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2023年全国高考4套试卷及官方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①原句每个动词都带“着”,强调动作正在进行,现场感更强;②原句单双音节
变化使用,不呆板;③原句中单音节的“舞、踱”和双音节的“跳舞、踱步”相比,更能体现出 仙鹤动作的轻盈。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2023年,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 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 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 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 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 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 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 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 俩老头还都爱穿撤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 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 神!
【参考答案】①“处”表示地方,重叠后表示每一个地方;②“微”表示轻微,重 叠后表示更加轻微;③“早”表示时间比较靠前,重叠后表示时间非常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
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 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 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 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 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 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 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 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 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 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 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 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C.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D.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有着深厚的戏曲艺术传统,辽杂剧、金院本到北杂剧都在此出现,孕育了中国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到中国戏曲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明清传奇(昆曲)的兴盛也是至北京而达到鼎盛。
可以说,戏曲的()在北京深厚而肥沃。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既拥有巨大市场,也决定着全国的文化风向。
在京剧形成之前,北京的戏曲(),除昆、弋之外,秦腔等花部诸腔都早已活跃于北京戏曲舞台。
徽班之所以能① ,占据北京戏曲舞台,一定意义上就在于当时北京宽松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与生态。
作为都城,北京在思想文化上体现出多元性与包容性,不同艺术、不同声腔都有其市场和观众,这种格局使得京城戏曲舞台犹如万花筒,② ;又如一个熔炉,各种声腔可在其中裂变组合、③ 。
徽班在安徽与北京间几进几出,这个过程对戏班和戏曲本身也是一种历练,在与昆、弋及花部诸腔的接触、交流中,彼此取长补短,借鉴融合,使得四大徽班在京城保持了“安庆色艺最优”的美誉与地位。
徽班除唱徽调二簧外,(),包括京腔、秦腔、昆曲和时尚之曲,属于多种声腔并奏。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3.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参考答案:21.B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
语言文字运用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答案
1.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比喻。
答: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比作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以便更生动地描述、强调或概括。
2.下面哪个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a)我等了一年才得到这个机会。
b)这个任务太重了,我根本完成不了。
c)他的房间整理的非常干净。
答:b)这个任务太重了,我根本完成不了。
3.下面哪个词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雨点轻轻地敲打着窗户。
b)鲜花在阳光下绽放。
c)她的微笑像阳光一样明亮。
答:a)雨点轻轻地敲打着窗户。
4.请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来描述“生活中的喜与忧”。
答:生活中的喜悦如阳光,照亮心灵;生活中的忧愁如乌云,遮蔽希望。
5.请举一个反问的例子,使其体现对比及强调的效果。
答:你难道不知道即使失败了,也意味着你正在努力吗?
6.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他的笑容温暖如春日的阳光。
答: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
7.下面的句子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她的歌声像一阵清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耳边。
答: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8.下面的句子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时间在流逝,岁月在沉淀。
答: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9.请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生命的不易”。
答:一种坚强,一种勇敢,一种乐观,是面对生命挫折的品质。
10.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的心在雨中破碎,在阳光中重生。
答: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2024届山东省4月份语文试题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Ⅰ含答案

2024届山东省4月份语文试题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Ⅰ(学生版)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社交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A 首先,大学生创业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创意时,可能会遭遇他人的抄袭盗用。
其次,社交媒体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容易让部分大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导致数小时白白流逝。
B,还可能让他们错过学习、实践和其他宝贵的创业机会。
再次,部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平台,他们错失了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机会,无法真正融入创业环境。
此外,①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信息重复度多,②一些大学生容易受其他创业者所影响,③从而丧失自己的独特性,④使得创业的风险增加。
⑤同时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噪声,⑥也导致一些大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搞研发。
