题涉及哪三个物理量?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我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课堂学习】学习活动一:确定位置的方法师:你现在在哪儿?如何描述?学生:“扬州市新华中学”师:不认识新华中学的人还是不知道你在哪儿?学生:扬子江中路728号。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1.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科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1.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科版

1、路程
s
质点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
2、位移
x
描述位置变动的物理量
A
1>表示: 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大小:线段的长度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单位:米(m)
请画出北京到上海的位移
B
导学探究

汽车从A运动到B的位移?
组 研
A
B

-2 –1 0 1 2
34

移 与
汽车从B运动到A的位移?



两题中的正负号的含义?
y
0
x
z
三维空间
导学探究
如图所示,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上海,甲乘高铁直达,乙乘飞机直达, 丙先乘汽车到天津,再换乘轮船到上海,三者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置变 化是否相同? 答案 三者的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即都 是从北京到上海,初位置、末位置一样,即位置 变化相同
答案
二、路程和位移
思考: 路程能说明运动方向吗?
方向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练习:ABCD是半径为R的圆的四个顶点,一小白兔由A出发沿
圆周绕行一圈,途经ABCD四点,问: (1) 由A到B的过程,它通过的路
程和位移大小是多少?
2R
A
2R
(2) 由A到C的过程呢? D
(3) 由A到D的过程呢? (3) 由A到A的过程呢?
2R
R
B
2R
C
1.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 列关于它们的位移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A.沿Ⅰ较大 B.沿Ⅱ较大 C.沿Ⅲ较大 D.一样大
第二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中国北斗卫星空间分布图

高中物理绳子重心问题

高中物理绳子重心问题

高中物理绳子重心问题
高中物理中,绳子的重心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绳子的重心是绳子上重力的平衡点,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 1. 悬挂法:将绳子悬挂起来,让绳子自然垂下,然后在绳子上标记出绳子的最低点,这个点就是绳子的重心。

2. 分割法:将绳子分成若干等长的小段,然后计算每小段的重力,最后将所有小段的重力相加,再除以绳子的总长度,就可以得到绳子的重心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绳子的重心位置可能会随着绳子的形状和长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解决绳子重心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高中物理有关“重心”的 汇总

高中物理有关“重心”的 汇总

高中物理有关“重心”的资料汇总霸州市第一中学 周茂森一.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是假想的点,不是真实存在的。

二.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一:几何法。

几何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例如: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细直杆,重心在杆的中点。

②质量分布均匀的金属球,重心在球心。

③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形木块,重心的对角线的交点。

④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重心在中轴线的中点。

方法二:悬挂法。

如图(1)所示,用悬挂法可以确定一块薄板重心的位置。

现在A 点把物体悬挂起来,通过A 点画一条竖直线AB ,然后再选另一处C 点把物体悬挂起来,同样通过C 点画一条竖直线CD ,AB 和CD 的交点O ,就是薄板重心的位置。

方法三:牵引法。

对于长条形棒状物,可以用牵引法来确定其重心的位置。

如图(2)所示。

将长条形棒状物用细绳AB 悬挂起来,另一端用细绳CD 缓慢牵引到一定位置,分别将AB 和CD 两条线延长并交于一点E ,E 点正上方且在棒上的O 点处,即为该物体的重心位置。

方法四:支撑法。

如图(3)所示,将粗细不均质量分布不均的圆柱状物体,置于两根平行细杆上,让两细杆相向缓慢靠拢,最终两细杆合拢在一起,圆柱状物体静止于细杆上,这个圆柱状物体的重心就在两细杆合拢处的正上方。

方法五:平衡法。

如图(4)所示,有一个质量分布不均,粗细不均的棒状物,重力为G ,用细绳系于接近中心的O 点上,悬吊起来,棒状物体由于重心不在其几何中心上,导致它的一端低,另一端高。

将重为0G 的物体用细线套挂在棒状物翘起的一端,缓慢调整细线的位置,使棒状物处于平衡状态,用刻度尺测出悬线到O 点的距离L ,利用力矩平衡原理算出棒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L GG L x 0 . 方法六:割补法。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有一定形状的几何物体,由于挖取或补贴了某一部分而失去原有的规则性,在求解此类问题时可以通过等效法,假想恢复物体的原状,再利用平衡法确定其重心位置。

