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的解题技巧

高三物理的解题技巧

高三物理的解题技巧拿到理综考试卷后,不要急着答题,首先要看清试题说明的要求,如检查一下理综考试卷是否完整、卷面是否清晰、有无缺损,如有应立即报告监考老师。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物理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的解题技巧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①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②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

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③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④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⑤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⑥熟练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多个对象时,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

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②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

③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2)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规实验题时,这种题目考得比较细,要在细、实、全上下足功夫。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技巧1.熟悉公式:掌握物理公式是解题的基础,要多复习公式,熟记公式。

2. 看清题目要求:在做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所要求的目标。

3. 理清思路:在解题之前,要先理清思路,分析题目,确定解题的方向。

4. 关注单位:在计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单位,确保单位的一致性。

5. 划重点: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把重点内容划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6. 善于分析图片:物理题目中常常涉及到图片,要善于分析图片,理清物理关系。

7. 运用数学技巧:物理题目中常涉及到数学计算,要善于运用数学技巧,简化计算。

8. 熟练运用计算器:在计算过程中,要熟练使用计算器,提高精度和效率。

9. 多问问题:在解题中,要多问问题,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

10. 重视实验数据: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要重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11. 掌握矢量运算:矢量运算是物理学的基础,要掌握矢量运算的方法和规律。

12. 熟悉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熟悉机械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13. 理解电路原理:电路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理解电路原理和电路的分析方法。

14. 熟悉光学知识: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熟悉光学知识和光学原理。

15. 掌握热学知识: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掌握热学知识和热学公式。

16. 理解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物理学的基础,要理解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组成。

17. 熟悉波动现象:波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熟悉波动的规律和公式。

18. 理解相对论:相对论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要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9. 熟悉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要熟悉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0. 熟练使用手册:在解题过程中,要熟练使用手册,查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21. 注意单位换算: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将不同单位之间的数值进行转换。

22. 熟练使用公式表:在解题过程中,要熟练使用公式表,查找需要的公式和定理。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包括:
整体法:适用于求系统所受的外力,计算整体合外力时,作为整体的几个对象之间的作用力属于系统内力不需考虑,只需考虑系统外的物体对该系统的作用力,故可使问题化简。

隔离法:当研究的物体不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以将其隔离,分别研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最后再将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综合起来。

图像法:利用图像法处理物理问题,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加直观,便于分析和解决。

等效法: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化成一个等效的物理问题,然后再分析和解决这个等效的物理问题。

积分法:在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使用积分方法,如微积分方程等。

向量法:向量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用来表示力、位置等物理量。

对称法:对称法可以用来简化物理问题,使其更加直观和易于解决。

类比法:类比法可以将不同的物理问题进行类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状态分析法:状态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和规律,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极限法:极限法是一种通过取极限值来求解物理问题的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5篇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5篇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5篇高中物理解题技巧11、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2、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3、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4、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由于网上阅卷需要进行扫描,要求考生字迹大小适中清晰。

合理安排好答题的版面,不要因超出方框而不能得分。

切记:所有物理量要用题目中给的。

没有的要设出,并详细说明。

切记:物理要写原始公式,而不是导出公式;既然是计算题就不要期待一步成功。

分布写,慢慢写,别着急带数据;要建立模型,高中物理计算无非就是:运动学、牛顿定律、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而已;将几个过程拆分。

各个击破;实在不会做,那么将题中可能用到得公式都写出来吧,不会倒扣分的;注意单位换算,都是国际单位吧。

不过,用字母表示的答案千万不要写单位;要特别留意题中()的文字。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2(一)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速率。

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

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

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

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必修一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必修一解题方法与技巧高中物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掌握好这一部分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1. 受力分析: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第一步,要明确研究对象所受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其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

2. 运动学公式:要熟练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是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石。

同时,还要理解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含义及绘制方法。

3. 牛顿第二定律:这是动力学部分的核心,要理解力和加速度的关系,会根据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4.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对于涉及时间变化或冲量的物理问题,可以使用动量定理。

对于两个或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如果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

5. 动能定理:对于涉及功和能的问题,动能定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它表示一个过程的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该过程中物体动能的改变。

6. 周期性和圆周运动:对于涉及周期性运动或圆周运动的问题,要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同时,还要理解开普勒定律(特别是第一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7. 实验与测量: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非常重要。

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8. 解题策略与技巧:模型法:将复杂的物理现象抽象化,建立物理模型,有助于理解和解决问题。

隔离法与整体法:在分析系统问题时,有时需要将整个系统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有时又需要将系统中的某个部分隔离出来单独分析。

假设法:对于一些难以直接判断的问题,可以通过假设法进行反证,从而找到答案。

图象法: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和状态,直观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9.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物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25种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25种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25种解题方法1. 分析力学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2. 能量守恒法:使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机械能问题。

3. 动量守恒法: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4. 圆周运动方法:使用圆周运动公式解决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问题。

5. 匀加速直线运动法:使用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解决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问题。