⑦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创业计划,⑧对他们的创业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二十一岁那年,命运就判决他下肢瘫痪,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
时时刻刻,他体验着一种面临绝境的、即将被吞噬的感觉,仿佛被牵引..着,一只脚踏在悬崖边缘松动的碎石上,仿佛面对剃刀寒光闪闪的锋刃。
终于,写作接引..了他,成为他每天愿意继续观看晨曦和夕阳的最重要的动机。
按照他的说法,“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或者,“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
这是他使自己获得拯救的道路,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寻到。
自此他沿了这条道路艰难地行走,就像独自摇着轮椅跨过公园里的沟沟坎坎。
在走进这个园子15年之后,他拿出了这一篇《我与地坛》。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
题与画每每①,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但在我则不免有几分惶恐。
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跋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
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喻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
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
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
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
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
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辞、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地题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①相得益彰②锦上添花③耿耿于怀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第①空,此处所填成语应体现题与画之间的关系,而根据后面的“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可知,题与画之间是相互补益、相互配合的,故此处应该填写“相得益彰”之类的成语。
第②空,此处所填成语应强调题得好对于画的作用或意义,“不啻”一词在句中的含义是“如同”,那么所填成语应含有比喻修辞,再根据题与画之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可知,题得好能让画作好上加好,故此处应该填写“锦上添花”之类的成语。
第③空,语境说的是以前“我”曾替抱石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以至于直到今天“我”还是难以释怀,始终记在心里,故此处应该填写“耿耿于怀”之类的成语。
语言文字运用 精简版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答案(一)【答案】17. C 18. D 19. D【17题详解】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可以用排除法。
“耳熟能详”:听得熟悉,乃至能够详细地复述出来。
“有目共睹”: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
形容极其明显。
语境说的是陶瓷艺术作为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全世界都很熟悉它,所以此处选用“耳熟能详”。
排除BD项。
“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的,而且一般多用于赞美新屋。
“精美绝伦”:精美:精致美好。
绝伦:没有可以相比的。
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
此处说的对象是瓷器,所以应选用“精美绝伦”。
“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
“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语境说“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赞赏得不停。
应选用“赞不绝口”。
排除A项。
“张冠李戴”比喻名实不符,弄错了对象。
“南辕北辙”: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
语境说“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会弄错对象,此处选用“张冠李戴”,排除A项。
综上分析,本题选C项。
【18题详解】题干是“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容易被理解”是指“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的“这些故事”,而不是“话本小说”,所以应排除BC项。
比较AD两项,A项中的“内容”和“故事”有重复的嫌疑,且D项中“又”承接上文。
所以应排除A项。
本题应选D项。
【19题详解】题干是“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及答案(湖北武汉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关键时刻,总有一群①的老科学家始终胸怀祖国和人民,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中国怎么办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由于促成这个计划“建议”的提出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都发生在1986年3月,因而这个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
如何让中国真正拥有自己的高科技,掌握战略竞争的主动权经历过“两弹一星”科研攻关的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等对此十分着急,常常②地研究、讨论,有时几乎急得夜不能寐。
即便年事已高仍心系祖国的科技发展和进步,这些曾经立下不朽功勋的老科学家们,驱动着对祖国前途和命运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我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进,我们就得迎接这新的挑战,追赶上去,绝不能置之不顾……”王大珩曾说,我们几个人顶多是起了些催化剂的作用,或者说是为“863”计划点了一根火柴。
今天,人们应当永远铭记,35年前的那个春天,四位胸怀国之大者的老科学家③的重要建议。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正确。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喻体意思差不多,可不可以去掉一个,为什么【答案】18. 示例:①德高望重②夜以继日③高瞻远瞩19. 示例:对祖国前途和命运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动着这些曾经立下不朽功勋的老科学家们,即便年事已高,他们仍心系祖国的科技发展和进步。
20. 示例:不可以。
两个比喻都是老科学家的自谦,认为没有为“863”计划作出多么重要的贡献;但二者的含义和强调的重点不同。
“催化剂”指他们加快了中国科学发展的速度,他们自身并没有多大改变。
“点了一根火柴”指他们激发了大家的科学热情和创造动力。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及答案(四川成都高三2023届一模)

成都市2020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籍今译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依靠什么才得以①_____呢?毫无疑问就是大量的古籍文献。
今译作为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
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具有时代特色和大众特性。
不同于传统的经传注疏,今译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涌现,同时只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
归根结底,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重点在于社会大众对古籍的熟悉与亲近。
而要让广大读者了解古籍、走进古籍、热爱古籍,从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
古书今译是一项涉及文字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等的难度很大且有着很强学术性的在古籍整理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工作。