高中物理1.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优秀课件

高中物理1.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优秀课件

〔2〕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可在数值前加 上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加上正负号后, 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可简化为代数运算。
Δx = x2- x1 〔3〕矢量前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 示大小,矢量大小的比较用矢量绝对值来比 较。
例题. 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时刻质点位置如图:
t=3s t=5s
t=4s
t=2s
t=0s
t=1s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x/m
①质点在3s 内的路程
l3 =17m
②质点在3s内的位移
s3 =-1m
③质点在前3s内的位移
s3 =-1m
④质点在第3s内的位移
sⅢ= 3m
⑤质点在_4__s内位移最大 s4 =-7m
⑥质点在第_2__s内位移最大 sⅡ=-9m
不同点
相同点
轨迹不相同 位置变化相同
〔1〕路程和位移
概念
大小
方向 决定因

路程
位移
质点通过的实际 运动轨迹的长度
质点的位置变化
有大小 没有方向
一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 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表
示位移的大小
有向线段的方向 表示位移的方向
不仅与质点的初末位置 与质点的运动路径无关, 有关,还与路径有关 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
路程和位移
Y
O
X
➢ 位移的大小一般小于路程,
➢ 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源自➢ 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 在国际单位制中有相同的单位:米〔m〕
体会“路程和位移〞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和标量
概念
举例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位移、速度