6. 周期运动方法:使用周期公式解决周期性运动问题。

7. 熵变方法:使用热力学基本公式解决热力学问题。

8. 热力学循环方法:使用热力学循环定理解决热力学问题。

9. 电路分析法:使用基尔霍夫电路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10. 磁场分析法:使用安培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磁场问题。

11. 声波分析法:使用声波传播公式解决声学问题。

12. 光学分析法:使用光线追踪法和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解决光学问题。

13. 物态变化分析法:使用热力学基本公式和相变公式解决物态变化问题。

14. 原子物理分析法:使用玻尔模型和量子力学解决原子物理问题。

15. 核物理分析法:使用核反应公式和质能方程解决核物理问题。

16. 热力学系统分析法:使用热力学系统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基本公式解决热力学系统问题。

17. 液体静压力分析法:使用液体静压力定律解决液体静压力问题。

18. 斯涅尔定律分析法:使用斯涅尔定律和菲涅尔公式解决光的反射和折射问题。

19. 拉普拉斯定理分析法:使用拉普拉斯定理解决电势问题。

20. 壳层模型分析法:使用壳层模型解决原子结构问题。

21. 磁通量分析法:使用磁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磁场问题。

22. 电场强度分析法:使用库伦定律和高斯定律解决电场问题。

23. 电势能分析法:使用电势能公式解决电势能问题。

24. 特殊相对论分析法:使用洛伦兹变换解决特殊相对论问题。

25. 一维气体分析法: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一维气体问题。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一、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二、对称法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

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

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可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

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用对称法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三、图象法图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图象问题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运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体现。

它通常以定性作图为基础(有时也需要定量作出图线),当某些物理问题分析难度太大时,用图象法处理常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功效。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四、假设法假设法是先假定某些条件,再进行推理,若结果与题设现象一致,则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

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

在分析弹力或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时,常利用该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五、整体、隔离法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题给条件。

这时,可以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个未知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几种实用的简捷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几种实用的简捷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几种实用的简捷解题方法高中物理力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其内容较为复杂,难度较大。

在学习物理力学的过程中,解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而解题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深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解题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中物理力学中的几种实用的简捷解题方法。

一、物理图像法物理图像法是解决力学问题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物理图像的构建来直观地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物理图像法适用于诸如运动学、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使用物理图像法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物理量和条件。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构建相应的物理图像,可以是运动曲线图、力、加速度等图。

利用物理图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在动力学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绘制物体受力图来直观地了解物体所受的力,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运动学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绘制运动曲线图来了解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情况。

物理图像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问题,有助于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提高解题效率。

二、合力分解法合力分解法是解决受力分析问题的一种实用的方法。

在物理力学中,许多问题涉及到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此时就需要用到合力分解法。

通过将复杂的力拆分成简单的力,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力的作用情况,从而更方便地进行力的分析。

当解题时遇到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可以采用合力分解法。

首先将各个力按照坐标轴的方向进行合力分解,得到各个力的分量,然后再对分量进行综合分析,求解问题。

在斜面上滑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将物体所受的重力拆分成垂直于斜面方向和与斜面方向平行的两个分量,从而更好地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合力分解法能够将复杂的力分解成简单的力,有助于理清力的作用关系,简化问题的分析,提高解题的效率。

三、动量守恒法动量守恒法是解决碰撞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物理力学中,碰撞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类型,而动量守恒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碰撞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看懂题。

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

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

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

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α=0,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

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 =0 。

∑FY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α=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β=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① 三个力必共点。

②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一)、受力分析要点:1、明确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3、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4、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5、物体或结点:⎩⎨⎧解法。

受四力以上:用正交分成法或正交分解法。

受三个力作用:力的合 6、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①受力平衡时⎩⎨⎧=∑=∑0F 0F YX ②受力不平衡时⎩⎨⎧∑∑y max F XX ma F == 7、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 ⎩⎨⎧均可传。

杆或弹簧:拉力、压力(张力)不能传压力。

绳或橡筋:不能受拉力 8、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二)、受力分析步骤:1、判断物体的个数并作图:①重力;②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③场力(电场力、磁场力)2、判断力的方向:①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去判;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去判;a由牛顿第三定律去判;b由牛顿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必受力)。

二、运动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和基本规律是我们解题的依据,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题途径的武器。

只有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才能灵活地求解各种问题,但解题又是深刻理解概念、规律的必需环节。

根据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可知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为(1)审题。

弄清题意,画草图,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确研究对象。

选择参考系、坐标系。

(3)分析有关的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应用运动规律、几何关系等建立解题方程。

(5)解方程。

三、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我们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求解动力学习题.由于动力学规律较复杂,我们根据不同的动力学规律把习题分类求解。

1、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问题,这种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求物体受力.这两种基本问题的综合题很多。