一部好的今译不仅有利于普通读者理解原著,还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其价值是②_____的。
那些认为今译不过是③_____,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甚至认为其可有可无的看法,不仅是一种偏见,更是对今译的隔膜与无知。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较短的语句,使表达更简明。
可以改变语序和少量增减字数,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7. 示例:①生生不息②显而易见③雕虫小技18. 示例:不同于传统的经传注疏,今译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的再现,同时还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
19. 示例:古书今译涉及文字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等,有着很强的学术性,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在古籍整理中处于重要地位。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画线处是个问句,而后文“毫无疑问就是大量的古籍文献”给出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答案
一.1.B 2.A 3.D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空:“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是说把过度自拍称为“瘾”有点夸大之嫌,应选“危言耸听”;第二空:“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此处是说该男子在某次拍照200张也桃不出1张完美照片之后发怒,所以才有后面吃安眠药的行为,应选“恼羞成怒”;第三空:“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此处是说远离了假期人们表现出的状态,应选“心不在焉”;第四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推心置腹”,形容待人真诚,此处形容投入工作的状态,应选“专心致志”。
故选B。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把人们对现代科技的依赖被当成心理疾病”句式杂糅,“把……当成”和“……被当成”两句杂糅;语序不当“如果”应移到“现代科技”之前;C项,“那么成瘾产生的机制,仍需更大量的基础研究来表明”搭配不当,“机制”与“表明”不搭配;D项,“当成是心理疾病,”成分赘余,“当成”与“是”含意有交叉;语序不当,“如果”应移到“现代科技”之前。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A项,前文主语是“人群”,第一句应是被动句式,即应为“被叫停自拍”,后文说“他们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向”,这应该是更有吸引力或更重要事情出现的结果,故选项第二句和第三句的顺序应颠倒;B项,前文主语是“人群”,第一句应是被动句式,即应为“被叫停自拍”;C项,第一句和第二句顺序不当,因为“产生焦虑等症状”是“被叫停自拍”的结果;D 项,补写的恰当。
故选D。
4.【参考答案】①“敬赠”改为“惠赠”(或“慨赠”);②“鄙乡”改为“贵乡”;③“封疆大吏”改为“俗吏”(或“区区小吏”);④“老朽”改为“老前辈”(或“老仙翁”“恩公”);
⑤“指教”改为“受教”(或“聆教”“就教”)。
【解析】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
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文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
分析可知,“敬赠”,指赠送礼物表示尊重敬意钟爱或钦慕。
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为,一般指谦辞。
此处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改为“惠赠”(或“慨赠”)。
“鄙乡”,谦辞,用于称自己的家乡。
此处指对方的家乡,改为“贵乡”。
“封疆大吏”,指古代省一级长官,一般指大官。
此处应用谦辞,改为“俗吏”(或“区区小吏”)。
“老朽”,衰老陈腐。
常喻无用。
老人自谦之词。
此处应用敬辞,改为“老前辈”(或
“老仙翁”“恩公”)。
“指教”,指点教导,多用作请人提批评意见的套语。
此处指自己接受教
诲,改为“受教”(或“聆教”“就教”)。
5.【答案】①这些巨石是大自然创造的②将海底的玄武岩给“顶”了上去③最终形成了圆球形。
(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语言衔接的能力。
①处是对前文三种解释的批驳,总引下文的科学分析。
②处照应前文的“玄武岩被埋到了海底厚厚的淤泥中”和后文的“上涌”。
③处呼应前文的“由于挤压、与周围岩石的互相碰撞,这些有棱角的石头被不断磨圆”,整段文字也是在说明摩拉基大圆石的成因。
6. B 7.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向,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秦感,增加谈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济南秋天的特点。
8.忽然又温暖一会儿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9.第二句“随着”去掉。
第五句加主语“我国”。
第七句改为“逐步完善科普评价激励机制”。
第八句“抽出”改成“花费”
10.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在各大领域把上海打造成5G 网络建设和应用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11.A(混搭:把颜色、样式、材质等不同的东西搭配在一起。
编制: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
透露着:正在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
表露出:流露出来;显示出来。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么样。
就: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
12.D(该段重点谈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创新,而非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故A、B两项不恰当。
从上下文来看,陈述对象应该是“它”,而不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主客体上看,“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应该去适应“它”而是相反,故C不恰当)
13.B(A句式杂糅,删去“以……为”;CD动宾搭配不当,“实施”应改为“实现”)
14.【答案】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回归地球怀抱;③“天宫二号”完成多项空间科学实验任务;④中国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
(5分)
【评分标准】答对1点1分,答对2点2分,答对3点4分,答对4点5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压语段的能力。
这是是一则新闻材料,关键信息必须根据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等新闻要素进行提取。
材料共4句话,第一句概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第二三句记叙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任务,先是概括,后是举例。
第四句展望“天宫二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航天发展的新动向。
在此基翻上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所需答案。
不要遗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意字数的限制。
15. ①那么“潮”到底是什么呢②发生在白天的潮水涨落称为“潮”③因此潮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
根据前后语境确定话题为“潮”,再结合标点“?”以及第一空后面紧承的内容“事实上,这里的‘潮’指的就是……”,确定答案为“那么‘潮’到底是什么呢”
第二空参考后语境“发生在夜间的称为‘汐’”确定答案表达模式为“发生在……的称为‘……’”,省略号部分分别对应“夜间”和“汐”替换为“白天”或“潮”即可。
第三空对应前语境“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具有周期性”,分句间逻辑关系为因果,故所填句必须有因果关系的连词,结尾部分应该是对全文的总结,确定中心话题为“潮汐”。
故所填句里必须以“潮汐”为主,再参考后语境“这也是……有最佳观潮时间的原因”,答案显而易见。
填“因此(所以)潮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