2020年新教材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1章第1节空间和时间教案40

2020年新教材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1章第1节空间和时间教案40

第1节空间和时间【学习素养·明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物体最基本的一种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如何选择参考系.3.学会应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科学思维: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和时刻.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其他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2.参考系(1)定义: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2)选取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二、空间位置的描述1.位置的确定: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应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在物理学中,通常需要借助数学方法,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2.坐标系的选取: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可以用一维坐标系描述;如果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其位置可以采用二维坐标系来描述.三、时间的描述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通常用t表示.2.在表示时间的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车轮的转动不是机械运动.(×)(2)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3)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考系.(×)(4)在任何参考系下,同一物体的运动都相同.(×)(5)时间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6)第5 s内和前5 s内指的是不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桥C.人D.河岸A[“水不流”是以水为参考系,而桥相对于水是运动的,故A正确.]3.某学校操场上国旗平台离地面的高度是0.5 m,将坐标系的原点定在平台上,取旗杆所在直线向上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旗杆上固定国旗的A、B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0.9 m和9.4 m,那么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A.10.9 m 9.4 m B.11.4 m 9.9 mC.10.4 m 8.9 m D.10.9 m -9.4 mC[根据题意,A、B两点离平台(坐标原点)的距离分别为10.9 m-0.5 m=10.4 m和9.4 m-0.5 m=8.9 m,且A、B两点都在平台上方,故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4 m和8.9 m.选项C正确.]4.下列说法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学校每天21:40准时熄灯B.早晨由临海开往杭州的第一班车,在06:20发车C.高考理科综合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D.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节目在6点开播C[选项A、B、D中的21:40、06:20和6点均指时刻,选项C中的150分钟指时间间隔,故选项C正确.]机械运动参考系1.选取参考系的必要性只有选取了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才具有实际意义,也就是说,只有选择了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才具有唯一性,物体的运动规律才能唯一确定.2.参考系选取的三原则(1)任意: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2)方便:参考系的选取应该遵循方便性原则和简单性原则,也就是说,无论将哪一个物体选作参考系,应该使问题的研究更方便、更简单,杜绝使问题复杂化的情况.(3)实用:一般选取地面为参考系.【例1】如图所示是某型号战斗机在空中加油的情形,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战斗机里的飞行员思路点拨:相对于参考系位置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本题研究的是加油机的运动情况,关键看它相对所选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变化.B[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位置不变,以战斗机为参考系,加油机是静止的,A错误;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上的房屋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B正确;加油机相对于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是静止的,C错误;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是静止的,D错误.]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题意确定合适的参考系.(3)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所选参考系的位置变化情况.1.(多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BCD[先自己画出情景示意图,借助图景分析理解.电梯中的乘客看其他物体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考系,甲中乘客看高楼向下运动,说明甲相对于地面一定在向上运动,同理,乙看到甲在向下运动,说明乙相对地面也是向上运动,且运动得比甲更快.丙电梯无论是静止,还是在向下运动,或者以比甲、乙都慢的速度在向上运动,则丙中乘客看见甲、乙两电梯都会感到是在向上运动.]空间位置的描述1.建立坐标系的两条原则(1)坐标原点应建立在参考系上.(2)对坐标方向的选取要使对物体运动规律的描述尽量简便.2.坐标系的种类(1)一维坐标系: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标度,建立一维坐标系,如图甲所示.(2)二维坐标系:当物体在某一平面内做曲线运动时,需要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确定它的位置,即二维坐标系(平面坐标),如图乙所示.(3)三维坐标系:当物体在空间内运动时,如踢出的足球在空中运动,需要采用三个坐标确定它的位置,即三维坐标系(空间坐标),如图丙所示.甲.一维坐标系乙.二维坐标系丙.三维坐标系【例2】如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某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轴上有两点A和B,A点的位置坐标为x A=5 m,B点的位置坐标为x B=-3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5 m处;②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5 m处;③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3 m处;④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3 m处.A.①③B.②④C.①④ D.②③思路点拨:①在直线坐标系上,要明确坐标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②根据位置坐标确定所在位置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坐标值的正、负只表示方向,正号表示方向与所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方向与所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本题中规定原点在某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向北为正方向,A点的坐标为正值,表示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5 m处,②正确,B点的坐标为负值,表示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3 m处,③正确,故正确选项为D.]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1)选定参考系,以参考系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应明确坐标轴的正方向及其标度大小.(2)根据物体相对参考系的距离及方位,在坐标系中找出与物体位置相对应的坐标点.2.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A.2 m,-2 m,-1 m B.-2 m,2 m,1 mC.4 m,0,1 m D.-4 m,0,-1 mB[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A点为抛出点,坐标为-2 m,B点为坐标原点,D 点为地面,坐标为2 m,C点为接住点,坐标为1 m,所以选项B正确.]3.如图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解析]本题考查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可以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的正方向,向北为y轴的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则各点坐标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答案]见解析时间的描述1.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1)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n s内指的都是时间,都为1 s.(2)最初2 s内、最后3 s内、…、最初n s内都是指时间,在数值上对应所述值.(3)第1 s末(第2 s初)、第2 s末(第3 s初)、…、第n s末,都是指时刻.如图所示,第3 s末和第8 s初都是时刻,第5 s末和第6 s初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是同一点).第2 s初到第3 s末的时间间隔为2 s.【例3】如图所示是表示时间的坐标轴.请思考并讨论:(1)图中A点和B点的意义是什么?(2)A、B之间的线段表示什么?(3)“前2 s”在图中怎么表示?(4)“第6 s”在图中怎么表示?(5)“第2 s末”和“第3 s初”在图中怎么表示?它们是同一个时刻吗?思路点拨:仔细揣摩第几秒“末”、第几秒“初”、几秒“内”中关键字眼的含义是区分时间与时刻的关键.[解析]时刻是某个瞬间,时刻对应物体所处的某个状态,时间对应某段过程.时间与时刻可以在表示时间的坐标轴上表示出来,其中时间对应一段线段,有一定的长度,时刻对应一个点.[答案](1)A点和B点表示两个时刻,分别指第3 s末(第4 s初)和第4 s末(第5 s初)(2)时间,且时间为1 s(3)0到2 s末之间的线段表示前2 s(4)5 s末到6 s末之间的线段表示第6 s(5)“第2 s末”和“第3 s初”在题图中均为数字2所在的点,是同一时刻怎么区分时间间隔与时刻首先,应明确时刻对应某个事件或运动的状态、位置,而时间间隔对应事件或运动的过程或是位置变化.其次,应掌握一些表示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键词,如时间数值后跟“初”“末”“时”等应是时刻;如时间数值后跟“内”“中”等一般为时间间隔.4.2019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A组第6轮中国国家队与韩国国家队的比赛于3月23日19点35分开始.上半场第34分钟,于大宝头球破门.经过90分钟的角逐,中国队最终以1∶0战胜韩国队.则对以上表述中的“19点35分”“第34分钟”和“90分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时刻时刻B.时间时间时刻C.时刻时刻时间D.时间时刻时间C[“19点35分”和“第34分钟”指的是一个时间点,表示时刻.“90分钟”指比赛进行的总时间,表示时间,C正确.]5.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B[画时间轴如图所示,5 s时指的是5 s末这一时刻,5 s内指的是0~5 s这一段时间,第5 s内指的是在4 s 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第4 s末和第5 s初是同一时刻,故选B.]1.(多选)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就是不运动B.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两物体一定都是静止的C.自然界中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参考系,平常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地球而言CD[物体的位置对某一参考系不变,但对另一参考系位置可能变化,物体在运动,故A错误;两物体间距离没有变化,两者可能静止,也可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B错误;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由于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故C、D正确.] 2.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C[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是用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的,A、B正确,C错误;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描述需要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做平面曲线运动时需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D正确.]3.下列各选项表述中,不是指时间的是( )A.3月1日到3月2日之间B.一光年C.一整夜D.45分钟B[一光年是指光在一年里以光的速度所通过的距离,故选项B符合题意.根据时间的定义可知选项A、C、D都是指时间,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4.如图所示,一根长0.8 m的直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为0.2 m)?(2)取A端为坐标原点,A、B点的坐标又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3)由以上两问可以看出,坐标原点的不同对位置坐标和位置变化是否有影响?[解析](1)由于杆长0.8 m,OB长为0.2 m,坐标系向下为正方向,故以O点为坐标原点,A、B的坐标分别为x A=-0.8 m,x B=-0.2 m,从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6 m.(2)由题意知,AB长为0.6 m,以A为坐标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A=0,x B=0.6 m.从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6 m.(3)选取的坐标原点不同,同一位置的坐标不同,但两点间的位置变化相同.[答案](1)-0.8 m -0.2 m 0.6 m (2)0 0.6 m 0.6 m (3)对位置坐标有影响,对位置变化没有影响。