从研究对象看,有单个物体也有多个物体。

(1)解题基本方法根据牛顿定律ma F =合解答习题的基本方法是① 根据题意选定研究对象,确定m 。

②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受力图,确定合F 。

③ 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确定a 。

④ 根据牛顿定律、力的概念、规律、运动学公式等建立解题方程。

⑤ 解方程。

⑥ 验算,讨论。

以上①、②、③是解题的基础,它们常常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问题动能定理公式为k 1k 2E E W -=合,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功、力、位移、动能、速度大小、质量等。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 选定研究的物体和物体的一段位移以明确m 、s 。

② 分析物体受力,结合位移以明确总W 。

③ 分析物体初末速度大小以明确初末动能。

然后是根据动能定理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例题)如图4—5所示,木板质量千克10m 1=,长3米。

物体质量千克=2m 2。

1.02=μ,开始时,物体在 动,问经过2秒后(1)力F 作功多少(2)物体动能多大(10g =米/秒2) 图4-5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问题从动量定理12P P I -=合知,这定理能求冲量、力、时间、动量、速度、质量等。

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① 选定研究的物体和一段过程以明确m 、t 。

② 分析物体受力以明确冲量。

⑧ 分析物体初、末速度以明确初、末动量。

然后是根据动量定理等建立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例题8】 质量为10千克的重锤从3.2米高处自由下落打击工件,重锤打击工件后跳起0.2米,打击时间为秒。

求重锤对工件的平均打击力。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是p2k 2p1k 1E E E E +=+知,可以用来求动能、速度大小、质量、势能、高度,位移等。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方法是① 选定研究的系统和一段位移。

② 分析系统所受外力、内力及它们作功的情况以判定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 分析系统中物体初末态位置、速度大小以确定初末态的机械。

然后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四、电场解题的基本方法本章的主要问题是电场性质的描述和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解题时必须搞清描述电场性质的几个物理量和研究电场的各个规律。

1、如何分析电场中的场强、电势、电场力和电势能(1)先分析所研究的电场是由那些场电荷形成的电场。

(2)搞清电场中各物理量的符号的含义。

(3)正确运用叠加原理(是矢量和还是标量和)。

下面简述各量符号的含义:①电量的正负只表示电性的不同,而不表示电量的大小。

②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是矢量,应用库仑定律和场强公式时,不要代入电量的符号,通过运算求出大小,方向应另行判定。

(在空间各点场强和电场力的方向不能简单用‘+’、‘-’来表示。

)③电势和电势能都是标量,正负表示大小.用qU =ε进行计算时,可以把它们的符号代入,如U 为正,q 为负,则ε也为负.如U 1>U 2>0,q 为负,则021<<εε。

④ 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与电荷电势能的增减相对应,W AB 为正(即电场力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小,B A εε>;W AB 为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B A εε<。

所以,应用B A B A AB U U q W εε-)=-(=时可以代人各量的符号,来判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

当然也可以用)-(B A U U q 求功的大小,再由电场力与运动方向来判定功的正负。

但前者可直接求比较简便。

2、如何分析电场中电荷的平衡和运动电荷在电场中的平衡与运动是综合电场;川力学的有关知识习·能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对加深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与力学的分析方法相同,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某个带电体)。

(2)分析带电体所受的外力。

(3)根据题意分析物理过程,应注意讨论各种情况,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

(4)根据物理过程,已知和所求的物理量,选择恰当的力学规律求解。

(5)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例题4】 如图7—3所示,如果H 31 (氚核)和He 24(氦核)垂直电场强度方向进入同—偏转电场,求在下述情况时,它们的横向位移大小的比。

(1)以相同的初速度进入,(2)以相同的初动能进入; (3)以相同的初动量进入; (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以后再进入。

分析和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远远大于所受的重力,所以重力可以忽略。

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做类似于平抛的运动,在原速度方向作匀速运动,在横向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公式可得(1)以相同的初速度v 0进入电场, 因E 、l 、v 0都相同,所以mq y ∝ (2)以相同的初动能E k0进入电场,因为E 、l 、mv 2都相同,所以q y ∝(3)以相同的初动量p 0进入电场,因为E 、l 、mv 0都相同,由(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电场,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的动能12021qU mv = (U 1为加速电压)由 12122024421U El qU qEl v l m qE y === 因E 、l 、U 1是相同的,y 的大小与粒子质量、电量无关,所以:注意 在求横向位移y 的比值时,应先求出y 的表达式,由题设条件,找出y 与粒子的质量m 、电量q 的比例关系,再列出比式求解,这是求比值的一般方法。

3、如何分析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问题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应当注意(1)平行板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是断路,它两板间的电压与它相并联的用电器(或支路)的电压相同。

(2)如将电容器与电源相接、开关闭合时,改变两板距离或两板正对面积时,两板电正不变,极板的带电量发生变化。

如开关断开后,再改变两极距离或两板正对面积时,两极带电量不变,电压将相应改变。

(3)平行板电容器内是匀强电场,可由dU E求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从而进—步讨论,两极板问电荷的叫平衡和运。

4、利用电力线和等势面的特性分析场强和电势电力线和等势面可以形象的描述场强和电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