高中物理实验的十种思想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的十种思想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的十种思想方法之宇文皓月创作一、直接比较法高中物理的某些实验,只需定性地确定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将实验结果与尺度值相比较,就可得出实验结论的,这即是直接比较法。

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可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和推理,得出发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方法。

二、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对一些复杂问题采取等效方法,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可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

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同时拉橡皮条发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干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守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画电场中等势线分布时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调节木板倾角,用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的影响,等效于小车不受阻力等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即在多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

如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可以先坚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坚持力一定,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在研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先控制电阻一定,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电压一定,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四、累积法把某些用惯例仪器难以直接准确丈量的微小量累积将小量变大量丈量,以提高丈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

如在缺乏高精密度的丈量仪器的情况下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常把细金属丝绕在圆柱体上测若干匝的总长度,然后除以匝数可求细金属丝的直径;测一张薄纸的厚度时,常先丈量若干页纸的总厚度,再除以被测页数而求每页纸的厚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单摆周期的测定就是通过测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的总时间除以全振动的次数,以减少个人反应时间造成的误差影响。

高中物理:坐标系的分类及建立原则

高中物理:坐标系的分类及建立原则

高中物理:坐标系的分类及建立原则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建立坐标系时应明确坐标原点、正方向及单位长度,标明坐标单位.建立何种坐标系要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定.
[典例1] 小明所在学校的校门口是朝南的,他进入校门后一直向前走120米后,再向东走40米就到了他所在的教室,请你画出他的教室所在的位置.
[思路点拨]
选取坐标原点―→建坐标系―→确定坐标位置
[解析] 选校门口为坐标原点,x 轴正方向表示向东,y 轴正方
向表示向北,以1 cm 长的线段表示40 m ,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小明的教室在坐标为(40 m ,120 m)处.
[答案] 见解析
[规律总结]
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值的正负判断
(1)建立何种坐标系由物体的运动特点确定,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能够方便、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物体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值是正值还是负值,与正方向的规定和原点的位置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1.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如果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3.坐标系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
[思考]某运动员正在百米赛道上自南向北全力奔跑,为准确描述他Array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位置变化,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
提示:百米赛道为直线跑道,可以以赛道起点为原点,选择向北方
向为正方向,选取一定的标度,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
第1 页共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